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俗語,實際上是古人在給孩子起名的一種講究,說男孩子名字里不能帶有天字,女孩子名字里不能有仙字,你知道,古人在起名方面,特別是貴族或知識分子,可比現代人講究多了,姓、氏、名、字,一個也不能少,一個也不能亂,名字里寄托的是父母對子女的期待。
古人起名的學問
起名真的是一門學問,一門藝術,古人起名講字輩,按照家譜里的排字,用于表現家族輩分,一般用于中間名,這樣一來兩個同姓之人相遇,根據字輩就可以區分長幼,這是一種禮制,一直持續了數千年,還有比較激進的,比如朱元璋家族,搞出了各種生僻字,滿滿一篇元素周期表,作為后代起名的標準,朱元璋老人家這樣做有他的道理,在這里就不展開來說了。總之,字輩是一種禮制,直到今天有些家族依然會根據輩分起名,但已經非常少了。
若事事遵照禮制,真的是一件很繁瑣的事情,就拿起名來說,中國古代的人有姓、氏、名、字,文雅一點的還有號,和現代比起來,變化非常大,比如姓氏,現代就單指姓,但古代姓、氏是分開的,是華夏子孫家族延續的符號,也是區分血緣關系的標志,在先秦時期,姓、氏是分開的,秦朝以后才逐步統一。
名和字也不一樣,一般來說,小孩子出生3個月起名,男子加冠取字,女子則及笄取字,但通常女孩子也沒有什么字了,因為及笄之后就該結婚,冠夫姓了。按照社交禮儀,人的名只能父母才能叫,即便是今天,直呼其名也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古代人們互相稱呼時,不能直呼名諱,只能稱字,除非你們有殺父之仇奪妻之恨,否則還是遵守禮儀吧。
另外還有乳名(小名),這就比較隨意了,古人認為越“賤”的物種越容易養活,因此像狗啊牛啊就常在小名中出現,司馬相如,小名狗子。真是充滿了歡樂的名字。假若周星馳先生生活在古代,按照古人起小名的思維邏輯,他的孩子大概率會叫周蟑螂,大名周小強,字不死,號頑強先生。(開個玩笑,無不敬之意)
說起這些,現今小年輕都很難理清了,所以如今人們的名字有所簡化,但也是順應了時代的潮流,特別是現在國際交流越來越多,如按照古代的起名方式,外國人一不小心就“辱華”了,林語堂先生著《蘇東坡傳》就說,中國人的姓名字號太復雜,為了大家都能看得懂,我不同人物都只稱一個名了,免得我寫起來麻煩,你也讀不懂。
男不帶天,女不帶仙
既然在起名方面有如此多講究,那么我們再回到題目,就比較好理解了。
男不帶天,是說男孩子名字不能大過天,不僅僅是不能包含“天”字,你不能叫張玉帝、趙皇帝、李如來、黃老君,女孩子也不能叫李皇后、王嫦娥、鄭仙女、周貴妃,你非要抬杠說,起名不就圖個寓意好嗎,不是命里缺啥就在名字里補回來嗎,我家族缺個皇帝,所以我兒就叫趙皇帝,這不是起名,這是作死。
什么含蓄啦,寓意啦,避諱啦且不說,中國人做人做事,還會講“壓不壓得住”,你胸無所長,君王給你個丞相當,百官不服,比如《大秦賦》趙國相邦郭開,這是德不配位,你會覺得趙國君主有毛病,一個敢給,一個敢接。
父母給孩子起名字也是同樣的道理,你給兒子起個名字叫張皇帝,也真是一個敢起,一個敢叫,問題是歷史上就特么沒有一個皇帝姓張的,這不尷尬嘛。
人們認為,起名一定要有好的寓意,好的象征,但一定要符合你的能力,去算命,先生說這孩子命里缺火啊,你就安安心心起個名字叫張火,干脆利落,符合命數,他不香嗎?你非覺得這孩子將來能成大事,起個張天雷地火,年方三歲,一朵天雷砸在頭上,當場夭折,天空飄來五個字:你丫配不上。
大可不必。
在古代,大多數勞動人民對名字這種事情不太在意。因為古代王朝太平的時候,老百姓一般很少離開本村:一來是封建王朝不鼓勵農民到處亂走,二來方言問題也導致農民離開家鄉以后,溝通不便。因此,古代主流百姓起名字很隨意,往往是狗蛋、二狗子這樣的名字。家里稍微有點條件的,會考慮請私塾先生給取名。
先說“男不帶天”。古代華夏人信仰上天,皇帝每年都要去天壇祭天,并且皇帝的來源也是“天授”,因此皇帝自稱天子。這種氛圍讓老百姓對上天極為敬畏。而且古代老百姓認為,起名字盡量以卑微為主。因為一個人的福氣如果不夠強,那么取的名字太高端,可能導致孩子養不活(按: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古代農民給孩子取名叫二狗子、狗剩子的原因之一)。
當然,更多時候,很多人一輩子連名字都不曾有過。比如說根據《史記》記載,劉邦的本名叫劉季,劉邦的二哥叫劉仲。很多人不明就里,以為這是劉邦和他二哥的本名,但其實,仲和季是古人的叫法,翻譯成現代的語言就是劉邦的本名叫劉老三,而劉邦二哥的本名叫劉老二——換句話說,劉邦兄弟倆原本沒有名字,但司馬遷不好明說,只好委婉記錄。
而天這樣的字樣,如果給孩子用在名字里,很可能導致孩子受不起這樣高端的名字,從而影響壽命——古代農村醫療水平太差,因此嬰兒夭折率很高,古人將這種夭折率理解成是福氣不夠的原因。這便是“男不帶天”的原因。
再說“女不帶仙”。在當下,很多女孩子被叫做“小仙女”,但是在古代,這是一種不吉利的體現。因為在古代,“仙女”只有是天帝的女兒,才能有這樣的尊號,而凡人家的女兒如果明知有一個“仙”字兒,容易折壽:因為這樣給女兒取名字,會導致天上的神仙憤怒,進而導致女兒的成長之路存在很多不幸,甚至有不好養的情況。
其實古人對于這類忌諱也并非完全在意。比如南宋著名宰相文天祥,他的名字里面就有一個“天”字。清朝名臣慕天顏,他的名字里面也有一個“天”字,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對于古人來說,“天”這種避諱并不嚴重。古人對于這種忌諱尚且并不看重,更不用說我們現代人了。因此這類民俗,我們當作一個傳統來了解就好,不必太在意。
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于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很多俗語的背后還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就比如老一輩農民們說的“男不帶天,女不帶仙”,意思就是在給男孩子取名字的時候,名字當中最好就不要出現“天”字,而在女孩子取名字的時候,其中就不要出現“仙”字。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講究呢?
男不帶天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名字對于我們的重要性,古人認為,一個人的名字不僅僅是區別其他人的一個代號,還是一個人在社會上所用的符號,帶有鮮明的個人烙印,更包含著一個人一生命運的走向,因此,古人十分看重名字。圣人孔子曾經說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說明了古人起名字重要性。但是在給男孩子取名字的時候是不會出現“天”字的,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圖片來源于網絡
第一個原因是:因為以前是以農耕為主的社會,而科技不發達,老百姓都要靠天吃飯,刮風下雨,打雷閃電都是看天,所以古人對于上天是十分敬畏的。要是孩子的名字中帶有“天”,則可能會被認為是對上天的不敬,人們認為這樣會惹怒了上天,從而遭到老天的懲罰,給自己帶來不幸。
第二個原因是:中國古代社會等級森嚴,在古代只有皇帝才能被稱為是“天子”,寓意著是上天的兒子,代替上天在人間實行權利,所以可以像天一樣掌控萬物。所以老百姓是不敢在名字里面帶“天”的,不然會被認為是謀逆的表現。
和“男不帶天”一樣,女孩子取名字不帶“仙”字,也有這樣兩個原因:首先是在古代,“仙”字就象征著天上的神仙,在人們的心目中是高高在上的存在,人們家中還供奉神像。所以如果女孩名字帶有“仙”字,古人認為這也是對神明的大不敬,所以要避諱“仙”字來表示對神仙的敬仰。再者就是,“仙”字指的是“仙女”,而人間的仙女也就是指皇帝的女兒,所以老百姓的女兒名字里不能有仙字,不然就是冒犯了公主。
這種避諱皇帝和皇帝女兒的的說法是時代的原因,森嚴等級制度對老百姓也就有了更多的限制,使得人們天性的對于這樣高貴的名字和稱呼有畏懼感。但是避諱上天和神仙的說法就有一點了,不過也是老百姓對于孩子的美好的期盼和祝福。到了現代社會,很多人給孩子取名字都會有趨貴的思想,所以經常用到“天”還有“仙”字。
但是很多人還是在講究雖然趨貴,但是名字的貴氣,不能太直白,不能出現出嬌貴之氣,也不可太過于霸氣。這個思想倒是和古代人們取賤名相吻合,相信對中國歷史比較熟悉的人會發現,就會發現古人給孩子取名字很喜歡取“賤名”,就比如春秋時,魯文公的兒子就叫“惡”,齊田氏兒子“乞”,魏晉公有個大臣的兒子叫司空狗。
這里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就是為了辟邪。在古人看來,未長大成人的小孩,精氣盛而神氣衰,心智不足以守魂攝魄;而“鬼怪”喜歡作弄小孩,看父母心疼孩子,就會逗弄孩子、甚至還會驚嚇孩子,所以給孩子取一個丑名,有嫌棄之意,表示孩子不受家長待見,這樣“鬼怪”就會因為厭棄而不戲耍孩子,孩子也就不容易生病,所以就有了“名字賤了好養活”的說法。
再有就是命硬之說,小孩子都是很脆弱的,所以要想讓孩子健康長大,就要讓孩子的名字帶有一點硬氣。這樣起“硬名”,通常會有兩種做法:一種是孩子的名中帶著動物的名,像狗、貓、牛等。這是因為在民間傳說中認為,狗有七條命,貓有九條命,而牛的忍耐力很強。還有就是,給孩子的名字中帶有堅硬的特征物。比如:柱子、鐵蛋、石頭等。所以說名字,不僅是代表著生命個體的專用符號,也是父母對孩子的美好愿景和寄托寄托。
古人認為,浩渺的高空之上,萬里云霧之遙,那里有道門,叫做“南天門”,過了那道門,就到了神仙居住的地方,叫做天上。于是古人傳下一個給孩子起名不成文的規定,叫做“男不帶天,女不帶仙”。因為由敬生畏,而不能“造次”。
▲像咱這樣還敢起個名字叫“天”或“仙”?
“天”和“仙”為三界之首之字 冒昧使用會褻瀆神靈
在我國古代,古人認為“天、地、人”組成整個世界和宇宙的范圍。天界也是“天人”,也即神仙居住的地方(這個地方,在《西游記》里描述頗多),而作為地界俗世的人,不僅靠天賜福,而且要靠天吃飯,很多事情,都必須尊崇天道才能行事順暢。
▲進入天界之門,傳說中的“南天門”
如果給孩子起名,隨隨便便用“天”字和“仙”字,不但不配,更是褻瀆神靈之舉,因此,老祖宗才留留下了在給孩子起名時“男不帶天,女不帶仙”這一傳統說法。
▲《西游記》中的天庭
“天”和“仙”所帶氣場過大 為常人難以承受之字
在起名中,古人是很講究的,古人認為,給孩子起名帶“天”和“仙”字,氣場太大,這樣容易折殺命里的福報,不好養,特別是一些尋常百姓人家的孩子,這兩個字任何一個在名字里使用,都是常人難以承受之字,需要慎用。相反,古人在給孩子起名,尤其是小名,尋常百姓多喜賤名,如“毛毛”“狗狗”“蛋蛋”等。
▲古人說法是,為了孩子好養,不起“大”氣場名字。
“天”和“仙”為特有用字 隨意使用便是狂妄自大
在我國古代,“天”和“仙”字用在人名的稱呼,也并不是絕對沒有,比如袁天罡(隋末唐初玄學家、天文學家、道士。),但是十分稀少,一般尋常之人是不會用的。
先說“天”字,在古代,它有一個代表性的應用,即古代的皇帝稱“天子”,自然,“天”字對百姓起名基本屬于忌諱之字。
▲朱元璋:我是大明的真龍“天子”,獨一無二。
再說“仙”字,雖然,這個字在古代帝王家沒有專指,用“仙”字作名,也不會犯了帝王的忌諱,但是隨意濫用卻可以為世俗所不齒,因為在中國古代,仙字可以指長生不老之人,也可以指道家的女修行人,比如“仙姑”;也可以引申為在某方面才能卓越,超凡人上,比如“詩仙”李白;也可以指某個女子長得特別特別的漂亮,然后人們夸她“仙女”。因此,作為尋常百姓人家的孩子,這個“仙”字又有幾人愿意給孩子起這個字當名字呢!
▲李白:以詩居“仙”者,千古太白第一人。
結語:
在今人看來,“天”和“仙”都是很大氣和寓意吉祥的字,而且今人想用就用,也沒有人太過在意什么。但是,在古代,不論從人們對天地和神靈的敬畏方面來談,還是從人們俗世的規則來談,“天”和“仙”都不是你想用就能隨便用的。要么,因為造次惹來一場官非,要么因為狂妄自大惹來人們的非議。
▲起啥名字好呢?讓為師想想:謙遜、含蓄、有大志。
總之,這兩個字本身沒有問題,只是它們太過于神圣,在古人的觀念里,有神圣,即便是敬畏,自然,古人一般是不拿它們給孩子起名的。
在古代,天是象征著至高無上,皇帝都自稱天子,仙是仙人的意思,一般都是皇室的公主用來自稱,古代人在給男女孩起名字的時候不能用這兩個字,不然就會引來殺身之禍。
女名不帶仙,男名不帶天的意思是:男的取名不能用“天”,而女的取名不能用“仙”。實際上這也體現了古人在取名上的某種經驗,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古人敬天,也就是對于頭頂的神明是非常崇敬的。古時候的人普遍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因此不愿與“天”齊高,畢竟這些高不可攀的事物在人們看來是不可企及的,地上的人能做的只有仰望。古時候的統治者皇帝也不敢自稱天,頂多也就是“天子”,離天還是有一定距離的。皇帝都對上天懷有敬畏之心,更何況其臣民。
而“仙”也類似,古人敬神仙,甚至進行祭祀活動來祈求祥瑞,自然也是不會自稱“仙”的,倘若真有這種名字的人,肯定是會被人們用異樣眼光去看待的。因此古時候即使是被形容成“仙女”的女子,也一般不會以“仙”來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