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
1月:寅屬木
2月:卯屬木,
3月:辰屬土,
4月:巳屬火,
5月:午屬火,
6月:未屬土,
7月:申屬金,
8月:酉屬金,
9月:戌屬土,
10月:亥屬水,
11月:子屬水,
12月:丑屬土。
子陽水、丑陰土、寅陽木、卯陰木、辰陽土、巳陰火、午陽火、未陰土、申陽金、酉陰金、戌陽土、亥陰水這個說法是正確的,而你下面說的那些是三合局的問題。申,子,辰合水局。火屬性的時辰:寅,午,戌合火局
亥,卯,未 合木局
巳,酉,丑合金局
午,戌,寅 合土局
給你說個例子,比如一個人八字缺水,本身又需要水的幫助。在某一階段他的大運流年與自身的天干正好申子辰碰上了,如果無其它沖克,那么這段時間,走水運就對他非常有利。其它的依次類推也是這樣。
1.古人將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依次為子時(23-1)丑時(1-3)寅時(3-5)卯時(5-7)辰時(7-9)巳時(9-11)午時(11-13)未時(13-15)申時(15-17)酉時(17-19)戌時(19-21)亥時(21-23)
2.十二地支與五行的對應為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水土木木土火火土金金土水
3.這樣五行與時間的對應關系就很明朗了。
五行是中國古代道教哲學的一種系統觀,廣泛用于中醫、堪輿、命理、相術和占卜等方面。五行的意義包涵借著陰陽演變過程的五種基本動態:水(代表潤下)、火(代表炎上)、金(代表收斂)、木(代表伸展)、土(代表中和)。中國古代哲學家用五行理論來說明世界萬物的形成及其相互關系。它強調整體,旨在描述事物的運動形式以及轉化關系。陰陽是古代的對立統一學說,五行是原始的系統論。
子時(鼠)、丑時(牛)、寅時(虎)、卯時(兔)、辰時(龍)、巳時(蛇)、午時(馬)、未時(羊)、申時(猴)、酉時(雞)、戌時(狗)、亥時(豬)。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具體如下: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名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代中國人民“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時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時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亥時(21時—23時),子時(23—01時)五行屬水。寅時(03時—05時),卯時(05時—07時)五行屬木。巳時(09時—11時),午時(11時—13時)五行屬火。申時(15時—17時),酉時(17時—19時)五行屬金。丑時(01時—03時),辰時(07時—09時)未時(13時—15時戌時(19時-21時)五行屬土。
每天的五行屬什么
那得看是星期幾了。有一種分法是這樣的:星期一是月,星期二是火,星期三是水,星期四是木,星期五是金,星期六是土,星期天是日。當然這只是粗略的分法。具體的還可以細致到入星期二是火,要看這個火的寄于哪四個宮位宮位。比如寅宮,亥宮,申宮,巳宮。同時寅宮為木,則那一天是木生火或者為木開花,主吉利。如是亥,則為水生木或爛木頭,為半吉半兇。諸如此類。當然,這些東西也就是聽聽而已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