粉彩文獻記載也多不同,現摘錄數則于下:《陶雅》云:“康窯藍綠皆濃厚,故日硬彩,雍正則淺淡而美觀,有粉故也,其無粉者亦屬以他質之淡計。”《飲流齋說瓷》日:“康熙硬彩,雍正軟彩,硬彩者,謂色彩甚濃,釉箔其上,微凸起也;軟彩又名粉彩,謂色彩深有粉勻之也,硬彩華貴而深凝,粉彩艷麗而逸。”以上兩例,不難看出,是說康熙五彩的紅綠彩色甚濃厚,故日硬彩,雍正粉彩是有粉而勻之,淺淡而美觀,日軟彩。建國以后,《中國的瓷器》一書把五彩和粉彩的區別說的較為清楚。文日:“古彩與粉彩,都統稱五彩。古彩為我國的傳統裝飾,在技法上是單線平涂,呈色方面則濃艷而不刺目,使用顏料也是就地取材。如用皂礬(以陳為佳)作礬紅,以鉛粉入礬紅少許配成黃色,以鉛粉石末入銅花配成綠色,以鉛粉石末入青料則成紫色。翠色以洋翠為上,廣翠次之,以礬紅為主色。粉彩本于沒骨畫法,其所用原料,除襲用古彩者外,還創造顏色幾種,如胭脂紅、羌水紅,皆用赤金與水晶料配成,其洋綠、洋黃、洋白,翡翠等色,皆用硝粉、石末、硼砂各項配成。”以上所講區別,一是技法,五彩是單線平涂,粉彩是沒骨畫法;二是顏料用法,粉彩除襲用古彩者外,還創造了幾種顏料,胭脂紅、羌紅、洋綠、洋白等。從本館所藏清康熙五彩花卉草蟲碗和雍正粉彩人物筆筒等彩繪相比較,我覺得,康熙五彩碗畫面配合緊湊得體,花卉草蟲畫得生動自然,比較明五彩更顯艷麗動人。但和雍正粉彩筆筒相比,五彩碗顏色單調,紅是紅,綠是綠,很少層次感,雍正粉彩筆筒畫面就柔和淡雅,因粉彩料中摻有鉛粉并加施玻璃白,施彩厚,花紋凸起,層次分明,有立體感,明顯尤于五彩,這也是粉彩長盛不衰的原因。廣彩,亦源于景德鎮,有不少陶瓷的書談及到廣彩,但多只言片語,只是后來的《竹園陶說》較詳,文日:“清代中葉,海舶云集,商務聚盛,歐土重華瓷,我國商人投其所好,乃于景德鎮燒造白瓷,運至粵垣,加雇工匠,仿照西洋畫法,加以彩繪,于珠江之河南,開爐烘染,制成彩瓷然后售之西商。蓋其器購自景德鎮,彩繪則粵之河南廠所加者也。”并說:“今日粵中出售之饒瓷尚有于粵垣加彩者因其雜用洋彩也饒瓷五彩稍異,間有畫筆極工,彩亦絢爛奪目,與乾隆粉彩似者。”《竹園陶說》把廣彩特點說的很清楚,因在乾隆年間,景德鎮曾仿燒過廣彩制品,可謂:“雅潤足觀”勝于廣彩。廣彩早期師傅是來自景德鎮,把傳統的五彩、粉彩、琺瑯彩的技法及彩料吸收到廣彩中來,之間互有影響是肯定的。但區別是明顯的,據已故廣彩廠三代均為廣彩匠工的唯一國家工藝美術大師趙國垣先生講:“廣彩的顏色特點,除部分原料來自景德鎮以外,大部分顏料是廣州自制或改配的。”顏料品種大致有以下幾種:一是水青,本地稱為廣翠,為藍青色較鮮亮,似青花的顏色;二是西紅,與江西景德鎮的胭脂紅相似,據說廣彩西紅是用水開料,江西是用油開料,故廣彩西紅薄而勻,江西粉彩胭脂紅較厚;三是干大紅,似礬紅但較礬紅淺而鮮;四是大綠,比江西大綠稍翠一些,有些泛黃而明亮;五是麻色,似黃麻皮色,稍濃而亮,是繪西方題材常見的一種色彩,廣彩常用此色,江西景德鎮五彩、粉彩很少用此色。如“廣彩外國風景盤”就是用此色;六是廣彩喜用金彩,金碧輝煌,閃閃發光,五彩和粉彩則較少用,如圖中的“同治廣彩人物雙鶴耳大瓶”就是此類作品;七是茄色,由西紅和水青配成,為紫色,但沒有江西茄紫濃艷。在紋飾設計方面,除吸收五彩、粉彩等藝術精華外,為了外銷的需要,考慮外商要求,投其所好,又多仿照西方的藝術形式,如圖案裝飾性強,金彩多,顏色對比強烈,大紅、大綠等,還給外商訂繪的一些外國商標及紀念性飾樣,如圖中的“廣彩漿胎扁瓶”,完全是按照外商的要求定做的,還有繪制西方人物故事、風景等。匠工藝人們根據不同器型,采用不同布局裝飾,較多喜用滿地開光(廣彩廠稱開“斗方”)。花樣一般有邊、有開光、有地,然后將主題內容安置在中心,主次分明,互相襯托,這是廣彩瓷器在設計方面的又征。還有一點最根本的區別,廣彩的畫法,逐漸采用了工筆畫法。五彩、粉彩則不同,除顏色有別外,紋飾裝飾亦有區別。五彩、粉彩較多為傳統裝飾,是適合當時統治階級或國內士大夫口味而設計的。外銷瓷品種則很少
這種是景德鎮后來高仿的仿古工藝粉彩筆筒的款識,年代在解放后的創匯時期。
說到何許人,也許對大部分初涉古玩收藏的愛好者而言,都很陌生,不知其為何人,更遑論了解何許人所善之事。
民國何許人繪粉彩瓷器價格及鑒定技巧
1.1936年作何許人粉彩“寒江釣雪”雪景瓷板,成交價格3680000元。 尺寸:38×25cm。
何許人到底為何許人也?
據了解,何許人是我們中國陶瓷美術大師,原名何處,受陶淵明先生詞中,先生不知何許人也有感,故而更名為何許人。
今天給大家說到的便是這大名鼎鼎的中國陶瓷美術大師何許人的作品,藏主稱其為民國何許人繪粉彩雪景碗。
民國何許人繪粉彩瓷器價格及鑒定技巧
2.何許人 礬紅描金四方琮式瓶,成交價格2415000元。高27.3cm。
藏主介紹到,這碗來之不易,是自己去國外旅游的時候,從國外的古玩市場花了大價錢買的,當時他覺得此碗器型周正,造型規整,碗外壁描繪的雪景工質細膩,形象生動傳神,色彩艷麗,構圖別致,并且由陶瓷美術大師何許人所作,是質為難得的粉彩雪景真品,記錄了一段歷史事實,可遇而不可求。
民國何許人繪粉彩瓷器價格及鑒定技巧
3民國 何許人繪瓷硯、王琦繪仕女插屏,成交價1,633,000元。硯9.8×6.8×2.9cm;插屏高26cm。
藏主認為自己的這件來歷不凡的寶物,在目前的古玩市場上,應該價值一百萬。此話一出,一片嘩然。有人就提出質疑了說,您對瓷器有了解嗎?您憑什么認定您手里的那個碗是民國的,并且為何許人所作呢?
民國何許人繪粉彩瓷器價格及鑒定技巧
4.何許人粉彩獨釣寒江詩文瓶,成交價RMB 782,000元。高22cm。
藏主不樂意了道,我自己研究瓷器十幾二十年了還能看走眼,何許人善于畫雪景,而這碗上所作雪景,明快生動,工筆細膩,落款也為朱紅章印,與何許人其他作品別無一二,定是真品無疑了。
民國何許人繪粉彩瓷器價格及鑒定技巧
5.民國 何許人作粉彩雪景前后出師表方筆筒,成交價估計805,000元。高19.5cm。
爭辯數時沒有定論,專家開口了。
這并不是民國何許人雪景粉彩碗,首先說這何許人,何許人就像是外國的梵高,他畫的那個雪景,全都是特別黑暗的,都是烏云壓城城欲摧的架式,就沒有一件是特別明快的,而剛剛你也說了你覺得這個碗上面的雪景看起來有些明快,這一明快就不是何許人的風格了。
民國何許人繪粉彩瓷器價格及鑒定技巧
民國何許人繪粉彩瓷器價格及鑒定技巧
6.民國 何許人粉彩花鳥筆筒,成交價805,000元。高12.5cm。
何許人的作品跟他的經歷有很大的關系,何許人少時便受雇于人,經常是饑寒交迫加身,周圍都是些特別清苦的工人,所以他的作品都是對內心感受的一種抒發,畫出來的作品,給人第一感覺就是壓抑,因此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民國何許人繪粉彩瓷器價格及鑒定技巧
民國何許人繪粉彩瓷器價格及鑒定技巧
7.民國 何許人風格 福壽雙全四方卷口瓶,成交價RMB 655,500元。高 33cm。
再說到印款,我們常見的何許人作品的印款,都是“許人”、“何處”等,沒有出現過這個碗上面印的“何許人出”,這個印應該是偽造者臆造出來的,題跋上面的文字也不是特別工整,何許人的書法有一個特點就是,書法行筆穩健,轉折渾然,有明顯頓挫之感。
民國何許人繪粉彩瓷器價格及鑒定技巧
8.民國 何許人彩雪景扇形瓷板,成交價RMB 552,000元。最寬20cm。
因此在鑒別何許人作品的時候,一看圖景是否壓抑,二識印款,三觀書法,
三者皆符,便是真跡無疑了。
聽了專家的介紹,寶主心里五味雜陳說道,吃一塹長一智,也算花錢買了教訓。
民國何許人繪粉彩瓷器價格及鑒定技巧
9.民國 何許人粉彩寒江獨釣瓷板,成交價517,500元。長38.5cm;寬25cm。
民國何許人繪粉彩瓷器價格及鑒定技巧
10.民國 四季山水人物方瓶,成交價RMB 409,248元。高35cm。
民國何許人繪粉彩瓷器價格及鑒定技巧
11.民國 求闕齋款(傳)何許人 粉彩封侯圖賞瓶,成交價368,000元。高14.5cm。
民國何許人繪粉彩瓷器價格及鑒定技巧
民國何許人繪粉彩瓷器價格及鑒定技巧
12.何許人 粉彩雪景題詩人物瓶,成交價271,170元。高21.5cm。
民國何許人繪粉彩瓷器價格及鑒定技巧
13.民國 “何許人”款粉彩山水人物四方瓶連木座,成交價322,000元。高35cm。
民國何許人繪粉彩瓷器價格及鑒定技巧
14.何許人 粉彩雪景山水小瓶,成交價149,500元。高12cm。
民國何許人繪粉彩瓷器價格及鑒定技巧
民國何許人繪粉彩瓷器價格及鑒定技巧
15.何許人 《許人精制款》 重工琺瑯彩開光粉彩蓋瓶 一對,成交價72,588元。高41.5cm。
民國何許人繪粉彩瓷器價格及鑒定技巧
16.何許人制“孤山放鶴”雪景罐,成交價72,800元。高12cm。
民國何許人繪粉彩瓷器價格及鑒定技巧
17.民國 何許人 雪景圖鼻煙壺,成交價19,550元。高7.3cm。
民國何許人繪粉彩瓷器價格及鑒定技巧
18.民國 何許人出品錦地雪景蓋罐,成交價3,450元。徑14cm。
民國何許人繪粉彩瓷器價格及鑒定技巧
19.民國 何許人風格粉彩寒江獨釣圖小蓋罐,成交價5,750元。高11.3cm。
民國何許人繪粉彩瓷器價格及鑒定技巧
20.何許人繪雪景六棱筆筒,成交價4,130元。尺寸:12×8cm。
民國何許人繪粉彩瓷器價格及鑒定技巧
21.民國 何許人款粉彩寒江獨釣圖壺,成交價RMB1725000元。長15.5cm。
一直都沒有說對外開放,但是也不管。你自己帶書過去就好,但是別影響別人學習。
有的教室寫的“***有會,謝謝合作”就不要去了。對了,記得占座。
^_^
珠依依 衣兒
首都博物館新館建設用地面積248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63390平方米,地下二層,地上五層,北部設計了綠色文化廣場,東部設計了下沉式竹林庭院。建筑物(地面以上)東西長152米、南北寬66米左右,建筑高度41米。建筑外形主要由矩形圍合結構、橢圓形外立面和金屬屋頂三部分組成。建筑內部分為三棟獨立的建筑,即:矩形展館,橢圓形專題展館,條形的辦公科研樓。三者之間的空間則為中央大廳和室內竹林庭院。自然光的利用、古樸的中式牌樓、下沉式的翠竹庭院、潺潺的流水,為觀眾營構了一個兼具人文、自然情調的環境。
首都博物館建筑本身是一座融古典美和現代美于一體的建筑藝術品,既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又呈現鮮明的現代感。巨大的屋蓋繼承了中國傳統建筑深遠挑檐;通長的石質幕墻象征著中國古代城墻;廣場起坡傳承古代高臺建筑風格;在大廳北門外地面上鑲嵌清代丹陛,大廳內有明代牌樓,體現出中國傳統建筑平面中心軸線特點;橢圓形的青銅展館斜出墻面寓意古代文物破土而出。青銅、木材與磚石的大量運用更顯一種歷史的久遠。北廣場和大堂地面所用石材,產于自古以來為營造北京城供應石材的房山地區;方形展廳的外裝飾,采用北京最常見的榆木;橢圓形展廳的外裝飾,采用青銅材料,并飾以北京出土的西周時期青銅器的紋樣。鋼結構棚頂、玻璃幕墻等表現出北京有力的時代步伐,高大空間和通透的視覺效果順應了當代建筑的國際流行趨勢。 首都博物館設計方案,經過兩輪國際招標,從16家中外知名建筑設計機構提交的22個設計方案中選出的。博物館建筑落成后,已得到國內外各界人士一致稱贊。新館建筑用地2.48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63390平方米,建筑高度40米,地上五層、地下兩層。建筑本身是一座融古典美與現代美于一體的建筑藝術精品,既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又呈現鮮明的現代感。如:外觀外傾斜的青銅體破墻而出,懸挑的大屋頂繼承了中國傳統的出檐,青灰色磚墻模糊了古城墻與現代幕墻的界線。寬闊的廣場和大堂也取材于皇家宮殿高臺建筑的手法。在博物館中軸線上,大廳外地面鑲嵌清代丹陛,大廳內有明代牌樓,體現中國傳統中心軸線特點。在建筑材質上,青銅、木質與磚石的大量運用更顯現一種歷史的久遠;鋼結構棚頂、玻璃幕墻又表現出北京有力的時代步伐,高大的空間和通透的視覺效果更順應了當代建筑的國際流行趨勢。
佛像展廳 佛像展廳共展出佛像262尊,分為漢傳佛像和藏傳佛像藝術。看過這個展廳,各式各樣的藝術造型讓觀眾了解到佛像藝術在我國漢族、藏族地區的發展、演變。展廳中一尊“銅鍍金大成就者毗瓦巴”,是明代宮廷造像,通高18.5厘米,如此大型的佛像非常罕見。佛像造像十分生動,雙目圓鼓,面露喜色。右腿橫盤,左腿支起,左手上舉,食指伸出作上指狀。這種造型表現的是毗瓦巴與賣酒女打賭而定住太陽時的姿勢。
玉器展廳
在玉器展廳共展出文物181組件,將玉器發展的基本脈絡展示給參觀者。展品中有大量王公貴族墓出土的以及帶有皇帝年款、刻有御制詩文的玉器。一部分小件玉器前均配有放大鏡,使觀眾更好感受我國古代玉雕的高超工藝。展廳中備受關注的是一方乾隆御璽。據了解,這方玉璽是2004年首都博物館以250多萬港元從佳士得春季拍賣會上購得的。這方“白玉鏤雕龍紐方形璽”是清乾隆皇帝禪位給嘉慶帝而自居太上皇前不久所刻的印璽,從“八徵耄念之寶”的印文可知,是乾隆80壽辰(1791年)所治印璽之一,屬乾隆私印。乾隆皇帝曾在很多著名書畫上用過它,因此也可作為鑒別書畫真偽的依據之一。
瓷器展廳
瓷器展廳中展出了北京作為都城歷史時期出土和傳世的瓷器170組件,青花釉里紅海水云龍紋天球瓶在2000年就已價值1000萬元。另外宋遼金時期的定窯白釉童子誦經壺、元大都出土的青花鳳首扁壺、乾隆松石綠地粉彩蕃蓮紋多穆壺等名貴瓷器都是難得一見的稀世精品。展廳中還列有明成化斗彩葡萄紋杯,這對葡萄紋杯與雞缸杯為同時期作品,都是明代官窯的代表作,而雞缸杯只有一只,葡萄紋杯是一對,這對杯子是在清初重臣索尼7歲孫女的墓中出土的。
書房展廳
書房展廳共展出文物149組件,其中有乾隆款御墨、御制淳化軒刻花紙、四大名硯、明代竹雕張希黃款山水樓閣筆筒等珍貴文物。磨磚對縫的月亮門、精致的花窗、畫案、書柜、繡墩……走進這間展廳,就像走進明清時期文人的書房。由于這里展出的多是筆、墨、紙、硯等比較嬌貴易干裂的文物,展柜和展廳別增設了多臺加濕器來保證文物安全。
鎮館之寶
乾隆御制碑分為碑身、碑帽、碑座三個部分,帽和座各有兩個,一共五件。全碑總高6.7米,重40多噸,漢白玉石材,保存非常完好,碑身上全部是少見的乾隆正楷手書《皇都篇》、《帝都篇》,由滿漢兩種文字寫成,這兩首詩篇生動具體地表達了乾隆皇帝“在德不在險”和“居安思危”的治國思想。
這兩篇文章也是這個巨型石碑最大的文物價值,是研究和展示北京歷史和文化的重要實物文獻。碑座為束腰須彌座,刻有卷草花紋,精美異常。
該碑1935年前后曾立于北京天橋十字路口西北方的“斗姆宮”內;1915至1919年間被移至先農壇;1949年育才學校進駐先農壇時,尚立于內壇東北角;1958年的“大躍進”時期,該碑被人為推倒,散放地表;之后由于“文革”期間的種種工程,碑的各個部件被陸續埋入地下。依據這些線索,2003年,尋碑工作開始啟動。工作人員先是動用探測儀進行現場探測,但結果令人失望。后來,根據一位老人的回憶,初步確定了御碑的方位。2004年春節前,在先農壇內壇,北京方便食品廠院內的一間辦公室地下,發現了碑身一角,此后又找到了碑帽和底座。
乾隆御制碑保存非常完好,但因為年代久遠,碑體上出現了一些裂紋,不過并沒有通透裂縫。為了保證碑體不受損壞,在立碑前已經對石碑進行了修復。較大的裂縫用鋼筋加固,并進行了灌膠處理。為避免風雨和陽光對石碑的侵襲,今后整座石碑將用特制玻璃封罩。玻璃罩上下留有通氣孔以便空氣流通。據介紹,選用的玻璃不僅強度大,用錘子都砸不碎,而且還能防紫外線。
數字放映廳
數字放映廳主要展示北京在歷史中的朝代更迭與發展,此放映廳在2013年6月首都博物館公開招標選拔實力公司,打造出的最現代化的數字放映廳,剛剛完成全新的改造升級,改造后的數字放映廳運用目前最新的數字放映技術。展示的主要內容為《輝煌的北京》。
《輝煌的北京》影片將以全新的視角展現北京在歷史中的朝代更迭與發展,以三維動畫與三維特效的方式詮釋北京城在歷史長河中古今發展變化作為主體,以充滿視覺沖擊力的影視節奏和極具儀式感的視聽表現烘托出一個具有濃厚歷史氣息文化的北京城。在創意要求上追求無與倫比的視覺沖擊力與表現手法的強大張力,更要契合歷史,站在一定的高度上,以巡視的視角俯瞰整段北京城的歷史,帶領觀眾融入其中,渲染強烈的自豪感與榮譽感。 首都博物館新館不僅是一座重要的文化設施,同時也是北京地區文物保護、文物研究、面向公眾和廣大青少年傳播愛國主義精神、歷史及科學知識的基地,還是北京市舉辦禮儀和慶典活動的重要場所,也是人民群眾旅游和休閑的理想去處。 建筑設計重視博物館的特定功能要求,力圖以清晰的、簡明的、富于邏輯的方法處理好各功能區間的關系。主要的功能區分為:展陳區、社會教育區、綜合服務區、業務科研區、地下停車庫、行政辦公區、安全保衛區、藏品庫區、設備區。 文物安全的環境監控:首都博物館采用恒濕不恒溫的先進、獨特的智能化空調系統,將文物庫房和展廳的相對濕度的變化幅度控制在2%以內,極大地保證了文物存放安全;同時又使展廳溫度隨外界自然氣溫有一定幅度的浮動,獲得較好的對人舒適度。
禮儀與公眾活動:舉行禮儀活動時,儀式前大廳多媒體投影屏幕會放映相關的標語和背景信息。儀式中大廳各處具有均勻清晰的音響。大廳具備新聞攝影電源和發稿信息終端,能夠根據會議、禮儀的進程自動地聯合控制相關的燈光、窗簾、音響、投影等設備。室外廣場的大屏幕可同時轉播儀式實況,并自行進行實況拍攝和錄音。儀式結束后半小時內立即可提供相應的多媒體光盤。
觀眾現場服務:在博物館各大門內、大廳均安裝參觀導覽系統,讓公眾自由地瀏覽、查詢博物館的基本情況和參觀信息。售票驗票系統出售本館的全價、優惠價等各種參觀券,能夠自動識別參觀券的真偽、面額,并允許觀眾當天即使中途臨時出館、仍可返回繼續參觀。
信息化服務:信息技術將以往歷史的音視頻數據數字化所建立音視頻節目數據庫和點播系統,可讓觀眾通過計算機屏幕或者電話撥號自由地點播想收聽、收看的曲藝、戲曲節目。
多功能報告廳:通過數字化網絡、電臺、電視網(有線/無線)和現場視頻直播、數據網絡交互式播發、后期電子出版物制作,實現現場會議與網絡會議的相結合。互聯網用戶無論身在何處,都可以通過瀏覽本館局域網的方式實時地參與現場學術討論。
中央禮儀大廳——面積2000余平方米、高度34米,其裝飾中國文化特征突出、現代氣息濃郁,是舉行禮儀活動和大型文化活動的理想場所;
展廳——不同類型展廳相對獨立,既便于觀眾有選擇地參觀、縮短參觀路線,又便于安防管理。寬闊的展廳面積和充足的高度,也為豐富多樣的展陳設計提供了理想空間。3000余平方米的臨時展廳將為國內、國際文化藝術交流提供一流的展示平臺。智能化溫濕度控制系統、安防消防系統,為舉辦最珍貴級別的文物展提供了條件。
文物庫房——面積充足、分隔合理;安防消防設施先進、完備;擁有10噸液壓電梯,文物運輸車可從地面運到地下二層庫房,如今為中外博物館所獨有。
多功能會議廳——具有多語種同聲傳譯、數字電影播放、會議表決系統、會議廳專用網站等國內最選進的設施。
數字放映廳——超寬視角弧形銀幕,可播放高清晰數字影片,該設備分辨率為國內外目前最高;如今第一部影片是《輝煌的北京》;今后將制作立體數字影片。
進位于北京市西城區復興門外大街16號的首都博物館,厚重的歷史感和時代氣息撲面而來。巨大的屋蓋、通長的石質幕墻、明代的牌樓、清代的丹陛……現代而不張揚,傳統而不沉悶,這是這座建筑給每一個走近它的人留下的第一印象。首都博物館,作為老北京記憶的保管者和新北京精神的踐行者,成為了這座城市精神文化的棲息所在。
“歡迎到首都博物館網站串門”,這是首都博物館館長郭小凌在首博官網寫下的致辭,在他看來,首都博物館“以展示北京五十萬年人居史、三千年城市史、八百年京都史及其無比豐厚的文化遺存為主業,兼及收集、整理、修復、研究、保管北京地區的歷史文化遺產的重任,同時也是新北京與世界進行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場所。”從一個邊陲小城,到發展成為十三億人口大國的首善之都,首都博物館成為了容納北京地區歷史文化的記憶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