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我是這樣理解:人的生生死死要經過七世輪回,才能有半世情緣。而這半世柔情卻不是一生一世,只有你在人世間多行善事,為人善良,為小事而為,為弱者而為才能早日脫離苦海,得以超生。
生死輪回,果報自受。
諸惡莫作,歲歲平安;眾善奉行,年年如意。
秦檜七世豬身
佛說,人以惡意向道德之人、或善師,將來遭遇的痛苦,比萬石弩射身不知道要嚴重多少倍,而且果報必定在三途,這件事情有幾個人知道。佛法確實是講因果的,在中國史書上每一個朝代也記載很多因果的例子。從前李老師跟我們講個故事:「秦檜七世豬身」,現在很多地方出版的因果報應的書應該可以查得到。清朝不知道是哪一個年代,有人殺豬毛去掉之后,在豬肚子底下有「秦檜七世身」。我們知道秦檜是嫉妒瞋恚謀害了精忠報國的岳飛,死后當然是墮地獄。秦檜殺岳飛,實在講是禍國殃民,因為那時國家的形勢,岳飛確實有能力打敗金兵,能將被金人俘虜的徽、欽二宗皇帝迎接回來,保住國家領土。
秦檜何以要謀害岳飛?還不是希望保住自己宰相的地位。如果戰事結束,宋朝與金講和,岳飛的功勞第一大。換言之,他怕岳飛將來回國之后作宰相,取代他的地位,他心生恐懼。正好皇帝高宗也是個糊涂人,欽宗是他的哥哥,他想如果欽宗回來之后,皇位不就要讓給哥哥了?所以,高宗不想將皇位讓給他哥哥。所以,他們都不想讓這兩個人回來。高宗和秦檜志同道合,為了自私自利,不顧國家民族的利益,不顧全國國民的利益,做了這一樁傻事情,連金人都批評,殺岳飛是宋朝自毀萬里長城。
根據許多書籍記載,秦檜死后墮地獄。宋朝到滿清時間并不長,大概只有七、八百年,秦檜就離開地獄,變畜生還債。地獄果報很苦,時間很長,都是論劫數算的。
(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兇經》15-13-48)
請問是誰的
輪回七次,第一世XXXX,第二世XXX,第三世狗,第四世豬,第五世罪犯等等,能輪回七世仍能做人,你福報夠好的了,能當人就已經是福報高的了,能今世消業,你已經要記得開開心心的了
就是更強烈的“永遠”,表達比一輩子更長的時間,比如“生生世世在一起”就是這輩子在一起,下輩子在一起,永遠在一起。(這是依據傳統的“生死輪回”概念造出的成語)能理解了嗎?
關于伍佰《突然的自我》中數不盡相逢,等不完守候,如果僅有此生,又何用待從頭。這句歌詞理解,重點在最后一句“如果僅有此生又何用待從頭”因為今生“千山阻隔萬里遠”注定是情深緣淺,有緣無份。對于這份遺憾和不圓滿唯盼“來世再續今生緣”。
面對女兒國國王,唐僧也說過“若有來生”。希望來生從頭開始,從新來過,重新同心上人相見、相識、相知、相愛,能夠在來生幸福美滿、永結同心、白頭到老。沒有那么多的千山阻隔,沒有那么多的萬里遠。有個圓滿的結局。
有來生,愿修來世再結緣。這就會出現幾種情況:
第一種:堅信有來生,今生帶著執念修來世再結緣。第二種:希望有,卻不能確定有沒有來生?所以就“如果僅有此生又何用待從頭”認命了。第三種:就算有來生也不記得了,那來生還是“我”嗎?“他”又是誰呢?來生還能尋到他嗎?他有與我相同的執念嗎?如果沒有。
恐怕是難以尋覓到了。以上種種因素都會導致那執念來生的意義的何在?因此也就“如果僅有此生又何用待從頭”認命了。四種:超脫了。“人易老,好夢短,風塵慢慢煩惱纏,情縱癡也終有完,不如清修把皮毛換”受夠了生死輪回中求不得之苦,原來一切都是真空妙有、因緣和合。
執念與貪求是無明和煩惱的開端。選擇看破、放下,選擇出離輪回、寂滅為樂。今生與你不圓滿就不圓滿吧,情深緣淺就情深緣淺吧,生生世世、生死輪回中本就沒有圓滿又如何求得到?下輩子同你從頭來過,同你在一起了又如何呢?生生世世數不盡相逢時的“既見君子。
云胡不喜”守候等待時的“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睡不穩紗窗風雨,黃昏后。”這情愛之苦已經不想再受了。到頭來依舊是生、老、病、死、怨憎 、愛別離、求不得,無法圓滿。那就唯愿今生能寂滅為樂,不再經歷生死輪回之苦,所以就“如果僅有此生,又何用待從頭。”生生世世都認命了。從此化小愛為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