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是生物的常態,每一個物種每一個個體都會經歷這樣的過程,但大部分生物都無法釋懷這樣的事情。人類恐怖未知的東西,而死亡就是未知的東西,不僅僅生前所有的一切都無法帶走,死后就徹底的煙消云散?
為了消除這樣的恐懼,活著的人可以繼續生活下去,因此就編造了一個謊言,創造了一套故事體系,希望把我們未知的那些事情全部都用這套體系來解釋,這就是世界上大部分民族都有的神話故事。
在古裝劇中,大家都看過這樣的場面,在刑場身上彪形大漢手持長刀,刑架上被捆綁的漢子高聲吶喊著“十八年后還是一條好漢”,如果這個時候有人告訴他根本沒有十八年后,死了就是徹底的消散,他可能就不會那么逍遙自在無所畏懼了。
而哈佛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他們在研究人類的基因組時發現,大約每隔150年,人類都會發生一次基因重疊,重疊率甚至可以達到99%。很多人看到這個消息,感覺很興奮,難道這就是從科學的角度證明了人類是可以輪回轉世的,并且周期大約是150年。
還有一些偽科學愛好者,他們了解一些科學知識,認為從人類染色體上的端粒說起,人類的理論壽命極限是150歲。因為每一次細胞分裂,端粒都會變短,直到不可能再變短的時候,細胞就無法分裂復制只能走向死亡了,同時這也就是人類的壽命極限。
但無論怎樣,關于輪回重生的說法可能一直都會存在,例如在我國湖南省就有一個少數民族村莊,在那里7000多名居民中,據說就有112名再生人。這些人在采訪中都能清晰的表述出自己上一世的記憶,并且都是在這附近死亡和新生,目前來看大概率又是一次騙局。畢竟這樣轟動的事件,是可以給當地帶來旅游資源的,而事實也的確如此,來參觀游玩的人也多了起來,畢竟吃瓜群眾這探奇心里會一直存在。
人類在地球上已經誕生了幾百萬年的時間,在這短短的時間內,人類就已經擁有了高等智慧文明,在不斷發展的過程當中,已經成為了自然界當中非常強大的存在,可以依靠自己的雙手改造自己周圍的環境,但是人類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卻難逃大自然的發展規律,不管是任何的生物都必須要服從大自然的規律,才能在地球上生存下去,就比如生老病死,這個過程是每個人都必須要經歷的。
對于一個普通人來說,死亡這件事情確實是非常可怕的,因為我們不知道死亡是怎樣的感覺,人類在死后會去往哪里?正是由于出于對未知的恐懼,所以很多人認為死亡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從一方面來說死亡不僅僅會讓自己的身體變得非常的痛苦,還會讓自己和親人陰陽兩隔,在世界上這個人就徹底的消失了。
因此從古至今,從來都不缺乏想要實現長生不老的人,但是他們得到的結果卻都以失敗而告終。曾經就有科學家表示過,其實人類在死后并不會真正的死亡,而是每隔150年之后就會重新輪回一次,也就是說在死亡150年之后將會重新回到地球上,也就是死而復生,那么這是真的嗎?這是否有一定的科學依據,能難道他們又在人的身體當中發現了一些奧秘嗎?
我們所說的人在死亡之后消失不見,是從宏觀的角度來進行分析的,而科學家的作業分析是從人身體的微觀角度來分析的,不管是人還是動植物,都是由粒子電子等一些簡單的物質構成的,而人類在死亡之后,從微觀的角度來講,人類是無法看清的,就比如人類的靈魂以及大腦的思維意識,他們可能并不會隨著人體的死亡而消失,我們之所以無法看到它們,是因為它們以粒子的形式而存在。
從物理學上來講,根據能量守恒定律,任何的能量都不會憑空的出現,也不會憑空的消失,這維持了整個地球的平衡,這些能量可能會以另外的一種形式而存在。人在死亡之后分解成各種各樣的例子,或許在150年后會通過量子糾纏等其他的方式再次進入人類的體內,成為一個新的生命體,這些基因也會重新的排列組合。
人的生命是不是輪回的沒人敢肯定的回答吧,而時間,每天都是在不斷的重復24小時,但時間消縱即逝,沒有時光倒流這回事,更沒見過時間輪回之說.
1、人生就是一場輪回。有些事,無能為力就順其自然;有些人,不能強求就一笑了之;有些路,躲避不開就義無反顧。
2、人生就是一場輪回,人的一生,什么都不屬于你的,你不過是使用者而已。
3、人生的路,總有幾道溝坎;生活的味,總有幾分苦澀,總結起來,一場輪回罷了。
4、生活就似一部書,于其間,或是真誠相待,或是虛情假意,不同的人,留下不同的記錄,生就是一場輪回,閱盡人生百態,還是誠實最好。
5、人生就是一場輪回,過程是痛苦的,結果是美妙的;不論是逆境,順境都要忍,肚量能容事,善意會化解,就會雨過天晴。
6、生命是一場匆匆,人生不過是一場輪回。
一個人老了后,身理機能下降了,智商也退化了,有些時候他們的思維能力也會退化到孩子時代,另外,他們的感情很脆弱,因此,有時候需要的關懷就會像孩子們一樣的迫切。有人說人老了后就會“老還小”,是的,因為他們的感情,身體,思維等等“還小”了,所以他們就需要哄著。
在安徽蚌埠一舊小區內,有居民聽到持續的“哐當哐當”的聲音,居民循聲找去,透過陽臺看到一位赤身的老人躺在地上,吃力地敲打著臉盆。后來從警察那里得知,老人幾天前不慎摔倒,無法起身,就這樣光著身子在陽臺上躺了4個晝夜。
新聞中的這位老人是有一雙兒女的,只不過都把家安在了新城區,可是兒女到老人家中的距離,開車不過40分鐘的車程,可兒女已經有20多天沒來探望過老人。看完這則新聞以后,我也簡單翻看了一下網友評論,有位網友這樣評論道:“兒女離得不算遠,竟然20多天都沒回去探望,養兩個孩子還不如一個盆。”這位網友的評論非常犀利。
事后,我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父母子女一場,他們拼盡全力給子女提供力所能及的條件,不讓子女饑餓,不讓子女受冷,不讓子女覺得孤苦無依,呵護子女長大,目送子女漸漸離去……當他們完成這些時,當他們喪失勞動能力時,無論在物質上或情感上,得到的反饋卻少之又少。”
他們,這些中國的父母們,到底圖什么?
端午節放假我回了一趟老家,從母親那里知道村里有位老人過世了,可是老人過世都一星期了,他的子女才知道消息趕回來,這七天里老人就一直安詳地躺在那里。對于這位老人我多少還有些印象,他今年應該73歲了,我們小的時候,他經常會給零嘴吃,而且誰家有什么事,他總是沖在前面去幫忙,他就是人們常說的“熱心腸”。
其實,這位“熱心腸”家的日子也很辛苦,起碼他年輕的時候沒少受罪。他老伴兒去世得早,一個人含辛茹苦把兩個孩子拉扯大,作為一個男人,種地是把好手,可要是干起針線活來就不行了,所以兩個孩子的衣服幾乎都是鄰居幫忙縫剪。他為了能讓兩個孩子上學,經常是早出晚歸地干活,而且干得都是臟活,重活,因為這些給的錢多。
后來,兩個兒女都有了出息,女兒進城打工嫁到了城里,至于兒子高中畢業以后,在城里靠著姐姐姐夫的幫襯干了買賣,沒過幾年也在城里買了房,還娶了城里的媳婦,消息傳到村里,村里人都夸他這下有福氣了,可以跟著孩子進城享福了。
事情也如大家所料,兒子兒媳把老人確實接回了城,可是住了大半年,老人就回來,他雖然和別人說是住不慣城里,其實大家都知道是因為兒媳嫌棄他土,不想讓他住城里,剛回老家的那段時間,兒女還帶著家人回來探望,可時間長了,兒女各自忙著自己的事兒,回來得也少了,以前是一月一次,后來半年一次,再就是春節回來,到最后兒女幾乎沒有再回來了,只是按時給老人寄生活費而已。
村里有句老話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接自己去”。雖然這句老話并沒有什么科學依據,不過有些封建的老人還在信這個。這位老人就這些,最終沒能跨過這個“坎”。老人去世以后,鄰居想要通知他的兒女,找遍老人的屋子也沒找到兒女的聯系方式,最后只能通過在城里打工的鄰居幫忙帶話,等老人的兒女知道這個消息時,老人已經去世一周了。
老人的喪禮辦得很體面,不知內情的人會覺得老人的兒女真孝順,只有我們這些老鄰居知道他們不過是在找補自己的內疚罷了。
我寫這篇文章不是為了批評老人的兒女有多么地不孝,我只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夠明白這樣一個道理:父母不拿孝順綁架你,是父母的寬容和慈愛;作為子女,我們不能心安理得地放任自己,就對父母不管不顧。
要知道生命本就是一場輪回,我們現在是父母的孩子,也終將會是孩子的父母。
在文章的最后,我想到了著名主持人梁繼璋寫的那封信,他在信中寫道:“親人只有一次的緣分,無論這輩子我和你會相處多久,也請好好珍惜共聚的時光,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都不會再見了。”
寫到這里,我覺得我可以回到剛開始提到的那個問題,父母到底圖什么?其實他們什么也不圖,只是因為你是他們的孩子,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