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讀周易,其中心課題就是六十四卦。周易包羅萬象,天地人物一切事理盡在其中。這樣廣大而完備的一部經,實際就在六十四卦。至于經中的系辭十翼等,那都是六十四卦的注解。
六十四卦來自八卦,八卦來自太極。孔子在系辭上傳里說:「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又在系辭下傳里說:「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
何謂太極,先儒解釋不一。虞翻說:「太極,太一也。」韓康伯說:「太極者,無稱之稱。」孔穎達說:「太極即是太初太一也。」蘇子瞻說:「太極者,有物之先也。」朱晦庵說:「太極者,理也。」來知德說:「太極者,至極之理也。」焦循說:「太極猶言大中也。」各家注解雖不相同,其實都以太極為天地人物的本有之體,簡稱為本體,此體圓含無窮的形象與無盡的功用,本體形象功用不相分離。不學周易,不明易理,則不知吾人本有此體,不知萬物皆備于我,以致凡事舍本逐末,向外馳求,造成一己與群眾的種種滅禍。學易明理,則能趨吉避兇。兇之最大者為生死問題不能解決,吉之最大者即是學為圣人。欲學圣人,必須先求解決生死問題。論語記載,子路問死,孔子解答:「未知生,焉知死。」有生始有死,欲知如何解決死的問題,必須了解生的來源,生的來源就是太極。
太極生兩儀者,太極寂然不動,本無形象,唯為清凈光明之體,此為無生之理性。動則顯象起用,乃名為生。所生之象,其數無窮,但始動之際,只有一明一暗兩種形色,明色為陽,暗色為陰,因此稱為陰陽兩儀,儀如孔氏正義所釋,作容儀講,因其尚未成象,故不稱為兩象,只稱兩儀。但這兩儀實為四象以至萬象的基本結構,萬象即由兩儀細分而成,所以萬象無不有陰陽兩儀。萬象之數雖然無窮,但基本之數則為陽奇陰偶。伏羲氏畫卦時便發明極為簡單的兩畫,以示無窮無盡的象數之源。這兩畫就是「」、「」。「」為奇,象征陽,「」為偶,象征陰,此即陰陽兩儀。
兩儀生四象者,就是陽上加陽「」,名為太陽。陽上加陰「」,名為少陰。陰上加陽「」,名為少陽。陰上加陰「」,名為太陰。陰陽兩儀過于單純,不足以成萬象,萬象都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于是陰陽奇偶從單一之畫加為二畫,因而出現四種象。
四象生八卦者,就是上四象之上再加一畫,而為三畫的八卦。太陽加一陽「」為乾,加一陰「」為兌。少陰加一陽「」為離,加一陰「」為震。少陽加一陽「」為巽,加一陰「」為坎。太陰加一陽「」為艮,加一陰「」為坤。
系辭下傳「八卦成列」一段,何玄子訂詁說:「八卦之列既成,則無窮之象具載于其中矣。因此八卦而重之,每一卦各以八卦加于其上,則為六畫之卦,凡有六十四卦,每卦六爻,一爻各有一義,則三百八十四爻之理又畢備于其中矣。」六十四卦每卦六畫稱為六爻,是以陽剛陰柔二畫相推變化而言,故系辭傳說:「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何氏訂詁說:「剛柔二畫互相推去之,剛易柔,柔易剛也。著數九六之變涵于此相推中矣。」九六是揲著求卦時所得的變量。揲著時,如得六,為老陰,如得九,為老陽,如得七,為少陽,如得八,為少陰。周易主于用變,老變,少不變,所以用九六,不用七八。何氏以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即以九六之變為本,而變化無窮。虞翻也以「九六相變」解釋「剛柔相推」,何氏特加詳說。
天地人物瞬息萬變,周易六十四卦即以剛畫老陽九「」、柔畫老陰六「」兩個變爻顯示一切吉兇,令人知所趨避,寧非奇極,而且,秦始皇焚書坑儒時,周易獨以為卜筮之書而得不焚,此又一奇。
占卦,有三個不占:
第一,不誠不占;
比如今天無聊,占占卦玩一玩,這個不行。
第三,不義不占,義就是正當性;
比如看到誰偷了錢去占卦,這就是不義不占。
以孔子來說,孔子在五十歲左右,就專心研究《易經》。他是五十歲才讀《易經》這本書的嗎?像孔子這么用功的人,小時候不可能沒讀過《易經》,他年輕的時候幾乎什么書都讀。當時的書不多,最主要的是五本,《詩》、《書》、《禮》、《樂》、《易》,五本肯定都讀了。但是有的書你當時可以讀懂,而有的書,如果你沒有累積相當的經驗和人生的體會,讀了也沒用,只看字面而已。讀《易經》,一般來說,五十左右的生活經驗豐富,應該有的經歷都有了,等于是一卦六爻到第五爻了,大概知道整體的情況了,再老了再讀就來不及了,已經到第六爻,讀了也沒什么機會了,準備出局了。
孔子五十左右研究《易經》,他需要的是減少過失。《易經》為什么可以讓他減少過失?我們常提到《易經》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要讓自己“懲忿窒欲”,讓各種負面的特性、欲望、情緒慢慢化解,亦即增進自己的德行,替別人設想,建構一個比較理想的社會。在這里孔子得到一些啟發,在《孟子》里面沒有直接說到《易經》,但孟子很強調一個字,即“時”,做任何事都要看時機。他還特別說,孔子是圣人里面最重視時機的,他要學就學孔子,因為做任何事都有時機。時機不對,事倍功半;時機對的話,順水推舟,那簡直是太愉快了。這是對于儒家來說。
孔子誅殺少正卯:君子以果行育德
但是我們還是要說,人生確實有困惑,很多時候你借助于《易經》,一定要記得兩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它的義理。你學的時候就知道做人處事的道理,我們提到哪些卦是有困境,你應該怎樣面對、增益智慧。哪些卦代表吉祥,它為什么吉祥?你要掌握住它的原理,設法去實踐,自然就會達到那種效果。這是義理方面。另一方面是占卦。古代學《易經》至少有四方面,你如果重視言語,就會推崇它的言辭。《易經》里面很多成語,如果從《易經》得到很多啟發,使用成語你會覺得非常文雅,話說出來言簡意賅,說話很簡單,意思又很完整、很完備。這是第一種,重視言語。第二種重視行動,有些人重視行動,就會推崇易經的變化,變化無常。但是再怎么變,都不能離開你的抉擇,你本身的態度。第三種是重視制作器物。譬如說要蓋房子,房子怎么蓋。你要蓋其他東西,要怎么蓋,從《易經》的圖象里面,都會得到一定的啟發。這是第三種,要重視它的象。最后一種是注意到卜筮的人,就是占卜,這種人就要注意到“占驗”之詞,重視占卦。這四種人就從《易經》里面可以得到不同的材料,重視它不同的方面。
古代讀書人,按照《易經》的說法,原則很簡單,平常在家里翻翻《易經》,看看它的卦象、卦辭和爻辭。平常沒事做,如何讓自己感覺到每天都有進步呢?《易經》是一個可以參考的東西,它里面充滿象征和符號,好像打啞謎一樣,它寫一句話,你就要問這句話代表什么意思?像我們提過,“履卦”踩在老虎尾巴上,這代表什么意思?你就可以有不同的想象。這是說明在平常的生活中研究每一個卦象、卦辭、爻辭,行動的時候就要注意到變化和它的占驗之詞。“占驗”就是占卦的驗證,是吉還是兇?中間還有什么?無咎,還有更好的“大吉”、“元吉”,“無咎”底下還有“悔”,還有“吝”,還有“厲”,代表危險,這些占驗說得準不準。古人占卦,不是一次就到位的,不是學會之后,一占就準,不可能的。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ㄚ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于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后掛。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
(白話:在進行大型演算時,準備五十根籌策,真正使用的是四十九根。將這四十九根分為兩組,象征天地兩儀;由任何一組中抽出一根掛在左手小指間,象征天地人三才;再以四為單位去計算籌策,象征一年的四季;把剩下的零數夾在左手中三指間,象征閏月;每五年有兩次閏月,所以要把另一組籌策依四計算所剩下的零數,也夾在指縫掛起來。乾卦的策數是二百一十六,坤卦的策數是一百四十四,總數為三百六十,相當于一年的天數。《易經》上下篇六十四卦的策數有一萬一千五百二十,相當于萬物的數目。所以,要經過四次經營才能形成《易經》的一爻,經過十八次變化才能完成一卦。)
占卦出來之后,怎么解卦呢?解卦有很多的方法,宋朝的朱熹就整理了一套解卦的原則,可以參考(見本章后附錄)。解卦的時候就會發現有些爻是動爻,有時候稱作變爻,就會變成新的卦。現在的情況是本卦,新的卦叫做之卦,代表你下一步要往哪里去。這樣一來,就變成是你占一個事情,后面有變化。否則,光是占一卦沒有用,現在的情況知道了,怎么知道下一步呢?我們更關心的是下一步往哪里發展。因為很多選擇,后面的發展有各種可能性。真正正確的占卦方法是有本卦、之卦,通過動爻來決定應驗在什么地方,這需要長期經驗的累積。
1,易經六十四卦記載于《易經》,每一卦的圖像均由兩個八卦上下組合而成,每一卦各有六個爻。它是透過六十四卦的組合,去反應六十四種不同的事務、情境、現象、特定環境下的人生哲理、以及大自然的運作法則。
2,易經六十四卦是透過六十四卦的組合,去反應六十四種不同的事務、情境、現象、特定環境下的人生哲理、以及大自然的運作法則。每一卦都會有六爻和爻辭,以及三百八十四種對應的狀態,透過這些變化可以知道世間萬物的運作以及人生的哲理。
3,《易經》64卦的卦序是建立在8卦的基礎之上的,前人的主要認識有“先天八卦說”,“后天八卦說”,各有特點,但它們與64卦的聯系卻顯得附會。
4,有人對64卦提出了“兩兩相偶,非反即覆”的概念,可謂是一個大的進步,它指出了64卦的一些內在聯系。
5,但這一概念也有缺陷,就在于它的提法“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沒能系統地解決《易經》的卦序問題。
六十四卦:易經六十四卦,是西伯侯姬昌(周文王)被紂王囚禁關押的七年間,在獄中潛心研究伏羲八卦,在八卦的基礎上推演所創的。所以又稱為周易六十四卦。
三百八十四爻:爻詞,八卦是三畫卦,八卦相互重疊,成六十四卦,每卦六爻,64×6=384,三百八十四爻的來歷就是如此。
擴展資料:
六十四卦由八卦兩兩相重而來,即先有八卦后有六十四卦。認為兩個經卦上下重疊構成六十四卦。關于重卦作者:古代主要有伏羲、神農、夏禹、文王等不同觀點。近代有人以為是殷商卜者所作。
還有一種是由數字直接演化而成,即先有六十四卦而后有八卦,或六十四卦與八卦同時產生。近代從安陽四盤磨、岐山鳳雛村、陜西周原等出土的甲骨上發現刻有六個數目字一組的符號。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六十四卦
百度百科-爻詞
去看 ‘傅佩榮’的 64卦全解。 專門有視頻.. 每卦一集或分上下集。 講的很清楚
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