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龍去水,就是山勢和水流。你這個問題太大了,整個風水說研究的就是來龍去水。龍,就是山勢,就是巒頭,水,就是河流。一般而言,山勢,也就龍,越綿遠越好,山勢越大越好,但到了最后結穴要緩,要有情,最好青山綠翠,比如北京城,北京城結穴的源頭是昆侖山,連綿不絕,最后結氣于北京城。而南京城的山勢來源過小,過短。所以雖然北京城的靈氣不足(缺水少靈氣,比如中國的外交表面看起來顯示為呆板沉悶),但仍然大氣恢弘,穩重有余,在核心和根本問題上沒有發生動搖。而水勢,一般以環抱水勢為有情之水,環抱水帶來上游流沙沉積,忌水反背和直水。比如南京城長江環抱的江南要比江北發展的要好。無論山(來龍)還是水(去水)最終的著落點都是聚氣。無氣可聚,萬事皆休。
風水是一門錯綜復雜的象征、寓意性含義的學問。比如龍,又是指山脈,又是象征人,活龍之地,死龍之地,也就是活人之地,死人之地;說死人之地誰還敢住?來龍既是指山脈的發源之地至所居住用事之地一線,也暗示祖宗源流。
前通后通,人財兩空。
死者為大,想要讓死者安息又要讓子孫得以衍福就必須有一塊好的風水,那么如何看墳地風水?
許多人看不出風水寶地,更難以尋找,凡人俗眼,必經過歷練,風水學上言龍者,指山脈也。風水學上把一個個獨立的山峰稱為星辰。脈者山峰之間連接之脈帶是也。山峰顯而易識,脈帶俗眼難知。
葬地的形狀,如牛臥馬馳,如鸞舞鳳飛,如蛇蜿蜒,這都要用水來區別。以下的種種地形,屬牛富鳳貴蛇兇危。墳地風水選好對子孫有益的“龍脈”入葬。
1、來龍氣勢如萬馬奔騰,從天而降,這是王侯葬地。
2、來龍氣勢如巨浪,重山迭障,護衛重重,這是大官葬地。
3、來龍氣勢如重屋,山地草茂樹高,這是開國建府葬地。
4、來龍氣勢如降龍,水繞云從,這是大官葬地。
5、來龍氣勢如屏風,兩條山龍對峙,葬在中間,這是后人封侯封王葬地。
6、來龍氣勢如倒扣的鍋,在鍋頂下葬可使后人發財。
7、來龍氣勢如帽子,這是合家歡樂葬地。
8、來龍氣勢如屈曲斜徐的蛇,這是國破家亡葬地。
9、來龍氣勢如戈茅,這是有牢獄之災,兵火之難葬地。
10、來龍氣勢如流水,這是親人活著也像死鬼葬地。
11、來龍氣勢如拋下的籌碼,這是子孫百事倒霉葬地。
12、來龍氣勢如亂衣,這是后輩女人嫉妒,妻子與人私通葬地。
13、來龍氣勢如灰色口袋,這是子孫陽宅有火災葬地。
14、來龍氣勢如倒扣的船,這是子孫后輩女的生病,男的有牢獄之災葬地。
15、來龍氣勢如橫放案幾,這是斷子絕孫葬地。
山龍的中明堂常深,平地支龍的中明堂常淺。經書說:氣行于地下,物生于地上。平地的地勢有原脈,山地的地勢有原骨,它們或者從東向西,或者從南到北,回環往復地運行,就象要前進卻又有退,象要停止卻又有進。當脈氣止聚的時候,陰陽調和,土層變厚,積水很深,草密林茂,這種地方,貴如大官,富可千金。經書說:形止氣蓄,化生萬物。這就是上等葬地。土地以平坦為貴,以地下有支龍為貴。支龍起步的地方,生氣也隨支龍開始運行。支龍停步的地方,生氣也隨支龍停止并聚集而成為吉地。觀察支龍的方法,一句話,平地上隱隱隆起的條狀地帶就是支龍。經書說:地有吉氣,土隨龍起。地有止氣,水隨而止。勢隨形動,回復終始。法葬其中,永吉無兇。重山迭嶺,群龍眾脈薈萃,應當先把特形龍剔除出來。有的大龍形特別小,有的小龍形特別大,這些特別畸形的龍脈,不能用作葬地。經書說:壟龍要求在地上聳起,支龍要求在地下伏行。不論是壟龍還是支龍,聚止處應平坦如伸出的手掌。所以經書說:支龍因為深伏,所以要在它的頂部下葬。壟龍因為高露,所以要在山麓下葬。選擇支龍到龍首,選擇壟龍到龍足。選擇的形和勢不合法,生氣會象被驅趕一樣跑掉。壟龍說它的老,支龍說它的嫩,老忽又變嫩,墓地風水嫩忽又變老。
人生無非是生老病死,往生親人需要墳地安息,但是墳墓也有吉兇之分,怎樣看墳地風水?才能找到吉地安葬先人,這是避免兇相為子孫后代立福的重點。
龍脈的種類主要是看他風水的種類的多少,還有心理的一個周多少就可以知道了
郭璞《葬經》所謂“委蛇東西,忽為南北”即是此意。辨龍首要分清枝干,尋得干龍而于支上點穴,大非吉事。
風水中借龍的名稱來代表山脈的走向、起伏、轉折、變化。因為龍善變化,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能隱能現,能飛能潛。山勢就象龍一樣變化多端,故以龍稱呼。平地也有龍脈,其標志是微地形和水流。對龍脈好壞的看法,是審定山脈的長遠,辨別山脈的大小興衰如何。山脈來得綿遠者,發富亦綿遠,山脈來得短促者,發富亦短促。總之,風水龍脈大致反映了我國的山脈走向,是古代先哲對中華地理的樸素認識,是千百年經驗的積累。 成語“來龍去脈”就源于此。山脈有不同的走勢,因此龍就有不同是姿勢。
風水學把龍勢分為5種:
1,南北走向稱為正勢。
2,由西向東成為側勢。
3,逆水而上稱為逆勢。
4,順水而下成為順勢。
5,首尾相顧成為回勢。
龍脈的形與勢有別,千尺為勢,百尺為形,勢是遠景,形是近觀。勢是形之崇,形是勢之積。有勢然后有形,有形然后知勢,勢住于外,形住于內。勢如城郭墻垣,形似樓臺門弟。勢是起伏的群峰,形是單座的山頭。認勢惟難,觀形則易。勢為來龍,若馬之馳,若水之波,欲其大而強,異而專,行而順。形要厚實、積聚、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