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內臟也是按五行劃分的,腎屬水,肝屬木,心屬火,脾屬土,肺屬金。其中也同樣有著生與克的關系。
黃帝內經中好像有
你可以去看看
這是中基礎知識!得死記才能運用通暢。五行,五臟,五色,五味,五官,五季,五聲,一一都有對應!
穴道位于“經絡”——能量的通路上。而人體中,五臟六腑“正經”的經絡有12條(實際上,左右對稱共有24條)。另外,身體正面中央有“任脈”,身體背面中央有“督脈”,各有一條特殊經絡,縱貫全身。這14條經絡上所排列著的人體穴道,稱為“正穴”,全部共有365處。
僅僅如此,便是個相當可觀的數目了,更何況其他的地方也有穴道。經絡以外的人體穴道,稱為“正穴”,后來又陸續發現了“新穴”,這些穴道若全包括,人體穴道的總數遠超過1000個。
我在這里大致列出人體各部位的穴道名稱,以便讓你有所了解。
頭部穴位(正面):頭維穴、發際穴、陽白穴、印堂穴、攢竹穴、晴明穴、承泣穴、四白穴、迎香穴、水溝穴、瞳子髎穴。
頭部穴位(背面):百會穴、后頂穴、風府穴、啞門穴、完骨穴、風池穴、天柱穴。
頭部穴位(側面):太陽穴、下關穴、客主穴、耳門穴、聽宮穴、翳風穴、頰車穴、大迎穴、人迎穴。
腹部胸部穴位:天突穴、膻中穴、鳩尾穴、巨闕穴、中脘穴、水分穴、氣海穴、關元穴、中極穴、氣舍穴、俞府穴、或中穴、期門穴、日月穴、天樞穴、氣穴、大巨穴、大赫穴。
人體背部穴位:大椎穴、陶道穴、身柱穴、神道穴、至陽穴、脊中穴、治喘穴、肩井穴、曲垣穴、天宗穴、命門穴、腰俞穴、腰陽關穴、上仙點穴、六華灸穴、風門穴、肺俞穴、心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膏肓穴、志室穴、肩外俞穴、厥陰俞穴、三焦俞穴、大腸俞穴、關元俞穴、小腸俞穴、膀胱俞穴。
人體上肢穴位:內關穴、外關穴、曲池穴、尺澤穴、治癢穴、孔最穴、列缺穴、陽池穴、神門穴、合谷穴、中渚穴、少沖穴、落枕穴、指間穴、太淵穴、口內穴、胃腸穴、手三里穴。
人體下肢穴位:膝眼穴、梁丘穴、復溜穴、陰谷穴、血海穴、承山穴、解溪穴、委中穴、足三里穴、陽陵泉穴、陰陵泉穴、三陰交穴、百里穴。
人體足部穴位:涌泉穴、大敦穴、太沖穴、太白穴、太溪穴、申脈穴、丘墟穴、昆侖穴、足臨穴、行間穴、里內庭穴、下痢穴、高血壓點穴、第二厲兌穴、第三厲兌穴、阿基里斯腱穴。
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代表五種屬性,是抽象概念,不要理解具體的某種東西。
五官:舌 目 口 鼻 耳
五行:火 木 土 金 水
五臟:心 肝 脾 肺 腎
五體:脈 筋 肉 皮 骨
五志:喜 怒 思 憂 恐
五色:紅 青 黃 白 黑
五聲:笑 呼 顏 呻 哭
五味:苦 酸 甘 辛 咸
1、肝——青色(綠色)——酸(保護肝臟應該多吃青色食品如:青菜、西蘭花等,少吃太酸食品)2、心——紅色——苦(應多吃紅色食品補心如:西紅柿、紅蘿卜等,如果心火太旺也可以吃苦瓜降火)
3、脾——黃色——甜(保護脾胃應該多吃黃色食品如黃豆、紅薯等,忌吃太甜的東西)
4、肺——白色——辣(補肺應吃白色食品如洋蔥、淮山藥、百合等,多食辣的食品,如果肺臟不好可以在胸前掛洋蔥圈)
5、腎——黑色——咸(補腎應多吃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葡萄、茄子、紫甘藍等,而且不要吃太咸食品)每天三餐只要保證這五色五味俱全,對身體非常好。
大足趾→金屬→肺→大腸(相表里)秋調肺憂傷肺色為白
二足趾→土屬→脾→胃(:::)思傷脾色為黃
三足趾→火屬→心→小腸(:::)夏調心喜傷心色為紅
四中趾→木屬→肝→膽(:::)春調肝怒傷肝色為青
五足趾→水屬→腎→膀胱(:::)冬調腎恐傷腎色為黑
脾胃屬土,對應消化系統,需要黃色微甜的食物來滋養;
肺屬金,對應呼吸系統,需要白色,微辛辣的食物來滋養;
腎屬水,對應循環系統,需要黑色,微咸的食物來滋養;
肝屬木,對應免疫系統,需要綠色,微酸的食物來滋養;
心屬火,對應內分泌系統,需要紅色,微苦的食物來滋養;
人的外貌、形體與五臟有直接的聯系,而五臟的平衡協調依賴均衡的營養。在五官當中:
肝氣上通于目,其華在爪;
心氣關聯于舌,其華在面;
脾氣上通于口,其華在唇;
肺氣關聯于鼻,其華在膚;
腎氣上聯于耳,其華在發。
五行:木
火
土
金
水
五臟:肝
心
脾
肺
腎
五味:酸
苦
甘
辛
咸
五色:青
赤
黃
白
黑
五臟有:肝
心
脾
肺
腎
六腑:膽
小腸
胃
大腸
三焦
膀胱
依次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