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性生發條達,肝性喜條達而主疏泄;水性滋潤下行,腎藏精而主水。因此,肝屬木、腎主水,其它臟腑亦是如此。
以此類推
五行
五行:金木水火土,一提五行,有人就不屑一顧的說是,有人還穿鑿附會說是五種物質,對應大自然的金屬,樹木,流水,烈火,土壤,其實五行乃是五氣,比喻為五種物質,乃形象描述。當然化氣為物,說是五種物質也有道理,但不能偷梁換柱,五氣乃是根本。
陰陽
再來與數相聯系,土自然對應5,由此數發展為五個,12345。五行再分陰陽,注意陽中有陰,陰中有陽,陽可再分陰陽,陰也可再分陰陽,故陽木,陰木,陽火,陰火,陽金,陰金,陽水,陰水,陽土,陰土,共十個,用數表示是1234567890(注:這里的0不是真的零,而是表示十),這只是其順序數,即自然數,還沒有與氣相聯系。這里五行再分陰陽,是中國人特有的思維,外國人有嗎?學習中國古代文化只能用中國人的思維才能學會,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容易學會,還是缺乏中國土壤滋潤的外國人容易學會,用西方的話說就是中國注重形象思維、抽像思維和邏輯思維的結合,以形象思維為主,而西方是抽像思維與邏輯思維的結合,以抽像思維為主,你學了西方文化,再來學習中國文化,思維能力都有所提高。12345是有氣的內涵的,故為了區別,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來表示(陽木,陰木,陽火,陰火,陽金,陰金,陽水,陰水,陽土,陰土)十氣,故十干就是十氣,中國用了那么多年的干支紀年,你不要說現在你才曉得十干就是十氣,由此五氣發展為十氣,甲陽木,乙陰木,丙陽火,丁陰火,庚陽金,辛陰金,壬陽水,癸陰水,戊陽土,己陰土,為什么戊陽土,己陰土?注意用中國人的思維,土在中間呀。12345為陽,67890為陰,12345為生數,67890為成數,有生數,才有成數,這句話應該看得懂吧,意思是說67890是由12345變來的。12345對應水火木金土,67890也對應水火木金土,12345為陽,67890為陰,故甲陽木3,乙陰木8,丙陽火2,丁陰火7,庚陽金4,辛陰金9,壬陽水1,癸陰水6,戊陽土5,己陰土0,現在應該清楚為什么會有十個數了吧,十進制是如何來的吧,你每天都在用1234567890,卻不知道他是由陰陽五行變化來的,不是可笑嗎?為什么1234567890是由陰陽五行變化來的,可以反證,中醫里辨識十氣的流動,可以用1234567890加減得來,這不是證明1234567890,我們常用的十個數代表十氣嗎?氣數,氣數,氣化為外為數,數的加減就是氣的變化,萬物乃氣化凝成(這句話可能好多人看不懂,不是氣變魔術一樣化為萬物,而是說生存在這地球上的萬物都要受陰陽五行的影響),也就是說萬物都是可以計算的,中國人的口氣真大,但你信不信呢?如果告訴你計算的方法,你認為可不可以呢? 再舉例說明數可以計算,1+1=2,很好理解,一畫再加一畫,就是兩個一陽變為太陽,一陽為1,太陽為2,故1+1=2,同樣,1+2=3,2為太陽,陽極而陰,變為陰之始,變為動,動為陽,在上,故一陽加太陽,相當于一陽加太陰,剛好為震卦3。注意,學習中國的文化要用中國的思維。
天干地支
十干為十氣,剛好圍成一個圓圈,(春夏秋冬就是一個圓圈了,就是地球圍繞太陽運動產生的),但這里的圓圈并不只是因為地球圍繞太陽轉時是個圓,而是認為氣之流動的形式就是平滑線,因為要周而復始,故為圓,因為氣產生于天體運行,沒有地球自轉和公轉,就沒有白天黑夜,沒有春夏秋冬,就沒有陰陽五行,故干又稱為天干。說了干的來歷了,接下來說地支的由來。 地支由來相對簡單的多,因為陰陽產生了八卦四象,六十四卦,還可以接著往下推,2的n次方個卦,相當于用2進制來計算世間的萬事萬物,陰陽分為兩類,四象分為四類,八卦分為八類,64卦分為64類,以致劃分無窮。古人分到64卦,已足夠用矣,因為計算機的出現,朝64卦下面細分不是難事,但要有古人那樣的智慧。作為中國人應該清楚什么是乾卦和坤卦吧,應該清楚先天八卦圖吧,干在上代表天,坤在下代表地,干到坤六種變化,坤到干六種變化,即十二消息卦,這12種變化剛好為一周,即一日,或一年,故有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說法,日為自轉,年為公轉。這12種變化古人用地支表示,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12種變化也是氣的12種變化,故12地支就是12氣。天干十氣,也是在一天之中,或一年中變化,故只有年、日有干支紀法,月時沒有,月時的干支由年月干支推出。年有12變化,故年有12月,日有12變化,日有12時,現在發展為24時。地支為12氣,天干為10氣,天干為主導,故12地支可轉換為10天干,10天干就是陰陽五行,故12地支也是陰陽五行,可以用數來計算。一年之中,月亮的圓缺可不是剛好12次,月亮的圓缺用初一、初二來記錄,那年12氣的變化用什么來表記呢,就是24節氣,每一個節就是氣的轉換點,每過了一個節才是一個新月的開始,這里的月不是月亮,而是12地支對應的12月。故計算地支氣的變化時,要用節來區別。12地支也可分陰陽,就變成24節氣,每一個節氣里氣前為陽,氣后為陰。可以接著變化下去,24變36,變48,變60,變72,以至變化無窮。12地支氣和10天干氣是不同的,10天干氣是陰陽兩儀變化而來的,與地球的轉動沒有關系,符合萬事萬物,放之四海而皆準,古人的描述是充盈天地之間,無處不在。而12地支氣是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引起的,故稱為地支,和地球有關,和大地的位置有關,和大地的方位有關,12地支有方位,10天干沒有方位,知道年有12變化,日有12變化,必然知道地球有自轉,但不知道公轉,認為太陽圍繞地球轉動,古人有太陽的視運動圖,但這是兩千多年前的知識,古人能有這樣的成就,不感到了不起嗎?多少人知道干支紀年,又有幾人知道干支代表氣,干支可以計算,把握我們看不見,卻離不開的氣的運動。學氣功必然懂干支,學中醫,必然懂干支。而這是最起碼的,相當于小學只認識了1234567890。 渾沌初起之狀為一,為圓球狀,分為陰陽,故天干之氣彌漫天地,無處不在,到處都有陰陽,像個實心圓球,故天圓。12消息卦也可以圍成一個圓圈,但是有圓心,從圓心出發,畫出12線,圓均分為12份,12地支代表12方位,圓為大地的平面圖,故地方。結合起來,就是天圓地方,方是方位的意思,你還會不會譏笑古人認為地是方的。古人把由眾多星體組成的茫茫宇宙稱為“天”,把立足其間賴以生存的田土稱為“地”,由于日月等天體都是在周而復始、永無休止地運動,好似一個閉合的圓周無始無終;而大地卻靜悄悄地在那里承載著我們,恰如一個方形的物體靜止穩定,于是“天圓地方”的概念便由此產生。這里的方是平穩的意思。北京,民宅以四合院居多,這種民宅體現了“天圓地方”,這里的方是四平八穩的意思。而四平八穩都是根據地支代表方位而來的。12地支代表12方位,支可以轉化為干,故干也有方位,木東,火南,金西,水北,干和卦的關系很緊密,故八卦可以納干支,熟悉易經的都知道八卦納上干支,就可以演算了。八卦不知產生于多少年前,現在熟悉易經的不知有多少,用易經來偶爾玩下的又不知有多少,易經還被稱為群經之首,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源。源畢竟是源,未免有點淺顯,就像小學的加減乘除的算術,哪能和大學的微積分相比較,易經是基礎部分,群經之首嘛,他制定一套規則,就是陰陽五行,天干地支的演算,陰陽五行,天干地支好比加減乘除的法則,八卦好比1234567890十個數。因此,依靠陰陽五行,天干地支,八卦與八卦的重疊分組,變化無窮,實際上就是氣的流動,萬變不離其宗,靠陰陽五行,天干地支理順氣的變化。
五行與太極
金為陰(陽、柔、剛),水、木為陽(陰、剛、柔),相生、相克能相輔,剛柔結合能協和,剛柔結合,相控相補。 水為陰(陽、柔、剛),木、火為陽(陰、剛、柔),相生、相克能相輔,剛柔結合能協和,剛柔結合,相控相補。 木為陰(陽、柔、剛),火、土為陽(陰、剛、柔),相生、相克能相輔,剛柔結合能協和,剛柔結合,相控相補。 火為陰(陽、柔、剛),土、金為陽(陰、剛、柔),相生、相克能相輔,剛柔結合能協和,剛柔結合,相控相補。 土為陰(陽、柔、剛),金、水為陽(陰、剛、柔),相生、相克能相輔,剛柔結合能協和,剛柔結合,相控相補。
編輯本段屬性及歸類
(1)五行屬性及歸類方法
五行學說之所以能概括宇宙間的萬事萬物,其主要的思維方法是按照"五行"的特性,根據事物的不同性質、作用和形態,采用"比象取類"的方法,將事物或現象分為五大類,分別歸屬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中。并根據五行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規律,說明各類事物或現象的聯系和變化。在醫學方面則籍以闡明人體臟腑組織之間在生理和病理上的復雜關系,以及人體與外在環境之間的密切關系。 原始的五行物質元素說,上升為五行學說之后,基本上已經不是單純的指五種物質本身,而是作為事物屬性的抽象概念來應用。五行各有其不同的特性,即"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意思是說,木具有生發、條達之特性;火具有炎熱、向上之特性;金具有斂肅、變革之特性;水具有滋潤、向下之特性。為此,根據上述特性,采用"比象取類"方法,便把需要說明的事物或現象,樸素地分成了五大類,將相似屬性的每類事物或現象,分別歸屬于五行之中,并在五行屬性歸類的基礎上,運用五行生克規律,以闡釋或推演事物或現象的復雜聯系和變化。
(2)五行屬性歸類
歷代醫家為了說明人體內外的整體性和復雜性,亦把人體的臟腑組織、生理活動、病理反應,以及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自然界事物作了廣泛地聯系。 (1)以五行之特性,說明五臟之功能。如木性生發條達,肝性喜條達而主疏泄;水性滋潤下行,腎藏精而主水。因此,肝屬木、腎主水,其它臟腑亦是如此。 (2)形成了以五臟為主體,外應五方、五季、五氣等,內聯五臟、五官、形體、情志等的五個功能活動系統。 (3)此五個功能活動系統,說明了人體的內環境與外在自然環境之間也存在著對立統一的聯系,如春屬木,肝氣旺于春,春天多風等。在內則肝與膽相表里,開竅于目,主筋,主怒,在病理上易于化風等。 應當指出上述是該表橫的聯系,若從縱的方面來看,則表示此五類事物或現象之間具有相生相克和制化勝復的關系。
(3)五行歸類的意義
五行屬性歸類,主要用于概括人體及其與自然界多種事物或現象在屬性上的某些內在聯系。例如以五行特點來比象說明五臟之某些生理功能特點:如木性條達曲直,有生發之特點,而肝性柔和舒暢且主疏泄,又主升發之氣,故肝屬木;火為陽熱之象,有上炎之性,而心為陽臟主動,心陽有溫煦作用,故心屬火;土為萬物之母,有生化、長養萬物之特性,而脾能運化水谷精微,為氣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故脾屬土;金有清肅,收斂特性,而肺主呼吸,主肅降,故肺屬金;水有濕潤下行之特性,而腎能藏精,主人體水液代謝之調節并能使廢水下行排出體外,故腎主水。 中醫學把人與自然的這種關系稱之為"天人相應",五行學說則把人體臟腑形體和自然界相類似的有關事物,分別歸屬于五行系統,從而說明人體五臟系統和自然界同類事物之間,存在著相互通應、相互影響的關系。而且系統與系統之間存在著相互促進和相互制約的關系,從而說明臟腑間客觀存在的某些生理聯系,用以解釋某些病理現象,并指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例如,脾屬土,故與五官之"口"、情志之"思"以及季節之"長夏"、氣候之"濕",不僅存在著某些生理上的內在聯系,而且在病理上也能得到某些反映和驗證。如口甜,可反映脾濕蘊盛等。
編輯本段五行的基本規律
五行的相乘、相侮
相乘與相侮,是五行關系在某種因素作用影響下所產生的反常現象。乘,即乘虛侵襲。侮,即恃強凌弱。相乘,即相克的太過,超過了正常制約的力量,從而使五行系統結構關系失去正常的協調。此種反常現象的產生,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被乘者本身不足,乘襲者乘其虛而凌其弱。二是乘襲者亢極,不受它行制約,恃其強而襲其應克之行。 應當說明,"相克"與"相乘"是有區別的,相克是正常情況下的制約關系;相乘則是正常制約關系遭到破壞以后的過度克伐,是反常現象。在人體,則前者是生理狀態,后者則為病理狀態。 相侮,即相克的反向,又叫反克。是五行系統結構關系失去正常協調的另一種表現。同樣也有兩種情況:一是被克者亢極,不受制約,反而欺侮克者。如金應克木,若木氣亢極,不受金制,反而侮金,即為木(亢)侮金。二是克者衰弱,被克者因其衰而反侮之。如金本克木,若金氣虛衰,則木因其衰而侮金,即為木侮金(衰)。 所以說:"氣有余,則制己所勝而侮所不勝;其不及,則己所不勝侮而乘之,己所勝輕而侮之。"即是說,五行若某一行之氣太過,則對其所勝(我克)之行過度制約,而發生相乘。而對其所不勝(克我)之行發生相侮,即反克。若某一行之氣不足,則克我之行必過度制約而乘之。而己所勝者,即我克之行必因我之不足而反克相侮。例如臨床所見的支氣管擴張病證,病位在肺,每因肝氣郁結,氣急上逆,化火灼肺,而見咳血,則為木火刑金(即木旺侮金);肝郁氣滯,影響脾胃消化吸收,則為木郁乘土。濕熱型高血壓,多因濕熱困脾,引發肝失疏泄,肝陽亢逆,則為土侮木。至于金乘木(虛)證候,臨床則為少見。
五行的制化、勝復
五行系統結構之所以能夠保持動態平衡和循環運動,主要在于其本身客觀存在著兩種自行調節機制和途徑。一種是正常情況下的"制化"調節;一種則是在反常情況下的"勝復"調節。 制,即制約。化,是生化。所謂制化調節,主要是指五行系統結構在正常狀態下,通過相生和相克的相互作用而產生的調節作用,又稱為"五行制化"。 首先,從五行的整體作用可以明顯看出,任何兩行之間的關系并不是單向的,而是相互的。五行之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方面的關系,所以才能保證"制化"關系的正常。 即是說,木能克土,土能生金,金又能克木,從而使木不亢不衰,故能滋養火,而使火能正常生化。 火能克金,金能生水,水又能克火,從而使火不亢不衰,故能滋養土,而使土能正常生化。 土能克水,水能生木,木又能克土,從而使土不亢不衰,故能滋養金,而使金能正常生化。 金能克木,木能生火,火又能克金,從而使金不亢不衰,故能滋養水,而使水能正常生化。 水能克火,火能生土,土又能克水,從而使水不亢不衰,故能滋養木,而使木能正常生化。 可以看出,正是這種相反相成的生克制化,調節并保持了事物結構的相對協調和平衡。因為相生、相克的過程,也就是事物消長的過程,在此過程中,經常出現的不平衡的消長情況,其本身就是再一次相生、相克的調節,這樣就會重復出現再一次的協調平衡。而正是這種在不平衡之中求得平衡,而平衡又立刻被新的不平衡所替代的循環運動,推動著事物在不斷地變化和發展。 所謂勝復調節,主要是指五行系統結構在反常情況下,即在局部出現較大不平衡的情況下,通過相克關系而產生的一種大循環的調節作用。勝復調節可使一時性偏盛偏衰的五行系統結構,經過調節,由不平衡而再次恢復平衡。 所謂"勝",即指勝氣,是指因為某行之氣太過所引起的對"己所勝"之行的過度克制。而勝氣的一旦出現,則勢必招致一種相反的力量將其壓抑下去,即所謂復氣。故《素問》又說:"有勝之氣,其必來復也。"而且勝氣重,復氣亦重。勝氣輕,復氣亦輕。 例如火氣太過,作為勝氣則過分克金,而使金氣偏衰,金衰不能制木,則木氣偏勝而加劇制土,土氣受制則減弱制水之力,于是水便旺盛起來,而把太過的火氣克伐下去,使其恢復正常。若火氣不足,則將受到水的過分克制,但火衰不能制金,引發金氣偏盛,金氣盛則加強制木,使木衰而無以制土,則必將引起土氣盛以制水,水衰則制火力減弱,從而使火氣相應得到逐漸恢復,以維持其正常。 如果單純有勝而無復,也就是說當五行之中的作何一行出現有余(太過)而沒有另一行的相應制約時,則五行系統結構的協調關系就被破壞,則會出現紊亂的反常狀態,從而產生嚴重疾病。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把五行關系看作是陰陽關系的邏輯展開和補充。受作用者,通過某些中間環節,反作用于作用者,產生反饋調節效應,從而使系統結構保持相對平衡。
編輯本段現實映像
金 原則 對事物的一種構想 水 知識 對事物的一種具體理解 木 善良 對事物的一種內心的反應 火 真誠 基于內心反應的一種行動 土 分析 在行動過程中的一種分析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構想--落實到具體如何實現構想--產生行動的想法--行動--在行動中分析--總結經驗,進行規劃,構想
五行與儒學
偶感而發,五行對應儒學的仁義禮智信,缺一不可,相生即相克。古人真是偉大!請各位認真思考仁義禮智信與五行之后,相信各位會有很幸福的人生。
五行與地理
五行學說里,南方屬于火,東方屬于木,北方屬于水,西方屬于金,土掌管中,協助金木水火的平衡
五行與季節的關系
五行是指氣體的五種運動方式. 春天屬木,代表氣體向四周擴散的運動方式。春天,花草樹木生長茂盛,樹木的枝條向四周伸展,養料往枝頭輸送,所以春屬木。 夏天屬火,代表氣體向上的運動方式。火的特點就是向上,夏天各種植物向上生長,長勢迅猛,所以夏屬火. 秋天屬金,代表氣體向內收縮的運動方式。金的特點是穩固,秋天收獲,人們儲蓄糧食為過冬作準備,樹葉凋落,所以秋屬金。 冬天屬水,代表氣體向下的運動方式。水往低處流,冬天萬物休眠,為春天蓄積養料,所以冬屬水. 因有四季而有四行,但夏天和秋天之間要有過渡段,因此便有了土,土代表氣的平穩運動。
五時( 秋 春 冬 夏 長夏)、五行與時辰
時辰是中國古代的一種計時方法,24小時共分為12個時辰,從晚上11點開始,與12屬相相對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五行來說: 寅、卯、辰屬木,主宰春季,代表東方; 巳、午、未屬火,主宰夏季,代表南方; 申、酉、戌屬金,主宰秋季,代表西方; 亥、子、丑屬水,主宰冬季,代表北方; 辰、未、戌、丑單個而言都屬土,主宰四季最后一個月,代表四方。
編輯本段五行特性
[第一種觀點]
這種觀點起源于《洪范》。今人多理解為: 木的特性:日出東方,與木相似。古人稱“木曰曲直”。“曲直”,實際是指樹木的生長形態,為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為具有生長、升發、條達舒暢等作用或性質的事物,均歸屬于木。 火的特性:南方炎熱,與火相似。古人稱“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溫熱、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為具有溫熱、升騰作用的事物,均歸屬于火。 土的特性:中原肥沃,與土相似。古人稱“土爰稼穡”,是指土有種植和收獲農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為具有生化、承載、受納作用的事物,均歸屬于土。故有“土載四行”和“土為萬物之母”之說。 金的特性;日落于西,與金相似。古人稱“金曰從革”。“從革”是指“變革”的意思。引申為具有清潔、肅降、收斂等作用的事物,均歸屬于金。 水的特性:北方寒冷,與水相似。古人稱“水曰潤下”。是指水具有滋潤和向下的特性。引申為具有寒涼、滋潤、向下運行的事物,均歸屬于水。
[第二種觀點]
這種觀點起源于當代學者聶文濤對《素問》的訓詁。 五行的性質應從“平氣”、“不及”、“太過”三方面考慮。平氣時, 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備化,金曰審平,水曰靜順;不及: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卑監,金曰從革,水曰涸流。太過:木曰發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金曰堅成,水曰流衍。從這三面考慮之后,才能體會出中醫學思維中對生命自我維護的理解。對人體能力的不同理解,正是中西醫學的差別所在。 中國哲學史上的五行思想類別: “五行的各種意義上面已經分析,為了清楚起見,再把這幾種意義綜合列舉如下: (1)指五種行為原則,疑為荀子所持。 (2)指五種物性,如《尚書洪范》及周子《太極圖說》所持。 (3)指人類生活上的五種必須的物質條件,如《左傳》里蔡墨所持。 (4)為分類學上的五種分類原則,如《呂氏春秋》所持。 (5)指藉著陰陽二氣之流動而存在的五種“存在形式”,如《白虎通》及《黃帝內經素問》所持。 (6)指木材(植物)、火炎、泥土、金屬及流水。它們的象征意義分別為生機興發,活動或變化,孕育或培植,禁制與伏藏。此為蕭吉所持。 以上有關五行的六種意義,除(1)及(3)之外,若把其馀(2)(4)(5)及(6)這四項結合起來,才是陰陽五行思想中五行的完整意義。 五行物象歸類 五音階 宮 商 角 徵 羽
編輯本段數理分形
五行相生(五材說):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金生水:金銷熔生水; 水生木:水潤澤生木; 木生火:木干暖生火; 火生土:火焚木生土; 土生金:土礦藏生金。
五行相克: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剛勝柔,故金勝木;因為刀具可砍伐樹木; 專勝散,故木勝土;因為樹木可穩住崩土; 實勝虛,故土勝水;因為堤壩可阻止水流; 眾勝寡,故水勝火;因為大水可熄滅火焰; 精勝堅,故火勝金;因為烈火可熔化金屬。
辯證生克
金賴土生,土多金埋;土賴火生,火多土焦;火賴木生,木多火熾;木賴水生,水多木漂;水賴金生,金多水濁。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多水縮;木能生火,火多木焚;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土能生金,金多土弱。 金能克木,木堅金缺;木能克土,土重木折;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能克火,火炎水灼;火能克金,金多火熄。 金衰遇火,必見銷熔;火弱逢水,必為熄滅;水弱逢土,必為淤塞;土衰逢木,必遭傾陷;木弱逢金,必為斫折。 強金得水,方挫其鋒;強水得木,方緩其勢;強木得火,方泄其英;強火得土,方斂其焰;強土得金,方化其頑。
五行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物質觀。多用于哲學、中醫學和占卜方面。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認為大自然由五種要素所構成,隨著這五個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產生變化,不但影響到人的命運,同時也使宇宙萬物循環不已。五行學說認為宇宙萬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的運行(運動)和變化所構成,是由于中國古代人對世界認識不足造成的,。它強調整體概念,描繪了事物的結構關系和運動形式。如果說陰陽是一種古代的對立統一學說,則五行可以說是一種原始的普通系統論。
“五行”一詞,最早出現在《尚書》的《甘誓》與《洪范》中,在《甘誓》中是指“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剿絕其命”。《洪范》中則指出“鯀矱洪水,汩陳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疇……鯀則殛死,禹乃嗣興,天乃錫禹洪范九疇,彝倫攸敘……。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檣。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檣作甘。”它提出了為人們所用的以水為首的五材排列次序,以及五材的性質和作用,但是它沒有觸及“五行”之間的內在聯系。 “五行”在《洪范》中已被明確為水、火、木、金、土,而且被認為是首要之事。在周幽王時,已將“五行”認定為構成萬物的五種基質。在《左傳》中也存在著“五行”,在這里,他是被認為是“地之五行”與“五材”、地之生殖密切相關的。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清楚的了解,“五行”意味著物質運動;意味著萬物之宗。以上古人所云,實際在表達一種思想:不順“五行”而行,則將如有扈氏與鯀般,為天命所棄絕!雖有點唯心之嫌,但也并非不無道理。遇事依循自然,因事而治,一定會比盲目胡為要來的順暢。 又,五行(xíng),五排、五列。《素問·氣穴論》:“熱俞五十九穴,水俞五十七穴,頭上五行,行五,五五二十五穴。”《素問·氣府論》:“其浮氣在皮中者凡五行,行五,五五二十五穴。”
編輯本段五行即陰陽之質,陰陽即五行之氣
陰陽相互作用產生的不同狀態只有五種:一是陰消陽長狀態;二是陽消陰長狀態;三是重陽極限狀態;四是重陰極限狀態;五是陰陽平衡狀態。 在陰陽的運動變化過程中,陰陽平衡點有兩個,一個在陰消陽長過程之中,一個在陽消陰長過程之中,在整個陰陽運動變化中,陰陽平衡狀態也有兩處,一年四季變化中的春分和秋分是生活中最直接的例子。古人為了更加簡潔明晰的表達陰陽,便將陰陽變化規律中的陰消陽長狀態以“木”的形象來替代表示,將重陽極限狀態以“火”的形象來替代表示,將陽消陰長狀態以“金”的形象來替代表示,將重陰極限狀態以“水”的形象來替代表示,將陰陽平衡狀態以“土”的形象來替代表示,于是就產生出了金、木、水、火、土這五種物質。金、木、水、火、土為陰陽運動變化過程中的五種不同存在狀態,它既是動態的又是相對靜態的。張景岳在《類經圖翼》中說“五行即陰陽之質,陰陽即五行之氣,氣非質不立,質非氣不行,行也者,所以行陰陽之氣也”,此一語道破天機也。五行是陰陽二氣交互作用的產物,陰陽才是五行變化的原動力。
1、五行的理論基礎
古代的人們創造了五行,在幾千年的實踐運用中也證明了五行的有效性和正確性,至于古代的人們是在什么理論基礎上,用什么的方法和原理來創造出五行,一直是現代人迫切需要理解的重點問題,當人們懷著解惑的心態翻閱古今的典藉,試圖找到產生五行來源的原委時,得到的只有失望,雖然現在人們對五行的成因有諸多的解釋,遺憾的是沒有人能明確地說出創造五行的原始依據、過程、和原理,而最大的遺憾則是古代那些創造五行的先輩們,沒有將五行的產生原理和創造過程流傳下來,讓后人在黑暗中摸索了幾千年也搞不明。 五行這一套性質標準與關系定律是建立在什么理論基礎上產生出來的呢?雖然肯定五行首先是來源于實踐的認識,但將這個由實踐的認識提高為普遍性的理論,就必然有一個相適應的基礎方法,有一套可靠的現實依據,有一個順應自然的發生過程,簡單一點說,是它必須有一個理性的基礎,再在這個理性的基礎上,通過思維創新而創造出來。 陰陽又是怎樣生化出五行的呢?在茫茫然不知所措的摸索中,可以發現有一套相關的理論能夠為人們帶來有益的啟發,它就是《易經》中的八卦。稍微讀過《周易》,或者對中華傳統文化有一定認識的人,對八卦應該不會感到陌生,八卦為乾、坤、艮、兌、離、坎、巽、震八個經卦,可以構成六十四個復卦,按照出生時間與命運一書的解釋,八個卦都有各自的五行性質: 震為雷的性質為木,位于正東方;兌為澤的性質為金,位于正西方;離為火的性質為火,位于正南方;坎為水的性質為水,位于正北方;坤為地的性質為土,位于西南方;艮為山的性質為土,位于東北方;巽為風的性質為木,位于東南方;乾為天的性質為金,位于西北方。 從八卦中看到,離為火位于正南方,坎為水位于正北方,震為雷位于正東方,兌為澤位于正西方,在這幾個方位中,同五行中的火位于南方,水位于北方,木位于東方,金位于西方的定位是一致的,雖然八卦的性質屬性是以五行的性質屬性為標準劃分的,但這種劃分在充分地說明了八卦的性質和五行的性質有了一種和諧的溶合,特點是八卦中的離火和五行中的南方火同為一物,八卦中的坎水和五行中的北方水同為一物,五行與八卦中的水與火兩項基本物質元素具有的同一性,絕對不是偶然因素的巧合,而在表明它們之間有著必然性的關系。 人們已經知道,八卦是由陰陽產生,陰的性質為黑暗寒冷,其基礎性的形象物質體現為水,陽的性質為明亮炎熱,其基礎性的形象物質體現為火,陰與陽之間的不斷相互作用,先生化出四象,再生化出八卦,應該注意到,八卦是由陰陽為原始材料生成,這就是說,八卦中金、木、水、火、土的五種性質事物,全部都由水與火兩種性質為基礎,再經過相互作用后的產物,在注意到這個生化來源后,可以看到,陰陽的水與火,和五行中的水與火,和八卦中的水與火,同屬于一樣的物質,由此可以肯定地說,五行的產生來源,必定來自于陰陽,陰陽不但是生化八卦的母體,同樣也是生化五行的母體。 是陰陽生化出五行嗎?應該注意到,八卦中的不同性質,是以四象為基礎,在每一象上再另加一陰或一陽而生成,而四象則由陰陽相互變化而產生。為陰陽運動變化規律中的四個標定點,四象有東、南、西、北的分屬,少陽歸屬東方,形象為青龍,性質為木;太陽歸屬南方,形象為朱雀,性質為火;少陰歸屬西方,形象為白虎,性質為金;太陰歸屬北方,形象為玄武,性質為水;如果將四象與五行相比較,就會發現雙方有非常多的相同之處,五行木歸東方,火歸南方,金歸西方,水歸北方,土歸中央,四象只比五行少了一個中央方位。 2、五行的真實本質
如果要清楚地認識五行的真實本質,必須從陰陽的變化規律中找尋。陰陽變化規律有一個規范性的程序化過程,共分為陰消陽長、重陽必陰、陽消陰長、重陰必陽四個步驟,在陰陽的變化規律中,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陰陽相互消長;二是陰陽相互轉化,陰消陽長和陽消陰長都為一個量變過程,特點是雙方的量變可以引發整體的質變;重陽必陰和重陰必陽都同為一個質變過程,特點是雙方的質變轉換會引發雙方量變趨勢的改變;在陰陽的運動變化規律中,于是就存在了幾個非常重要的具有標定作用的坐標點,它們分別為兩個陰陽平衡點和兩個陰陽極限點,兩個陰陽平衡點都顯示為雙方在量上的對等均衡,兩個陰陽極限點都顯示雙方在量上發展的最大極限。 陰陽運動變化規律中的兩個平衡點和兩個極限點,共同構成了一個可以標定陰陽運動變化全過程的坐標系統,將四個標定點用擬物化來表達,從便成為了四象產生來源。那么,陰陽的變化規律又是怎樣生化出五行的呢? 其實這是很簡單的事情,從陰陽的變化規律中可以看到,陰陽相互作用產生的不同狀態只有五種:一是陰消陽長狀態;二是陽消陰長狀態;三是重陽極限狀態;四是重陰極限狀態;五是陰陽平衡狀態。這五種狀態就是五行的真實本質。 在陰陽的運動變化過程中,陰陽平衡點有兩個,一個在陰消陽長過程之中,一個在陽消陰長過程之中,這說明在整個陰陽運動變化中,陰陽平衡狀態也有兩處,為什么在四象中要將兩個平衡點分開來用,而在五行中卻要將兩個平衡狀態合二為一?原因并不復雜,在四象坐標中,兩個陰陽平衡點的狀態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平衡點前面與后面的變化,作為一個坐標中的標定點,平衡點在坐標中起到的是界定作用,但在五行中,兩個平衡點顯示的狀態都相同,但這個平衡狀態不起什么標定作用,只是作為一種性質狀態,所以兩者可以合并為一。 四象是古代的人們從陰陽運動變化規律中,找出具有特別標定意義的點組成的可以標示陰陽運動變化全過程的坐標,五行則是古代的人們從陰陽運動變化規律中,對運動變化產生的不同狀態以性質為主體作出的分類。 五行以其本質在告訴人們,五行體現的是陰陽在運動變化過程中的運動狀態,是建立在陰陽相互作用而發生變化這個基礎上的全面性擴展細分,并且突出性地表達出五種不同狀態的各自特征和特性,人們創造五行,只是根據陰陽變化規律中的五種不同狀態,各自作出一個明確性的性質表達。 我在《陰陽是什么》中已經指出,陰陽只是一個形象,一個“對立統一”的具體形象,它沒有具體性的指定事物,是一種泛指的,具有廣義性功能的大眾化公眾形象,陰與陽這兩條統管一切事物的綱領也只是有特定的性質,而沒有特定的事物。五行從陰陽的變化規律中產生,為陰陽運動變化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五種不同量變狀態,由此可知,從陰陽的運動變化而產生出來的五行,也不是具體性的指定事物,而是五種特定性質的運動狀態,只能具有特定性質內容的抽象性廣泛意義,為一種理性的性質表達。 古代的人們將陰陽變化規律過程中的五種不同量變狀態稱為“五行”,其意是表示這五種狀態中的每一種狀態,都具有特定的廣泛性意義表達,都代表著一個行列系統的相關性質,五行其實是五個行列系統狀態的簡稱。 古代的人們可能覺得,以陰消陽長狀態、重陽極限狀態、陽消陰長狀態、重陰極限狀態、陰陽平衡狀態用為日常的表達方式,在實踐運用頗有點復雜,不夠簡潔,而最大的缺點是不容易在不同知識層次的人群中推廣,人們創造五行,目的是為人們提供把握事物運動變化的基本原理,讓人們掌握這些知識來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太過復雜的理論原理,不容易為低知識的人所掌握,于是人們也象創造陰陽一樣,采用了一種模擬化的形象表達方法,將陰陽變化規律中的五種狀態以鮮明的具體性形象作出簡潔的替代。 人們將陰陽變化規律中的陰消陽長狀態以“木”的形象來替代表示,將重陽極限狀態以“火”的形象來替代表示,將陽消陰長狀態以“金”的形象來替代表示,將重陰極限狀態以“水”的形象來替代表示,將陰陽平衡狀態以“土”的形象來替代表示,于是就產生出了金、木、水、火、土這五種物質。 將陰陽運動變化產生的五種狀態進行了形象化的的處理后,大大地方便了記憶,以這些日常見聞的物質形態為形象,有這樣的最大好處,在實踐的運用中,只要記住了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明白了它們只是一個個表面上外在性的形象化代表物,就可以順理成章地掌握了統管一切事物的五個行列的性質特點,可以輕松地掌握陰陽在運動變化過程中五種不同狀態的具體性質,明白到金的真實本質為陽消陰長狀態,木的真實本質為陰消陽長狀態,水的真實本質為重陰極限狀態,火的真實本質為重陽極限狀態,土的真實本質為陰陽平衡狀態。 在長期的實踐運用中,五行為五種性質狀態的實質逐漸被人們淡化,而金、木、水、火、土這五種物質則被人們誤當為五行的本質,所以一說到五行,人們自然而然地會想到這就是在說金、木、水、火、土。
3、五行性質的屬性范疇
金、木、水、火、土為陰陽運動變化過程中五種不同量變的存在狀態,從陰陽是生化宇宙間一切事物的基礎材料這個認識出發,宇宙中多姿多彩的所有事物形式,都是不同量變狀態的陰陽相互作用而產生,在不同的陰陽量變對比中,自然會產生出不同的事物形態和運動狀態,由于陰陽相互作用中的變化狀態只有五種,從本質上說,宇宙中一切事物必然是陰陽五種變化狀態的產物,從這個認識基礎上看,宇宙間一切事物都必然性地在五行體系中有一個具體性的固定性質,而且這個性質是絕對不變的,比如人、動物、植物、礦物,它們由不同的陰陽狀態所產生,這是不可改變的事實。 但從現象來說,任何事物都不會永遠地處于靜止狀態,靜止是暫時現象,運動是永遠的本質,在不停的運動變化過程中,事物所處的狀態也會不停地發生變化,因此,一件具體性事物的五行屬性,可以跟隨時間、環境、條件的改變而相應發生改變,比如草木的性質屬于木,當它發生燃燒時,就變為火;一件物體位于東方時,其性質定為木,當它轉移到南方后,其性質則定為火;一個人的性格處暴燥時,屬于火,當處于柔弱時,則屬于水;從運動觀點上看,事物的五行性質有一個相對性變化,由于一切事物的運動變化都由陰陽量變產生,所以事物發生的變化狀態,也必然只有五種,絕對不會多,也絕對不會少。 從不變與可變的原因中認識到,事物的五行性質有一個絕對性和一個相對性,絕對性是指事物由整體內陰陽量變對比形成的不可改變的固定狀態,也是事物的基本形態,相對性是指事物在運動變化過程中的不同表現,這個表現是各種因素的綜合性作用反映。 現實世界是一個非常復雜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有著無窮無盡的事物在不斷地發生,雖然以陰陽的運動變化原理,一切事物都必然歸屬于五行,但如果僅僅以簡單的五種狀態,就將豐富多彩和千變萬化的宇宙萬事萬物包容在一起,是不是有點過于簡單化? 必須看到,五行雖然只是五種狀態,但每一種狀態都包含著一個由無數相同或類似狀態的事物組成的范疇,比如陰消陽長狀態,它可以分為兩種上不同形式的陰消陽長,一為在以陰大于陽狀態下的陰消陽長,二為陽大于陰狀態下的陰消陽長,前者為陰消陽長過程中的前一階段,后者為陰消陽長過程中的后一階段,再深入地看,陰消陽長有著無數個不同的力量對比,形成一條雙方力量相互在不斷消長的比例過程。 比如重陽極限狀態,它的標準形式為火,在實踐中,人們可以發現到,同是火,由于產生的基礎來源不同,在溫度上就有不同的表示,少量的物質燃燒可能只有幾百度,大量的物質快速燃燒可能有幾千度,這說明,重陽極限狀態可以由不同的極限量而形成一個變化系列。 又比如陰陽平衡狀態,它可以分成為量的平衡與質的平衡,在質上的平衡可以表現為量上的不平衡,在量上的平衡可以表現為質上的不平衡,而由不同等量陰陽平衡形成狀態,就可以形成一個量化系列,一幅《太極圖》明顯體現的就是量上的平衡和質上的不平衡,另外又體現為相反性質在等量上的制約平衡。 再從另外一個角度上看,還有一項重要的規律過程在證明五行完全能夠將所有事物包藏在內,而不會被遺漏,由于一切事物都必須服從大自然中不可抗拒的生死規律的擺布,都必然性地共同走上一條從發生到興旺,從興旺到衰落,再從衰落到消亡的道路,我在《陰陽的產生來源》中已經解釋過,這條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的本質,其實就是陰陽運動變化規律在事物中的具體性體現,如果將這條自然規律進行詳細分解,也必然會分解出五種不同的狀態,當所有事物在沿著生與死這條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在發生運動變化時,其變化過程中的不同階段也只會出現五種狀態,事物的性質變化也只能在五行的性質之中發生相應的變化。 五行中的每一種狀態,都包含著一個行列化的相同性或類似性的范疇,于是簡單的每一種狀態都變成了一個具有集成化性質的狀態,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就成為了具有集成化的簡潔性形象。
編輯本段五行總論
五行的性質
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各個性質,依次如下: 木-好華美,且具有風雅的個性。木性代表仁,就是又慈愛,又行善的意思。 火-性情急躁,而富有自尊心。火性代表禮,就是為人謙讓謹慎,敬上而不欺下。 土-性情溫厚篤實,而具有自信心。土性代表信,就是又誠實又溫厚誠懇之意。 金-性情剛強,而具有自尊心。金性代表義,就是崇善棄惡,事事都順理。 水-人聰明,并能推測事物。水性代表智, 就是觀察事物詳細,對于任何事能預知前兆,善理權謀術事。 也可以說是仁、義、禮、智、信的五行。 中醫五行相生相克圖
五臟:木性為肝臟;火性為心臟;土性為脾臟;金性為肺臟;水性為腎臟。 五色:木代表青色;火代表紅色;土代表黃色;金代表白色;水代表黑色。 五方:木為東方,火為南方,金為西方,水為北方,土為中央。 右圖為五行相生相克、五行相沖圖解(五行相沖就是五行相克)
五行相生相克原理
五行有‘五行相生’和‘五行相克’。‘五行相生’是互相生旺的意思,表示生成化育,‘五行相克’就是互相反駁、互相戰斗、制衡。 根據宇宙的磁場原先是浩瀚的大海(水).在海中產生了植物(木).再經由太陽(火)的照射慢慢的有了陸地(土).再從陸地中去發現了鐵的礦物質(金).爾后從鐵礦中提煉成鐵器做成盆子來取水。這就是大地自然的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的循環狀態。 又赤裸裸的大地一定要植樹(木),用大樹的根來拱固土質大雨來時才不會土質流失(土),大雨會造成水災就必需用土來筑墻保衛家園(水),古時家園的門口都要擺個大水缸下雨時備水以備火災可滅火(火),為保衛家園及家中煮飯生火必需有刀槍斧頭器具所以要提煉頑鐵(金),生火需要用鋸子斧頭來劈材(木),這自然的相克制衡道理就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天地間的萬物產生之后,雖然有相生但也要有制衡,如水會使樹木生長,也會使土質流失,而木按照‘木克土’的道理來克土,這就是自然的循環狀態。
金:白色,位置:西 木:青色, 位置:東 水:黑色,位置:北 火:赤色,位置:南 土:黃色,位置:中
五行:金木水火土,一提五行,有人就不屑一顧的說是,有人還穿鑿附會說是五種物質,對應大自然的金屬,樹木,流水,烈火,土壤,其實五行乃是五氣,比喻為五種物質,乃形象描述。當然化氣為物,說是五種物質也有道理,但不能偷梁換柱,五氣乃是根本。
陰陽
萬物從一開始,一的內涵就夠我們研究的了,一分為二,畫為“-”和“--”,即陰陽兩儀,陰陽又是根本,光是陰陽就足以解釋世界萬事萬物了,如陰陽對應季節就是夏、冬。陰陽兩儀分為四象,即太陽,少陽,太陰,少陰,對應1、3、2、4,陽為單,陰為雙。太陽,少陽對應1、3,太陰,少陰對應2、4。太陽為1,少陽為3,太陰為2,少陰為4,同時也是1234數的順序的由來,古人發明了1234四個數了。太陽對應太陽,太陰對應月亮。太陽為至陽純剛之氣,月亮為至陰純柔之氣。少陽為木,太陽為火,少陰為金,太陰為水,對應四季為木春,火夏,秋金,冬水。夏的陽氣至明,故太陽為夏火,木春為少陽。這里應該看得懂,把事物分為陰陽四象,現在看來很簡單,但這是三千多年前的知識,把陰陽四象與數相聯系,就更加不簡單了。 陽極而陰,陰極而陽,這個也應該看得懂,現實中有很多例子證明。古人是如何得出來的呢?是觀察自然就得出這么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高度概括的理則嗎?1為陽氣之始,2為陰氣之始才對,故剛才的太陽為1,太陰為2,是錯誤的要修正,故太陽轉為陰之始為2,相應的火也為2,太陰轉為陽之始為1,相應的水也為1,古人想到這里太了不起了,故水1,火2,木3,金4。
順生逆克
順生逆克,這個定理不知是誰提出來的,但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能找到很多例子證明,那么推理是怎么回事呢?古人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秘訣就是舉一反三,對人類與自然觀察仔細。在中醫里,氣順則百病除,氣逆則百病生,當然順生逆克,其實犯了循環論證。春夏秋冬,自然之順序也,1234,數之順序也,順則符合自然規律,故順生,違反自然規律則亡,故逆克,說出來道理很簡單,故古人云:大道至簡。金木水火,春夏秋冬皆氣也,由春而夏,由夏而秋,氣之流動也,自然之規律也,不可違反也,違反則自取滅亡。這里也應該看得懂。順生,由春而夏,故木生火,由秋而冬,故金生水,由夏而秋,是不是火生金?否也,由春而夏,陽氣漸旺上升,由秋而冬,陰氣漸旺下降。陽主升,陰主降,大自然也很多例子證明。升降是符合陰陽學說的,升為陽,降為陰,故陽上陰下,引申一點,男女交合,男上女下,自然之位,不要說連男陽女陰都不曉得,那么是不是女上男下就不對,哎,又犯了形式主義了,陰陽是二氣,不是形式,氣之流動,變化莫測,唯有軌跡可尋,陰陽有這么簡單就對了,男上女下,或女上男下,不過是陰陽二氣流動的兩種形式而已,形式多著呢,研究這方面學問的人就是陰陽家,古代的性保健專家,一兩千年前就出現了性保健專家,而且知識那么豐富,無所不包,中國人的性生活質量卻不是世界上最好的,究竟是古人拋棄了我們,還是我們拋棄了古人。 由夏而秋,因為有個陽極而陰,陰極而陽,陰陽轉換,故不可火生金,而有個中間轉換的樞紐,名之為土,土在中間,至此五行全,由此可見,陽極而陰,陰極而陽,也不是說變就變,而有個變化的過程,這個過程很好理解,因為火為太陽,變成的是陰之始,但接下來的金是少陰,不是陰之始,由陰之始到少陰,肯定有個過程,故先火生土,土再生金,而且是由陽變陰,陽主生,而陰主亡,陽主進,陰主退,順主陽,逆主陰,故由火到金才有火生土,土生金,而由水到木,只有水生木,無中間土的轉送。火變金,全賴土之功,陽變陰,本為逆,因為有了土,就火生土,土生金,順生了,陰變陽,本來就是順,故水生木。這就是五行相生的原理,五行相克一樣的道理。這些在中醫里都是很基礎的部分,中醫辨五行,就是辯五氣,辯五氣,遠遠比這里講的復雜高深,畢竟那是一門學問,這里只是告訴你五行就是五氣,推理五行就是辨識五氣的流動軌跡。
五行與太極
金為陰(克火之陽柔、合土之陽剛),水、木為陽(生水之陽剛、補木之陽柔),相生、相克能相輔,剛柔結合能協和,剛柔結合,相控相補。 水為陰(克土之陽柔、合金之陽剛),木、火為陽(生木之陽剛、補火之陽柔),相生、相克能相輔,剛柔結合能協和,剛柔結合,相控相補。 木為陰(克金之陽柔、合水之陽剛),火、土為陽(生火之陽剛、補土之陽柔),相生、相克能相輔,剛柔結合能協和,剛柔結合,相控相補。 火為陰(克水之陽柔、合木之陽剛),土、金為陽(生土之陽剛、補金之陽柔),相生、相克能相輔,剛柔結合能協和,剛柔結合,相控相補。 土為陰(克木之陽柔、合火之陽剛),金、水為陽(生金之陽剛、補水之陽柔),相生、相克能相輔,剛柔結合能協和,剛柔結合,相控相補。 綜合而論,各場合為人之道,也盡贅述其中。如果將其中的各潛在制約因素和變化規律延伸到心理領域,則內容會非常深刻而有社會實用價值。唯注意需要在嚴謹的推理和觀察歸納基礎上的拓展心理領域的學術知識,且一定要與12星相、12生肖、以及網絡流行常見的幾元答案心理測試題區分開來,前者目的是為了無限拓展而去細分出確切心理知識,而后者則是為了方便區分人群為目的,簡單從形式主義上簡單作的算命類推論。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臟:肝、心、脾、肺、腎
五季:春、夏、長夏、秋、冬
五氣:寒、暑、燥、濕、風
五行屬金的名字如下:
1、女孩:
小、夕、凡、如、秀、孜、姍、青、思、秋、宣、珊、書、素、紫、琇、舒、楚、詩、鈺、鈴、靖、新、瑜、錦、睿、靜、環、馨
2、男孩:
鋒、銘、鈺、鈴、錦、鏗、鏘、夕、士、小、川、仁、丞、守、先、州、舟、成、昌、宗、尙、思、則、信、宣、修、剛、罡、釗、宸、倡、書、紳、晨、祥、善、舒、竣、順、超、楚、靖、新、瑞、誠、儒、睿、翱、鎮、鑫
與金屬、金融、或屬於尖端、銳利性質之產業。
金融、機器、鋼鐵、電子、電腦水電、銀樓、模具、醫療儀器。銀行、保險、會計、證券、堅硬事業、金屬加工、五金商、機械、汽車、交通、電器、音樂家、珠寶、銀樓、電子、科學界、科技、民意代表、鐘表、挖掘、發掘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