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時候,每個朝代結婚禮制都有所不同,但是保存得相對較為完整的禮制就是“三書六禮”。
三書是指:聘書、禮書、迎書
六禮是指: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
聘書:就是在定親時候,男方送給女方家的聘書。
禮書:這是在納征(過大禮)時候使用的文書,是男方給女方家禮單,上面記載著男方送到女方家有多少聘禮,詳細載明了禮物的名字和數量。
迎書:是迎娶新娘時男方送給女方的文書。
納采:男方向女方家提親,以雁為贄,是男方家向女方長輩的見面禮,在電視劇《知否》第一集中,袁家向盛家送去聘禮,里面有一句臺詞“東京忠勤伯爵府袁家特來送聘,主禮塞外大雁活禽一對,副禮無數”,大雁在古代婚嫁中有著極其重要地位,是男女雙方婚事已定的信物。
問名:是男方家向女方家問出閣姑娘閨名以及生辰八字。
納吉:是男方家把要來的女方家的生辰八字,男方家去祖廟或者供奉祖先案上請吉兇(也就是看男方與女言八字合或者不合),如果沒有發生相生相克的事件,則二人的婚事可以進入下一議程。
納征:又稱過大禮,是男方家帶著禮書到女方家,女方需要回禮。
請期:由男方家挑選良辰吉日后,并征求女方家同意。
親迎:在良辰吉日當天,新郎著結婚吉服,帶上媒人、親友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而隨著時代發展,在很多地區,婚禮流程已漸漸簡化,現在提倡自由戀愛,但相對來說,大部分地區還是有六禮的婚嫁流程,婚禮程序雖較為繁瑣,但也意味著兩人組建了新家庭,以后要共同承擔更多責任和義務,愿世間美好,你和心愛的TA天長地久。
新郎新娘在婚禮上的禮儀
新郎,新娘是婚禮上理所當然的主角,是來賓們目光的焦點,整個婚禮是否能夠順利,圓滿地完成,取決于客人對新郎,新娘的印象,因此新郎,新娘在婚禮上的禮節是否周全、適當非常重要,一般來說,應注意以下幾點:
儀表著裝:新婚喜慶,新郎、新娘要格外注意儀表,可適當化妝,作好發型,保持容光煥發。新郎一般穿西裝系領帶,新娘一般穿婚紗,并適當佩帶項鏈,耳環等飾物,但不可多,以免俗氣。
迎賓等客:新郎、新娘應手持鮮花雙雙立于大門口迎接客人,不可來回走動;客人到來時應熱情地表示歡迎和感謝,并適時地把客人介紹給家中的長輩或其他來賓,然后依長輩或輩份按次序讓座,對于客人此時送上的紅包,不論禮輕禮重,新郎、新娘都要一視同仁地致以謝意。敬煙、敬茶時要用雙手送上,并為吸煙的長輩或平輩客人點火。
談話說笑:與長輩交談要誠懇謙遜,不可高談闊論,信口開河;與平輩講話要熱情禮貌,注意謙恭;不可無休止地縱聲大笑,或沉默寡言;對晚輩要熱情友好。
坐立行走:不可歪歪斜斜地坐在沙發上,更不要高蹺二郎腿,站立講話時,要腰板挺直,不要全身抖動或前后左右經常挪動;行走時不要慢慢吞吞,狀似散步,但也不要跑來跑去。可快步疾走,但要注意走姿和節奏。
相互配合:新郎、新娘在婚禮上雙出雙入,最好不要分開單獨行動,并且在相互配合方面,應注意禮節,例如:應相互向對方介紹各自的長輩或平輩親戚,朋友;相伴而行時,雙方不要離得太遠,但也不要過于親昵;如有賓客取鬧,應相互為對方解圍,入座時,應讓新娘先坐。
婚宴開始:新郎、新娘要按主次,依次到客席向各位客人敬酒,敬酒時要親手為客人將酒杯倒滿并雙手為客人端起,但不要一律強求客人一飲而盡,等客人放下酒杯后,新郎、新娘要說聲“謝謝”,并再次為客人將酒杯添滿,方可再向下一位客人敬酒。新郎、新娘在婚禮宴席上應多照顧客人,讓親朋好友吃好喝好,高興而來,滿意而去。不要自己大吃大喝,甚至飲酒過度,當場醉倒,那就過于失禮,對于客人敬酒,即使酒量有限,也要略加表示,至少要舉起酒杯向客人致以謝意,并說明不能多喝的理由。
婚宴結束:客人離去時,新郎、新娘要雙雙立于門口,一一同客人握手再見,并說些“謝謝光臨”、“請慢走”之類的話。
結 婚 --典 禮 儀 式:
(對新郎新娘、音響師、攝影師、錄像師、鞭炮手、獻花人、結婚證書、信物、交杯酒具做好安排;主婚人、證婚人、新郎新娘雙方單位領導、親友和嘉賓代表,佩戴喜花,到婚禮主席臺上就座)
(1)、結婚慶典開始,奏樂,鳴放鞭炮;
(2)、向新郎新娘獻花;
(3)、證婚人為新郎新娘頒發結婚證書并作證婚講話;(新郎新娘向證婚人鞠躬,證婚人向新郎、新娘頒發結婚證書)
(4)、舉行拜堂儀式:(一拜高堂;二拜來賓; 三夫妻對拜)
(5)、交換信物;
(6)、喝交杯酒;
(7)、致賀詞、答謝詞 :
主婚人(新娘父母)作主婚講話;
致賀詞:新郎新娘雙方單位領導、雙方親友代表、來賓代表講話;
主婚人(新郎父母)作主婚講話并致答謝詞;
新郎新娘講話;
(8)、鬧花堂。
舉行喜宴
結婚慶典儀式結束,喜慶宴會開始。新親專有新親席,新親席擺在正位。此時新親上開賬禮。席間,樂隊演奏,賓朋獻歌助興,廚師給新親加菜,新親賞廚師。
喜宴進行期間,新郎新娘在主持人和伴郎伴娘陪同下給賓客敬酒、點煙。敬酒時,新郎新娘按長幼順序先給新親席敬酒,點煙。給其他賓客敬酒時,如來賓較多,主持人則要求每桌各選一、二個代表,由新郎新娘敬酒、點煙。新親和賓客散席后,男方家人在飯店門口送客。
吃團圓飯
賓客走后,新郎一家人團團圍住,新娘給公婆敬酒,男方一家人吃團圓飯。
晚上,洞房里要把從新娘娘家帶回的喜蠟點燃,大蔥擺上。新郎新娘要吃餃子和面條。餃子叫子孫餃子、面條叫長壽面(也有叫寬心面的)。然后開始鬧洞房。鬧洞房傳統習俗是由新郎的嫂子、嬸子等人給新人鋪被褥,同時往新郎新娘床上扔棗、栗子(意為早生貴子),扔花生(意為姑娘兒子插花生),還有扔大豆(意為孩子多、象金豆),扔木墩(意為孩子長得結實)。現在,新婚之夜,青年人嬉戲新郎新娘節目很多,而且花樣翻新,妙趣橫生。往往鬧到深夜,直到新郎新娘再三告饒為止。
婚 禮 注 意 事 項:
1、迎親人員和迎親車輛,去時為單數,返回時迎送親人員和迎送親車輛為雙數(意在成雙成對),到女方家和返回新房時,行車往里拐(意在不往外去)、不走重復路線(意在結婚值此一次)。
2、四彩禮掛紅包裝,斧子、秤砣用紅布包好。
3、新郎新娘互扎紅腰帶時切忌不打結(意在夫妻感情和順,不結疙瘩)。
4、典禮前,新郎新娘下喜車后喜車花立即拆除(意在結婚坐喜車就這一次)。
5、喜蠟要對滅不要吹滅(意在一生到老,生生死死都在一起,不被吹散)。
6、新娘抓福時盡量多抓,但不要抓凈(意在把福根給留下)。
7、喜車返回遇喜車、過路口或過橋時,新娘對窗外飛紅手帕(意在喜上加喜)。
8、新房附近井蓋用紅紙遮蓋(意在把井蓋上了,不能掉井里)。
婚禮的重中之重,在于其具體程序是否得當。要做到這一點,就要盡量使之既合理,又合“禮”。
目前,國內通行的新式婚禮有家庭婚禮與集體婚禮等兩種具體形式。二者的程序與步驟,各有一些不同。
(1)家庭婚禮
家庭婚禮,指的是一對新婚夫婦在自己家中或其他場所舉辦的約請雙方親朋好友參加的小型婚禮,它的主要程序一共有六項。
其一,是宣布婚禮開始。可以演奏或播放《婚禮進行曲》,條件允許還可以鳴放鞭炮。與此同時,在來賓的掌聲和歡呼聲中,新郎、新娘步入現場。
其二,是行鞠躬禮。在司儀的主持下,新人們首先要向雙方的父母或其他尊長鞠躬,其次要向全體來賓鞠躬,最后還要雙方相互鞠躬。
其三,是證婚人講話。其主要內容是扼要介紹新人雙方戀愛的經過,并對對方預祝婚后幸福。有時亦可代以宣讀結婚證書,宣布新婚夫婦婚姻合法。
其四,是長輩講話。可請新人雙方的父母或其他尊長的代表即席講話,向新郎、新娘表示祝賀。
其五,是新人講話。應當請新郎、新娘依次講話。向全體來賓致以感謝。有時,亦可由新婚夫婦一同表演文娛節目。
其六,是婚宴開始。新郎、新娘應從主桌開始,逐桌逐席地向來賓敬酒。婚禮至此結束。
(2)集體婚禮
集體婚禮,即數對新人在公共場所有組織地進行的大型婚禮。其基本程序共有八項。
其一,是宣布婚禮開始。奏樂或鳴放鞭炮。
其二,是全體新人入席。此時全體新人應一對夫妻一排,男左女右,相互牽手。在樂曲、掌聲和花雨之中,列隊緩步入場,并在主席臺上就座。
其三,是新人行鞠躬禮。有條件的話,新人應依次向尊長、證婚人、來賓一一鞠躬致意,最后還應相互鞠躬。此項亦可簡化為先向全體來賓鞠躬,然后相互鞠躬。
其四,是證婚人講話。其內容是宣布新人結婚合法有效,并且提出希望,加以祝賀。
其五,是家長代表講話。其重點是感謝來賓,并且對全體新人提出希望和要求。
其六,是新人代表講話。主要的內容是向大家表示感謝,同時也表明新婚夫婦相伴終生的決心。
其七,是向新人贈禮。由集體婚禮的主辦單位向全體新婚夫婦逐對贈送具有紀念意義的禮品。
其八,是文娛活動。主要以文藝演出或交誼舞會為形式進行。有時,要請新婚夫婦首先為大家進行表演。
賓客參加婚禮時的基本禮儀
1、提前半小時到達婚禮現場
出席喜宴要提前半小時到達,而且要整理一下儀容,不要匆匆忙忙地趕到,不然很沒禮貌。到了婚禮現場時,需要先在接待柜前把禮金袋交給接待人員,并簽名祝賀。
2、突發狀況要事先通知對方
如果有事會遲到或早退的話,要事先通知對方。遲到時,讓招待人員領你進去;若要早退,要等來賓都致完詞后再走。
3、在接待柜前說祝賀話
先對新人的親戚道賀,報上大名,并要說謝謝他們的招待;遞上禮袋,正面朝上遞給對方,此時順便說些祝福的話;在簽名簿上簽名,如果夫妻一起出席,要先寫先生的名字,再寫太太的名字。
婚宴酒桌上的禮儀
1、眾歡同樂,切忌私語
大多數酒宴賓客都較多,所以應盡量多談論一些大部分人能夠參與的話題,得到多數人的認同。因為個人的興趣愛好、知識面不同,所以話題盡量不要太偏,避免唯我獨尊,天南海北,神侃無邊,出現跑題現象,而忽略了眾人。小貼士——派對歷險記
特別是盡量不要與人貼耳小聲私語,給別人一種神秘感,往往會產生“就你倆好”的嫉妒心理,影響喝酒的效果。
2、瞄準賓主,把握大局
大多數灑宴都有一個主題,也就是喝酒的目的。赴宴時首先應環視一下各位的神態表情,分清主次,不要單純地為了喝酒而喝酒,而失去交友的好機會,更不要讓某些嘩眾取寵的酒徒攪亂東道主的意思。
3、語言得當,詼諧幽默
灑桌上可以顯示出一個人的才華、常識、修養和交際風度,有時一句詼諧幽默的語言,會給客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人無形中對你產生好感。所以,應該知道什么時候該說什么話,語言得當,詼諧幽默很關鍵。
4、勸酒適度,切莫強求
在酒桌上往往會遇到勸酒的現象,有的人總喜歡把酒場當戰場,想方設法勸別人多喝幾杯,認為不喝到量就是不實在。
“以酒論英雄”,對酒量大的人還可以,酒量小的就犯難了,有時過分地勸酒,會將原有的朋友感情完全破壞。
5、敬酒有序,主次分明
敬酒也是一門學問。一般情況下敬酒應以年齡大小、職位高低、賓主身份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慮好敬酒的順序,分明主次。
好使與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聽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別人如何稱呼,這一點心中要有數,避免出現尷尬或傷感情局面。
敬酒時一定要把握好敬酒的順序。有求于某位客人在席上時,對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是要注意,如果在場有更高身份或年長的人,則不應只對能幫你忙的人畢恭畢敬,也要先給尊者長
說媒
封建社會男女“授受不親”,強調“天上無云不下雨,地上無媒不成親"。男女雙方通常都要經人從中說合,才能“諧秦晉”、“結連理”、“通二姓之好”。這種說合,就叫“說媒’’。新中國成立以后,“說媒"曾改稱為“做介紹”,做這種說合工作的人,俗稱為“媒人”,雅稱為“月老”、“紅娘”、‘介紹人”。
說媒是一種技巧,媒人不僅要熟悉男女雙方及其家庭的大致情況,力求門當戶對,而且必須做到既基本上準確地向男女雙方及其父母反映對方的實際情況,又要盡量隱惡揚善,使雙方充分看到對方的長處,從而樂于達成嫁娶的協議。就是說,要生就一張“媒婆嘴’’。做媒人要勤于跑腿,從開始為男女雙方牽線搭橋之日起,要經常奔走于男女兩家之間,交流情況,傳達彼此的愿望和要求,預防發生意外的變故。一般來講,男女兩家都要招待媒人。鄉下人謂“媒百餐"并不是夸大其詞,可見其奔走之勤。
媒人在舊式婚姻中是一個重要角色。在男女兩家對婚事取得基本相同的意見之后,他要引導男方去相親,代雙方互換庚帖,帶領男方過禮訂婚,選擇成親吉日,引導男方接親,協辦拜堂成親事宜,一直到“新人進了房”,才把“媒人拋過墻”。媒說得好,雙方都滿意,今后經常來往,成為故舊;媒說得不好,雙方不滿意,通常怪罪于媒人,從此視為路人。
做成一樁媒,媒人可以得到一些錢財,稱之為“謝媒禮"。這筆錢一般由男方支付(如果是男到女家,則由女方支付),到成親的前一天,連同送給媒人的雞、肘子、鞋襪、布料一同送到媒人家。媒人第二天一定要去引導接親,稱之為“圓媒”或“啟媒”、“發媒”。謝媒錢的多少,看主家經濟狀況自己決定,但不論多少,均要用紅紙封好,稱為“紅包"或“包封"。紅包上習慣寫上“包封簽子"。
批八字與推生肖
古人十分講究婚配,若男家要娶媳婦,先向女家取得女子的八字,然后便交給算命先生推算,看與兒子合不合,俗稱“夾吾夾”。如果女命克夫或與兒子的八字相沖,兩家便不能結成姻親了。也可以將寫有女子生辰八字的帖子置于男方家的神前暨祖先案上,卜吉。三日內,如家中平安元事,男女雙方能成為親家。
關于推生肖,民間有許多俗謠,相合的有:青兔黃狗古來有,紅馬黃羊壽命長,黑鼠黃牛兩興旺,青牛黑豬喜洋洋,龍雞更久長……蛇盤兔,必定富等等。不合拍的有:白馬怕青牛,羊鼠一擔挑,蛇虎如刀挫,龍兔怕交流,金雞怕玉犬,豬猴不到頭等等。
相親
經媒人撮合后,男方往往提出見一面的要求。這種由男方在媒人的陪同下到女家做初次相會的活動,稱之為“看親”,又稱“相親”。
相親的日期是由媒人預先定好并通知男女雙方的,因此,雙方都要做好準備。舊時看親是婚姻能否成功的一個關鍵之處。特別是男方,尤其要鄭重對待。禮物雖無非煙酒點心之類,并不在乎數量多少,價值高低,但一定要投其所好,切忌觸動對方父母的禁忌;衣著打扮要大方莊重;言行舉止要謙虛有禮。古代看親時,男子只能由媒人制造機會偷偷看姑娘一眼,現在則不同了,男女雙方可以直接見面、談話。雙方都有機會對對方有一個大概了解。
中國是個“禮儀之邦”,講究含蓄。看親的結果往往并不直接表露出來,而用各種暗示來表示。很多地方都是在男方進門之后,女方父母先給小伙子倒上一杯熱茶,小伙子看了姑娘覺得中意,便把這杯茶一口飲干;而后姑娘的父母同姑娘一同商議,如同意結親,就留男方和媒人吃飯,不同意就任由男方告辭回家。有的父母甚至還托媒人將男方帶來的見面禮帶走。
有些地區除了看親之外,還有‘‘察人家"的風俗。“察人家”實際上也是看親,是男方由媒人帶到女方見過姑娘后,女方父母對婚事暫不表態,再由媒人帶領,去男方家察看。湖南祁陽一帶則稱為“看當"。看當時,男方父母應先奉上香茶一盞,然后和女方父母交談了解情況。女方父母通過察看男家并與男方父母交談,如果對婚事同意,就將香茶喝盡,這時男方父母立即以“親家”相稱,并盛情款待客人。否則,女方父母應立刻告辭,男方不要勉強留客。
過禮
看親之后,要進行訂婚手續,俗稱“過禮”。“過禮”的第一步,是由媒人把男方的生辰八字送給女方,女方的生辰八字送給男方。有些的父母,自認為是對兒女的婚事負責,一般在接到紅帖之后要請算命先生推算一下,看雙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如果不合,婚事就要重新考慮。現代人多半不相信這一套了,所以即使交換紅帖,往往也只是一種形式而已,有的更連換帖的形式都免了。“合八字”之后,媒人要挑個好日子,帶男方去過禮訂婚。過禮是大事,一般嫁娶的主動者(無論男女)要向另一方送一筆重禮。禮物一般是按照當地的風俗,包括肉、酒、糖果、點心、衣物、布料,甚至首飾、紅包等。具體數量各地不一樣,通常都事先由媒人同雙方分別協商好,不能由男方(或女方)給多少算多少。當然,男方或女方父母也要盡量替對方考慮,力求節儉一些,少收聘禮。
過禮之后,男女雙方即可商定日期,到當地辦理結婚證,正式確立婚姻關系。現代規定男女雙方領結婚證之前要到醫院做婚前檢查;還有些地區(主要是城市)規定要辦婚前學習班。這些都是保障優生優育、保障人口素質的有效措施,應該遵守執行。
定吉日
結婚證辦好后,男女雙方在法律上已經確立了合法的夫妻關系。但是在中國,這僅僅是結婚活動的前奏。依照傳統的做法,嫁娶的主動者一方,其父母應挑選迎娶的良辰吉日,并讓媒人通知對方,準備迎娶。稱為“擇吉”和“送日子”。
擇吉往往請教星象學者或算命先生選擇,也可以自己擇日子。一般認為,只要“"相應,就是好日子。擇日完畢,雙方確定結婚日期,就應該發出婚宴請柬,請親朋好友來參加婚禮了。
請柬一般由嫁娶者或其父母親自送到親友手中。親友們接到赴喜宴瞧請柬后,除特殊情況可以只送禮不參加以外,一般都要登門道喜。道賀前,先要準備好禮物。禮物的輕重視各人與主方關系的親疏、友誼的深淺、本人的經濟條件而定。送男方的一般都付禮金,用紅紙打“包封”。
包封簽子上一般要寫上一句表示祝福的話。
送女方的禮物往往是親友們聽聞便主動送去,并不等請帖來了再送。
因為女方父母要以送禮人的多少為據去決定“出嫁酒”的規模大小。
送嫁
姑娘出嫁時,親友為其贈送一批衣料或生活用品表示祝賀,俗稱“送嫁"。姑娘接受禮物后,應將夫家定親時所送的“石榴”面包、白糕、豬肉等分贈親友,以示謝意。
送聘禮
婚禮前兩天,男方應按商定的禮品、項目和數量到女方家送迎親的聘禮。廣州的風俗是要送雞(意味著有生氣)、椰子(有爺有子,天倫之樂)、禮餅(送給女方的親戚),而且還要送禮金,表示男方家有錢,會讓女子嫁過去后享福。
回禮
女方家也會接著回禮,禮物包括檳榔(意味著新郎)。
迎親前夕
迎親前夕,男家要張燈結彩,新郎新娘都要沐浴齋戒。過去新娘要開臉(用細繩絞去面上的汗毛)、梳妝、縛高髻,現代社會通常要盤頭化妝。在結婚前一天晚上,男方會找一個有福氣(家庭美滿,父母健在,有兒子)的女人來鋪新床,并且把花生、紅棗、核桃等預示著早生貴子等好兆頭的食品擺在床頭;新郎要剪發、剃臉、戴禮帽,并在帽上扎一圈紅髻線,插上兩朵紅玫瑰花,身穿長衫馬褂。后來改為制服,現在則大多是西裝革履了。
婚禮當天的禮儀
迎親
迎親的早上,由男方攜帶六件或十二件禮品,用紅轎或花轎、彩旗,請樂隊,鳴炮出發前往女家,快到女家時再鳴炮,女家亦鳴炮回應,表示準備停當。媒人先下車,其余的人跟著下車,新郎由女家幼輩請出。媒人正式介紹雙方親友認識,先介紹男方給女家。男方抬禮物進入女家,女方接受后并給予紅包,將禮物擺在客廳,媒人將首飾、禮單等點交女方家長,女方親友將禮物收好,并在神明桌上陳列供品。
祭祖
女方舅父點燭燃香,女方父母祭拜神明祖先,稟告婚事已定,祈求祖先保佑。
吃湯圓
新娘在結婚出發前,要與父母兄弟及閨中密友一起吃湯圓,表示分離;母親喂女兒湯圓,新娘哭。
討喜
新郎與女方家人見面后,要送鮮花給新娘,此時,新娘之朋友要故意擋住新郎,經過一連串智力及體能測試,必要時還加上唱情歌,但更重要的還是豐厚的“開門利市",眾姊妹高興后才開門。
找紅鞋
新娘出嫁時,新郎會在接新娘的房間里尋找新娘穿的紅鞋子,給新娘穿上,然后新娘由哥哥或舅舅背抱上轎;或者坐在椅子上,請人抬上轎;有的地方是以紅氈或紅布鋪地,新娘脫下腳上的舊鞋,進了轎再換新鞋。
不管怎樣出門,反正是足不沾地。
拜別
新娘應叩別父母,而新郎僅鞠躬行禮即可。有的地方新娘出嫁前要哭。
出門
新娘須由一位福分高的女性長輩持竹匾或黑傘護其走到禮車,因為新娘地位最高,頭頂不讓見陽光;另一方面希望像這位女性長輩一樣,過上幸福美滿的日子。
敬扇
新娘上禮車前,由一名小男孩持扇給新娘,新娘須回贈紅包答謝。
不說再見
當所有人離開女方家門時,決不可向女方家人說再見。
潑水
新娘上車后,女方家長將一碗清水(或稻谷、紅米)潑向女兒,代表女兒已是潑出去的水,并祝女兒有吃有穿,心想事成。
擲扇
禮車開動后,新娘應將扇子扔到窗外,意思是不把壞性子帶到婆家。
小男孩將扇子撿起后交還女方家人,女方家人回贈紅包答謝。
燃炮
禮車離開女方家要一路燃放鞭炮直到男方家。
繞吉祥路
迎娶路線通常講究走大圓圈,回時不走來時路。晉中祁縣一帶根據村落位置,有“玄武(北)入,朱雀(南)出;或白虎(西)入,青龍(東)出”的說法。迎娶隊伍要隨帶紅氈或紅布,除了供新娘上下轎踩踏外,途經寺廟、井臺或石碾、石磨時,還要用來遮擋轎窗和新娘,意在防止白虎星等鬼祟邪怪干擾。路遇別人家的娶親隊伍時,雙方應互換“針線",即用新娘的女紅祛災。現在迎親隊伍相遇時互贈手帕,即此遺風。
過門
過門指新娘由女家出門后正式進入男家,拜見翁姑及男家長輩。
摸橘子
禮車到男方家,由一名拿著兩個橘子的小孩來迎接新人,新娘要輕摸一下橘子,然后贈紅包答謝。
牽新娘
新娘下車時,要由男方一位有福氣之長輩持竹匾擋在新娘頭上,并扶著新娘進人大廳。
忌踩門檻
要邁過門檻。
過火盆,踩瓦片
新娘進入大廳后,要跨過火盆,并踩碎瓦片。
敬茶
男方家中的長輩把新娘介紹給家中人,新娘改口。
拜天地
新人拜堂,將五谷雜糧撒在新娘、新郎身上,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然后進洞房。新人所忌屬相的人均要回避,新房門上還要放火盆,用木柴生火,還要擺一碗清水,表示水火相濟。新娘進門要把門上開著的鎖子捏住。
新娘坐定后,新郎就很快點著“長命燈"。所謂“長命燈”,就是在燈里添清油點燃后放在洞房內高處,整宿不熄,只能自滅,不能吹滅,象征“長命富貴”。
交杯酒
在新房中,新郎、新娘要喝“交杯酒”。茶杯耳子用紅線繩連起來,新郎、新娘只喝一兩口,剩余由青年婦女和娃娃們分享,有些男青年也有搶著喝的。
忌坐新床
婚禮當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新娘更不能躺下,避免一年到頭病倒在床上。此外,安床后到新婚前夜,要找個未成年的男童,和新郎一起睡在床上。
觀禮喜宴、婚禮
拜堂之后,新娘便在新房落座,不再出門。新郎要走出新房招待賓客。如在賓館、酒家宴賓,則夫妻雙方都得出去招待賓客并向賓客敬酒。
喜筵要按來客的尊卑長幼排定位次,稱之為“請客”,或者“清客”。
排座位的原則是上尊下卑,右尊左卑,客人按其長幼和身份、地位從高到低排列座次。
主席要擺在堂屋上方正中,請“大親”坐上首右邊席位,新郎的父親或舅父坐上首左邊席位作陪,其余按尊卑長幼對應入座。
除堂屋的正席外,次尊貴的一席擺在新房中,請新娘的母親坐首位,由新郎的母親或舅母作陪。其他各席的座位通常也要按尊卑次序排位,座位排定后,司儀宣布奏樂鳴炮開宴。
敬客
酒宴開始之后等到上魚的時候,新娘換上傳統的龍鳳褂給客人敬酒。
各席的酒菜應該同樣,唯“男大親”和“女大親”所在的席次,通例必須有清蒸肘子一個。而且,新郎要守候在桌邊,為“上親”斟酒、送熱毛巾等,表示尊敬。
喜筵結束前,媒人早已逃走,謂之“逃席”。倘若不走,“洗媒”的人會把他的臉抹成鍋底。喜筵結束后,‘‘上親”先退到堂屋休息一會,吃些點心,由男方尊長陪著說些客氣話,待勤雜人員把席面撤下,掃了地,大親就該起身告辭了。
送客
“送大親"是又一個熱鬧場面,男家所有體面的人都要送出門口,還霪要鳴炮奏樂,以表敬重。新郎及其父母應送客到村口。
鬧洞房
中國有鬧洞房的風俗。在過去,因為很多新人婚前都不太熟悉甚至不相識,新婚之夜要他們生活在一起,心理上可能會感到別扭。鬧洞房,無疑可以通過公眾游戲讓新人消除隔閡,捅破羞怯的“窗戶紙”。但在今天,鬧洞房主要是向新人表示祝福之意。鬧洞房的節目有:
取筷子:將一雙筷子放在酒瓶中,只露出極短一截,讓新郎新娘共同用嘴唇把筷子取出,實際就是要兩人表演接吻。
吃香蕉:用彈性繩捆住香蕉吊于新郎躍起能拿到的高度,新郎用嘴拉下香蕉。新郎新娘用嘴剝皮,然后共同把它吃完。為了不讓繩子彈回,一個做動作,另一個必須咬緊香蕉,這就要看兩人的默契配合了。
點火柴:將火柴插在紅棗上,在盛水的盆里漂浮。一根紅線中間扎一支點燃的香煙,兩頭分別由新人咬住,兩人你進我退,合力用煙點燃盆中的火柴。要屏住呼吸,用扎實的“牙功”與眼光才會獲得成功。
夾彈子:準備一盤玻璃彈珠,讓新郎新娘各爭一根筷子,兩人一起將彈子夾出。可以請在場的幾對情侶和新人舉行比賽,落后者表演節目。
對詩比賽:若新郎新娘是愛好文學的人,那么請他們來一次對詩比賽。先由新郎吟詩一句,然后新娘接詩,要求接吟的句中至少有一個字與上一句相同,如此反復,接不下來者判負,負者表演節目。
撒喜床
撒喜床是在鬧洞房時,由新郎的嫂嫂表演的一種邊歌邊舞的游戲。嫂嫂手托盤子,盤內鋪紅紙,紅紙上放栗子、棗、花生、桂圓等物。新娘坐在床上,嫂嫂抓干果往床上撒,邊撒邊唱。鬧洞房的眾人聽了嫂嫂的歌唱,也隨聲附和,洞房中歡聲笑語不斷,嬉笑打鬧聲響徹良久。
撒喜床的游戲是一種民間群體游戲,所有鬧房的人都是演員,而嫂嫂是主角,其他人都是配角。因為主角要擔負起活躍洞房氛圍的任務,責任重大。所以,這個主角是要經過娶親人家精心挑選的。其重視程度,與選擇婚禮司儀一樣鄭重。在娶親之前,新郎的全家人在同宗同族、街坊鄰居的嫂嫂輩中挨個挑選。有的地方選一個,有些地方選兩個。
挑出的這個撒喜床的主角,首先要是兒女雙全的“吉祥人”;還要能唱曲,會編詞;再者,要口齒伶俐,頭腦靈活,善于察言觀色,隨機應變。另外,由于撒床時間長,歌詞篇幅也長,況且有時還要根據具體情況臨時發揮,故而撒床人記憶力要強,能正確運用歌詞把自己所看到的事物和場景描繪出來,受這些條件的制約,篩選出的嫂嫂自然是技高一籌了。
作為嫂輩們,能受到娶親人家的重視,也感到非常驕傲。她們會盡自己的所能,幫助新郎家調節好洞房的氣氛。
回門
按照我國婚俗習慣,結婚三天,新娘要偕同新郎一同回娘家,也稱“回門”。第三天女方家派車馬迎接新婚夫婦回門,這是一種必不可少的禮節。
回門的時候,新郎新娘必須走迎親時的那條路。新郎不能空手,要給岳父岳母帶上禮品。禮品的種類可以由新婚夫婦自主選擇,但一定要湊齊四種,取雙數圖吉利。
回門當天中午,岳父母要置辦酒席招待新婿。這一日,新婿是貴客,坐上席。女方至親當陪客。宴前,女方的嫂嫂要給新郎包餃子吃。嫂嫂們常開玩笑,經常在餃子內包上辣椒和草稈,以讓新郎狼狽不堪,洋相百出。有些聰明的新郎,吃餃子前先用筷子夾開一個,如果沒有辣椒,他會不慌不忙地吃下去。有些新郎忠厚老實,誤食了帶辣椒的餃子,一時辛辣難忍,涕淚齊流,嫂嫂們則開懷大笑,氣氛熱烈。
飯后,要再陪父母聊一會兒,聽聽他們的教誨,然后再告辭回家。并應主動邀請兩位老人和兄弟姐妹到自己家里做客,也可邀請親友、鄰里。
這一習俗從女婿方面來說,有感謝岳父、岳母恩德,拜會、結識女方親友等含義:從女兒方面來說,則表示了出嫁成家后不忘父母養育之恩的心意。
指從議婚至完婚過程中的六種禮節,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
納彩:即男方家請媒人去女方家提親,女方家答應議婚后,男方家備禮前六禮
去求婚。
問名:即男方家請媒人問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納吉:即男方將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后,在祖廟進行占卜。
納征:亦稱納幣,即男方家以聘禮送給女方家。
請期:男家擇定婚期,備禮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
親迎:即新郎親至女家迎娶。
媒人到女方家提親時,通常以活雁作禮,象征忠貞不二。 問.名 問名:俗稱「合八字」,先由媒人送女方的八字庚帖到男方家,上面寫著女方的出生年、月、日、時,男方必需放在祖先案上觀查幾天,如果家中這幾天都平安無事,就再將男方的八字送到女方家。女方接受了男方八字之后的三天內,每天早晚要在家中神佛前燒香拜拜。在這幾日內,男女雙方的家中,如果有任何一方發生被偷盜、物品損毀、或家人生病等不祥之事,那么婚事就不成了。 納.吉 又稱小定或文定,也就是訂婚。問名后如果卜得吉兆,男方就請媒人到女方家致贈禮物,并通知女家決定這門親事,同時男方選定吉日到女方家,送給新娘枚金戒子 。 納.徵 俗稱大聘或完聘,男方選定吉日到女方家舉行訂婚大禮。納徵通常在婚禮前十日至一個月內進行,除了要準備聘金外,還要有六件或十二件禮,聘禮名稱都有吉祥的涵意,數量為雙數,取成雙成對的意思。 請.期 俗稱擇日,由男家選定婚期大喜之日,并請求女方家的同意。 親.迎 正式舉行婚禮。把新人的八字都寫在紅紙上,請擇日師擇定黃道吉日,并由媒人奉送雙方同意后,舉行迎親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