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屬相,是中國與十二地支相配以人的出生年份的十二種動物,包括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是中國傳統的文化符號,盡管人們不能確定12生肖的確切來歷,但因為它的通俗、方便又具有趣味性,所以一直沿用至今,成為古人留給我們的一種仍有實用價值的寶貴遺產。
一、以立春劃分生肖:
生肖的劃分,既不是以公歷的1月1日為界限,也不是以農歷的正月初一為界限,而是以24節氣中的立春為界限。
相信大家都覺得很驚訝,開始我也是這樣的!公歷的1月1日那肯定不是了,是個中國人都知道這個不是,但是農歷的正月初一就不一樣了,絕大多數人都以為農歷的正月初一就是生肖的劃分界限,只有少數人知道是按照24節氣中的立春來劃分生肖,例如一些道行高一些的算命先生、日子先生和一些研究我國傳統文化的人,當然可能很多老一輩的人也知道。
二、以立春來劃分生肖的原因:
1,中國歷法就是按照立春來劃分屬相的,不信可以問度娘
2,中國民俗學會副理事長、著名民俗學家葉春生教授等諸多研究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的知名人士認為:生肖屬相應以立春為界。
3,傳統春節是指“立春”,已經流傳了數千年,形成了中國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正月初一為“元旦”,民國元年(1912年)規定陽歷1月1日為“春節”,由于民間反對,袁世凱采取了換位的辦法,將陽歷1月1日定名為“元旦”,正月初一定名為“春節”。
4,從“立春”到“立春”是基本規律的365天,而從“春節”到“春節”短時只有354天,長時則多達384天。
5,我國的黃歷、以及傳統的命理學、占卜學等民俗學,均以“立春”作為生肖計算的依據!
“農歷”是漢代開始使用的“太陰歷”,新年是立春為界,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生肖以立春為準。六甲記年中天干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地支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個。這樣有點復雜,于是古人想到用動物來表達地支,這就是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生肖是我國六甲記年有,應該從立春的那天算起。
六十甲子“天干地支”起源于漢朝,是以“立春”做為一年的開始,而不是通常認為的“春節”。
農歷年和生肖是按照當年的【立春日】為開始;而不是按照農歷正月初一;
立春日之前,是上一年屬相,立春日之后,是本年屬相。
農歷立春日多有變動,不過換算成陽歷,基本上全是陽歷2月4日左右。
由于生肖即為十二地支,所以一個人的生辰八字命格特征的表現方式與自己的生肖有著莫大關系:首先來說生辰八字的計算必須需要正確的出生年月日時,而不同的年份和月份都是有著特定的生肖。
一般來說我國的生肖變化是按照歷法中的立春時節進行計算,而并不是單單根據陰歷(農歷)中的正月初一,也不是按照陽歷中的一月一號作為界限,而是根據24節氣中的立春時節作為間隔進行計算。
當然有些易學推算方式對于生肖的計算一直是按照春節的變化進行計算,不過一般來說出生在兩年交替之間的情況并不多見,即便存在也可以根據自身的喜好來看。因為在以往不同的時期,國內對于立春時節的具體時間確定也是有著不同的情況。
一般來說從第一年的立春到第二年的立春之間,天數的變化應該是標準的365天,但由于閏年的存在使得春節與春節之間的天數差別有的時候能夠達到354天,而有的時候更是會達到384天。
正因為這種計算方式的存在,所以大部分時候對于一個人的生肖確定還是可以按照春節所在的月份,或者直接根據農歷的立春時節來看。例如屬子鼠年份最近的一次就可以以2008年的2月4號7點3分計算,直到2009年2月4號0點的52分,在這一年時間中出生的人都可以稱之為“出生在子鼠年”。
簡單來說如果兩個屬于相害關系的生肖強行湊到了一起的話,那么就會出現一方害了另外一方的情況,并非是有意為之但運勢變化就是如此。
六害組合介紹:生肖之間的相害等不合關系成立往往是因為多種因素造成,例如五行的生克關系,因為每一個生肖都有著自身特定的五行變化,如午巳為火,子亥為水等,這就導致了六害生肖組合也屬于比較固定的存在。
那么有哪些生肖彼此之間稱得上是相害?
子鼠與未羊之間屬于相害關系,而丑牛則是與午馬,寅虎與巳蛇,卯兔與辰龍,申猴則是和亥豬,戌狗則與酉雞。這六種生肖相害關系變成六害。
了解屬相相害是什么意思對于合婚等生肖搭配非常有用,處于六害關系的生肖非常不適合進行合婚,即便是勉強在一起也會出現不同類型的矛盾,最終分手或者是離婚。
十二生肖的排序是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排定的,關于它的排序方法有很多種說法。
十二生肖的文化是中國一種獨特的民俗文化,歷史悠久, 在很久以前十二生肖的文化就已經存在了,根據目前人類發現到的古文化記載,十二生肖最早大概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 后來在東漢時期的文獻中,人們也發現了類似的記載。而即使是現在,人們仍然不知道到底是誰或者是何門派發明了十二生肖,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十二生肖與遠古時期的動物崇拜文化有著很大的關聯。
十二生肖紀以12種動物作為十二年的動物代表,它們分別是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這12種生動物。而十二生肖又可以分別對應12地支,即我們常常聽說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十二個時辰。
關于十二生肖排序的第一種傳說是神話傳說。小時候大家一定聽過自己的爺爺奶奶描述過十二生肖排序的來源,在神話故事中,動物們都要去參加一個由神主持的選拔比賽,規定誰先到達目標地點誰就可以入圍提名。本來大家都以為牛會是第一名,因為它最勤勞,可是狡猾的老鼠早已偷藏在它的背上,一到地點老鼠就一躍到終點成為了第一名,老虎因為體型優勢成為了第三名,龍因為輕敵,不慎輸給了兔子,成為了第五名,其他的幾個動物分別根據先后順序決定了它們的排名。
關于十二生肖的排序還有一種說法是陰陽說,陰陽家們認為這十二種生肖的排序,其實是根據它們性情決定的。比如說老鼠喜歡在陰暗的角落出沒,而且在晚上特別活躍,因此對應凌晨的子時,而牛十分勤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非常陽剛,因此代表丑時。
你比較支持哪一種說法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
新年沒立春之前,屬相仍然是前一年的屬物。按前一前屬相算。只有立春后才是新一年的開始。
甲子、乙丑(金),
丙寅、丁卯(火),
戊辰、己巳(木),
庚午、辛未(土),
壬申、癸酉(金),
甲戌、乙亥(火),
丙子、丁丑(水),
戊寅、己卯(土),
庚辰、辛巳(金),
壬午、癸未(木),
甲申、乙酉(水),
丙戌、丁亥(土),
戊子、己丑(火),
庚寅、辛卯(木),
壬辰、癸巳(水),
甲午、乙未(金),
丙申、丁酉(火),
戊戌、己亥(木),
庚子、辛丑(土),
壬寅、癸卯(金),
甲辰、乙巳(火),
丙午、丁未(水),
戊申、己酉(土),
庚戌、辛亥(金),
壬子、癸丑(木),
甲寅、乙卯(水),
丙辰、丁巳(土),
戊午、己未(火),
庚申、辛酉(木),
壬戌、癸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