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榮欣風水網

    生肖虎的傳統文化,12生肖里虎為什么排第三

    內容導航:
  • 中國的虎文化有哪些
  • 為什么會有十二生肖呢?其中都包含著哪些傳統文化呢?
  • 虎文化有哪些
  • 全國各地都有什么與虎有關的民俗傳統?
  • 虎年的虎為什么在十二生肖里排第三
  • 虎在十二生肖中排第幾?
  • Q1:中國的虎文化有哪些

    虎的形象在我國幾千年來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占居頗為顯著的地位,常常與龍并稱,在許多方面起著重大的作用。在《周易·乾卦文》中就有:“云從龍,風從虎”的說法。因為龍飛于天,虎行于地,所以虎與龍結合一起成為雄偉強盛的象征和美化權威的典型形態,是人崇拜并畏懼的對象,有時也充當逐妖、怯邪、鎮宅的角色,構成了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民族風俗文化特質。自古以來,人們也習慣用“生龍活虎”、“龍騰虎躍”、“虎背熊腰”、“藏龍臥虎”、“如虎添翼”、“虎頭虎腦”、“虎背熊腰”、“將門虎子”、“虎老雄心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虎虎有生氣”等詞語,贊揚生活中的人物和事物,表達中華民族的精神面貌、民族性格和民族自我意識,并且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虎文化。
    虎文化作為古代社會意識形態之一,內容豐富多彩,反映了我國人民的審美情趣、價值觀念、倫理道德規范和內涵極為鮮明的民族心理特征。我國虎文化的內容也非常豐富,無論文字、語言、詩歌、文學、雕塑、繪畫、小說、戲曲、民俗,以及更為廣泛的民間傳說、神話、故事、兒歌等傳統文化的各個領域中,虎的形象無所不在,早已深入人心,成為古老中華民族的圖騰之一。在上古的甲骨文中,“虎”字就是一只造型優美可愛的象形虎。1987年在河南省濮陽西水坡一帶發掘出土了一對蚌塑龍虎,距今大約為6000年,伴于一位祖先遺骨的東西兩側,依照方位,恰與后世盛行的“四方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相吻合,被譽為“中華第一虎”。此后從殷商、西周、春秋、戰國,到秦朝、漢朝的石雕、石刻和畫像石,以及青銅器、鐵器、金銀器、玉器、瓷器中,以虎為原型的藝術品的紋飾、造型更加豐富。例如在青銅器中,商代的龍虎尊的主題紋是“虎口銜人”;司母戊大鼎的鼎耳的外廓飾著一對虎紋,虎口相向,口中含著人頭;婦好墓出上的銅鉞上也有“虎釘銜人”紋;特別是一件名叫“虎食人鹵”的商代作品,鹵的三個支點是虎的兩條后腿和尾巴,虎的前爪抱持一人,張口欲啖人首,形象生動,撼人心魄。不過,這個造型反映的并不是虎吃人,而是古代人對虎的崇拜。被虎抱著的人是一個巫師,他與虎相抱,并且將頭放入虎口之中,是其獲得超自然力量的一個途徑。在我國歷史上,以虎為題的工筆畫、寫意畫、漆畫等更是不勝枚舉。在年畫、泥塑、皮影、剪紙、布玩具等民間美術作品中,虎的形象則有很多不再是兇猛的野獸或者權威的象征,而是一種可親可愛的動物,其中也不乏堪稱世界經典的作品。漢朝時,人們都在除夕之夜在門上畫虎以驅鬼魅。因為《山海經》中說道:在滄海之中有一座大山,名叫“度朔”。山上有一株魁偉的桃樹,其枝葉盤曲舒張,覆蓋三千余里。可是在它的東北面卻有一處間隙,這就是供眾鬼出入的“鬼門”。山上還住著兩位神仙,一個名叫神荼,一個名叫郁壘,是專門負責監管眾鬼的。凡是遇到為非作歹的惡鬼,二神就用繩子把它捆上,然后投給老虎吃掉。所以在最正宗的門神畫上,除有神荼、郁壘二神外,都還繪有老虎。我國民間還認為“虎毒不食子”,因此為了兒童的安全、健康生長,還常把小孩的鞋帽上繡上虎頭等裝飾,稱為虎鞋、虎帽,以討吉利,驅邪避禍。著名現代文學家魯迅先生也寫過:“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知否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於兔。”的詩句贊美虎的愛子之心,這里的“小於兔”就是虎的幼仔。由此也可以看到我國人民善良、達觀的心態和博大的胸懷。

    Q2:為什么會有十二生肖呢?其中都包含著哪些傳統文化呢?

    為什么會有十二生肖呢?十二生肖是中國特有的傳統文化。勤勞智慧的古代人民為了方便紀年,在原有干支紀年法”的基礎上,吸收了十二種動物紀年法,十二生肖與十二地支相對應。

    十二生肖紀年始于東漢時期。《北史·宇文護傳》中,記載了宇文護的母親寫給他的一封信,信中說:“昔在武川鎮生汝兄弟,大者屬鼠,次者屬兔,汝身屬蛇”。

    東漢唯物主義思想家王充,在《論衡》中提到十二生肖,被認為是最早記錄十二生肖的記錄。

    "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馬也,子,鼠刀,酉,雞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

    《言毒篇》又說:"辰為龍,巳為蛇,辰、巳之位在東南。

    你看,在王充的記載中,十二生肖完成齊全,與十二地支配合默契,與我們今天的說法完全一致。作為古老的文化,十二生肖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史記》中所載黃帝“建造甲子以命歲”,“大撓作甲子”,說明了十二生肖與地支同源。

    清代學者趙翼在《陔余叢考》中說:“蓋北俗初無所謂子丑寅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類分紀歲時,浸尋流傳于中國,遂相沿不廢耳。”他認為十二生肖的說法,最早源于我國北方的游牧民族。

    而考古發現戰國時民間便已有12生肖的用法,在戰國末期睡虎地秦簡與放馬灘秦簡《日書》中,象征十二生肖的十二神獸配有干支,與后世十二生肖極為相似。

    郭沫若認為十二生肖的說法起源于古巴比倫,后來傳入中國。但是大量歷史資料證明,十二生肖確實起源于中國,是華夏民族特有的文化,是古代人民動物崇拜、圖騰崇拜以及早期天文學的結晶。

    《詩經·小雅·吉日》記載 :“吉日庚午,即差我馬”庚午是良辰吉日,是策馬出獵的好日子,這里將午與馬相對應。可見,在春秋前后,十二地支便已經與十二種動物一一對應。

    南北朝時代,十二生肖的用法已非常普遍。南朝《南齊書·五行志》中已有按人的出生年份稱屬某種動物的記載。南朝·陳·詩人沈炯,創作了一首十二屬相詩。

    “鼠跡生塵案,牛羊暮下來。
    虎哺坐空谷,兔月向窗開。
    龍隰遠青翠,蛇柳近徘徊。
    馬蘭方遠摘,羊負始春栽。
    猴栗羞芳果,雞砧引清杯。
    狗其懷物外,豬蠡窅悠哉。”

    顯而易見,詩中十二生肖與十二地支完美配合,當時的社會已經普遍認同這種說法。由此可見,十二生肖是中國所獨創的古老文化。

    十二生肖代表的古老文化?起源于原始時代的動物崇拜,中國科技大學張秉倫先生便持這一觀點。他認為在原始社會生產力低下、認自然能力極其有限的情況下,對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動物產生一種依賴感(如馬、羊、牛、雞、犬等),對危害自身安全的動物產生一種恐 懼感(如虎、蛇),對一些超過人類的動物器官功能產生崇敬感(如狗的嗅覺等),導致產生對動物的崇拜。

    十二種生肖原本就是古代勞動人民在動物崇拜的原始信仰影響下產生的用來紀年、紀月的獸歷。
    原始人的動物崇拜還表現在儺舞等原始舞蹈上,儺大約產生于周代前后,大儺儀式中的主角是方相氏和十二神獸。驅儺舞蹈選中十二獸,是原始人對動物崇敬心理的表現。

    十二神獸的寓意在于祈求月月平安,驅除四方疫鬼,十二獸對應一年十二個月份,對應十二個方位,而十二個方位對應十二地支,與十二生肖聯系在一起。

    民族學家劉堯漢先生認為以十二屬相紀日的十月歷法產生于夏禹時代,(參見劉堯漢著《彝族社會歷史調查研究文集》)與原始的圖騰崇拜有關,漢族十二生肖是受“十月歷法”的影響,彝族十二獸歷后來發展為十二生肖

    很多資料均證明,十二生肖起源于古代人民對動物的崇拜心理。

    Q3:虎文化有哪些

    虎是中國文化傳統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長期以來,它一直被當作是權力和力量的象征,也一直為人們所敬畏。虎在中國生肖中排位第三,并被認為是世上所有獸類的統治者,出生于虎年的人被認為是英勇的、樂觀的,也是寬容的、慷慨的,他們能夠長壽而且善于領導而非服從。
    虎前額上的花紋構成中國的"王"字,事實上,中國的"王"字就是因了老虎而來的。虎是森林之王,因此中國人巧妙地以它前額上的花紋作為一個漢字,意思是統治者。如今,這個字已成為了百家姓中的一個了。虎是一種極具陽剛之氣的動物,它具備勇敢與威嚴,虎也被人們認為是山大王,傳說它能夠驅除一切邪惡。在戰爭年代,虎頭被繪制在戰士的盾牌上用以嚇阻敵人。
    在中國的傳說中,人們相信虎是極其有力的動物,它們能驅除家庭的三大災難:火災、失竊和邪惡。虎畫經常被掛在墻上并正對著大門以使惡魔因害怕而不敢進入。乃至在當代中國,也有兒童戴著虎頭帽、穿著虎頭鞋用以驅邪,還有的人睡虎頭枕以使自己更加強壯。在虎年,孩子們的頭上都寫上了紅色的"王"字看似能增強他們的精力與活力。在早期的中國,老虎是主要的動物神靈,人們認為它能驅除旱災,還有人相信一頭虎在500年后將變得雪白,然后還能再活1000年,當它們死后,它的靈魂將滲透入地下變為琥珀,這便是"琥珀"一詞的由來,意思是"虎之魂"。虎是高尚威望的象征,在早期的中國法庭上能見到"回避"、"肅靜"的字樣。虎符:虎形的木塊是表示由帝王直接下達的軍令的標志;古代的強盜首領也將虎皮鋪在自己的座位上以顯示自己的至高地位。帶虎字的中國成語:龍騰虎躍、虎虎生威、如虎添翼。
    虎的形象和稱謂曾經出現在歷代的歌舞和戲劇中,如元朝雜劇《虎頭牌》,清朝傳奇《虎囊彈》、昆曲《虎囊彈》、京劇《虎牢關》、《臥虎溝》、《胭脂虎》等,不勝枚舉。其中兩個表現人與搏斗場面的最為激動人心。一個叫做《東海黃公》,是在漢代長安附近流行的一種"角抵戲"。晉朝葛洪在《西京雜記》里對此有頗為詳細的記載:"東梅人黃公,少時為未能制蛇御虎佩赤金刀,以絳繒束發,立興云霧坐成山河,及衰老氣功羸憊,飲酒過度不能復得其術。秦末有白虎見于東海,黃公乃以赤刀往厭之,術既不行,遂為虎所殺。三輔人遂以為戲。漢帝亦取以為角抵戲馬。"看來這里對虎的威力還是誠惶誠恐的,因為象東海黃公那樣有武功、有法術的人仍然沒有斗過虎,終于枉送了性命。由古典小說《水滸傳》改編的京劇和其他地方戲"武松打虎",也是表現人虎搏斗的,但結果恰與《東海黃公》相反,武松打死了虎,成為打虎英雄。在我國有關虎的語匯中也有不少含有貶意的,如"為虎作倀"形容本身受了虎害,又被驅使去害別人的勢利小人的丑惡品質;"狐假虎威"則勾畫出了一幅仗勢欺人的奴才嘴臉。在我國民間童話中,還有一個廣泛流傳的《老虎學藝》的故事:盡管虎在山林中作威作福,大模大樣地走來走去,但有一個最大的弱點,就是不會上樹。因為在很早以前,虎什么本領都沒有,只好拜貓為師,學習各種本領。熱情的貓很快就教會了它縱、跳、躥、撲等諸般技藝,但也發現了虎兇狠殘暴的本性,就在傳授的過程中留了一手。當虎覺得自己已將貓的本領完全學會之后,便一反常態,恩將仇報,竟然猛撲過來,要把貓一口吃掉。貓卻不慌不忙,敏捷而靈巧地縱身爬上了樹梢,免遭暗算。虎蹲在樹下無計可施,便又央求貓把上樹的方法傳授給它。貓則不再上當,虎也就終于沒有學會上樹的本領。宋朝大詩人陸游在《劍南詩稿·嘲畜貓》自注中寫道:"俗言貓為虎舅,教虎百為惟不教上樹。"這個故事辛辣地諷刺了那些忘恩負義、恩將仇報的小人。至于以虎為地名、人名,繼而演繹出的故事傳說、趣聞逸事,就更是數不勝數。
    而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文化中的虎年,則是每隔12年就要到來的歡樂節日。由于我國是世界上有影響的大國之一,人口位居世界第一,隨著人口的不斷遷移,幾乎世界上每一個角落都可以找到華人的身影。他們所到之處,也必將或多或少地帶去一些中國傳統文化,傳統的十二生肖文化就是絕大多數遠離故鄉的海外華人所難以丟棄的,同時也逐漸為世界其他民族所接受。因此,近年來這種以十二種動物命名年的習俗,不僅在亞洲各國和俄羅斯等的影響越來越大,也悄然傳到了歐美各國,尤其是有關虎年的來歷和各種傳說,各種媒體都樂于廣泛地進行宣傳,使虎年成了虎名副其實的"本命年"。

    Q4:全國各地都有什么與虎有關的民俗傳統?

    2023年是虎年,那么全國各地都有哪些與虎有關的民俗傳統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盤點一下。

    01、白族人把老虎當作自己的祖先

    在白族人的心目中,老虎就是自己的祖先,他們認為自己是老虎的子女,俗稱“虎兒虎女”。白族人如果家里有紅白喜事發生,一般都會把時間選擇在虎日,認為那一天會比較吉祥。

    而且白族人大多會在自己的家里懸掛和老虎有關的圖像,表示尊敬。即使白族人在狩獵的過程中被老虎咬傷乃至被咬死,他們都不會報復,而是把這視為“成仙”的一種方式。

    02、在虎年出生的孩子小名一般都帶虎字

    在虎年出生的小孩,家長一般都會給孩子起個帶“虎”字的小名,最常見的小名就是“小虎”。并且在孩子過生日的那天,父母會給孩子帶上虎頭帽,穿上虎頭鞋,認為這樣的做法能夠讓孩子“虎虎生威”。

    我堂弟就是虎年出生的,他的小名就是小虎。還記得去年過生日的時候,家里人給他買了一整套繡有老虎的衣服,穿起來也是十分的“霸氣外露”。

    03、新人結婚要掛老虎饃

    在陜西華縣的周邊流傳著這樣的一個習俗,那就是當新媳婦嫁到婆家的時候,婆家那邊的人要把事先準備好的用紅線拴在一起的“老虎饃”(形狀像老虎的饃饃)掛在新媳婦的脖子上。當進入洞房的時候,新媳婦得把脖子上的老虎饃拿下來和她的老公一起分享。

    并且這個老虎饃也是很有講究的,一般分為“公母”。公老虎饃上面刻有一個“王”字,是給男性吃的,而母老虎饃上面則有一對飛鳥,寓意妻隨夫飛。同時這兩個老虎饃在脖子的位置會再捏出一個小老虎,表示祝愿“早生貴子”。

    04、送老虎頭枕的育兒風俗

    在山西等地會有這樣一種育兒風俗:當女性懷孕的時候,會把她的枕頭更換為老虎頭枕,并且在頭枕旁邊放一個小布老虎。

    這么做是希望孕婦的身體能夠健康,孕婦生下來的孩子也可以生龍活虎。同時在孩子生下來之后,外婆家那邊要給自己的女兒和外孫/外孫女送一些虎制的東西,比如虎頭饃、虎頭被、虎頭鞋等。

    關于老虎有關的風俗文化還有很多,每個地方也都不太一樣,我就不一一細講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查相關的資料、去做更多了解。

    Q5:虎年的虎為什么在十二生肖里排第三

    誰說的虎排第三呢?
    為什么屬虎的比屬龍的大呢?
    只能說他們是平等的,只是時間先后而已

    Q6:虎在十二生肖中排第幾?

    虎在十二生肖中排第三位。
    十二生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由12種源于自然界的動物即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組成,用于記年,順序排列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66年屬馬。

    展開全文
    上一篇:上一篇:易經如何看懂卦象
    下一篇:下一篇:逸字取名的寓意大全
  • 男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