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的由來流傳著一個神話傳說:
說玉皇大帝想選出12種動物作為代表,然后他就派神仙下凡跟動物們說了這件事,又定了時間在卯年卯月卯日卯時到天宮來競選,來的越早的排的越吞靠前,后面的排不上。而那個時候的貓和老鼠還是好朋友。貓愛睡覺但他也想被選上,所以就叫老鼠到時候叫他。可是老鼠一轉頭就忘記了。老鼠去找老牛,說他起得早跑得快,叫牛到時候帶帶他。老牛答應了。
那個時候的龍是沒有犄角的,而雞是有犄角的。龍就跟雞說,雞已經很漂亮了,用不著犄角,叫雞借他。雞一聽龍的奉承,很高興,就把犄角借給了龍,并叫龍競選后記得按時還他。龍滿口答應了。
到了卯年卯月卯日卯時,眾動物紛紛趕向天宮,而貓還在睡覺 。
鼠坐在牛的背上。到達天庭后,老鼠“蹭”的一跳。玉皇大帝就說老鼠最早到達,讓老鼠排第一;老牛排第二;老虎也隨后到了,排第三;兔子也到了,排第四;龍來得很晚,但他個兒大,玉皇大帝一眼就看到了他,并看他這么漂亮,就讓他排第五,還說讓他的兒子排第六,可龍很失望,因為他兒子今天沒來。這時后面的蛇跑來說:“他是我干爸我排第六!我排第六!”蛇就這么排了第六;馬和羊也到了,他倆你讓我我讓你的:馬兄你先,羊兄你先,他們推來推去的,玉皇大帝看他們這么有禮貌,就讓他們排了第七第八;猴子本來排三十幾的,可是他憑自己會跳,就拉著天上的云朵跳到了前面,排到了第九;接著雞狗豬也紛紛被選上。
競賽結束后貓才醒來,老鼠剛回家就被貓滿世界的追……
競賽結束后龍來到大海邊,看到有犄角的他比以前漂亮多了,就不準備還雞了。為了躲雞,他從此就消失在人間,而雞很氣憤于是他從此以后天天一大早的起來對著大海喊:快還我!快還我!母雞就喊:快還他!快還他!小雞也叫:還!還!
關于十二生肖的由來,歷史上的記載是:我國自帝舜時代就開始使用天干十個符號和地支十二個符號相配合的“干支紀年法”。以動物紀年的方法最初起源于我國古代西、北部從事游牧的少數民族中。《唐書》載:“黠戛斯國以十二物紀年,如歲在寅,則曰虎年。”清代著名考據學家趙翼在《陔馀叢考》中考證云:“益北狄俗初無所謂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類分紀歲時,至漢時呼韓邪(單于)款塞人居五原,與齊民相雜,浸尋流傳于中國,遂相沿不廢耳。”
十二生肖最早見于世界上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詩經·小雅·車攻》曰:“吉日庚午,既差我馬。”又見于《禮記·月令·季冬》:“出土牛,以送寒氣。”十二生肖之說,究竟產生于何時?有史料云:它最晚應形成于漢代。其依據是東漢王充《論衡·物勢篇》云:“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又云:“午,馬也。子,鼠也。酉,雞也。……申,猴也。”共提出十一種生肖名。加上東漢趙曄《吳越春秋》中有“吳在辰,其位龍。”恰好補上了“辰龍”,而成全了十二生肖。可見在東漢十二生肖已經形成。至于十二生肖的使用,至少在南北朝時代就已經出現。北史《宇文護傳》記載了宇文護的母親寫給他的一封信,內容是:“昔在武川鎮生汝兄弟,大者屬鼠,次者屬兔,汝身屬蛇。”由此可見當時民間已普遍使用十二生肖記錄人的生年了。
但是,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即1975年12月間,在湖北云夢睡虎地第11號秦墓的出土文物中,發現了上千支竹簡。其中《日出·盜者》清楚地記載著用生肖占卜盜賊相貌特征的文字。這一奇跡的出現,證明了在春秋戰國時代就使用十二生肖了。因為第十一號秦墓,據考證葬于始皇帝三十年,即公元前217年。有人說:我們的祖先用生肖紀年,遠在秦始皇稱帝之前就開始了,而且具體地指出“始于夏,流傳于商周。”但如何引證,恐尚待史學和文物學者進一步探究了。
我國古代南北朝不僅使用十二生肖紀年,而且出現了沈炯創作的《十二屬詩》:
鼠跡生塵案,牛羊暮下來。
虎嘯坐空谷,兔月向窗開。
龍陰遠青翠,蛇柳近徘徊。
馬蘭方遠摘,羊負始春栽。
猴栗羞芳果,雞砧引清懷。
狗其懷屋外,豬蠡窗悠哉。
這首詩在首字按序嵌入了十二生肖名,且突出了每種動物的生性特點,起到畫龍點睛之作用。
明朝大學者胡儼撰寫的十二生肖詩,不僅依次嵌入生肖名,而且一名一典,頗有情趣。詩云:
鼷鼠飲河河不干,牛女長年相見難。
赤手南山縛猛虎,月中取兔天漫漫。
驪龍有珠常不睡,畫蛇添足適為累。
老馬何曾有角生,羝羊觸藩徒忿嚏。
莫笑楚人冠沐猴,祝雞空自老林邱。
舞陽屠狗沛中市,平津放豕海東頭。
首句“鼷鼠”即水鼠。二句的“牛女”即民間牛郎織女的傳說。五句的“驪龍”是龍的一個種類,其頦下有寶珠一顆,故謂之驪龍。八句的“羝羊”即公羊,“觸藩”指羊角觸籬笆。十一句的“舞陽”指漢高祖劉邦封名將樊噲為舞陽侯,他曾在江蘇沛縣以宰狗為生。最后一句是指漢武帝丞相公孫弘,當年曾在東海放過豬。
十二生肖的來歷與傳說
從文獻記載來看,黃帝時代就有十二地支,它跟白羊、金牛、雙子、巨蟹等十二星座有關,最早的十二地支、十二星座都代表著每年十二個不同的月令、節令。殷商時期發明了甲、乙、丙、丁等十個計算與記載數目的文字,后來研究命理的人把它稱為天干,并使之與地支結合運用,如甲子、乙丑等,用于計年、月、日、時。
相傳以十二種動物取代十二地支,來代表十二個月令,是漢朝東方朔的杰作。有明確記載的是東漢王充所寫《論衡》中的《言毒篇》,他提到了十二種動物的名稱。用十二生肖來計年,也起于東漢。清朝趙翼所著《陔余從考》也指出這一史實。至于為什么要選定十二種動物作標志,最早可能與圖騰有關。古代各部落都選一種特別懼怕或特別喜愛的動物,以其圖案作為本部落標志。宋代洪巽的《旸谷漫泉》、明朝郎瑛的《七修類稿》等對此都作了解釋。另外佛經《大集經》記有十二生肖輪流游行的故事,但其中無虎而有獅子,因此有人認為,十二生肖是由古印度傳入中國的,以虎代獅,可能與中原不產獅有關。
也有人認為,十二生肖首先出現于記時。一晝夜是二十四小時,古代天文學家將晝夜分為十二時辰。同時他們在觀天象時,依照十二種動物的生活習慣和活動的時辰,確定十二生肖。夜間十一點至次日凌晨一點,屬子時,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靜,頻繁活動之時,稱“子鼠”。凌晨一點至三點,屬丑時。牛習慣夜間吃草,農家常在深夜起來挑燈喂牛,故稱“丑牛”。凌晨三點至五點,屬寅時。此時晝伏夜行的老虎最兇猛,古人常會在此時聽到虎嘯聲,故稱“寅虎”。清晨五點至七點,屬卯時。天剛亮,兔子出窩,喜歡吃帶有晨露的青草,故為“卯兔”。早晨七點至九點,屬辰時。此時一般容易起霧,傳說龍喜騰云駕霧,又值旭日東升,蒸蒸日上,故稱“辰龍”。上午九點至十一時,屬巳時。大霧散去,艷陽高照,蛇類出洞覓食,故作“巳蛇”。中午十一點至一點,屬午時。古時野馬未被人類馴服,每當午時,四處奔跑嘶鳴,故稱“午馬”。午后一點至三點,屬未時。有的地方管此時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時候,故稱“未羊”。下午三點至五點,屬申時。太陽偏西了,猴子喜在此時啼叫,故為“申猴”。下午五點至七點,屬酉時。太陽落山了,雞在窩前打轉,故稱“酉雞”。傍晚七點至九點,屬戌時。人勞碌一天,閂門準備休息了。狗臥門前守護,一有動靜,就汪汪大叫,故為“戌狗”。夜間九點至十一點,屬亥時。夜深人靜,能聽見豬拱槽的聲音,于是稱作“亥豬”。就這樣,一天的時辰和動物搭配就排列了下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后來人們把這種紀時法用于紀年,就出現了十二生肖。
對十二種動物配十二時辰,還有一類似的說法。據說天地生成于子時,生之初,沒有縫隙,氣體跑不出來,物質無法利用,被老鼠一咬,出了縫隙,才使氣體跑出來,物質便能利用了。老鼠有打開天體之神通,子時就屬鼠了。老鼠打開了天地之縫,牛便出來耕耘在地,于是丑時就屬牛了。傳說人生于寅,“寅”字有敬畏之意,古時人最怕老虎,寅時便屬虎了。卯時已經進入清晨,但太陽還沒有出來,照亮大地的還是月亮,而月宮中唯一的動物是“玉兔”,于是卯時便屬兔。傳說辰時正是群龍行雨的時候,此時自然屬龍了。蛇善于利用草掩藏其行蹤,據說巳時蛇不在人行走的路上游動,不能傷人,所以巳時屬蛇。午時陽氣達到極限,陰氣剛欲產生,馬跑離不開地,是屬陰類動物,故午時屬馬。傳說羊吃了未時的草,并不影響草的再生,未時就屬羊了。申有“伸”的意思,而猴子最善于伸屈攀登,故申時屬猴。本時雞開始歸窩,此時當屬雞。戌時天漸漸黑了,狗開始“工作”,看家望門護院,這時就屬狗。亥時已入夜,萬物寂靜,天地混沌,而豬和天地混沌一樣,除“吃”以外一無所知,亥時自然就屬豬了。
《法苑珠林》引《大集經》言十二生肖由來曰:“閻浮提外,四方海中,有十二獸,并是菩薩化導。人道初生,當菩薩住窟,即屬此獸護持、得益,故漢地十二辰依此行也。”又云:“其所以分配之義,則《旸谷漫錄》言之頗詳。據之,子、寅、辰、午、申、戌俱陽,故取相屬之奇數以為名的鼠、虎、龍、猴、狗皆五指,而馬單蹄也;丑、卯、巳、未、酉、亥屬陰,故取相屬之偶數以為名的牛、羊、雞、豬皆四爪,兔兩爪,蛇兩舌也。”據此,十二種動物按足趾奇偶排列為:牛四趾,為偶;虎五趾,為奇;兔四趾,為偶;龍五趾,為奇;蛇無趾卻兩舌,為偶;馬一趾(單蹄),為奇;羊四趾,為偶;猴五趾,為奇;雞四趾,為偶;狗五趾,為奇;豬四趾,為偶;十二種動物中,只有鼠最特殊,前足為四趾,為偶;后足五趾,為奇。這樣,原是奇、偶全占,因此就排在了十二種動物首位了...
在中國古代的歷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稱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兩者按固定的順序互相配合,組成了干支紀法。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來看,天干地支在我國古代主要用于紀日,此外還曾用來紀月、紀年、紀時等。那么,干支紀法的發明者究竟是誰呢?
雖然有以下一些說法來考證干支的起源,但是究竟是誰發明?最早出現于何時?始終都是一個謎。
大約在戰國末年,依據各國史官長期積累下來的材料編成的史書《世本》說:“容成作歷,大橈作甲子”,“二人皆黃帝之臣,蓋自黃帝以來,始用甲子紀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看來干支是大撓創制的,大撓“采五行之情,占斗機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謂之枝,有事于天則用日,有事于地則用月,陰陽之別,故有枝干名也。”
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釋干支》中認為,以往人們對干支的解釋,都是望文生義的臆測,“十天干”純屬十進位記數法的自然發生,其中多半是殷人所創制。至于“十二地支”,起源于古巴比倫,在比較中國古代的十二時辰和古巴比倫的十二宮后,指出中國古代的十二辰和十二地支,都是從古巴比倫的黃道十二宮演變而來。其傳入中國的途徑,可作大膽推測,也許商民族“本自西北遠來,來時即挾有由巴比倫所傳授之星歷知識,入中土后而沿用之”,或許“商室本發源于東方,其星歷知識乃由西來之商賈或牧民所輸入”。
一些學者從我國上古的夏代帝王世系和商代湯王以下所有帝王的名字中,探究十天干中的字已被用于名號這有現象。為駁干支外來說,陳遵媯在《中國天文學史》中指出,“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干支產生了”。鄭文光在所著《中國天文學源流》一書中認為,十天干起源于我國古代伏羲和“生十日”的神話傳說,是十進位法概念在紀時中的反映,應當產生于漁獵時代的原始社會;“十二地支”則由常羲“生月十有二”的神話傳說演變而來,產生于殷商之前,后逐漸演變為十二辰。所以,鄭文光推斷:“十二支宜乎是夏人的創作。”杜石然等則在編著的《中國科學技術史稿》一書中,主張夏代已有十天干紀日法,商代在夏代天干紀日的基礎上,進一步使用干支紀法,從而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合在一起形成六十循環的紀日法。
十天干的含義
天干地支的含義,在《史記》、《漢書》中均有部分記載,大體含義是:
甲是拆的意思,指萬物剖符甲而出也。
乙是軋的意思,指萬物出生,抽軋而出。
丙是炳的意思,指萬物炳然著見。
丁是強的意思,指萬物丁壯。
戊是茂的意思,指萬物茂盛。
己是紀的意思,指萬物有形可紀識。
庚是更的意思,指萬物收斂有實。
辛是新的意思,指萬物初新皆收成。
壬是任的意思,指陽氣任養萬物之下。
癸是揆的意思,指萬物可揆度。
由此可見,十天干與太陽出沒有關,而太陽的循環往復周期,對萬物產生著直接的影響。
十二地支的含義
子是茲的意思,指萬物茲萌于既動之陽氣下。
丑是紐,陽氣在上未降。
寅是移,引的意思,指萬物始生寅然也。
卯是茂,言萬物茂也。
辰是震的意思,物經震動而長。
巳是起,指陽氣之盛。
午是仵的意思,指萬物盛大枝柯密布。
未是味,萬物皆成有滋味也。
申是身的意思,指萬物的身體都已成就。
酉是老的意思,萬物之老也。
戌是滅的意思,萬物盡滅。
亥是核的意思,萬物收藏。
六十甲子順序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已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已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已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已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已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已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甲子納音
十天干與十二地支按順序兩兩相配,從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個組合,稱六十甲子。又每兩組配一納音五行,到底是什么意思,至今仍是一個謎。
甲子、乙丑,配海中金;
丙寅、丁卯,配爐中火;
戊辰、己巳,配大林木;
庚午、辛未,配路旁土;
壬申、癸酉,配劍鋒金;
甲戌、乙亥,配山頭火;
丙子、丁丑,配洞下水;
戊寅、己卯,配城墻土;
庚辰、辛巳,配白臘金;
壬午、癸未,配楊柳木;
甲申、乙酉,配泉中水;
丙戌、丁亥,配屋上土;
戊子、己丑,配霹雷火;
庚寅、辛卯,配松柏木;
壬辰、癸巳,配常流水;
甲午、乙未,配沙中金;
丙申、丁酉,配山下火;
戊戌、己亥,配平地木;
庚子、辛丑,配壁上土;
壬寅、癸卯,配金箔金;
甲辰、乙巳,配佛燈火;
丙午、丁未,配天河水;
戊申、己酉,配大驛土;
庚戌、辛亥,配釵釧金;
壬子、癸丑,配桑松木;
甲寅、乙卯,配大溪水;
丙辰、丁巳,配沙中土;
戊午、己未,配天上火;
庚申、辛酉,配石榴木;
壬戌、癸亥,配大海水。
以下摘錄《三命通會》之“論納音取象”,以體味其義:
昔者,黃帝將甲子分輕重而配成六十,號曰花甲子,其花字誠為奧妙,圣人借意而喻之,不可著意執泥。
夫自子至亥十二宮,各有金、木、水、火、土之屬,始起于子為一陽,終于亥為六陰,其五行所屬金、木、水、火、土,在天為五星,于地為五岳,于德為五常,于人為五臟,其于命也為五行。是故甲子之屬乃應之于命,命則一世之事。故甲子納音象,圣人喻之,亦如人一世之事也。何言乎?
子丑二位,陰陽始孕,人在胞胎,物藏其根,未有涯際;寅卯二位,陰陽漸開,人漸生長,物以拆甲,群葩漸剖,如人將有立身也;辰巳二位,陰陽氣盛,物當華秀,如人三十、四十而有立身之地,始有進取之象;午未二位,陰陽彰露,物已成奇,人至五十、六十,富貴貧賤可知,凡百興衰可見;申酉二位,陰陽肅殺,物已收成,人已龜縮,各得其靜矣;戌亥二位,陰陽閉塞,物氣歸根,人當休息,各有歸著。詳此十有二位先后,六十甲子可以次第而曉。
甲子乙丑何以取象為海中之金?蓋氣在包藏,有名無形,猶人之在母腹也;壬寅癸卯絕地存金,氣尚柔弱,薄若繒縞,故曰金泊金。庚辰辛巳以金居火土之地,氣已發生,金尚在礦,寄形生養之鄉,受西方之正色,乃曰白蠟金;甲午乙未之氣已成,物質自堅實,混于沙而別于沙,居于火而煉于火,乃曰沙中金也,壬申癸酉氣盛物極,當施收斂之功,穎脫鋒銳之刃。蓋申酉金之正位,干值壬癸,金水淬礪,故取象劍鋒而金之功用極矣;至戌亥則金氣藏伏,形體已殘,鍛煉首飾,已成其狀,藏之閨閣,無所施為,而金之功用畢,故曰庚戌辛亥釵釧金。
壬子癸丑何以取象桑柘木?蓋氣居盤屈,形狀未伸,居于水地,蠶衰之月,桑柘受氣,取其時之生也;庚寅辛丑則氣已乘陽,得栽培之其為狀也,奈居金下,凡金與霜素堅,木居下得其旺,歲寒后凋,取其性之堅也,故曰松柏木,戊辰己巳則氣不成量,物已及時,枝葉茂盛,郁然成林,取其木之盛也,故曰大林木;壬午癸未,木至午而死,至未而墓,故楊柳盛夏葉凋,枝干微弱,取其性之柔也;故曰楊柳木;庚申辛酉,五行屬金而納音屬木,以相克取之。蓋木性辛者,唯石榴木;申酉氣歸靜肅,物漸成實,木居金地,其味成辛,故曰石榴木;觀它木至午而死,惟此木至午而旺,取其性之偏也;戊戌己亥,氣歸藏伏,陰陽閉塞,木氣歸根,伏乎土中,故曰平地木也。
丙子丁丑何以取象澗下水?蓋氣未通濟,高段非水流之所,卑濕乃水就之鄉,由地中行,故曰澗下水;甲寅乙卯,氣出陽明,水勢恃源,東流滔注,其勢浸大,故曰大溪水;壬辰癸巳,勢極東南,氣傍離宮,火明勢盛,水得歸庫,盈科后進,乃曰長流水也;丙午丁未,氣當升降,在高明火位,有水沛然作霖,以濟火中之水,惟天上乃有,故曰天河水;甲申乙酉,氣息安靜,子母同位,出而不窮,汲而不竭,乃曰井泉水;壬戌癸亥,天門之地,氣歸閉塞,水力遍而不趨,勢歸乎寧謐之位,來之不窮,納之不溢,乃曰大海水也。
戊子己丑何以取象霹靂火?蓋氣在一陽,形居水位,水中之火,非神龍則無,故曰霹靂火;丙寅丁卯,氣漸發輝,因薪而顯,陰陽為治,天地為爐,乃曰爐中火也;甲辰乙巳,氣形盛地,勢定高岡,傳明繼晦,子母相承,乃曰覆燈火也;戊午己未,氣過陽宮,重離相會,丙靈交光,發輝炎上,乃曰天上火也;丙申丁酉,氣息形藏,韜光,龜縮兌位,力微體弱,明不及遠,乃曰山下火也;甲戌乙亥謂之山頭火者,山乃藏形,頭乃投光,內明外暗,隱而不顯,飛光投乾,歸于休息之中,故曰山頭火也,庚子辛丑何以取象壁上土?氣居閉塞,物尚包藏,掩形遮體,內外不交,故曰壁上土;戊寅己卯,氣能成物,功以育物,發乎根莖,壯乎萼蕊,乃曰城頭土;丙辰丁巳,氣以承陽,發生已過,成其未來,乃曰沙中土也;庚午辛未,氣當成形,物以路彰,有形可質,有物可彰,乃曰路傍土也,戊申己酉,氣已歸息,物當收斂,龜縮退閑,美而無事,乃曰大驛土也;丙戌丁亥,氣成物府,事以美圓,陰陽歷遍,勢得期間,乃曰屋上土也。
余見路旁之土,播殖百谷,午未之地,其盛長養之時乎?大驛之土通達四方,申酉之地,其得朋利亨之理乎?城頭之土取堤防之功,五公恃之,立國而為民也,壁上之土明粉飾之用,臣庶資之,爰居而爰處也;沙中之土,土之最潤者也,土潤則生,故成其未來而有用;屋上之土,土之成功者也,成功者靜,故止一定而不遷。蓋居五行之中,行負載之令,主養育之權,三才五行皆不可失,處高下而得位,居四季而有功,金得之鋒銳雄剛,火得之光明照耀,木得之英華越秀,水得之濫波不泛,土得之稼穡愈豐。聚之不散,必能為山,山者,高也;散之不聚,必能為地,地者,原也。用之無窮,生之罔極,土之功用大矣哉!
五行取象,皆以對待而分陰陽,即始終而變化。如甲子乙丑對甲午乙未,海中沙中,水土之辨,剛柔之別也;庚申辛已對庚戌辛亥,白蠟釵釧,乾巽異方,形色各盡也;壬子癸酉對壬午癸未,桑柘楊柳,一曲一柔,形質多別也;庚寅辛卯對庚申辛酉,松柏石榴,一堅一辛,性味迥異也;戊辰己巳對戊戌己亥,大林平地,一盛一衰,巽乾殊方也;戊子己丑對戊午己未,霹靂天上,雷霆揮鞭,日明同照也;丙寅丁卯對丙申丁酉,爐中山下,火盛木焚,金旺火滅也;甲辰乙巳對甲戌乙亥,覆燈山頭,含光畏風,投光止艮也;庚子辛丑對庚午辛未,壁上路旁,形分聚散,類別死生也;戊寅己卯對戊申己酉,城頭大驛,東南西北,坤艮正位也;丙辰丁巳對丙戌丁亥,沙中屋上,干濕互用,變化始終也。圓看方看,不外旺相死休;因近取遠,莫逃金木水火土。以干支而分配五行,論陰陽而大明始終。天成人力相兼,生旺死絕并類。
嗚呼!
六十甲子圣人不過借其象以明其理,而五行性情,材質,形色,功用無不曲盡而造化無余蘊矣。
十二生肖的由來流傳著一個神話傳說: 說玉皇大帝想選出12種動物作為代表,然后他就派神仙下凡跟動物們說了這件事,又定了時間在卯年卯月卯日卯時到天宮來競選,來的越早的排的越吞靠前,后面的排不上。而那個時候的貓和老鼠還是好朋友。貓愛睡覺但他也想被選上,所以就叫老鼠到時候叫他。可是老鼠一轉頭就忘記了。老鼠去找老牛,說他起得早跑得快,叫牛到時候帶帶他。老牛答應了。 那個時候的龍是沒有犄角的,而雞是有犄角的。龍就跟雞說,雞已經很漂亮了,用不著犄角,叫雞借他。雞一聽龍的奉承,很高興,就把犄角借給了龍,并叫龍競選后記得按時還他。龍滿口答應了。 到了卯年卯月卯日卯時,眾動物紛紛趕向天宮,而貓還在睡覺 。 鼠坐在牛的背上。到達天庭后,老鼠“蹭”的一跳。玉皇大帝就說老鼠最早到達,讓老鼠排第一;老牛排第二;老虎也隨后到了,排第三;兔子也到了,排第四;龍來得很晚,但他個兒大,玉皇大帝一眼就看到了他,并看他這么漂亮,就讓他排第五,還說讓他的兒子排第六,可龍很失望,因為他兒子今天沒來。這時后面的蛇跑來說:“他是我干爸我排第六!我排第六!”蛇就這么排了第六;馬和羊也到了,他倆你讓我我讓你的:馬兄你先,羊兄你先,他們推來推去的,玉皇大帝看他們這么有禮貌,就讓他們排了第七第八;猴子本來排三十幾的,可是他憑自己會跳,就拉著天上的云朵跳到了前面,排到了第九;接著雞狗豬也紛紛被選上。 競賽結束后貓才醒來,老鼠剛回家就被貓滿世界的追…… 競賽結束后龍來到大海邊,看到有犄角的他比以前漂亮多了,就不準備還雞了。為了躲雞,他從此就消失在人間,而雞很氣憤于是他從此以后天天一大早的起來對著大海喊:快還我!快還我!母雞就喊:快還他!快還他!小雞也叫:還!還! 關于十二生肖的由來,歷史上的記載是:我國自帝舜時代就開始使用天干十個符號和地支十二個符號相配合的“干支紀年法”。以動物紀年的方法最初起源于我國古代西、北部從事游牧的少數民族中。《唐書》載:“黠戛斯國以十二物紀年,如歲在寅,則曰虎年。”清代著名考據學家趙翼在《陔馀叢考》中考證云:“益北狄俗初無所謂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類分紀歲時,至漢時呼韓邪(單于)款塞人居五原,與齊民相雜,浸尋流傳于中國,遂相沿不廢耳。” 十二生肖最早見于世界上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詩經·小雅·車攻》曰:“吉日庚午,既差我馬。”又見于《禮記·月令·季冬》:“出土牛,以送寒氣。”十二生肖之說,究竟產生于何時?有史料云:它最晚應形成于漢代。其依據是東漢王充《論衡·物勢篇》云:“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又云:“午,馬也。子,鼠也。酉,雞也。……申,猴也。”共提出十一種生肖名。加上東漢趙曄《吳越春秋》中有“吳在辰,其位龍。”恰好補上了“辰龍”,而成全了十二生肖。可見在東漢十二生肖已經形成。至于十二生肖的使用,至少在南北朝時代就已經出現。北史《宇文護傳》記載了宇文護的母親寫給他的一封信,內容是:“昔在武川鎮生汝兄弟,大者屬鼠,次者屬兔,汝身屬蛇。”由此可見當時民間已普遍使用十二生肖記錄人的生年了。 但是,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即1975年12月間,在湖北云夢睡虎地第11號秦墓的出土文物中,發現了上千支竹簡。其中《日出·盜者》清楚地記載著用生肖占卜盜賊相貌特征的文字。這一奇跡的出現,證明了在春秋戰國時代就使用十二生肖了。因為第十一號秦墓,據考證葬于始皇帝三十年,即公元前217年。有人說:我們的祖先用生肖紀年,遠在秦始皇稱帝之前就開始了,而且具體地指出“始于夏,流傳于商周。”但如何引證,恐尚待史學和文物學者進一步探究了。 我國古代南北朝不僅使用十二生肖紀年,而且出現了沈炯創作的《十二屬詩》: 鼠跡生塵案,牛羊暮下來。 虎嘯坐空谷,兔月向窗開。 龍陰遠青翠,蛇柳近徘徊。 馬蘭方遠摘,羊負始春栽。 猴栗羞芳果,雞砧引清懷。 狗其懷屋外,豬蠡窗悠哉。 這首詩在首字按序嵌入了十二生肖名,且突出了每種動物的生性特點,起到畫龍點睛之作用。 明朝大學者胡儼撰寫的十二生肖詩,不僅依次嵌入生肖名,而且一名一典,頗有情趣。詩云: 鼷鼠飲河河不干,牛女長年相見難。 赤手南山縛猛虎,月中取兔天漫漫。 驪龍有珠常不睡,畫蛇添足適為累。 老馬何曾有角生,羝羊觸藩徒忿嚏。 莫笑楚人冠沐猴,祝雞空自老林邱。 舞陽屠狗沛中市,平津放豕海東頭。 首句“鼷鼠”即水鼠。二句的“牛女”即民間牛郎織女的傳說。五句的“驪龍”是龍的一個種類,其頦下有寶珠一顆,故謂之驪龍。八句的“羝羊”即公羊,“觸藩”指羊角觸籬笆。十一句的“舞陽”指漢高祖劉邦封名將樊噲為舞陽侯,他曾在江蘇沛縣以宰狗為生。最后一句是指漢武帝丞相公孫弘,當年曾在東海放過豬。 十二生肖的來歷與傳說 從文獻記載來看,黃帝時代就有十二地支,它跟白羊、金牛、雙子、巨蟹等十二星座有關,最早的十二地支、十二星座都代表著每年十二個不同的月令、節令。殷商時期發明了甲、乙、丙、丁等十個計算與記載數目的文字,后來研究命理的人把它稱為天干,并使之與地支結合運用,如甲子、乙丑等,用于計年、月、日、時。 相傳以十二種動物取代十二地支,來代表十二個月令,是漢朝東方朔的杰作。有明確記載的是東漢王充所寫《論衡》中的《言毒篇》,他提到了十二種動物的名稱。用十二生肖來計年,也起于東漢。清朝趙翼所著《陔余從考》也指出這一史實。至于為什么要選定十二種動物作標志,最早可能與圖騰有關。古代各部落都選一種特別懼怕或特別喜愛的動物,以其圖案作為本部落標志。宋代洪巽的《旸谷漫泉》、明朝郎瑛的《七修類稿》等對此都作了解釋。另外佛經《大集經》記有十二生肖輪流游行的故事,但其中無虎而有獅子,因此有人認為,十二生肖是由古印度傳入中國的,以虎代獅,可能與中原不產獅有關。 也有人認為,十二生肖首先出現于記時。一晝夜是二十四小時,古代天文學家將晝夜分為十二時辰。同時他們在觀天象時,依照十二種動物的生活習慣和活動的時辰,確定十二生肖。夜間十一點至次日凌晨一點,屬子時,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靜,頻繁活動之時,稱“子鼠”。凌晨一點至三點,屬丑時。牛習慣夜間吃草,農家常在深夜起來挑燈喂牛,故稱“丑牛”。凌晨三點至五點,屬寅時。此時晝伏夜行的老虎最兇猛,古人常會在此時聽到虎嘯聲,故稱“寅虎”。清晨五點至七點,屬卯時。天剛亮,兔子出窩,喜歡吃帶有晨露的青草,故為“卯兔”。早晨七點至九點,屬辰時。此時一般容易起霧,傳說龍喜騰云駕霧,又值旭日東升,蒸蒸日上,故稱“辰龍”。上午九點至十一時,屬巳時。大霧散去,艷陽高照,蛇類出洞覓食,故作“巳蛇”。中午十一點至一點,屬午時。古時野馬未被人類馴服,每當午時,四處奔跑嘶鳴,故稱“午馬”。午后一點至三點,屬未時。有的地方管此時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時候,故稱“未羊”。下午三點至五點,屬申時。太陽偏西了,猴子喜在此時啼叫,故為“申猴”。下午五點至七點,屬酉時。太陽落山了,雞在窩前打轉,故稱“酉雞”。傍晚七點至九點,屬戌時。人勞碌一天,閂門準備休息了。狗臥門前守護,一有動靜,就汪汪大叫,故為“戌狗”。夜間九點至十一點,屬亥時。夜深人靜,能聽見豬拱槽的聲音,于是稱作“亥豬”。就這樣,一天的時辰和動物搭配就排列了下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后來人們把這種紀時法用于紀年,就出現了十二生肖。 對十二種動物配十二時辰,還有一類似的說法。據說天地生成于子時,生之初,沒有縫隙,氣體跑不出來,物質無法利用,被老鼠一咬,出了縫隙,才使氣體跑出來,物質便能利用了。老鼠有打開天體之神通,子時就屬鼠了。老鼠打開了天地之縫,牛便出來耕耘在地,于是丑時就屬牛了。傳說人生于寅,“寅”字有敬畏之意,古時人最怕老虎,寅時便屬虎了。卯時已經進入清晨,但太陽還沒有出來,照亮大地的還是月亮,而月宮中唯一的動物是“玉兔”,于是卯時便屬兔。傳說辰時正是群龍行雨的時候,此時自然屬龍了。蛇善于利用草掩藏其行蹤,據說巳時蛇不在人行走的路上游動,不能傷人,所以巳時屬蛇。午時陽氣達到極限,陰氣剛欲產生,馬跑離不開地,是屬陰類動物,故午時屬馬。傳說羊吃了未時的草,并不影響草的再生,未時就屬羊了。申有“伸”的意思,而猴子最善于伸屈攀登,故申時屬猴。本時雞開始歸窩,此時當屬雞。戌時天漸漸黑了,狗開始“工作”,看家望門護院,這時就屬狗。亥時已入夜,萬物寂靜,天地混沌,而豬和天地混沌一樣,除“吃”以外一無所知,亥時自然就屬豬了。 《法苑珠林》引《大集經》言十二生肖由來曰:“閻浮提外,四方海中,有十二獸,并是菩薩化導。人道初生,當菩薩住窟,即屬此獸護持、得益,故漢地十二辰依此行也。”又云:“其所以分配之義,則《旸谷漫錄》言之頗詳。據之,子、寅、辰、午、申、戌俱陽,故取相屬之奇數以為名的鼠、虎、龍、猴、狗皆五指,而馬單蹄也;丑、卯、巳、未、酉、亥屬陰,故取相屬之偶數以為名的牛、羊、雞、豬皆四爪,兔兩爪,蛇兩舌也。”據此,十二種動物按足趾奇偶排列為:牛四趾,為偶;虎五趾,為奇;兔四趾,為偶;龍五趾,為奇;蛇無趾卻兩舌,為偶;馬一趾(單蹄),為奇;羊四趾,為偶;猴五趾,為奇;雞四趾,為偶;狗五趾,為奇;豬四趾,為偶;十二種動物中,只有鼠最特殊,前足為四趾,為偶;后足五趾,為奇。
第一組是老鼠和牛,老鼠代表智慧,牛代表勤奮。智慧和勤奮一定要緊緊結合在一起。如果光有智慧,不勤奮,那就變
成小聰明:而光是勤奮,不動腦筋,那就變成愚蠢。這兩者一定要結合。這是祖先對我們第一組的期望和要求,也是最
重要的一組。”
第二組是老虎和兔子。老虎代表勇猛,兔子代表謹慎。勇猛和謹慎一定要緊緊結合在一起才能作到膽大心細。如果勇猛
離開了謹慎,就變成了魯莽,而沒了勇猛,就變成了膽怯。這一組也非常重要,所以,放在第二位置上。通過這一組,
我也可以告訴你們這些西方人,當我們炎黃人表現出謹慎的時候,千萬不要以為炎黃人沒有勇敢的一面
第三組是龍和蛇,代表剛猛,蛇代表柔韌。所謂剛者易折,太剛了容易折斷,但是,如果只有柔的一面就易失去主見,
所以,剛柔并濟是我們的祖訓。”
馬和羊,馬代表勇往直前,羊代表和順。如果一個人只顧自己直奔目標,不顧及周圍環境,必然會和周圍不斷磕碰,最
后不見得能達到目標。但是,一個人光顧及和順,他可能連方向都沒有了。所以,勇往直前的秉性,一定要和和順緊緊
結合在一起,這是祖先對我們的第四組期望
猴子和雞。猴子代表靈活,雞定時打鳴,代表恒定。靈活和恒定一定要緊緊結合在一起。如果你光靈活,沒有恒定,再
好的政策也得不到收獲。一方面具有穩定性,保持整體和諧和秩序,另一方面又能在變通中前進,這才是最根本的要旨
。”
狗和豬。狗代表忠誠,豬代表隨和。如果一個人太忠誠,不懂得隨和,就會排斥他人。反過來,一個人太隨和,沒有忠
誠,這個人就失去原則。無論是對一個民族的忠誠,還是對自己理想的忠誠,一定要與隨和緊緊結合在一起,這樣才容
易保持內心深處的平衡。”
鼠年出生之守護神:觀世音菩薩
馬年出生之守護神:大勢至菩薩
牛年出生之守護神:虛空藏菩薩
羊年出生之守護神:大日如來
虎年出生之守護神:虛空藏菩薩
猴年出生之守護神:大日如來
兔年出生之守護神:文殊菩薩
雞年出生之守護神:不動明王
龍年出生之守護神:普賢菩薩
狗年出生之守護神:阿彌陀佛
蛇年出生之守護神:普賢菩薩
豬年出生之守護神:阿彌陀佛
千手觀音菩薩——鼠
鼠年出生的人守護神是千手觀音。千手觀音是大慈悲的象征,當你佩戴時她能夠默默的保佑你度過各種難關、消除各種病痛,當你運氣旺時,能使你更加輝煌,當運氣低落時,能夠消除各種障礙,化解各種災難,使你順利度過關口,達到一生幸福、平安吉祥。
千手觀音又稱千手千眼觀世音、千眼千臂觀世音等。據佛教典籍,菩薩的千手表示遍護眾生,千眼則表示遍觀世間。唐代以后,千手觀音像在中國許多寺院中漸漸作為主像被供奉。千手觀音的形象,常以四十二手象征千手,每一手中各有一眼。
千手觀音為觀音部果德之尊。“千”為無量及圓滿之義,以“千手”表示大悲利他的無量廣大,以“千眼”代表智慧的圓滿無礙。根據《陀羅尼經》云:千手千眼觀世音能利益安樂一切眾生,隨眾生之機,相應五部五種法,而滿足一切愿求。
故鼠年生人,若能虔誠供奉佩帶千手觀音守護神,必使事事順心,心想事成。
虛空藏菩薩——牛
牛年出生的守護神是虛空藏菩薩。虛空藏菩薩是誠實、富有的象征。不虛不空是佛界的財神,當你佩戴時能夠使你避開破財、敗財的災難,使你財路暢通無阻,且能生財聚財,得八方貴人相助,遠離小人,人財俱旺。
虛空藏菩薩為三世諸佛第一輔臣,功德浩蕩遍滿虛空,智慧無邊恒沙難喻,忍辱心如金剛,精進猛如疾風,具足一切三昧。為一切眾生無上福田,一切人天所應供養。當知一切佛予學佛無不由戒入門,而戒律之考程胥為虛空藏菩薩所專司。大抵六塵不梁,日問尚易,夢中難免。而夢中犯戒即為菩薩考試。詩至夢中無犯,戒斯成矣。持誦虛空藏咒,能助大定,加強憶力,促進心誦。
虛空藏菩薩具有賜予利樂的力量。“藏”表示無限福德智慧,“虛空”表廣大,《大方等大集經》指出:虛空藏如同富翁,相應困苦眾生,只要到她面前,即會施予救濟。因此,虛空藏菩薩是以濟度眾生為樂的菩薩。
凡牛年生人若虔誠供奉守護神虛空藏菩薩法像,可財源廣進,不虞匱乏。
虛空藏菩薩——虎
虎年出生的守護神是虛空藏菩薩。虛空藏菩薩是誠實、富有的象征。不虛不空是佛界的財神,當你佩戴時能夠使你避開破財、敗財的災難,使你財路暢通無阻,且能生財聚財,得八方貴人相助,遠離小人,人財俱旺。
虛空藏菩薩為三世諸佛第一輔臣,功德浩蕩遍滿虛空,智慧無邊恒沙難喻,忍辱心如金剛,精進猛如疾風,具足一切三昧。為一切眾生無上福田,一切人天所應供養。當知一切佛予學佛無不由戒入門,而戒律之考程胥為虛空藏菩薩所專司。大抵六塵不梁,日問尚易,夢中難免。而夢中犯戒即為菩薩考試。詩至夢中無犯,戒斯成矣。持誦虛空藏咒,能助大定,加強憶力,促進心誦。
虛空藏菩薩具有賜予利樂的力量。“藏”表示無限福德智慧,“虛空”表廣大,《大方等大集經》指出:虛空藏如同富翁,相應困苦眾生,只要到她面前,即會施予救濟。因此,虛空藏菩薩是以濟度眾生為樂的菩薩。
凡虎年生人若虔誠供奉守護神虛空藏菩薩法像,可財源廣進,不虞匱乏。文殊菩薩——兔
兔年出生的人守護神是文殊菩薩。文殊是大智慧的象征,能開發智慧,提高悟性,尤其對小孩能幫助學業有成,官人佩戴福祿雙增,商人佩戴增財增福。該守護神能保佑兔年出生的人,增加創造力、開發力,使你在競爭中戰勝對手,使事業飛黃騰達。
文殊菩薩,身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項,左手持青蓮華,右手執寶劍,常騎獅子出入,既青年,又威猛,卻是無量諸佛母,一切菩薩師。因其出生時,家族中出現十種瑞相,因名妙吉祥。又文殊菩薩,古佛再來,了了見佛性,因名妙德。圣無動尊大威怒王秘密陀羅尼經言:“妙吉祥菩薩,是三世覺母,故名文殊師利。”
文殊菩薩又稱法王子,為智慧之象征,右手持金剛寶劍,能斬群魔,斷一切煩惱,左手持青蓮花,花上有金剛般若經卷寶,象征所具無上智慧。
兔年生人若能虔誠供奉與之相應的守護神文殊菩薩法像,能獲菩薩保佑加被,增長智慧,使學業事業順利,婚姻和諧,破除一切煩惱。
普賢菩薩——龍
龍年出生的人守護神是普賢菩薩。普賢菩薩是禮德和大行愿的象征,默默的守護龍年出生的人,使你實現最大愿望,除掉各種小人,增加領導者的權威,使你人生如愿以償,幸福美滿。
普賢菩薩,何獨輔助釋迦佛弘揚佛道,且遍身十方,常為諸佛座下的法王子。故普賢行愿品言:‘普賢行愿威神力,普現一切如來前。’又言:‘十方如來有長子,其名號曰普賢尊。’普賢菩薩,不但能廣贊諸佛無盡功德,且能修無上供養,能作廣大佛事,能度無邊有情,其智慧之高,愿行之深,唯佛能知。
普賢菩薩,行愿無窮,分身塵剎,隨緣教化眾生。據史書記載:中國佛教古德拾得大士,是普賢菩薩的化身。天臺山國清寺的豐干禪師,一日行經赤城道旁,聞草叢中有兒童啼哭,趨前視察,見一小孩約十來歲,詢其姓名,答:‘我無家、無姓、亦無名。’豐干禪師愍其無依,帶回國清寺,交庫房當茶童。因是拾來,名之拾得。
普賢菩薩,世稱為十大愿王,《法華經》指出:只要能虔誠信奉,普賢菩薩將與諸大菩薩一起出現守護此人,使他身心安穩,不受一切煩惱魔障之侵。《普賢延命經記》指出:普賢菩薩具有延命益壽之不可思議的力量。
龍年生人若虔誠佩帶與之緣深的普賢菩薩法像,獲菩薩護佑,災邪遠離,延年益壽并有意外收獲。
普賢菩薩——蛇
蛇年出生的人守護神是普賢菩薩。普賢菩薩是禮德和大行愿的象征,默默的守護蛇年出生的人,使你實現最大愿望,除掉各種小人,增加領導者的權威,使你人生如愿以償,幸福美滿。
普賢菩薩,何獨輔助釋迦佛弘揚佛道,且遍身十方,常為諸佛座下的法王子。故普賢行愿品言:‘普賢行愿威神力,普現一切如來前。’又言:‘十方如來有長子,其名號曰普賢尊。’普賢菩薩,不但能廣贊諸佛無盡功德,且能修無上供養,能作廣大佛事,能度無邊有情,其智慧之高,愿行之深,唯佛能知。
普賢菩薩,行愿無窮,分身塵剎,隨緣教化眾生。據史書記載:中國佛教古德拾得大士,是普賢菩薩的化身。天臺山國清寺的豐干禪師,一日行經赤城道旁,聞草叢中有兒童啼哭,趨前視察,見一小孩約十來歲,詢其姓名,答:‘我無家、無姓、亦無名。’豐干禪師愍其無依,帶回國清寺,交庫房當茶童。因是拾來,名之拾得。
普賢菩薩,世稱為十大愿王,《法華經》指出:只要能虔誠信奉,普賢菩薩將與諸大菩薩一起出現守護此人,使他身心安穩,不受一切煩惱魔障之侵。《普賢延命經記》指出:普賢菩薩具有延命益壽之不可思議的力量。
蛇年生人若虔誠佩帶與之緣深的普賢菩薩法像,獲菩薩護佑,災邪遠離,延年益壽并有意外收獲。大勢至菩薩——馬
馬年出生的人守護神是大勢至菩薩。大勢至菩薩能夠給你智慧之光,使你在人生道路上一帆風順,事業有成,佛光永照,化煞化兇,吉祥如意,使你能夠隨佛光道路前進,發揮自我的一切智慧,達到理想的境界。
大勢至菩薩,梵語稱“摩訶那缽”,現今在極樂世界,為第二順位遞補佛位的菩薩。《觀無量壽經》載,他“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涂(指地獄、餓鬼、畜生‘三惡趨’)得無上力”,因此稱為大勢至菩薩。他頭頂寶瓶內存智慧光,讓智慧之光普照世界一切眾生,使眾生解脫血火刀兵之災,得無上之力。相傳其道場在江蘇南通的狼山。
根據《觀無量壽經》記載:大勢至菩薩以獨特的智慧之光遍照世間眾生,使眾生能解脫血光刀兵之災,得無上之力,因此,大勢至菩薩被認為是光明智慧第一,所到之處天地震動,保護眾生,免受邪魔所害。
馬年生人若能虔誠佩帶供奉大勢至菩薩之守護神像,使一生聚財守財,順利平安。
大日如來——羊
羊年出生的人守護神是大日如來。大日如來是光明理智的象征,佩戴者能夠保護你,給您帶來光明理智,除妖避邪,能使你通天地之靈氣,取萬物之精華,勇往直前,光明快樂。
密教之本尊梵名“摩訶毘盧遮那”,大日如來是在金剛界界曼佗羅五大月輪中央輪五尊之中尊 ,亦為胎藏界曼佗羅中臺八葉院之中尊。“大日”是除一切暗遍照宇宙萬物,能利養世間一切生物, 大日之光為不生不滅。 摩柯“為大,毗盧遮那”是光明遍照之意;又譯大光明遍照,亦稱遍照如來。 大日如來是遍照一切世間萬物而無任何阻礙的法體, 眾德圓滿,智慧之光遍照一切處,無晝夜之分, 世間與出世間的一切有情無情,都能受到恩惠, 啟動萌生佛心,獲不可思議之成就。
大日如來為佛教密宗所尊奉最高神明。《大日輕疏》記載:“如來日光遍照法界,亦能開發眾生善根,乃至世間事業由之成辦。”
因此,羊年生人若虔誠佩帶供奉大日如來守護神法像,必獲如來光明開啟智慧,成就一切事業,使貴人來助,鴻圖大展。
大日如來——猴
猴年出生的人守護神是大日如來。大日如來是光明理智的象征,佩戴者能夠保護你,給您帶來光明理智,除妖避邪,能使你通天地之靈氣,取萬物之精華,勇往直前,光明快樂。
密教之本尊梵名“摩訶毘盧遮那”,大日如來是在金剛界界曼佗羅五大月輪中央輪五尊之中尊 ,亦為胎藏界曼佗羅中臺八葉院之中尊。“大日”是除一切暗遍照宇宙萬物,能利養世間一切生物, 大日之光為不生不滅。 摩柯“為大,毗盧遮那”是光明遍照之意;又譯大光明遍照,亦稱遍照如來。 大日如來是遍照一切世間萬物而無任何阻礙的法體, 眾德圓滿,智慧之光遍照一切處,無晝夜之分, 世間與出世間的一切有情無情,都能受到恩惠, 啟動萌生佛心,獲不可思議之成就。
大日如來為佛教密宗所尊奉最高神明。《大日輕疏》記載:“如來日光遍照法界,亦能開發眾生善根,乃至世間事業由之成辦。”
因此,猴年生人若虔誠佩帶供奉大日如來守護神法像,必獲如來光明開啟智慧,成就一切事業,使貴人來助,鴻圖大展。
不動尊菩薩——雞
雞年出生的人守護神是不動尊菩薩。不動尊菩薩是理性的象征,能夠默默保護你,能使你在人生的道路上知錯知過,把握人生的每一次機遇,很好的利用自身的智慧,應付種種困境,使你事業有成,家庭幸福,吉祥如意。
不動尊菩薩,梵音為Acalanatha意為不動尊或無動尊,教界稱為“不動明王”,亦謂之不動使者。“不動”,乃指慈悲心堅固,無可撼動,“明”者,乃智慧之光明,“王”者,駕馭一切現象者。依密教三輪身之分類而總判,不動明王為一切諸佛教令輪身,故又稱為諸明王之王,五大明王之主尊。就金剛胎藏兩部而分別其德,五方佛,各有三輪身。中央毗如遮那佛為自性輪身,金剛般若蜜多菩薩為正身,不動明王為教令輪身。所以不動明王是奉大日如來教令,示現忿怒形降伏一切惡魔之大威勢明王。
一生守護神不動明王為密宗八大明王首座,具有在遇到任何困難的時候,均能掃除障難,并不為動搖之意。不動明王顯現憤怒像,使侵擾眾生之邪魔畏懼而遠離,使眾生于修行路上不致動搖善念菩提心。
雞年生人若能虔誠佩帶供奉守護神不動明王法像,必能受不動明王守護,使罪業遠離,一生順遂,平安如意。阿彌陀佛——狗
狗年出生的人守護神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代表光明無量,壽命無量,能夠默默守護狗年出生的人,通天智慧,擺脫煩惱,不疲不倦,與社會與家庭共創人生佛業。
梵名Amitabha的音譯,意為“無量”,故又稱無量佛。他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與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合稱“西方三圣”。他原是世自在王如來時的法藏比丘,發愿成就一個盡善盡美的佛國,并要以最善巧的方法來度化眾生,后來成佛,創造西方極樂世界。法藏比丘則成為阿彌陀佛。為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
記載阿彌陀佛故事的經典,早在東漢即有翻譯。六朝時強調往生極樂世界的思想,就是建立在阿彌陀佛信仰上。并逐漸形成后來的凈土宗。隨著凈土宗在中國的普及,阿彌陀佛成為最流行的佛陀。甚至阿彌陀佛四字成為一般中國佛教徒間相互問候語。
阿彌陀佛為西方凈土世界的教主,以無盡愿力誓渡一切眾生,不舍悲愿,以無量光明照獨行者,業障重罪皆可消減,凡持其名號者,生前獲佛護佑,消除一切災禍業苦;死后更可化生其極樂凈土,得享一切安樂。
狗年生人若能虔誠佩帶供奉守護神阿彌陀佛法像,則一生順利,逢兇化吉
阿彌陀佛——豬
豬年出生的人守護神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代表光明無量,壽命無量,能夠默默守護豬年出生的人,通天智慧,擺脫煩惱,不疲不倦,與社會與家庭共創人生佛業。
梵名Amitabha的音譯,意為“無量”,故又稱無量佛。他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與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合稱“西方三圣”。他原是世自在王如來時的法藏比丘,發愿成就一個盡善盡美的佛國,并要以最善巧的方法來度化眾生,后來成佛,創造西方極樂世界。法藏比丘則成為阿彌陀佛。為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
記載阿彌陀佛故事的經典,早在東漢即有翻譯。六朝時強調往生極樂世界的思想,就是建立在阿彌陀佛信仰上。并逐漸形成后來的凈土宗。隨著凈土宗在中國的普及,阿彌陀佛成為最流行的佛陀。甚至阿彌陀佛四字成為一般中國佛教徒間相互問候語。
阿彌陀佛為西方凈土世界的教主,以無盡愿力誓渡一切眾生,不舍悲愿,以無量光明照獨行者,業障重罪皆可消減,凡持其名號者,生前獲佛護佑,消除一切災禍業苦;死后更可化生其極樂凈土,得享一切安樂。
豬年生人若能虔誠佩帶供奉守護神阿彌陀佛法像,則一生順利,逢兇化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