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榮欣風水網

    陰陽五行脈法針灸,陰陽五行脈法入門

    內容導航:
  • 諸子百家中陰陽家是研究什么的?
  • 針灸的基礎是什么?
  • 把脈的沉浮、表里、陰陽怎么判斷?
  • 紅杏林的老師們都是什么來頭?聽說好多是民間不出名的?
  • 五行八卦口訣
  • 分金定位口訣
  • Q1:諸子百家中陰陽家是研究什么的?

    陰陽家 在自然觀上,利用《周易》經傳的陰陽觀念,提出了宇宙演化論;又從《尚書》的“九州劃分”進而提出“大九州”說,認為中國為赤顯神州,內有小九州,外則為“大九州”之一。 在歷史觀上,則把《尚書》的五行觀改造為“五德終始”,又稱“五德轉移”。“五德”指五行的屬性,即土德、木德、金德、水德、火德。按陰陽家的說法,宇宙萬物與五行對應,各具其德,而天道的運行,人世的變遷,王朝的更替等,則是“五德轉移”的結果。其目的在為當時的社會變革進行論證。 在倫理上,陰陽家認為“止乎仁義節儉,君臣上下六親之施”,贊成儒家仁義學說。同時強調“因陰陽之大順”,包含若干天文、歷法、氣象和地理學的知識有一定的科學價值。 漢初陰陽家還存在,武帝罷百家后,部分內容融入儒家思想體系、部分內容為原始道教所吸收,作為獨立學派的陰陽家便不在了。 代表人物: 鄒衍 鄒衍(約公元前305年至公元前240年),齊國(今山東淄博市臨淄)人,陰陽家的代表人物,因其學問迂大而宏辯,人稱為談天衍,又稱鄒子。 舊史所載他的事跡有所謬誤,但可肯定他是戰國晚期人。鄒衍曾游學稷下學宮,以學問重于齊。到魏,受到魏惠王郊迎。到趙,平原君待之以賓主之禮。到燕,燕昭王親自為他在前面掃塵,聽他講學,為他筑竭石宮,執弟子禮。故此有史推測他可能死在長平之戰后。 鄒衍的著作《鄒子》和《鄒子終始》,據說有十余萬言,但早已夫失。現只有《呂氏春秋》、司馬遷《史記》的一些段落可見其思想。

    Q2:針灸的基礎是什么?

    經絡是我國古代勞人民在長期與疾病作斗爭的醫療實踐中,逐步認識到人體內存在著一些“氣血”流行的通道。這個通道被中醫稱之為經絡。

    1 經絡學說

    經絡是什么呢?原來,我國古代勞人民在長期與疾病作斗爭的醫療實踐中,逐步認識到人體內存在著一些“氣血”流行的通道。這個通道被中醫稱之為經絡。它內而臟腑,外而肢節,縱橫交錯,遍布全身,起到運行氣血的重要作用類似人體的心血管、淋巴管等。

    同時,又通過經絡的復雜聯系,將人體內外表里、上下前后、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筋脈皮肉各個部分,統一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并與外界環境相適應類似人體的神經、內分泌。

    經絡既然有如此重要的作用,當然也是一個十分奧妙、復雜的系統,這個經絡系統包括經脈和絡脈兩大部分,其中經脈是經絡系統的主體部分,大而直行,深而在里,又可分為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兩大類,以及附屬于十二經脈的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絡脈是經脈的分支,小而橫斜,淺而在表,又可分為較大的十五絡脈,以及遍布全身的孫絡、浮絡。

    當人體發生疾病時,陰陽失調,臟腑失和,氣血偏盛偏衰,都與經絡、穴位有密切關系,只有熟悉了經絡的循環分布、生理功能,才能用經絡學說說明病理變化,指導辨證歸經,進行針灸治療。

    2 臟腑證治

    臟腑,是內臟的總稱。古人稱為“藏象”,藏,指藏于內,就是內臟;象,是征象或形象,意指內臟生理、病理所表現于外之征象,中醫稱心、肝、脾、肺、腎為五臟;小腸、膽、胃、大腸、膀脫、三焦為六腑。臟腑學說的特點是以五臟為中心, 配合六腑,聯系五體、五宮、九竅等,連結成為一個“五臟系統”的整體。其所敘述的臟腑名稱雖與西醫的臟器相同,但在生理、病理的含義上有很大差別。

    臟腑證治是中醫各種辯證論治的基礎,它是根據臟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現,結合八綱、病因、經絡等理論,通過四診合參,對疾病的證候進行分析歸納,借以推斷病因病機,病變部位及性質、正邪盛衰,以確定所患何證,然后根據證來決定治療原則和方藥。

    針灸治病在臟腑證治方面的應用較多,如臟腑、經絡之氣輸注于體表的部位稱作腧穴,是針灸施術的部位。腧穴與臟腑密切相關,在疾病情況下,腧穴有反映病痛的功能,一般通路為:邪氣→ 經絡系統→臟腑功能失調→表現癥狀常在腧穴位置。治療時,通過調節經絡系統而祛邪安臟。

    3 陰陽五行

    陰陽五行是我國古代的一種哲學基本理論,是古人通過長期的生活、生產實踐,對自然界觀察和認識的總結。是古人用以認識和解釋自然界的方法論,古人用五行著重闡述“生化”,陰陽著重闡主“極變”,相當于現代的“量變”和“質變”。它自從被應用到中醫學領域之后,便成為臟腑、經絡的理論基礎,并作為一種認識人體生命過程和疾病過程即生、老、病、死全過程的方法論,闡明人體的生理現象、病理變化,指導對疾病的辨證論治。

    陰陽理論認為,自然界是物質的,是在陰陽二氣的相互作用下發生、發展和變化的。作為自然科學的中醫學來說,也就自然而然地吸收了這一樸素的先進的哲學理論。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不論是生理功能的發揮,還是病理過程的演變,都處于陰陽的變化過程之中,故中醫學認為疾病的發生都是陰陽失調的結果。運用針灸治療疾病,都是以恢復機體陰陽平衡為目的。

    在針灸臨床上常有左右互取以及前后上下對應取穴法,這是陰陽互引的針灸法則,充分體現了針灸療法重視平衡陰陽的核心思想。

    五行理論的基本意義是以自然界五種基本物質代表五種抽象的功能屬性,借以反映事物之間相生相克現象及其規律。五行學說對針灸臨床有著廣泛的指導和重要作用。

    Q3:把脈的沉浮、表里、陰陽怎么判斷?

    “浮”、“沉”在《內經》中已有記載,《難經》、《傷寒論》上也都有所論述。它們反映脈位。所謂脈位,就是用手指端去切脈所覺察出的脈搏表現最明顯的部位。“浮”是指用手指輕按就可覺察脈搏、重接反而減弱的脈象,主要表明病在“表”,常見于外感病初起,機體和外界致病因素(外邪)相杭爭于肌表。在生理病理上,這多由心搏排血量增加、血循環加速、血管彈性阻力降低、撓動脈充盈度增大所致。相反,“沉”卻是指輕按不能覺察、重按才能察清脅脈象,主要表明病在“里”,陽氣衰微,常見于心臟病患者。在生理病理上,這多因心搏排血量減低、血壓下降、末梢動脈血減少、血管彈性阻力增加所形成。
    “遲”、“數”是《內經》等古典文獻早有記述的脈象。這兩種脈象反映脈搏的速率。“遲”脈是指一息脈跳四次以下(每分鐘不足六十次),表明病屬“寒”性,機體氣血運行不正常。現代醫學研究,它在生理病理上多因迷走神經興奮增高、心房心室傳導阻滯等心臟的變化所形成。“數”脈和它相反,它快于正常脈跳而呈一息五次以上(每分鐘丸十次以上),常見于“熱”癥,主要反映機體功能亢進等情況。
    “代”脈反映脈搏的節律。《內經》已有記述。《脈經》說它是跳動幾次之后中止幾次再跳的脈象。這是一種慢而有規則間歇的脈,相當于現代醫學所說的二聯脈、三聯脈、四聯脈,多見子代謝機能發生障礙的心臟病人、嚴重心力衰竭或機體譏能陷于危極時期的病人。《內經》指出這種脈說明臟氣衰弱,和現代醫學的說法一致。
    “滑”、“澀”主要表現脈波形態,就是脈搏升降速度的異常變化。“滑”脈在《內經》中已有記述,《脈經》中描述為往來“流利展轉”,唐代名醫孫思邈說它“如珠之動”。這種脈常見于痰喘咳逆、蓄血、實熱等癥。在生理病理上,多因代謝旺盛、血管舒縮都快、血流通暢等情況所形成,常見于甲狀腺機能亢進、動脈硬化等癥。婦女妊娠三個月后,因血容量和排出量增加、血流加速等因素,常有“滑”脈,不屬病脈。古代中醫就認識通過察脈可判斷妊娠,是有一定道理的。“澀”脈正好相反,是脈搏來去艱澀的脈象。這種脈“往來蹇滯,行而多礙”,《內經·脈要稍微論》中說“澀則心痛”。這種脈有虛實之分。虛的多表明氣血虧損,實的多表明有氣、食、痰等阻滯脈道,氣血運行不暢。在生理病理上,這主要是由于心臟排血量減低、血流減慢等情況所形成,常見于貧血、失血以及心機能不全等癥。
    古人還總結有“諸病宜忌脈”,如“中毒宜洪大,忌細微;腹內有蓄血宜弦滑,忌弱小:中風宜遲浮,忌急實大數;”等等。還總結有“脈象常見主癥”,如“沉脈為里,有力為里實,無力里虛;沉緊冷痛:沉緩寒濕:沉遲病冷:沉數內熱:沉滑痰飲;沉澀氣郁;”等等。這些對于診斷上辨別病因、病癥類型、病癥的機轉和預后等等,都是有價值的。
    當然,脈診不能代替一切診斷手段。《內經》、《傷寒論》也早已指出,切脈必須配合全面觀察,主張“四診”(望、聞、問、切)合參,進行辨證論治,反對只靠脈診一項來斷定疾病。 
    我國脈學的外傳
    據歷史記載,我國古代脈學很早就已經傳到國外。隋唐時期,《內經》、《脈經》等書已經傳到附近國家如日本等。①以后又傳到阿拉伯。據研究,古代阿拉伯名醫阿維森納(約980—1037)的巨著《醫典》中的脈學,明顯受我國脈學影響。公元十四世紀,我國脈學傳到波斯,當時波斯的一部載有中國醫藥的百科全書中,就包括脈學,并且特別引述了《脈經》和它的作者王叔和的名字。十七世紀來中國的那穌會傳教士波蘭人卜彌格(1612—1659)曾經把《脈經》譯成拉丁文,于公元1666年出版,并附有銅版,描述我國脈法。值得特別提出的是英國著名醫學家芙羅伊爾(1649—173)受我國《脈經》的影響而研究脈學,并且發明一種給醫生用的切脈計數脈搏的表。他還寫了一本叫做《醫生診脈的表》,于公元1707年在倫敦出版。他的著述和發明被西方認為具有重要歷史意義。十七世紀以后,西方譯述我國古代脈學著作達十多種。 中醫把脈基于中醫的經絡理論,如果說曾經中醫的把脈都是基于幾千年的經驗和臨床心得,那么到今天中醫的經絡學說已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目前已經有電腦經絡檢測系統了。
    經絡系統分布人體全身,有運行氣血、反映病候等功能。因此,經絡理論是中國傳統醫學臨床辨證識癥和治療的主要依據。
    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是人體聯絡、運輸和傳導的體系。經,有路徑的含義,經脈貫通上下,溝通內外,是經絡系統中的主干;絡,有網絡的含義,絡脈是經脈別出的分支,較經脈細小,縱橫交錯,遍布全身。《靈樞·脈度》說:“經脈為里,支而橫者為絡,絡之別者為孫。”
    經絡內屬于臟腑,外絡于肢節,溝通于臟腑與體表之間,將人體臟腑組織器官聯系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并借以行氣血,營陰陽,使人體各部的功能活動得以保持協調和相對的平衡。針灸臨床治療時的辨證歸經,循經取穴,針刺補瀉等,無不以經絡理論為依據。《靈樞·經別》說:“夫十二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學之所始,工之所止也。”說明經絡對生理、病理、診斷、治療等方面的重要意義。
    經絡學說是研究人體經絡系統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與臟腑相互關系的一種理論,多少年來一直指導著中醫各科的診斷與治療,其與針灸學科關系尤為密切。
    經絡學說是我國勞動人民通過長期的醫療實踐,不斷觀察總結而逐步形成的。根據文獻分析,其形成途徑如下:①“針感”等傳導的觀察:針刺時產生酸、麻、重、脹等感應,這種感應常沿著一定路線向遠部傳導;②腧穴療效的總結:主治范圍相似的腧穴往往有規律地排列在一條路線上;③體表病理現象的推理:某一臟器發生病變,在體表相應部位可有壓痛、結節、皮疹、色澤改變等現象,也是發現經絡系統的途徑之一;④解剖,生理知識的啟發:古代醫家通過解剖,在一定程度上認識了內臟的位置、形態及某些生理功能,觀察到人體分布著很多管狀和條索狀結構,并與四肢聯系,觀察到某些脈管內血液流動的現象。
    脈診(切診之一)是四診的核心技術,是從事中醫的人士必須掌握的,其余諸診都是為驗證脈診服務的,這個叫做“脈癥互證”,也就是說,只靠把脈就可以看病,而只用其他三診方法就不能準確看病。脈診的功能和效果已經為千年的中醫社會實踐嚴格檢驗證實,人們也一直在使用脈診技術診病。中醫把脈的方法是:用中間三個手指定位在寸、關、尺三部上,依次測出浮、中、沉三候脈象,一只手測三部九候,雙手共測六部十八候,測得“沉浮遲數”二十八脈象。二十八脈象全面反映了經絡六氣的陰陽五行性能及其來源,因此根據六部脈象就可以看病和處方配藥,就可以知道得的是什么病、病在哪里、病的癥狀、病因、治療方法、預后、用什么藥等等結果。中醫脈診技術提供了測量經絡六氣信息(二十八脈象)的方法,是現有中醫和西醫諸診術中功能最全面的診術,可以診知所有的病氣等生命信息。根據脈診理論,古人還發明了“懸絲診脈”的方法。例如:“測得左手寸脈強而緊,主中虛心疼;關脈澀而緩,汗出肌麻;尺脈芤且沉,小便赤而大便帶血。右手寸脈浮而滑,內結經閉;關脈遲而結,宿食留飲;尺脈數而牢,煩滿虛寒相持。綜合上面六部脈象就可以知道是得了因為受到驚恐憂思所致之宿食重癥。按照中醫理論處方配藥服下,即刻瀉下宿食病根(積在腹內三年的粽團膿血),患了三年的危重病馬上就好了”(例見易學科普名著《西游記》第68-69回記載)。經絡六氣形成了一切生命活動和生命現象,知道了六氣信息也就知道了六氣所導致的現象,就知道了一切生命信息,包括身體和意識信息。幾千年以來,中醫一直是用手指把脈的,靠的是醫生的感覺和經驗,脈象如何只有醫生自己知道,十分主觀抽象難懂難學。而且由于手指的靈敏度不能夠感應到脈搏的細微變化,無法了解意識活動等信息

    Q4:紅杏林的老師們都是什么來頭?聽說好多是民間不出名的?

    我覺得你得出這個結論首先就不太嚴謹,也可能是有些人對中醫圈不太了解,紅杏林有一門無創輕柔正骨課程,我很早前就了解過這個老師張月林,他在北京是比較有名的正骨專家。說實在的,中醫專家和名師有很多,可能有些名字沒聽過也是比較正常的,但如果用出不出名評判一個老師,我覺得挺不嚴謹的。

    Q5:五行八卦口訣

    古來就有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的說法。八卦方位的五行口訣又有哪些呢?學習啦小編在此整理了八卦方位的五行口訣,希望大家有所收獲!
    八卦方位的五行口訣
    乾三連、坤六斷;離中虛、坎中滿;震仰盂、艮覆碗;兌上缺,巽下斷。
    乾三連西北開天;(乾卦是三橫相連接的,八卦方位在西北方,代表天的符號,開天辟地嘛,故先天數為1。)
    坤六斷西南八地。(坤卦是三橫中間斷為六個小段,八卦方位在西南方,代表地的符號,萬物生長于地,歸于地,故先天數為8。)
    兌上缺西方雙澤;(兌卦是三橫上一橫缺個口,八卦方位在正西方,代表澤的符號,先天數為2。)
    巽下斷東南無風。(巽卦是三橫下一橫斷開,八卦方位在東南方,代表風的符號,先天數為5。)
    艮覆碗東北齊山;(艮卦是三橫上一橫是實的,下兩橫是虛的,象打翻的碗那樣,八卦方位在東北,代表山的符號,東北方總是山比較多,齊同七,先天數為7。)
    震仰孟東方四雷。(震卦是三橫下一橫是實的,上兩橫是虛的,象缽盂那樣,八卦方位在正東方,代表雷的符號,先天數為4。)
    離中虛南方真火;(離卦是三橫中間那橫是虛的,上下兩橫是實的,八卦方位在正南方,代表火的符號,三昧真火,故先天數為3。)
    坎中滿北方六水。(坎卦是三橫中間那橫是實的,上下兩橫是虛的,八卦方位在正北方,代表水的符號,先天數為6。)
    八卦相錯重疊生;(八卦其實就是由這八個符號兩個相重疊而來,八八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化萬象。(雖然只有64卦,就象人體遺傳基因的64個密碼一樣,能代表宇宙萬物。)
    天地造化定乾坤;(天在上,地在下,天地運轉使萬物得以生長繁衍,這是總綱。)
    雷厲風行必相薄。(雷和風往往會同時出現,薄是接近的意思,代表順暢,快速的含義。)
    山澤相連可通氣;(山和澤在一起必是好風水,因為山之勢、水之氣,相輔相成。)
    水火相克不相射。(水和火相克,看起來不相融,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白天太陽在天空,而晚上月亮在天空,相互輪轉,不相互照射,都各自運行不息,是再自然不過的現象了。)
    五行八卦預測的口訣
    人不為己天地滅;(人只要不自私,不只是為了自己謀福利,他可以放心的去做任何事情,天地都沒了,天地都管不了你。)
    信口開河可通神。(只要你的心能相信的話,隨便你怎么說,所預測的結果都是準確的,是和神靈所相通的。)
    言詞表達需注意;(在說話的時候語言表達很重要,要把不好聽的說好聽,把好聽的說的動聽。比如你想說這個人很胖,你要說他身體好、有福相、討人喜歡;比如你想說這個人很瘦,你要說他很精干,精神好;比如你想說一個人和老婆身高不般配,一個很高,一個很矮,你要說陰陽平衡。等......)
    恰如其分通天理。(在那樣的環境或磁場內,不加一分也不減一分,加一分,過了,減一分,不夠,說的恰到好處,說的對方不斷的點頭就好。這和天的道理是一樣的。)
    兩兩相克叫制約;(當你說到五行相克的時候,要以制約、控制約束、平衡制約來表達。)
    生生不息為有利。(當你說五行相生的時候,要以源源不斷的幫助、有利、有好處等來表達。)
    陰陽重疊必相吸;(當五行有陰陽性質的時候,要說相互之間的聯系很深,是相吸引的。)
    同類比和陰陽理。(當五行陰陽性質相同時,要以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來打比喻。)
    八卦象數口訣
    象中有數數中理;(萬事萬物的現象之中,一定存在著定數12345678......,而定數之中又包含道理:五行生克制化。)
    以道觀象明數理。(我們觀察事物時要以道(自然的真理)來看,從而知道了這些現象中的定數與五行生克制化。)
    以理言事真無比;(然后以五行生克制化的理來判斷事物,把結果表達出來,就是預測的正確結果。)
    不可不信妙無許。(學會了這些道理,是妙不可言的,就像掌握了未來那樣,很是自在。)
    心若無欲心則靈;(在預測時,心中如果沒有任何的貪婪與自私的話,心就一定靈驗,心所想的就是準確的預測結果。)
    心無掛礙言出行。(在判斷事物時,不要懷疑自己,放心,沒有任何的障礙,說出來一定會應驗。)
    法外無法無定法;(預測方法就這么簡單,完全是在易經范疇之內的,但方法也不是固定的,要活學活用啊。)
    不拘古法心為法。(不要拘泥于原先人們的那些預測的方法,以自己的心為主才是好方法。)
    注意事項:心血來潮讀易經;(我讀易經是心血來潮讀的,這里主要是讀《易傳》,易傳是易經的解釋,又稱十翼,是給易經裝的十支翅膀,畢竟易經是上古人士作的,我們看不懂,也不必看懂,只要理解了易傳的含義,把握其中的精華所在,然后和自己的體悟融會貫通,但一定要熟記64卦的掛名就可以了。易經一定有它簡易的一面,我們就從簡單的入手就好。)
    讀懂易經神來到。(其實,讀懂易傳足夠了,根本就不必去再讀易經原文了,就像自己就是神仙那樣,很舒服自在。)
    順手拈來八卦象;(預測未來完全是任憑心血來潮、隨意找出卦象來。)
    鬼使神差不枉然。(就算是寫錯了八卦,搞錯了卦理,說出來的結果也是準確的,就這么怪。)
    世間本無善與惡;(其實啊,人世間并沒有善與惡的分別,只是人們自己分開來的。)
    因果循環天理合。(宇宙間只有因果的天理在循環。)
    吉中有兇兇藏吉;(其實,所有的事物皆是如此,好事情中總是有不完美的地方,壞事情中也有好的地方。)
    居安思危便化無。(如果能做到順境中考慮到逆境會到來的話,做好預防措施,逆境就永遠不會來到,兇也能化為吉了。)

    Q6:分金定位口訣

    分金定位口訣?風水學上的分金總共有多少分金?
    如下圖,在二十四山外的一層就是分金層。
    每山15度,平均分成5個分金,總共有120分金。
    但有些分金犯孤虛空亡、陰陽不和等,所以實際可用分金,每山只有兩個,所以可用分金共48個。
    下圖中,標有內容的分金均可用,空白 的分金是不可用 。
    怎么分金定穴
    首先來科普一下“分金定穴”的意思。
    提到“金”就要提到羅盤。所謂羅盤應該都有所耳聞,是我國傳統風水學上非常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工具。羅盤可以簡單地理解為高級指南針,因為它本身就具備指南針的功能。最早羅盤的盤面由八卦、十天干、十二地支組成,后經改造又在羅盤上增加了二十四山,又分為了一百二十份,這就是所說的一百二十分金,在風水學中通常可以判斷陽宅吉兇等。
    分金定穴就是根據這些來判斷墓穴的位置。簡單來說屬于一種比較偏門的秘術,通過山川龍脈走勢來確定“定穴”。小說畢竟是小說,和現實還是有很大差距的,所以如果沒有在風水學上有很高造詣的人,根本不可能會這些方法。所以第一個問題就自然而然的出來了,在實際探測中還是以科學方法探測的,這種偏門方法運用基本沒有,即便有也不是我們這些門外漢能夠知道的。
    第二個問題,有沒有科學依據,我認為沒有必要過于較真。八卦天干地支,這并非我們理解的“”,是指跳大繩啊運用玄學等坑蒙拐騙的東西,而這些全部出自于我國的《周易》,是我們的祖先創造出來的智慧,陰陽、五行等這些看似玄幻的東西,目前來看是科學無法解釋的,但并不代表它們就真的沒有。就像中醫一樣,陰陽五行同樣運用于中醫治病,用西醫科學并不能解釋這些,但又確實管用。
    再回到“分金定穴”上面來,從《周易》的角度來說,這種方法是可能存在的。但是風水學只是《周易》中的一個分支,所以真正能做到“精通”風水學的人,可以說是鳳毛麟角。所有這類如風水學、玄學、命理學等,都是需要真傳的,正所謂“真傳一句話”,沒有真傳讀多少書都是無法自學的。因此真正能用這個方法來“定穴”的人肯定是存在的,但是可以說是極少。也沒有必要用科學來求證這種方法。
    168代辦168cxt.com
    風水怎樣分金
    你問的是坐山分金嗎?坐山分金在羅盤上是固定的,找到屋宅的朝向就可以找到分金了。
    分金定位
    陰宅的坐向分為內分金與外分金,內分金是棺木的向,稱為線揣,此乃古籍中所說的“分金差一線,富貴便不見”的線.

    展開全文
    上一篇:上一篇:算卦一般都問什么
    下一篇:下一篇:2023年的屬相顏色
  • 男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