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個小九妹,聰明伶俐人欽佩。描龍繡鳳稱能手,琴棋書畫件件會。
我此番杭城求名師,九妹一心想同來。
我以為男兒固須經書讀,女孩兒讀書也應該。
只怪我爹爹太固執,終于留下小九妹十八相送。
書房門前一枝梅,樹上鳥兒對打對。喜鵲滿樹喳喳叫,向你梁兄報喜來。
弟兄二人出門來,門前喜鵲成雙對。
從來喜鵲報喜訊,恭喜賢弟一路平安把家歸。
清清荷葉清水塘,鴛鴦成對又成雙。
梁兄啊英臺若是紅裝女,梁兄你愿不愿配鴛鴦。
配鴛鴦,配鴛鴦,可惜你英臺不是女紅裝。
眼前還有一口井,不知道井水有多深。
你看這井底有兩個影,一男一女笑盈盈。
愚兄明明是男子漢,你為何將我比女人。
離了井有一塘,前面到了觀音堂。觀音大士媒來做,我與你梁兄來拜堂。
賢弟越說越荒唐,兩個男子怎拜堂。
你我鴻雁兩分開,問梁兄你家中可有妻房配。
你早知愚兄未婚配,今日相問為何來。
要是你梁兄親未定,小弟替你來做大媒。
賢弟替我來做媒,但未知千金是那一位。
就是我家小九妹,未知你梁兄可喜愛。
九妹與你可相像,品貌就像我英臺。
如此多謝賢弟來玉成,梁兄你花轎早來抬。
那一日錢塘道上送你歸,你說家有小九妹。
長亭上面做的媒,愚兄是特地登門求親來。
梁兄啊你道九妹是那一個,就是小妹祝英臺。
梁山伯與祝英臺,前世姻緣配攏來。
見他歡笑我心碎,他怎知爹爹已將我終身配。
久別重逢應歡喜,你因何臉上皺雙眉。
梁兄啊我有一件傷心事,要想明說口難開。
賢妹妹我想你,神思昏昏寢食廢。
梁哥哥我想你,三餐茶飯無滋味。
賢妹妹我想你,衣冠不整無心理。
梁哥哥我想你,懶對菱花不梳理。
賢妹妹我想你,提起筆來字忘記。
梁哥哥我想你,東邊插針尋往西。
賢妹妹我想你,哪日不想到夜里。
梁哥哥我想你,哪夜不想到雞啼。
你想我我想你,今生料難成連理。
辭別賢妹回家門,十八相送[越劇]
(合)三載同窗情如海,山伯難舍祝英臺,相依相伴送下山,又向錢塘道上來。
(祝白)梁兄
(祝唱)書房門前一枝梅,樹上鳥兒對打對,喜鵲滿樹喳喳叫,向你梁兄報喜來。
(梁唱)弟兄二人出門來,門前喜鵲成雙對,從來喜鵲報喜信,恭喜賢弟一路平安把家歸。
(祝白)梁兄請。(梁白)請。
(祝唱)出了城,過了關,但只見山上的樵夫把柴擔。
(梁唱)起早落夜多辛苦,打柴度日也艱難。
(祝白)梁兄呀,(唱)他為何人把柴打?你為哪個送下山?
(梁唱)他為妻兒把柴打,我為你賢弟送下山。
(祝唱)過了一山又一山,
(梁唱)前面到了鳳凰山,
(祝唱)鳳凰山上百花開,
(梁唱)缺少芍藥共牡丹。
(祝唱)梁兄你若是愛牡丹,與我一同把家歸,我家有枝好牡丹,梁兄你要摘也不難。
(梁唱)你家牡丹雖然好,可惜是路遠迢迢怎來攀?
(祝唱)青青荷葉清水塘,鴛鴦成對又成雙。
(祝白)梁兄呀!
(祝唱)英臺若是女紅妝,梁兄你愿不愿配鴛鴦?
(梁唱)配鴛鴦,配鴛鴦,可惜你,英臺不是女紅妝!
(銀心唱)前面到了一條河,(四九唱)漂來一對大白鵝。
(祝唱)雄的就在前面走,雌的后面叫哥哥。
(梁唱)不見二鵝來開口,哪有雌鵝叫雄鵝?
(祝唱)你不見雌鵝它對你微微笑,它笑你梁兄真像呆頭鵝。
(梁白)噯!(唱)既然我是呆頭鵝,從今你莫叫我梁哥哥。
(祝白)梁兄......小弟講錯了。(梁白)下次不可。(祝白)嗯,下次不可。
(心,九唱)眼前一條獨木橋,(梁白)賢弟請。(祝白)梁兄請。啊梁兄,
(祝唱)我心又慌膽又小。
(梁唱)愚兄扶你過橋去,
(祝唱)你我好比牛郎織女度鵲橋。
(梁白)你呀(祝白)梁兄!
我死在你家總不成。
(合唱)過了河灘又一莊,莊內黃犬叫汪汪。
春季里,相思鮮花開滿地,蝴蝶呀,雙雙對對隨花飛,雙雙對對隨花飛。蜂采蜜,燕銜泥,梁上新窠來筑起。鵲兒忙報喜,鸚鵡奏樂器,恭喜倷啊……(樊家樹白)唱下去呀!(喜唱)從此結成好夫妻,結成好夫妻。(樊唱)蝴蝶雙雙隨花飛,燕子銜泥筑新居。這里有個樊家樹,亦要問問沈鳳喜。我倆相處雖半月,影形相隨不分離,比燕子,比蝴蝶,你看比誰更相宜,比誰更相宜?(喜唱)我比蝴蝶你是燕,同在一起難相比。粉蝶有翅難上天,燕子高飛路千里。一個高來一個低,蝴蝶豈能隨鳥飛,豈能隨鳥飛。(樊唱)鳳喜如此將我比,難登天來不著地,難道你就眼看我,天高孤雁獨自飛,獨自飛。(喜唱)鳳凰低就配草雞,只怕今后各東西。鳳喜受屈無怨言,誤你前程心有歉,鳳喜心有歉。(樊唱)我倆真心換真心,怎分貴賤與高低,鳳喜如若不信我,愿對天地立誓言,立誓言。
為救李郎離家園,誰料黃榜中狀元.中狀元著紅袍,帽插宮花好啊新鮮,我也曾赴過瓊林宴,我也曾打馬御街前,人人夸我潘安貌,原來紗帽嬋娟,我考狀元不為把名顯,我考狀元不為做高官,為了多情李公子,夫妻恩愛花好月兒圓,我考狀元不為把名顯,我考狀元不為做高官,為了多情李公子,夫妻恩愛花好月兒圓.
因為她不在安慶一團了,還有安慶一團已改名為安慶市黃梅戲劇院。她幾年前去了戲校當校長
已解決問題 原答案:韓再芬作品: 電影:《香魂》《生死擂》《徽商情緣》 電視劇:《鄭小姣》《天仙配》《女駙馬》《孟麗君》《桂小姐選郎》《龍鳳奇緣》《桃花扇》《李師師與宋徽宗》《彩云坪》《挑花女》《小辭店》《秋》《潘張玉良》 舞臺劇:《西施》《血狐帕》《孔雀東南飛》《女駙馬》《鄭小姣》《莫愁女》 CD:黃梅飄香的季節 還有網絡收集及自己錄制的韓再芬晚會表演專輯以及采訪。 馬蘭作品: 影視劇:《嚴鳳英》《龍女》《劈棺驚夢》《遙指杏花村》《西廂記》 舞臺劇:《紅樓夢》《女駙馬》《無事生非》《秋千架》《女駙馬、天仙配》(音配像) 《紅樓夢》共三個版本。
一、《霸王別姬》
霸王別姬是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表演的梅派經典名劇之一。主角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愛妃虞姬。此劇,又名《九里山》《楚漢爭》《亡烏江》《十面埋伏》。
清逸居士根據昆曲《千金記》和《史記·項羽本紀》編寫而成。總共四本。1918年,由楊小樓、尚小云在北京首演。
1922年2月15日,楊小樓與梅蘭芳合作。齊如山、吳震修對《楚漢爭》進行修改,更名為《霸王別姬》。
二、《西廂記》
越劇《西廂記》,有人稱其為越劇四大經典劇目之一,是上海越劇院保留劇目之一,也是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的經典劇目。
該劇是根據元人王實甫的雜劇《西廂記》改編而成,講述唐貞元間書生張生,在普救寺邂逅已故崔相國之女鶯鶯,發生愛情的故事。
該劇以歌頌鶯鶯和張珙的純真愛情和掙脫封建禮教桎梏的反抗精神為主,臺詞保持原著的文學特色,典雅清麗。
三、《天仙配》
《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董永賣身》,是黃梅戲早期積累的“三十六大本”之一、黃梅戲的保留劇目之一,是首部以電影方式出現的黃梅戲,講述七仙女不顧天規,私自下凡與董永結為伉儷,憧憬美好生活,最終被玉帝生生拆散了的愛情故事。
1952年班友書等改編了《路遇》一折,將董永由秀才改為農民,將七仙女由“奉旨成婚”改為“思凡下嫁”;
1953年陸洪非改編了全本,形成了《賣身》、《鵲橋》、《路遇》、《上工》、《織絹》、《滿工》、《分別》七場戲;后來在長期的演出實踐中不斷磨合定型為始于《鵲橋》,終于《分別》的六場次。
該劇獲得第一屆華東區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劇本一等獎、優秀演出獎、導演獎、音樂獎,被評為建國50周年經典劇目,獲得第二屆全國優秀保留劇目大獎。
四、《劉巧兒》
《劉巧兒》,中國評劇作品。作者王雁。據1943年袁靜劇本《劉巧告狀》和說書演員韓起祥的說唱《劉巧團圓》改編。
劇本描寫陜甘寧邊區農村少女劉巧兒,自小由父親作主與鄰村青年趙柱兒訂親,后其父貪圖財禮,唆使巧兒退婚,嫁給財主王壽昌。
五、《春秋配》
豫劇《春秋配》是豫劇大師陳素真的代表劇目,是豫劇傳統劇目。《春秋配》原本為秦腔劇本,由秦腔劇作家李十三編寫。
該劇描寫的是李春華與姜秋蓮歷經坎坷和磨難終成姻緣的感人故事,劇名因取自劇中人物之“春”“秋”二字而得名。
《春秋配》是一出傳統唱功老戲,很多劇種都有,人物眾多,情節曲折冗長,后多只演“撿柴”“砸澗”兩折。
尤以“撿柴”一場最為經典,這也是陳素真花費心血精益求精之作,是一出集唱功、念白及表演于一體的折子戲,展示出古代男女主角,借荒郊拾柴火之際談情說愛的畫面,展現出主人公姜秋蓮率真的性格,及敢于大膽追求愛情的勇氣。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春秋配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劉巧兒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天仙配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西廂記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霸王別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