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傳統習俗安太歲,不要叫他,是傳統!
我國傳統習俗安太歲
據我國傳統習俗認為,在每一個年頭,都有一位神明掌權當年的一切凡間事務,而這位在那年當值的神明,就稱之為太歲,而太歲共有六十位之多,即可于所謂六十花甲年輪值。由于太歲大多是武將出身,故在道教的稱謂上全部賦予“大將軍”的封號。而每位太歲的塑像都神情有別,手執法器亦有所不同,暗示了該年的流年運程。如太歲持筆,代表該年有變動;若持執劍,則表示該年要奮發圖強。
太歲又稱太歲星君,太歲就是天上的木星,木星每十二年繞太陽運行一次,所以古人稱木星為歲星或太歲;太歲又稱太歲星君,或者歲君,它既是星辰,也是民間奉祀的神只。
所謂犯太歲,是指一個人出生年份的生肖,與流年的生肖相同、相沖或相刑,民間統稱以上三種情況為犯太歲。
為何要安太歲?
在擇吉術的所有神煞中,太歲的位分最尊,力量最大,它“率領諸神,統正方位,總成歲功。”年月日時及方位或吉兇,大多依據太歲所處方位,以及眾神煞,與太歲相互關系而定。
這成百上千的神煞,以其運行出沒的不同周期劃分,可分為年神、月神、日神和時神四大類;以其領屬劃分則可以分為太歲、月令和干支五行三大系統。在太歲的系統中,所有神煞的吉兇都以他們和太歲的關系而定,與太歲相得,便是吉神,如歲德、歲貴、歲祿、歲馬、奏書、博士。
誰沖犯了太歲?
中國傳統的民俗相信,一般人年庚,若與值年太歲相同,就稱為“犯太歲”;年庚對沖者,則叫“沖太歲”,無論是那一種,在那一年里就會百事不順,事業多困厄,身體多病變,因此要安奉太歲星君,以保“本年平安無事,萬事如意,福運亨通。”
2009年,屬相為羊、狗、馬、龍的人為犯太歲之年。這幾個屬相中,又以屬相為牛、羊的人,犯太歲最重,屬牛者即為本命年。
如何安太歲?
⒈?先查明太歲神的姓名,寫妥太歲符,并在左下角填妥自己的姓名。
⒉選擇黃道吉日(一般都選在正月九日玉皇大帝誕辰之日),把太歲符貼在神明位上。(太歲符可安在廳堂神明位與灶君神位上)
⒊接著用清茶、四果、紅湯圓、面線、點香燭、燒金?(太極金、天金、尺金、壽金)?祭拜安奉之。
⒋?在焚香祭拜時,必須默念:“某年某月某日,信士某某某,燒香拜請太歲星君到此安鎮,保庛全家平安。?”
⒌每月十五日與每年七月十九日(太歲生日)依上述程序,?備供品祭拜之。
⒍謝太歲的儀式,應在每年十二月廿四日送神之日舉?行,用清茶與四果拜謝太歲神一年的庛佑,然后撕下太歲?符與壽金一起焚燒即可。
自己制作太歲符:
太歲符紅紙套印
到文具用品商店去買張大紅紙,然后裁成A4紙那樣大放入打印機就可以打印了。
鼠標右鍵,圖片另存為就可以下載了。
請太歲符儀式如下:
1.若安奉太歲符請在正月十五之前完成(不到正月請不要安奉因為沒到值年太歲沒有用的),過后不再安奉。
安奉太歲星君,可安在廳堂、灶君神位,清潔安靜之處,放好香爐之后,將太歲符直貼在墻上。
先準備三杯水安放在太歲符前(因為太歲符讓你帖在墻上了)四樣水果可供蘋果,梨,桔子,彌猴桃等.再加一碗飯,五樣不同的供菜.(可用小碗來裝)蠟燭一對、香三支、之后誠心上香,并向太歲祈求:太歲星君,今有某省某市某地信男/信女□□□,今流年本命犯煞星,現向太歲星君誠心祈求,保佑衰氣災劫盡去,化險為夷,身體健康……等想祈求什么可自行另行話語”。
⒉說好后需請大歲符了,請符之前需上香三柱,三拜
口念安太歲符咒語三次
恭請太歲星君咒,奉請三星照令符,天上日月來拱照,南斗北斗推五行,唵佛顯靈赦真令,八卦祖師其中形,玉旨奉令太歲戊子年,值年星君到此鎮,七星五雷護兩邊,六甲神將到宮前,六丁天兵守后營,天官賜福神共降,招材進寶聚當明,一心三下拜,拜請太歲星君保平安,鎮宅光明人尊敬,合家平安萬事興,保命護身且鎮宅,急急如律令!
說好后,待香燭燒至一半時,將三杯水輪流撒在地上(如果是新房可倒在廚房水盆中)安奉太歲的亦式和請太歲符完畢了.然后拿下墻中太歲符帖至家中或放在自已皮包中,或用黃袋裝之掛在脖子上也可.總之不要讓他破了.水果飯菜可讓家里人吃或自已吃.原未點完香燭可用紅紙包一下.投入清凈之處(如江河等)切記不要丟入垃圾箱不凈之處.
3、年末一定要酬謝神恩保佑。可于本年農歷十二月廿四日早上,宜用如上一樣供品拜謝太歲星君一年來的關心照顧平安。供奉完畢后取下太歲符拿個換盆或瓷盆中焚化之(焚化于大門外),即萬事大吉。?來年若有家人再沖犯太歲,必須另行安奉太歲符。
注意:我雖提供大家打印太歲符,但必須到本年(正月初一后)安奉太歲和請太歲符,此太歲符才會有太歲降臨庇佑你.如果不請佩戴身上或放在家中是沒有用的切記。
犯太歲的人的注意事項:
1)經營事業要采守勢。
2)做人要謙虛,禮貌。
3)做事情要謹慎。
4)注意飲食。
5)身體不適要及時就醫。
6)開車走路要小心平時要多去寺廟,念懺悔文: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罪障皆懺悔多拜佛,念佛,多行善布施。
問:我們平常都說“犯太歲”,如果犯了太歲這個人會怎么樣呢?會遇到什么事情呢?
答:其實犯太歲主要問題就是他到劫的時候會加重,加重懲罰。比方說太歲菩薩他來管理你的時候,你今年正好是犯太歲的話,本來你就是汽車翻一下人受點傷,可能你就被拉走了,就是這樣。還有犯太歲就是你只要做一點點壞事,動一點點壞腦筋,他死盯著你的,因為你犯太歲的話他就死盯著你,就是像現在有時候警察的車開在你的車后面,他總能抓出你的毛病,呵呵。你聽得懂嗎?(哦,聽得懂)如果沒有警車在你后面,那你開車沒事,一有警車在你后面,他總能找出你毛病,他一直跟著你,跟到后來你慌了,你只要有一點點犯規他就把你叫下來,呵呵……
問:這是一個共性問題,就是不同的年份有些屬相就會犯太歲,沖太歲,刑太歲,從因果上面講,是不是在無始劫以前曾經跟當值太歲有過冤結呢?怎么去理解這個事?
答:這個事情……你們真的很會研究。實際上它是天時這個節氣,節氣和天時是無始劫以前,可能已經造下了這個大因,這個大的因果。這個是一個節氣問題,比方說春夏秋冬改變不了,那么到了冬天會凍死很多人,對不對啊?(是的)春天會“春”死很多么嗎?沒有啊。那么夏天會熱死很多人——有的。對不對?(對)秋天沒有吧。這四個節氣里邊有兩個節氣對人間是非常有利的,而兩個節氣對人間非常沒利的,那么這樣的節氣實際上已經造成了它的因果輪回。所以十二生肖,在每一個生肖十二年的一輪回,一個小支當中,實際上在無始劫以前已經造成了他犯太歲的一個根基、根源。是這個意思(哦)所以到了這個時候他一定會犯,并不是說他跟太歲有什么冤結。實際上是一個天干地支的一種,我們說的陰陽平分,他到了這個時候就會有這樣的(哦。是不是一個定數?)對,就是一個定數。其實太歲又不是某一個人,太歲是值班菩薩(哦。這樣一般怎么化解?)你看看我們法門所以厲害啊,我們解決現實問題,很簡單了(對對)太歲是當值菩薩,每年的當值菩薩。這個菩薩來了:當值菩薩,所以這個菩薩一到,他就會記錄全世界所有人……其實這個菩薩下面還有很多很多的小菩薩,幫著他一起在記錄每個人頭上做的壞事啊、好事啊(太歲菩薩在天上的果位也很高吧,是這樣嗎?)也是護法神,他是每年派一個過來。所以你去看,只要人家說某某太歲菩薩一個形象出來,那就不是真實的,因為太歲菩薩每年換的,所以他說這個形象出來,這個地方一定是在撒謊。你看太歲菩薩其實他是一個職位,并不是一個人,明白嗎?就像一個會長,會長每年要換的,你不能說把某一個會長照片掛出來,他永遠是這個會長,不是的。永遠是這個太歲菩薩,不是的,每年換的
太歲菩薩不是說不犯的時候不拜,
其實不犯也要拜,
你拜他總是好,
因為他是當值菩薩。
太歲又被稱為太歲,神是道教值年的神之一,太歲神在所有的神中是影響力最大的,掌管著人間一年的吉兇禍福,所以在每年的正月初九,民間都會拜太歲,祈求在新的一年能夠庇佑自己有好的運氣,那么在正月初九這天迎太歲又有哪些步驟呢?
什么是正月初九迎太歲
在正月初九這天人們會迎太歲,迎太歲也叫迎吉、接太歲,這是為了保佑家人們的平安,能在此年中好運常伴,受太歲照顧。太歲神對應六十甲子,共六十位,每年有一位當值,在當年當值的太歲謂之“值年太歲”,是年中天子,掌管當年人間的吉兇禍福。由于太歲神位高權重,人人敬而畏之,所以為了避免得罪太歲,人們會在沖犯太歲的這一年,在新春期間求得一張“太歲符”,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夠平平安安,趨吉避兇。
正月初九拜太歲
在正月初九這天,人們會安太歲,在這天,沖太歲的人可以到到宮觀,寫上自己的姓名、八字,再添一些香油錢,委由道長負責化解即可。還有就是可以在玉皇大帝的帝殿里敬香,以求得太歲星君在這一年中的特別護佑。常言道,太歲可敬不可沖。所以在這一年犯太歲的人必須要敬太歲,這樣才能夠平平安安的度過這一
正月初九是安放太歲的日子
正月初九是安放太歲的日子,在這天犯太歲的人可以到廟中為自己化解。還有就是到六十甲子星君殿里,找到當年的當令星君,比如,今年的太歲星君是“壬辰,彭泰大將軍”當令,給他敬香,以求得太歲星君的特別護佑。我們常說太歲是可敬不可沖的,所以很多人都會在這一天敬太歲,敬他一下,他會幫你平平安安的度過這一年。另有一個安太歲的方法:用一個方正的容器,從你居住地的太歲方向,取回‘五行土’然后在上面立個牌位,寫上“壬辰太歲彭泰星君到此鎮”,放到特定的太歲方位供奉,也是可以的。
一次偶然發現,引出千古傳說; 一塊奇特肉團, 掀起軒然大波; 有人說它長生不老, 有人說它太歲出世, 它究竟是什么? 請收看《走近科學》──破解太歲之謎 中國有句俗話,叫做太歲頭上動土。這句話的意思呢就是用雞蛋碰石頭,比喻觸犯那些超 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人和事。這句話我們經常聽說,但是我們并不知道出自哪里,那么,太 歲到底有沒有?如果有的話,它又長成什么樣子?恐怕就更沒有人說清楚了。但是在10多 年前,在陜西周至縣發現了一個不明生物體,當地人都把它說成是太歲出世。那么這個不 明生物體是傳說中的太歲嗎? 1992年8月22日,陜西周至縣農民吳鳳蓮和兒子杜戰盟到渭河邊上去打撈因山洪暴發而沖入 河中的浮柴, 采訪 吳鳳蓮:我們這沒有柴火燒,只要河里一發水,河里就從山里飄下來樹枝,我們就到 河里去撈柴火燒。 上午9時許,他們突然看見湍急的河水中有一大塊黑乎乎的東西,兒子杜戰盟跳入齊腰深的 水中一把抱住此物,將其拖到岸邊,將它放在沙灘上仔細察看和觸摸。 采訪:吳鳳蓮 大概就是圓的,長長扁形的,黃黃的好像牛身上的皮,就那樣子,端起來就 像河里的鵝卵石。當時我把它當成是牛腿上的一塊肉,在泥里水里不敢動,我拿腳踏。 由于渭河經常發大水,有時就從上游沖下死牛死豬等動物尸體,開始的這次發現并沒有引 起吳鳳蓮母子的注意。所以她們沒有把發現的不明物帶回家。但是過了三四天,吳鳳蓮改 變了主意。原來在村里人們經常把動物的死尸,埋到地里當肥料使用。吳鳳蓮覺得那個肉 團可以拿回來埋到自己地里。于是決定再去看看。然而沒想到那里的景象讓他們大吃一驚 。 采訪 吳鳳蓮:后來時間長了,水落下去了,在干河灘上擱著,已經隔著四天了,三天以內 河的死魚就已經生蟲了,那個東西旁邊光溜溜的,什么東西都沒有。 看到這個東西在三伏天里既沒有爛掉也沒有招蚊蟲,吳鳳蓮母子覺得這個肉團有點奇特。 于是她們把東西搬回來以后,并沒有把它埋到地里,而是把它洗干凈以后,放到一口大鐵 鍋里。一個星期以后,令人沒想到的事情再次發生了。 采訪 吳鳳蓮:(一個星期以后), 發現它大了,有些人就猜想它可能長,這是個活物, 大小據我來看,周圍一圈大了兩寸。 據吳鳳蓮回憶,當時剛搬回來的時候她們稱的重量是20多公斤,這次稱過以后,發現長到 了35公斤。幾天時間竟然長了10多公斤。看來他是塊活肉。那么這到底是個什么東西,既 然是肉的話,能不能吃呢? 采訪 吳鳳蓮:我拿了刀子割開了它 ,一割,一看里面,像是白肉,我跟我的孩子說:這 怎么像肉一樣。我和我孩子一商量,割了一塊,放到爐子上熬。割了一塊肉,有二兩重, 倒了一瓢子水,熬了一個多小時,就熬化了,提起來就像面糊糊,是粘稠的。孩子擱點糖 ,喝了然后就對我說沒有什么味道,我說沒有什么味道,就沒有什么壞處,只有好處,要 是有壞處,人心里就發惡心,這個可沒有。 據吳鳳蓮介紹,后來他們在食用了“肉團”后的幾天時間里,都神清氣爽、渾身上下有使 不完的勁。而且,在蚊蠅多如牛毛的三伏天,放置這個“肉團”的屋子里一個蚊蠅也沒有 。沒過幾天,吳風蓮家發現寶物的消息傳遍了當地。許多村民都來割肉。其中有個村民切 下來100克重的一塊,沒想到幾天時間就長了一倍。更為奇怪的是這個“肉團”原來割下來 幾塊肉的地方沒過幾天便又重新長好。有的人就說這是傳說中的太歲,誰吃了就可以延年 益壽長生不老。那么這個肉團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生物體,它是否是傳說中的太歲呢? 陜西周至縣發現不明生物體的消息,在很短的時間里迅速傳開,許多新聞媒體進行了大量 報道。而這些報道也引起了西安一些科研機構和院校的重視。 采訪 西北大學生物系教授楊興中:因為當地村民傳說這就是太歲,因為太歲本來就是一個 帶有色彩的一個東西,然后各種各樣的說法很多很多。造成的影響是非常大,社會上 打電話的,各界打電話的,問詢的人特別多,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西安)市科委指示西北 大學盡快拿出科學結論來。 1992年9月的一天,西北大學生物系教授楊興中受命前往吳風蓮家進行科學調查。 采訪 西北大學生物系教授楊興中:因為系上當時給我交代說是發現了一個動物,但是我去 了以后根據這個動物的特性一看,沒頭,沒身子,當時的形態它是一個近似橢圓形的,中 間比較厚,邊緣比較薄的,這么一個橢圓形的一個東西,表面帶有褐色,然后腹側帶了一 些純白色,當時用水一拍就跟肥豬肉差不多的那種感覺,所以當時我們非常吃驚,不知道 這個東西到底是什么東西,但是根據外形,根據形態結構,當時初步判斷這有可能是一個 生物,有可能是一個生物,但是究竟是不是,所以當時我提出來必須得做一個,就是說得 取一點材料,帶回我們生物系得做一些實驗, 由于當時在現場無法判定這個生物體的種類特性,所以楊興中在征得吳鳳蓮的同意后,從 肉團上切割了一塊當作實驗材料,馬上趕回西北大學進行科學鑒定。 采訪 西北大學生物系教授楊興中:首先是不是一個生物,那么從它的一個生命的特征再來 做判斷,如果是生物的東西,就有細胞結構,那么這個細胞通過細胞的結構以后,就可以 判定你是植物,還是動物,還是其他的東西。 通過對這個不明生物體細胞學的鑒定,發現它具有完整的細胞結構。這就證明它確實是一 個生物體。但是它在很短的時間里迅速變大,是因為它自身生長的緣故,還是像死去的生 物死尸一樣在水里泡大的呢? 采訪 西北大學生物系教授楊興中:在實驗室簡單測了一下呼吸的指標,通過儀器測了以后 ,這個東西有呼吸作用,就是產生的二氧化碳,通過二氧化碳直接測定,就證明了它有一 個代謝過程,有二氧化碳的產生,那就證明它是活的。 采訪 西北大學生物系教授董兆麟:它繁殖的很快,它沒有鼻子,沒有眼睛,什么都沒有, 它就那么一塊肉,肉呢,它是死的,放了三天以后它就發臭了,但是它不發臭,所以認為 它是一種活的生物體,但是這個生物體目前的話,人們在整個生物界又不知道它是什么東 西,沒有對它進行鑒定。 雖然科學實驗證明這個肉團是一個活的生物體,但是由于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社會上關 于太歲的傳說愈演愈烈。 采訪 西北大學生物系教授楊興中:太歲這個詞,在農村里面一直是源遠流長的,一直有這 個太歲這一說,所以一旦土里頭挖出一個肉乎乎的一團的這個東西,老百姓都認為是太歲 。從我小的時候人們就說,老人經常給我講這些事情,講過去誰家蓋房子的時候,挖地的 時候挖了個太歲,從此那一家就敗落了,還有死人的,怎么回事怎么回事,所以這個在關 中這一帶老百姓廣為流傳的一個事情,所以一旦河里挖出這么一個怪怪的,像個肉,又不 腐爛沒有任何味道東西,他們第一印象可能是太歲。 據中國一些辭書的解釋,太歲是古代民間對木星的一個別稱,木星它每12年要圍繞太陽轉 一圈,它每一年有一個位置,地下相對應的就有一個太歲出現。民間傳說蓋房子興土木的 時候門不能正對著它在天上的星位。不然地上的太歲就會動怒。久而久之就出現了“太歲 頭上不能動土“的說法。如果按照民間的說法,人們對太歲是十分避諱的,但是為什么又 把它與長生不老聯系在一起呢? 其實在中國幾千年前的古籍《山海經》中就有關于太歲的記載。在<山海經>中太歲也被稱 為“視肉”、“聚肉”、“肉芝”。你看都帶個肉字,說明可以食用。據《山海經》記載 ,“視肉”最早是作為古代帝王生前喜歡食用的物品出現在古帝陵前的。具有 “食之盡, 尋復更生如故”,“食一片復一片” 的特點,也就是說吃一片,它自己可以再次生長,這 和陜西周至發現的“不明生物體”似乎一樣,具有自生自長的能力。至于吃了以后長生不 老延年益壽的說法,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確有記載。在《本草綱目》中李 時珍把它叫做肉芝收入“菜”部“芝”類,與我們現在見到的靈芝,并稱為“本經上品”。 《本草綱目》里還列舉了幾部以“芝”為主的藥方,說明對一些疑難病癥有著特殊療效, 其共同的特點是:“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而且由于它具有自生自長的特點,顯得更 加珍貴.所以歷代帝王都千方百計去尋找它,其中據說古代帝王將相尋找肉靈芝的故事,以 秦始皇派遣徐福率領三千童男童女找藥最為著名。 據《史記.秦本記》記載:秦始皇統一六國后作為一國之君的皇帝,聽說東方有一種仙藥 ,食用以后能長生不老得道成仙,于是在秦二十八年親自率將東行尋找仙藥,他來到了山東 省的瑯琊鎮,尋訪到了非常出名的方士名醫徐福,命為其尋找到長生不老的仙藥,并賜給 徐福大量的人力、物力。徐福隨即率五百童男童女東行,來到了山東蓬萊尋找仙藥不成。 于是徐福又修造船只率三千童男童女東渡扶桑,到達了古代瀛洲、方丈也就是現在的日本 列島一帶繼續尋找仙藥。據說秦始皇讓徐福尋找的仙藥當中就有肉靈芝。然而2000多年過 去了,徐福和他的尋找船隊消失在歷史長河里,而它夢寐以求的仙藥也化為了歷史傳說。 但是在陜西周至縣發現的這個不明生物體,卻再次把人們與肉靈芝聯系在了一起。 采訪 陜西省中醫研究院 副院長 米家烈:古代的肉靈芝上面的描述呢,本草綱目上它描述 的比較詳細一些,我去看的時候 它的形狀就是像描述的,它的這個黃的像紫金,這個切起 來就像一塊肉,那個紫金你看起來就像那個紫金顏色又發黃又紫。而且,它的外圈上還有 ,一圈一圈好像在那個增生,一圈一圈的在那里發展,發育這個過程中留下的一個痕跡都 比較很清楚,那個手摸到上頭光光的,而且摸下來還一點黏度感,就好像咱們那種椒鹽蛋 白那個在上面出現的那種現象,感覺到非常的寶貴,我也沒敢用手很有勁的去摸,就輕輕 地看了一下我感覺到這是一個寶貝,我可以斷定地說它就是肉靈芝。 米家烈的說法源自《本草綱目》對肉靈芝的描述。據《本草綱目》記載“肉芝狀如肉,乃 生物也。白者如截肪,黃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徹如堅冰也。”這些描述似乎與陜西周至所 發現的不明生物體的特征非常相似。再加上它自我生長迅速的特點,不得不令人懷疑它是 否就真的是傳說中的肉靈芝? 在隨后的幾年時間里,這個不明生物體,在各地進行了公開展出。由于人們紛紛傳聞這就 是古書上記載的太歲肉靈芝,觀看的游人絡繹不絕。就連在海洋生物研究方面有著很深造 詣的日本天皇明仁,在得知此生物體發現的消息后,特地參觀了這個“不明生物體”,并 稱它為:“稀有的寶物”。 為了判定陜西周至發現的這個不明生物體是否就是傳說的肉靈芝,楊興中對這個不明生物 體又進行了深入研究。通過近一個月的緊張科學觀察,楊興中發現這個生物體具有兩根鞭 毛 結構的游動細胞,并可看到游動細胞鞭毛的一端無選擇性的攝取食物顆粒。根據這個特 點,楊興中確定, 這個不明生物體的身份,是一種生命演化過程中介于原始菌類向植物動 物演化過程中的粘菌復合體。 其他地方雖然這個粘菌的普遍存在,但是這么大的復合體來講,這又是第一次發現,因為 當時我們研究完了之后,形式一個初步結論就是說它是處于原生動物和植物之間的過度類 型,這本身就是說明了它在生物界里面進化方面的一個奇特性,所以當時價值體現的比較 大一些,所以就引起了很多學者的一些關注吧,科學界的一些關注,尤其是像當時在日本 先皇參觀了以后,他是一個海洋生物家,他參觀完了說了一句話,說這是生物學界的一大 發現,這個價值初步肯定的。 根據楊興中他們的結論,這個不明生物體是一種生命演化過程中介于原始菌類向植物動物 演化過程中的粘菌復合體。這個結論說明了什么呢?你看這是一株植物,這是一個動物, 這是一株真菌,它們都有著共同的祖先。它們是由幾十億年前一種原始的鞭毛單細胞生物 進化而來。這種生物叫做原生質生物,是生命的原始狀態。原生質生物生活在水中能夠游 動,它既可以像動物一樣通過吞噬其他的生物生活,也可以像植物一樣通過光合作用生活 。前一種叫異樣功能,后一種叫自養功能。后來隨著演化按兩個方面發生分化:一部分原 生質生物自養功能加強,運動功能退化,進化到單細胞綠藻由之發展成植物界。另一部分 原生質生物運動功能和異養功能加強,自養功能退化進化到單細胞原生動物,由之發展到 動物界。這個粘菌復合體,它的細胞結構和原始的鞭毛細胞的結構非常相似,不同的是這 種細胞不含光合色素,按《生命起源及進化譜系圖》分析,它的位置應在菌、(藻)類植 物和原生動物之間。也就是說處于生命演化的一個岔道口上,左拐呢就會發展到植物界, 右拐呢就會向動物界發展,原地不動就變成了像蘑菇靈芝一樣的真菌類。由于非常少見, 一直是生物演化研究的一個盲點,所以它對研究生命演化過程十分有意義。 但是這個大型粘菌復合體是否具有像人傳說的延年益壽的功能呢?為了進一步揭開里面的 秘密,楊興中進一步觀察了它的物質結構。他發現這個大型粘菌復合體體內含有將近50%的 蛋白質和核酸,這些物質對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十分有幫助。而且有時在它表面會形成一種 類似塑料薄膜一樣的物質。那么這個薄膜,而且在手上捻就是光光的,黏黏的那種感覺, 至少是一種多糖類的物質,可以蘊含多糖類,那么這個多糖類,這個在免疫這一方面有非 常大的作用,就是至少作為一種藥物開發,或者保健品開發,它這個如果進入人體以后, 可以激活人體的免疫系統,增強你的免疫功能,那么這個從一個側面來說,那就達到了一 個保健的作用,所以還是有一定道理,至于里面含有其他物質,這個沒測量。 但是對于這個大型粘菌復合體,為什么可以快速的生長,它生長的具體環境是什么樣子, 它的年齡有多大,是否真的具有可以開發的利用價值,楊興中介紹由于當時只是做了一個 初步的研究,這些未解之謎沒有揭開。所以它認為這是一個非常遺憾的事情。至于它是不 是古書上描寫的肉靈芝,他不敢肯定。然而就在事隔12年之后,他聽說又有人,在黃河邊 上揀到了一個與《本草綱目》記載更加相像的肉團,于是他馬上到收藏者張安君家進行調 查尋訪。 根據了解,這個不明生物體是張安君在2004年9月從黃河邊上的一個農民手中收購的。 而經過對這個不明生物體的外觀觀察,楊興中認為它比1992年周至縣發現的那個粘菌復合 體,更像傳說中的肉靈芝。 楊興中:《本草綱目》里面曾經這句話說,就是肉汁狀如肉,那么在這個里面外形體現在 好多的紋理上,和邊上一些肌肉束的一些結構上這個是符合的,《本草綱目》曾經對顏色 記載,其中里面有這么一句話,就是“黃者如紫金”,那么這個也可以從表面的顏色上有 可以體現出來,另外還有一句話“動輒如尖兵”指的是內部結構,那這里面斷層上我們可 也可以看出非常白的一些結構,這個也是符合《本草綱目》里面的記載,另外《山海經》 里面的記載有這么一句話“與彼馬勃,頗相仿佛”,就是說跟一個扭曲的馬脖一樣,這個 從整體上來看,這個從扭曲的,而且外表上像馬皮膚差不多這種結構,那么這個根據《山 海經》的記載又很相似,所以從這兩個古籍記載,以及咱們現在看到的這種情況來看,它 是一個菌類可能是沒有多大問題的。而且是在純自然的狀況下自然生長出來的,但是現在 究竟它是一個什么樣一個具體的菌種,就是一種什么樣的物種,必須經過嚴密的科學實驗 和一些細致的工作,才能得出一個比較科學的結論來,就是說這個結論說,但是可能預言 這個東西的價值,體現的學術價值,體現其他方面的價值也是非常高的,因為它比較少見 。 雖然只從外觀進行了鑒定,但是楊興中認為這個菌體與1992年周至縣發現的那個粘菌復合 體無論從外部形態和內部結構都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說這個肉感更強,更接近于動物。那 么它是不是也是粘菌復合體,他認為必須在進行更嚴密的技術鑒定后,才能得出一個比較 科學的結論。同時楊興中認為如果第一個肉團出現是偶然的,那么再次出現的這個肉團就 證明這些都是大自然的產物,而不是傳說中的神明。他希望這一次能夠進行更加深入的研 究,從而最終通過科學的手段,揭開太歲和肉靈芝的不解之謎。 --
滿意請采納
史湘云
史湘云,是曹雪芹懷著詩情畫意,濃墨重彩地著力塑造的一個人物。讀者一閉上眼睛,這個人物就活蹦亂跳地出現:身著男裝,大說大笑;風流倜儻,不拘小節;詩思敏銳,才情超逸;說話“咬舌”,把“二哥哥”叫做“愛哥哥”…這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的、令人喜愛的人物。
史湘云是金陵顯貴史侯家的遺孤,賈府的老祖宗——賈母的孫侄女。由于她“襁褓之間父母違”,頗受賈母愛憐,時常到賈府里住,與寶玉在天真爛漫的童年建立了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友情。隨著年齡的增長,加之她身上佩帶了一只金麒麟,且與寶玉后來得到的一只金麒麟又恰恰是一雌一雄,成雙配對,——用脂硯齋的話說,這是作者用繪畫的“間色法”,隱然又寫了一“金玉良緣”——這種象征意義使她若即若離地卷進了寶、黛,釵的愛情婚姻悲劇的糾葛中。因而使這個悲劇更加曲折動人。由此可知,她在《紅樓夢》中的重要地位,對表現全書主體題、深化愛情悲劇的社會意義所起的重要作用。
史湘云自幼父母雙亡,命運多舛,依靠嬸母過活。然而,她生性豪放,心胸開闊,是個“大樂天”。我們在《紅樓夢》里,似乎沒有見過她真正發過什么愁,總是嘻嘻哈哈,對生活興味盎然,充滿熱情。對于她這一性格特點,作者不僅在判調和紅樓夢曲中作過點化,而且曾多次做過詩意的彩繪。她第一次出現,作者就表現了她“大說大笑”和“咬舌”的性格特點,并且說她陷入寶、黛、釵的愛情糾葛。她的到來,使黛玉兩面吃醋,與寶玉發生爭吵。第二天清晨寶玉前去看黛玉、湘云:
只見姊妹兩個尚臥在衾內。那黛玉嚴嚴密密裹著一幅杏子紅綾被,安穩而和睦。湘云卻一把青絲,托于枕畔;一幅桃紅綢被,只齊胸蓋著那—彎雪白的膀子,撂在被外,上面明顯著兩個金鐲子。寶玉見了嘆道:“睡覺還是不老實!...... 通過兩人睡態的描寫,表現不兩個迥然不同的性格,并且將黛玉的處事精密與湘云的大而化之作了鮮明的對比。
曹雪芹在塑造美女形象時,從不把人物寫得完美無缺,盡善盡美;而往往是寫成美玉微疵。如黛玉的弱癥、寶釵的熱癥、鴛鴦的雀斑等。這些“微疵”不僅未影響人物形象之美,反而增加了特色,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在塑造史湘云這一形象時,也運用了這一美學上的辯證法。他不僅使這一美麗的少女有“咬舌”小疵,而且讓她于嫵媚中雜染了一些風流倜儻的男風。她在穿著上總是喜歡男裝。一次下大雪,她的打扮就與眾不同:身穿里外燒的大褂子,頭上戴著大紅猩猩昭君套,又圍著大韶鼠風領。黛玉笑她道:“你瞧,孫行者來了。他一般的拿著雪褂子,故意裝出個小騷達子的樣兒來。”眾人也笑道:“偏他只愛打扮成個小于的樣兒,原比他打扮女兒更俏麗了些。”她與寶玉、平兒等燒鹿肉吃。黛玉譏笑他們,湘云回擊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風流’,......我們這會子腥的胞的大吃大嚼,回來卻是錦心繡口。”就是寫詩,她也會吟出“蕭疏籬畔科頭坐,清冷香中抱膝吟”的詩句,儼然以隱女自居。俏麗嫵媚中染些風流偶儻,使史湘云這一形象更富有魅力了。
曹雪芹在塑造史湘云這一形象時,還表現了她的熱情豪爽和心直口快。她是一個極愛說話的人,是“話口袋子”,對人對事都表現出熱情。香菱要學詩;不敢羅唆寶釵,向湘云請教,她“越發高興了,沒晝沒夜,高談闊論起來。”為此,寶釵批評她“不守本分”;“不像個女孩兒家”。她表里如一,心直口快,說話不防頭兒。一次看戲,鳳姐兒指著戲臺上的一個小且說:“這孩子打扮起來活像一個人。”眾人都知道鳳姐所指是何人,恐怕得罪人,只是不肯說出來,湘云卻直言不諱地說:“我知道,像林姐姐v。為此得罪了期五,也與寶玉發生了矛盾。有一次,她勸寶玉走“仕途經濟之道”,讓寶玉下了“逐客令”。有人說,這表現了湘云封建意識濃厚。其實并非如此,而恰恰說明她的天真幼稚。后來她到賈府,總與寶釵同住,受其影響是有的,但勸寶玉的那些話,絕不是湘云自己的思想,只不過是鸚鵡學舌罷了。
作者還表現了湘云超逸的才情和詩思的敏捷。蘆雪庭聯句、凹晶館聯句以及每次詩社賽詩,湘云的詩來得最快,也來得最多,并且表現出了她那瀟灑迭宕的風格。詠白海棠,她來遲了,在別人幾乎已將意思說盡的情況下,她竟一連弄了兩首,且新穎別致,另有意趣,贏得了眾人的贊嘆和激賞。蘆雪庭聯詩時,由于她吃了鹿肉,飲了酒,詩興大作,爭聯既多且好,竟出現了寶琴、寶釵、黛玉共戰犯云的局面。眾人都笑道:“這都是那快鹿肉的功勞。”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藥圃”,那是一首青春的贊歌,生命的樂章,寫得筆酣墨飽,熱鬧非常,而史湘云則是其中最活躍的分子。大家劃拳猜枚,飲酒賦詩,呼三喝四,喊七叫八,滿庭中紅飛翠舞,玉動珠搖。玩了一回,散席時卻忽然不見了湘云:
正說著,只見一個小丫頭笑嘻嘻的走來,說:“姑娘快瞧,云姑娘吃醉了,圖涼快,在山子石后頭一塊青石板凳上睡著了。”眾人聽說都笑道:“快別吵嚷。”說著都來看,果見湘云臥于山石僻處一個石凳子上,業經香夢沉酣,四面芍藥花飛了一 身,滿頭胎衣襟上皆是紅香散亂。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鬧嚷嚷的圍著。又用鮫帕包了一包芍藥花瓣枕著。眾人看了,又是愛,又是笑,忙上來推喚摻扶。湘云口內猶作睡語說酒令,嘟嘟嚷嚷說:“泉香灑冽,……醉扶歸,—— 宜會親友。”.....
這是詩,這是畫,是詩情畫意化的史湘云。面對這樣一個人物,誰不覺得可愛呢?誰不為之傾倒呢?然而,遺憾的是,在最終完成史湘云這個人物塑造之前,曹雪芹過早地死去了。我們明顯地感覺到,史湘云是一個正在發展中的人物,她的性格和形象有待進一步豐富和充實。書中有“因麒麟伏白首雙星”的回目;脂批有“衛若蘭射圃”的提示;特別是有關她的判詞和曲子中,我們大致知道她的命運和歸宿;她寫的一些詩詞里,也屢屢有所流露和暗示。紅學家的一般看法是:史湘云后與衛若蘭結婚,她對自己的“蘇貌仙郎”和婚后的幸福生活十分滿意。但好景不長,由喜轉悲,最后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歸入了太虛幻境的薄命司。
像史湘云這樣一旺盛而美麗的生命,也毫無例外地遭到毀滅,這將引起人們的什么思考呢?對毀滅她的那個社會和產生一種什么感情呢?所以,賈蓉之成為“下流胚”,也就可以理解了。
上清內秘太歲符簡述:太歲符分為紅色陽符與黑色陰符兩種,陰陽是生年(按農歷,不按公歷)天干的屬性。如果是陽年生的,男的就是陽男,女的就是陽女。如果是陰年生的,男的就叫陰男,女的就叫陰女。所以用符的陰陽與男女無關。陰符由陽男或陽女佩戴,而陽符則為陰男或陰女佩戴;內秘太歲符是法師行凈壇儀后,禱祝于地司太歲殷郊元帥,入意申告后,依事主資料書寫相應之陰或陽符于熟宣紙之上,書寫完畢,立即置于紅紙袋內封存,交付所需之人保存佩戴,佩戴完畢后,于本年臘月二十四申時附以金箔紙燒化,置于常流水處送走。
天干的陰陽屬性:
陽性天干:甲、丙、戊、庚、壬;分別是4、6、8、0、2等結尾的年份。如2008年,就是戊年。也說是說,年數的最后一個是偶數的,就是陽年。
陰性天干:乙、丁、己、辛、癸。分別是5、7、9、1、3等結尾的年份。年數的最后一個數字是奇數的,就是陰年。
以上陰陽的劃分是紫微斗數的算法,因為太歲本身就和天文歷算有關,所以用斗數來算是比較合適的。在清末江湖算命術士沈孝瞻的著作《滴天髓征義》里,將陰陽劃分簡化為男士使用陰符,女士使用陽符。這位沈進士精通子平八字,但是他顯然踩過界了。符箓是道教的法術。
有些流派的太歲符上會有“唵佛勅令太歲某年某星君到此鎮罡”字樣。有人針對開頭的“唵佛勅令”提出異議,認為道家的符箓里不該出現“佛”字。其實在道觀里的太歲星君牌位上,還真就有“唵佛勅令”的符頭。因為道家從宋代以后就有逐漸三教合一的趨勢,使用“佛”字并不奇怪。在道教里,有慈航道人、接引道人、準提道人等神尊,相當于佛教的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準提菩薩。“唵(ōng)”是觀世音菩薩(慈航道人)所持的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的縮略語。“唵佛勅令”仍是道教用語,佛教是從來不說“勅令”的。這種符就是符牌,相當于一個小型的星君牌位。
按照符咒的一般要求,道士在制符的過程中,需要發動自身靈場向符內封注靈氣,用現代的說法就是通過自身的生理電場將墨汁和朱砂磁化,在符上形成一個微小的磁場來誘導天地元氣的業力變化。要發動這種生理電場,需要特殊的遺傳天賦,也就是所謂的靈根。沒有靈根遺傳基因的人,即使學會了方法,也無法發出靈氣。因此普通人仿繪符箓毫無意義。
紙符里能夠封存的靈氣有限。要到現場去設壇施法,在現場馬上使用才最有效。人體的生物電場強度有限,無法對符箓上的墨汁和朱砂進行充分的磁化。類似于磁化水制備后的消磁過程,符箓能夠存放的時間很短。
傳統紙質符箓一旦受潮、沾染血氣(比如恰逢女性生理期)、接觸禽類動物等氣息、經過郵遞或儲存時間太久都可能靈氣消退而失效。
制符對于體能、精力的消耗極大,一名高功道士每月至多有效制符十道左右。大批量的制符是不可能保證效果的。因此請符回家、自行佩戴紙符的效果是不可靠的。太歲符最好在施法現場立即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