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貼不了圖,發在我空間了
http://hi.baidu.com/chucan001/blog/item/d3bf980996a130a82eddd494.html
豐者大也。窮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
豐是盛大的意思,窮極盛大的人,必定失去它的住所,所以接著是旅卦
人生如旅 吉象險生
56、旅卦火山旅《旅》(下艮上離)? 第五十六
謹守正道身謙恭,明察秋毫慎用刑;
猥瑣庸俗招災禍,攜帶重金童仆忠。
偏居省錢心不悅,箭射雉雞獲譽稱;
喜不自勝居高位,顛沛流離恐悲生。
【原文】 旅:小亨。旅貞吉。【譯文】旅者,謂失其本居,寄養他方也。旅卦象征行旅、羈旅之意。行旅之時,能以謙柔小心之道處之者,則可獲亨通,若剛大亢盛者,則難得順利。而行旅雖小事,卻不可茍且輕率,當謹守正道,方可獲吉。
卦名皆由卦象生。《旅》內為“艮”,占天時為‘山嵐’為山;外為“離”占靜物為‘火’,山中起火有物助燃,有火隨物走的行旅之象。卦中爻象二陰隨二陽,一陰隨一陽,陽前陰后有若伴侶,所以卦名稱為《旅》。
李士鉁曰:艮之止似館舍,火之動似人行,逆旅有定,過客無定。
??? 《旅卦》:下艮上離,象征“行旅”。《本義》曰:“山止于下,火炎于上,為去某所止而不不處之像,故為旅。”羈旅之時,居無定所,身無親仆,心中無限悲涼孤寂。旅途中即使動蕩不安,愁思纖細敏感,但接人待物仍需明慎。行路不僅苦悶,還伴隨各種遭亂羈絆,故詩仙李白亦曰:“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此卦與豐卦相反,互為“綜卦”。山中燃火,燒而不止,火勢不停地向前蔓延,如同途中行人,急于趕路。因而稱旅卦。
《旅》卦所說的“旅”,指離家外出,滯留他鄉。經商、逃難、周游列國等等,可說是五花八門,只是今天所說的旅游怕不能包括在內。古人安士重遷,把長期離家看成是萬難的事。正是針對這種“難”的情緒和事實,《旅》卦講述了在漂泊中尋求安居的原則。卦辭表明,出門在外,當以柔順持中為本。卦中六爻,凡柔順中和者得吉,剛強高傲者則兇。這方面道理好說而不好做,做起來必須因時制宜,所以我們應常持光明磊落的態度,柔和順其自然,把握中庸原則,才能轉危為安。
《旅》卦又稱“火山旅”,卦象異卦相疊,整形反《豐》,下艮上離。艮為山,離為火,山上燃火,乃荒野露宿流浪在外之象。又山上起火,火隨草木遷移,漸行漸遠不知所之,如人旅居在外,不在一處久留,也是居無定所之狀。《周易淺述》:“山止于下,火炎于上,去其所止而不處,為旅之象。”或以卦象、或以卦德、或以卦義,這一卦怎么分析都像羈旅在外,是以卦名為“旅”,“旅”即客居在外、旅行之意。
學習易經的目的不是占卜,而是明道,明白《易經》“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所說的萬事萬物微妙的聯系、由此及彼的信息聯系。
古人說:“察見淵魚者不祥,智料隱匿者有殃”,這里有信息的反作用,非常微妙,但不好說。漢朝有位捕快,善于占卜,賊無處藏,但最后他還是死在賊的手中,為后人留下了這句“察見淵魚者不祥,智料隱匿者有殃”的警世格言。高明如楊修、郭璞者,下場也不好,在這個意義上,“善易者不卜”就是保全自身的一種大智慧。
安土重遷是中國人自古的傳統思想,班固《漢書·元帝紀》中言道:“安土重遷,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但是或因戰亂,或因貶謫,世人總因各種不幸而背井離鄉,顛沛江湖,其人生必然承受巨大的哀傷。湖海山川路漫漫,寄人籬下的生活總是不得開懷。王維有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客行悲故鄉,亦感前程之茫然。韓愈《又與柳中丞書》:“夫遠征軍士,行者有羈旅離別之思,居者有怨曠騷動之憂。”故“旅”的意義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可見一斑。因此《周易》則通過《旅卦》來曉明“旅”之大義。
羈旅,可為一時之際遇,大致為諸侯之寄寓,大夫之去亂,圣賢之周游。正如屈原寧溘死以流亡,亦不忍為矯態。回望故鄉徘徊苦悶,涕泗縱橫,哀嘆:“仆夫悲余馬懷兮,蜷quán局顧而不行。”(馬夫都不禁悲傷起來,馬也踟躕留戀,只是低垂著頭,又不時回顧著,不肯前進。)又如孔仲尼為旅人,窮乎陳蔡之間。圣賢而至百姓,因時運不濟,不免遭遇流離。然行旅之道又漫長艱巨,旅卦揭示了行旅在外的多種境遇,告誡世人旅時之道。旅卦次于豐卦而先于巽卦,《序卦傳》曰:“豐,大也。窮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而《序卦傳》對于巽卦承接旅卦是這樣解釋:“旅而無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由豐至旅而后至巽,體現了易之道洞悉萬物剛柔轉化之真理。故《彖·旅》曰:“旅之時義大矣哉!”
(一)順風波以從流,嘆一時之寄寓
生起伏跌宕,有志之士總遭離亂。探尋自我生命的真諦,沒有比漫漫長旅的考驗更加煎熬身心的。有時是發自內心的渴求,背上行囊,暢游名山大川,拜訪高僧圣賢,尋求天地間凜然之正氣。司馬遷豪俠任游,探訪歷史故里,成就千古佳作。徐霞客游水攀巖,留下的每一個足跡,皆是珍貴的地理歷史資料。李白由三峽出蜀,沿江東而下,凌江獨立船頭,仰首吟出:“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好似只有人在行旅之中,俯仰天地之境,才能盡情抒發倜儻不群的胸懷,才能一睹“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的壯闊瑰麗。小小的方室關不住他們遨游天地的向往,他們渴望攀爬上泰山之巔,去領略“會當絕凌頂,一覽眾山小”的極致人生風光。就算羈旅路上難免艱苦辛酸,但追尋真經之信念的驅動下,前方總是天高海闊,鷹飛魚翔。
有時是心懷悲苦,被迫流離,遭遇戰亂或貶謫,告別故鄉親友,心中凄苦難當。游子行路更是心中滿是哀傷,正如古詩言:“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 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 客行雖云樂,不如早旋歸。出戶獨彷徨,愁思當告誰? 引領還入房,淚下沾裳衣。”《古詩十九首》中的這首《明月何皎皎》就真實細膩地描繪了客旅之人徘徊苦悶的思鄉情懷。詩圣杜甫入蜀后作絕句言道:“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燦爛春景美不可言,但是身處異鄉,時光荏苒,而歸期無望,這種漂泊勾起了思鄉的傷感情懷。柳宗元則將這種惆悵描寫得更加痛苦:“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若為化身作千憶,散向峰頭望故鄉。”茫茫羈旅生涯,滿面風塵染白了詩人的鬢角,身如依萍無根飄零,這些羈旅流離的文人才子,用血肉和靈魂,在中國文化史上書寫了瑰麗的篇章。
(二)天地為蘧qú盧,誰非旅者
釋智旭《周易禪解》曰:“從來大圣大賢,自天子于庶人,無不以乾坤大《易》之貞而處旅,無不即于旅時而具見乾坤大《易》之貞者。”茍將生命之軌跡視為一次旅程,則浮光掠影數十年光陰,只是千萬年星河中滄海之一粟,人山人海行色匆匆,只是如蜉蝣塵埃般寄存于天地。故蘇軾獨立一葦凌風而嘆道:“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生死之間無非是一場光影旅程,這種思想在中國禪學和黃老之學中都有體現。馬振彪先生《周易學說》曰:“萬物之在天地,猶逆旅也。莊子言以天地為蘧qú盧,要其終而言之,誰非旅者?惟修身立命,先立乎其大者,小不能奪。視生猶寄,視死猶歸。丹心照千古,浩氣還太虛。”曹孟德手把杜康,吟唱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易之道所警示的行旅之道,放大至人生漫旅的尺度中,則有了更為深渺精微的韻味。春江花月,潮水匆匆,用超時空之眼靜觀宇宙,縱橫南北西東,人類的變遷,無不是一場生命輪回之旅。
不論是一時之際遇還是把握漫漫的人生之旅,《旅卦》都給了我們十分具有憂患意識的警戒,即“處旅有道,得中乎外,順剛而麗明,可以無患”。
《旅》卦之“旅”,不等同現代意義上的旅行,更不同于現代旅游觀光,古代交通極不發達,這一旅很可能就是長期遠處,甚至永遠回不來了。是以《旅》卦之旅不是樂事,非不得已沒人喜歡,正是因此它才緊綜《豐》卦而來,蓋言處豐不堪其苦,為形勢所迫萬般無奈只能遠走他鄉以避禍。這是被擠兌出來的,不是為觀賞風景,也不能悠哉游哉,要是能在家好好的,誰又愿意客旅他鄉呢?
當然不能一概而論,有些古人也是自愿旅行的,但那都不屬于《旅》卦之旅,《旅》卦之旅為避禍,本質上跟逃難差不多,盡管他們可能不匱行資。這些被迫旅行者,乃是上卦《豐》之實力盛大者,因為樹大招風,不得不選擇避禍遠行。俗諺“打天下易,守天下難”,不斷積累終于盛大,盛大者“木秀于林”,招致上下猜忌同類相殘,只要不能山登絕頂,終于都會不堪其苦,那離開也就成了最終選擇。?
64卦代表這宇宙只有64種情景,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
出門的卦,打出此卦近日會出遠門
易經六十四卦第56卦
解題
《旅》卦又稱為“火山旅”。
《序列傳》說:“窮大者,必先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東西太多了就放不下,人太多了就必須另到別處謀生,所以《旅》卦緊隨《豐》卦而來。
《旅》卦所傳遞的就是福禍相依的思想。
火山旅(旅卦)依義順時
下下卦
象曰:飛鳥樹上壘窩巢,小人使計舉火燒,君占此卦為不吉,一切謀望枉徒勞。
這個卦是異卦(下艮上離)相疊。此卦與豐卦相反,互為“綜卦”。山中燃火,燒
而不止,火勢不停地向前蔓延,如同途中行人,急于趕路。因而稱旅卦。
《易經》第五十六卦 旅 火山旅 離上艮下
旅:小亨,旅貞吉。
彖曰: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順乎剛,止而麗乎明,是以小亨,旅貞
吉也。 旅之時義大矣哉!
象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獄。
初六:旅瑣瑣,斯其所取災。
象曰:旅瑣瑣,志窮災也。
六二:旅即次,懷其資,得童仆貞。
象曰:得童仆貞,終無尤也。
九三:旅焚其次,喪其童仆,貞厲。
象曰:旅焚其次,亦以傷矣。 以旅與下,其義喪也。
九四:旅于處,得其資斧,我心不快。
象曰:旅于處,未得位也。 得其資斧,心未快也。
六五:射雉一矢亡,終以譽命。
象曰:終以譽命,上逮也。
上九:鳥焚其巢,旅人先笑后號啕。 喪牛于易,兇。
象曰:以旅在上,其義焚也。 喪牛于易,終莫之聞也。
旅卦終
旅:小亨,旅貞吉。
「白話」《旅卦》象征旅行:小心謙順可以亨通,旅行雖是小事,但能堅守正道必然吉祥。
《象》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獄。
「白話」《象辭》說:《旅卦》的卦象是艮(山)下離(火)上,為火勢匆匆蔓延之表象,象征行旅之人匆匆趕路;君子觀此應謹慎使用刑罰,明斷決獄。
初六,旅瑣瑣,斯其所取災。
「白話」初六,旅行之始猥瑣不堪,這是自己招來的災禍。
《象》曰:“旅瑣瑣”,志窮災也。
「白話」《象辭》說:“旅行之始猥瑣不堪”,是意志窮迫造成的災禍。
六二,旅即次,懷其資,得童仆,貞。
「白話」六二,旅客住在旅舍,攜帶錢財,有童仆照顧,能堅守正道。
《象》曰:“得童仆貞”,終無尤也。
「白話」《象辭》說:“有童仆照顧,能堅守正道”,故不會有過失。
九三,旅焚其次,喪其童仆;貞厲。
「白話」九三,旅途中施舍失火,從而喪失了照顧自己的童仆,失去正道,會出現危險。
《象》曰:“旅焚其次”,亦以傷矣;以旅與下,其義喪也。
「白話」《象辭》說:“旅途中施舍失火”,已經受到損傷;把童仆視為路人,童仆舍其而去,是必然的,合乎道理的。
九四,旅于處,得其資斧,我心不快。
「白話」九四,身處異鄉暫為棲身,不能安居,雖然得到路費,但我的心情仍然不愉快。
《象》曰:“旅于處”,未得位也:“得其資斧”,心未快也。
「白話」《象辭》說:“身處異鄉暫為棲身,不能安居”,因為畢竟未得到長久安身的地方:“雖然得到路費”,但仍然客居他鄉,故此時心中仍不暢快。
六五,射雉,一矢亡;終以譽命。
「白話」六五,射野雞,喪失一枝箭;但最終獲得榮譽和爵命。
《象》曰:“終以譽命”,上逮也。
「白話」《象辭》說:“最終獲得榮譽和爵命”,是由于能親近居高位的尊者。
上九,鳥焚其巢,旅人先笑,后號啕;喪牛于易,兇。
「白話」上九,鳥巢失火被燒掉,行旅之人得高位先喜悅歡笑,后因遭禍事而號啕痛哭;牧人在牧場丟失了牛,有兇險。
《象》曰:以旅在上,其義焚也;喪牛于易,終莫之聞也。
「白話」《象辭》說:“作為旅客卻在異鄉身居高位,這樣必然要遭到焚巢之災;牧人在牧場丟失了牛,這個,可悲的結局是無可挽回的。
第56卦火山旅(旅卦)依義順時
下下卦
象曰:飛鳥樹上壘窩巢,小人使計舉火燒,君占此卦為不吉,一切謀望枉徒勞。
這個卦是異卦(下艮上離)相疊。此卦與豐卦相反,互為“綜卦”。山中燃火,燒
而不止,火勢不停地向前蔓延,如同途中行人,急于趕路。因而稱旅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