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面的意思是說.以往有過的事在現在也在發生.但要以我個人的意見.我覺得是就希望現在發生以前所發生的事
任世間滄海桑田,時間輾轉,我始終停留在人間,看那人間真情,伴那人間燈火!
凌晨因值班早起,推開窗簾,涼風習習,這才感覺秋風起,秋夜涼。獨立窗前聽風雨,雨打樹梢葉帶愁,又是一年秋葉黃,一場秋雨一場涼。
一葉飄落,半樹泛黃,千里盡知秋。秋雨而至,燥熱難熬的烈烈夏日飄然而去,不再是酷暑難熬,不再有刺耳秋蟬鳴,深秋帶著碩果,帶著金黃悄然而來,經過風的搖
曳,雨的洗禮,悄然萎落,上演著一場葉與樹難舍難離,滿院金黃,順水而流,帶著對四季交替的眷戀,萎黃憔悴,緩緩換了容顏,卸下了帷幕,不情愿的告別這人間凡塵。這,變換的是季節,不變的是美好的記憶和流年的淡香。
入秋了,瑟瑟秋風掃黃葉,云淡風輕精神爽。又是一年的秋天,秋雨淅瀝!我獨自埋頭桌前,寫下對這秋雨秋風秋葉的眷顧。那秋雨嘀嗒,秋風吟唱,秋葉哀鳴,但卻少了那蟬的伴奏和吟唱。秋夜秋風秋雨急,秋涼秋薄秋葉黃。
這是樹與葉最后的惜別和纏綿,也是激情過后彼此最后的施舍、別戀和溫存,依依不舍,與那秋葉揮淚而別,揮別那淡淡的憂愁,揮別那曾經彷徨思戀和相依!突然間的又感嘆起這生命輪回和人生間過客匆匆,起起伏伏的不易。生命如歌,歲月滄桑,但生命又如塵埃!當秋風吹落最后一片殘葉時,塵埃亦即化成泥土,孕育著新一輪生命的輝煌,生命也就開始新的輪回,而我們的我們正是在這輪回中生生息息!
秋風秋雨中,葉子金黃,如被風雨吹皺了一般,也的文脈、經絡清晰可辨,蔫蔫的四處飄零,空氣中彌漫著秋的味道,秋的氣息。有如這滄桑的輪回,諸如這形色的人生,有的正值青春,有的正在老去,都逢在這蕭瑟的季節執著,掙扎,永不停息,來不及喘息,來不及告白。
樹葉輕輕離開枝條,枯枝敗葉,秋雨拍打,唱著一曲飄逸的凄涼挽歌,穿過一簾秋雨,打開一道道秋的大門,感受這秋的溫婉綽約,榮辱不驚,將沉寂了一個夏季的思緒,在風聲雨聲中酣暢淋漓的飛揚。
我盡情呼吸這沁入心脾的清涼。聽,那秋雨,仿佛在吟唱,唱的是四季里最香甜的歌;看,那秋風,仿佛在翩舞,舞的是四季里最美的舞曲;想,那秋色,仿佛站在秋的路口向我招手,遍地金黃,碩果累累,豐收在望,農家小院處處喜氣洋洋。
夏去秋至,繁華落盡,花繁錦繡。每個季節都是如期而至,攜著一份神圣,來履行自己的神圣使命。喜歡也好,厭倦也罷,煩躁也好,舒暢也行,她來的娉婷裊娜,去的優雅恬淡,永遠留下的是坦然面對,淡然取舍。
絲絲雨滴飄落傘上,縷縷思緒縈繞筆端。秋風秋雨秋意濃正濃,真想撐開傘就這樣一直走下去,撐一傘秋意,撐一傘秋色,撐一傘綿綿愛意,獨自漫步在這秋的季節。
獨立高樓目盡雨中深秋,好似秋的畫卷長廊,一覽無遺,葉上水珠蕭蕭秋雨,是誰在隔著雨
戀,把這雨中美景描繪,這雨戀時而垂直,時而隨著秋風任意搖擺,滋潤這萬物的秋雨,是一種心語,是一種傾訴,更是一種情懷的釋放。
秋雨伴秋風,秋色景更濃。窗外,只聽草叢蛐蛐鳴,月影初現葉落霜,更深夜靜,風聲雨聲更加急促,涼意陣陣。這樣的秋夜,這樣的心境,只配與窗外的秋風秋雨共舞。秋天的雨,把黃色的生命寄托給銀杏,把收獲郵寄給了楓葉,扇走了炎熱,帶來了涼爽。秋天是喜悅的季節,秋天把果實、種子屯藏在農家小院,預示著來年的希望,寄托著豐收與喜悅。
四季的交替,是歲月的輪回,是自然的精彩,更是生命永不停息的追求和永恒!
揮揮手,回回頭,又是一年!再一次365個空度的輪回。百般滋味聚在心頭,面對荏苒的光陰... 時光的鐘聲滄桑了多少等候,夢中的吶喊感動了多少眼眸,似水的流年點點消失在蹉跎的歲月
意思是:這是一年最后的一天,過了今夜就是明年春夏秋冬四季又開始輪回,時間雖然過去了,但是依然懷念過去的事情,新春到,愿久久陪伴。
諸位同學,請看“世界成就品”,第七段佛出差別,長行第二對看起:
【或現短壽。或現在長壽。】
這兩句是一對,長壽、短壽。前面說過現身,小身、大身,這個地方講長壽、短壽,也就是說住在這個世間時間上的長短,這個也是佛教化眾生的一種方便。我們一定要曉得,一切眾生為什么會有壽命?不但人有壽命,我們在這個地球上仔細觀察,一切動物有壽命,植物也有壽命;乃至于地球,現在科學家講它還是有壽命,太陽系、銀河系,宇宙之間一切萬事萬物都逃不出壽命的范圍。這是什么原因?有沒有能夠超越壽命的?大概現在一般人能夠覺察得到的是虛空,虛空沒有壽命,三千年前的虛空跟三千年后今天的虛空沒有兩樣,再說三億年前的虛空跟三億年后今天的虛空也沒有兩樣。為什么?虛空不變的,不變就超越了壽命,我們講超越了時間。
凡是會變的都沒有辦法超越時間的范圍,也就是說都是生滅法。佛講一切有情眾生,情是講情識、感情的,現在人講動物有“生老病死”,生老病死就是壽命的現象。無情的眾生,植物,佛經上講有“生住異滅”,生住異滅也是壽命。講到礦物,講到星球、星系,佛說有“成住壞空”,成住壞空還是壽命。
佛在大乘經典里面告訴我們,能不能夠超過壽命?可以,不是不可以。什么人能超過壽命?佛在經典上明白的告訴我們,諸佛如來無量壽,超越壽命。法身菩薩,特別是在大乘教里面常常講到的地上菩薩。菩薩的階位很多,《華嚴經》上講五十一個位次,最高的十個位次,十地菩薩,他們不再有壽命,一般宗教里面講的永生,是真的,不是假的。這一些諸佛如來、法身大士出現在一切世間,他有沒有壽命?他沒有,他所示現的身大小是隨著眾生心想,他示現的時間長短,就是我們講壽命,住在這個世間時間長或者時間短,也是隨著眾生的心想,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通常佛在經上講九法界眾生,從他的心想生。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佛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壽命形相都是從妄想分別執著里面變現出來的;你要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了,統統斷掉了,那你就真的證得無量壽,這是真的無量。
我們要問:修行修到這個程度的時候,那還要不要身?你要問這個話,就說明你的妄想還沒斷,你還在打妄想,你疑惑佛還有沒有身。其實在經上跟你講得那么清楚,我們在講席也講得很清楚,佛沒有身,佛能現一切身,佛隨著眾生的心剎那剎那現無量無邊身。
無量無邊身,他現的這個相有長短,好像壽命長短,實際上他沒有。這個很難懂,我們舉比喻來說,我們把九法界比喻作一個舞臺,在舞臺上表演,佛菩薩是演員,他唱這個角色,到舞臺上去表演,化裝成這個角色。表演的時間是有長有短,就好像他的壽命,實際上他下了妝,那是他真的壽命,他真的壽命可能活幾十年,舞臺上只有幾個小時、幾分鐘;角色短的時候是幾分鐘的時間,長的大概一兩個小時,你從這個地方去體會。
所以從真的方面來講,他是無量壽;從示現,示現是表演,表演是覺悟眾生的,那個有時間長短。真的是無量壽,表演出來的壽命有長短。像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真的是無量壽,久遠劫就成佛了。諸位讀《法華經》,《法華經·壽量品》釋迦牟尼佛自己宣說的,那是他的真人、本人,到我們這個地球來的時候,示現八相成道是唱戲,是舞臺表演,這個有壽命,有形相、有壽命,佛在這個世間示現八十年,八十歲圓寂,示現的。實際上他是不生不滅;不但不生不滅,而且還真的告訴你,不來不去,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中觀論》里面講的八不中觀,那就是真正悟入心性人的寫照。
禪宗里頭常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明心見性之后,這些東西都沒有了。這些東西是哪里的東西?九法界里頭,《永嘉大師證道歌》上講得好,“夢里明明有六趣,覺后空空無大千”,明心見性,你覺了;沒有覺的人,九法界的人都在做夢,夢里面有大小身、有長短壽命。這個里頭的五對都是夢里頭人講的,夢里面的境界,明心見性之后,跟這個完全就脫離了。
但是你要想再回到九法界來,回到六道來很容易,你來去自如,你肯定會回來。為什么?眾生有感,你就來了。你來干什么?你不是來受果報的。眾生在這個世間是來受果報的,你過去生中造的善業,你來享福的,你過去生中造的是惡業的,你來受罪的。我們仔細觀察世間一些些人物,你看他現在的果,你就能想到他過去造的因。你再看現前這些人,包括我們自己在內,現在造的是什么樣的業,你就曉得將來受什么樣的果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這個事情再清楚、再明了,不能解決問題,那你明了有什么用處?再跟你說實話,所以不學佛就不能解決問題。明了事實真相了,我們不愿意再干這個事情,不要說六道輪回我不干,四圣法界我也沒有絲毫留戀,在這一生當中,短短的數十寒暑,下定決心要出離十法界。
那要問:這個事情能不能辦得到?答案是肯定的,問題是你自己肯不肯做。若要肯做,辦得到,不難;不肯干那就難了。怎么干法?我們常常提醒同學們,一定要放棄自己的成見,放棄自己的煩惱習氣,決定不能夠隨順煩惱習氣,要隨順佛菩薩的教誨。佛菩薩教誨在哪里?經典里面。就像善導大師勸導我們的,佛教我們怎么做,我們就怎么做;佛教我們不能做的,我們決定不違犯。絕對不可以隨順自己的意思,我想怎么做,我要怎么做,那就完了,那你還是搞六道輪回。
——摘自《大方廣佛華嚴經》(第748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