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至少農歷是這樣的,19年之后的春節和今年的春節是一模一樣的,看看手機的日歷就知道了
60年重復一次 所謂【一甲子】
是的,60年一個輪回。由天干地支加十二生肖進行排列組合而得。比如今年是乙未年
萬年歷是沒有循環的,60年一循環那是干支記年的年的部分,農歷的規律很復雜,不存在循環這么一說。只能說有一個大約的相似部分。就是一定年份之內,會偶爾出現部分的日歷相同。記得是“部分”,過了這部分,下部分不會重復的,也就是不會構成周期。
我空間有一些代碼,可以看出來不存在周期之說。因為農歷部分是 以“天象”定日歷的。
大概【現行農歷為紫金歷】就是:
年長是:太陽黃經270度至下一個太陽黃經270度【以冬至所在的朔望月為子月十一月】;
月長是:日月黃經差0度至下一個日月黃經差0度【合朔時刻所在的之日為 初一 】;
日長是:太陽下中天(180度)至一個太陽下中天(180);
節(氣)月(中國太陽十二宮)長:從太陽黃經315度起每隔黃經30度為一個節月,共12個節月(中國太陽十二宮),用60干支表示;
月球繞著地球轉,地球又繞著太陽轉,太陽呢?繞著銀河系轉,從而導致的日月合朔的時間,基本不可能存在周期。
萬年歷的計算是要用到很多天文參數的,就連日出日落的時刻都沒有一個周期呢,不信你吧我空間的代碼復制算一下就知道了。。
你看這上面的在結合西歷,構成的萬年歷,會在萬年之內會有周期的可能么?
我們的農歷置閏方式采用的是十九年七閏的方法,當然為什么選擇這種置閏方式,這主要因為一個朔望月平均是29.5306日,一個回歸年有12.368個朔望月,0.368小數部分的漸進分數是1/2
、1/3
、3/8
、4/11
、7/19
、46/125,
即每二年加一個閏月,或每三年加一個閏月,或每八年加三個閏月……經過推算,十九年加七個閏月比較合適。由于十九個回歸年的日數與十九個農歷年的日數差不多相等,就使農歷每隔十九年差不多是相同的。
理論上19年一個輪回。每逢19或19倍歲數生辰的時候,陽歷生日和陰歷生日就有機會在同一天出現了。
“規律”是這樣的:陽歷1年是365.2422天,19年是365.2422×19=6939.6天 陰歷1月是29天12小時44分3秒合29.5305天。
19年有19×12= 228個月,加上7個閏月,共235個月; 所以陰歷19年有29.5305×235=6939.6天。 這一天就重合了。
理論上是這樣,實際上由于陰歷劃分大月(30天)和小月 (29天)的規矩,以及設置閏月的規矩都十分復雜,所以并不是每一個十九年陽歷和陰歷的都能重合。
陰歷簡介:
陰歷是中國傳統歷法之一,也被稱為舊歷、漢歷、古歷等,辛亥革命后改用西方太陽歷(公歷),而現代叫法的農歷屬于陰陽合歷。
陰歷在中國傳統歷法中主要指按月球的月相周期變化來安排的歷法,即以朔望月作為確定歷月的基礎,一年為十二個歷月的一種歷法。在歷法發展衍變過程中,與干支歷中二十四節氣結合形成了農歷(漢歷),用于科學地指導農業生產。
雖然,陰歷、農歷都俗稱古歷、漢歷、舊歷,不過陰歷和農歷(漢歷)是有區別的,傳統上使用的農歷(漢歷)實際上是一種陰陽合歷,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陰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