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善之家必有余慶 積惡之家必有余殃!命在自己手里,俗話說:”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樓主怎么會相信這種啊,況且現在一些算命的就是靠抓住算命人的心理,忽悠的。不要相信,建議樓主去看一下《了凡四訓》《第一篇 立命之學》《第二篇 改過之法》《第三篇 積善之方》《第四篇 謙德之效》。相由心生 境由心轉 命由心造 福自我求。
占事:問工作變動
性別:男 起卦方式:搖卦
起卦時間:2012年03月30日15時00分
起卦農歷:壬辰年三月初九日申時
神煞:天乙—寅午 福星—午 日祿—申 羊刃—酉 驛馬—申 桃花—卯 華蓋—戌
干支:壬辰年 癸卯月 庚寅日 甲申時
旬空:午未辰巳午未午未
六神 伏神 震宮:雷地豫()兌宮:地山謙
【本 卦】 【變 卦】
滕蛇 ▅▅ ▅▅ 妻財庚戌土 ▅▅ ▅▅ 官鬼癸酉金
勾陳 ▅▅ ▅▅ 官鬼庚申金 ▅▅ ▅▅ 父母癸亥水 世
朱雀 ▅▅▅▅▅ 子孫庚午火 應○→ ▅▅ ▅▅ 妻財癸丑土
青龍 ▅▅ ▅▅ 兄弟乙卯木×→ ▅▅▅▅▅ 官鬼丙申金
玄武 ▅▅ ▅▅ 子孫乙巳火 ▅▅ ▅▅ 子孫丙午火 應
白虎 父母庚子水 ▅▅ ▅▅ 妻財乙未土 世 ▅▅ ▅▅ 妻財丙辰土
謹按卦象、主觀臆斷、說錯莫怪!
1、您現在單位不大、工作繁勞(甚至有一定危險性?)、薪水微薄?
2、您現在單位中已有多人離開、似是有熟人主動邀請您調過去(薪水較高)?
3、您也早有調換工作之想、近期您似乎沒有正常上班、歇假休息中?
4、您戴眼鏡(似乎壞了該換了)、頭. 腳有宿傷、肝膽. 頸腰椎都不太好、最近感冒. 咳嗽?
5、請逐條簡要反饋后繼續……
求測者把三枚銅錢/硬幣捧在手中,扣嚴兩手,然后上下搖動,搖幾下后,隨意拋撒在桌面上(別拋撒在軟物上)或平底盤中,看三枚銅錢的正反情況。把銅錢的正反情況記錄下來后,接著把銅錢放回手中再搖。如此搖撒六次,即可得到一個重卦。點卦時從下往上點,第一次搖的結果為初爻,第二次搖的結果為二爻,依次排列,最后一次(第六次)為上爻(即第六爻).一背二字者為少陽,用"━━━"表示 , 一字二背者為少陰,用"━ ━"表示。三個背面者為老陽,用"━━━○"表示。三個字者為老陰,用"━ ━x"表示
本卦的初六到上六,變卦的初六到上九說的是卦中每一爻表示的事物發展變化的形勢。對看卦不是都有意義,動爻在哪爻,哪爻的爻詞才有用。就這卦,上六為動爻“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亂邦也。”才是有可一看的內容。但師卦原指的是戰爭卦。對你所求的東西以上內容沒有借鑒意義。
例如:上六的意思:君王頒發詔令是為了冊封諸侯,賜賞大夫,小人不可重用,會危及國家。
你求的卦本卦就是歸魂卦,看卦,需看本卦內各爻關系。問上面的內容什么意思沒用。
六爻解卦基本口訣
六爻速斷口訣:
一看空、二看沖,三看刑合衰旺中。
四看化出進退死,五看神煞兇不兇。
六看用爻之位置,七看伏神出牢籠。
八看反伏吟流淚,九看外應十觀容。
六爻占求財口訣:
財旺福旺終如意,財空福絕難稱心。
生合世爻財易得,世去克財反難尋。
父兄皆動無財象,財福具無妄撈神。
兄弟持世難求利,兄多反不克財身。
兄弟化鬼刑克世,無財可求口舌臨。
鬼若化財克世吉,財若化鬼禍臨身。
在很久以前,我們的先民就開始了對自然的探索,其后便根據自然規律總結出了陰陽五行、八卦占卜等知識。而六爻解卦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六爻八卦預測,是古人觀察大自然運行規律總結出來的一項法則。起源于西漢京房的納甲體系。起初是用50根蓍草,到宋朝時才有了“以錢代蓍”。現在六爻是預測近一年或者兩年內財運,人事,工作,婚姻感情比較準的工具之一,命理預測界都知道,一事一斷用六爻可以把事情斷的更加具體而且準確。
六爻精通就需要熟記五行相生相克、八卦口訣、八卦信息、六十四卦卦名表、十天干、十二地支、地支相合相沖、六十花甲與納音歌、二十四節氣與干支紀年、納甲、六親等知識,初學者通常排卦方面熟透就行,斷卦則需要還需背最基本的用神取法,六沖,,三合,三會,六親含義,六神含義,旬空,月破,日破,伏神,飛神,入墓,以上列舉各項的含義。余下的就只是理解與領悟,六爻學習重要的還是理論加實踐才能快速成長。
老陰記錄為X、老陽記錄為O,如此共搖六次之后就能得到本卦,而變卦是取決于卦中是否有老陰、老陽,有的就稱為動爻,然后陽動變陰,陰動變陽,得出變卦。見下例:
例如我搖卦如下:
第一次少陽———,
第二次少陽———,
第三次少陰— —,
第四次老陽O,
第五次老陰X,
第六次少陰— —
那么就開始排卦,由下至上排列,得出本卦為上震下兌《雷澤歸妹》:
— —
— —X
———O
— —
———
———
再根據陽動變陰、陰動變陽的原理,得出變卦為上坎下兌《水澤節》:
— —
———X 注意看,這爻已由陰爻變陽爻
— —O同樣,陽動變陰
— —
———
———
至此,主卦、變卦都排列好了,《雷澤歸妹》之《水澤節》
明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