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歲符就單單是一張符,而太歲錦囊里面不但有手繪太歲符,還有其他吉祥化煞物,錦囊效果更好,我請的聚仙堂太歲錦囊,挺好的。
太歲符是用來拜攝太歲保平安用的,和合符是針對雙方緣分而設的
沖犯年馬年的本命太歲,當請本命太歲護身符化解.太歲符分陰陽,男士請陰符,女士請陽符,勿請錯了。
現在太歲廟很少的,你可聯系中國太歲網請符。
太歲又稱太歲星君,或者歲君,它既是星辰,也是漢族民間奉祀的神只。太歲就是天上的木星,因為木星每十二個月運行一次,所以古代漢族人民稱木星為歲星或太歲。
作為一種漢族民間信仰,每年都有沖犯太歲的生肖,如屬該生肖者,需要祭祀太歲神一年,以求太歲神保佑自己消災免禍。
上清內秘太歲符簡述:太歲符分為紅色陽符與黑色陰符兩種,陰陽是生年(按農歷,不按公歷)天干的屬性。如果是陽年生的,男的就是陽男,女的就是陽女。如果是陰年生的,男的就叫陰男,女的就叫陰女。所以用符的陰陽與男女無關。陰符由陽男或陽女佩戴,而陽符則為陰男或陰女佩戴;內秘太歲符是法師行凈壇儀后,禱祝于地司太歲殷郊元帥,入意申告后,依事主資料書寫相應之陰或陽符于熟宣紙之上,書寫完畢,立即置于紅紙袋內封存,交付所需之人保存佩戴,佩戴完畢后,于本年臘月二十四申時附以金箔紙燒化,置于常流水處送走。
天干的陰陽屬性:
陽性天干:甲、丙、戊、庚、壬;分別是4、6、8、0、2等結尾的年份。如2008年,就是戊年。也說是說,年數的最后一個是偶數的,就是陽年。
陰性天干:乙、丁、己、辛、癸。分別是5、7、9、1、3等結尾的年份。年數的最后一個數字是奇數的,就是陰年。
以上陰陽的劃分是紫微斗數的算法,因為太歲本身就和天文歷算有關,所以用斗數來算是比較合適的。在清末江湖算命術士沈孝瞻的著作《滴天髓征義》里,將陰陽劃分簡化為男士使用陰符,女士使用陽符。這位沈進士精通子平八字,但是他顯然踩過界了。符箓是道教的法術。
有些流派的太歲符上會有“唵佛勅令太歲某年某星君到此鎮罡”字樣。有人針對開頭的“唵佛勅令”提出異議,認為道家的符箓里不該出現“佛”字。其實在道觀里的太歲星君牌位上,還真就有“唵佛勅令”的符頭。因為道家從宋代以后就有逐漸三教合一的趨勢,使用“佛”字并不奇怪。在道教里,有慈航道人、接引道人、準提道人等神尊,相當于佛教的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準提菩薩。“唵(ōng)”是觀世音菩薩(慈航道人)所持的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的縮略語。“唵佛勅令”仍是道教用語,佛教是從來不說“勅令”的。這種符就是符牌,相當于一個小型的星君牌位。
按照符咒的一般要求,道士在制符的過程中,需要發動自身靈場向符內封注靈氣,用現代的說法就是通過自身的生理電場將墨汁和朱砂磁化,在符上形成一個微小的磁場來誘導天地元氣的業力變化。要發動這種生理電場,需要特殊的遺傳天賦,也就是所謂的靈根。沒有靈根遺傳基因的人,即使學會了方法,也無法發出靈氣。因此普通人仿繪符箓毫無意義。
紙符里能夠封存的靈氣有限。要到現場去設壇施法,在現場馬上使用才最有效。人體的生物電場強度有限,無法對符箓上的墨汁和朱砂進行充分的磁化。類似于磁化水制備后的消磁過程,符箓能夠存放的時間很短。
傳統紙質符箓一旦受潮、沾染血氣(比如恰逢女性生理期)、接觸禽類動物等氣息、經過郵遞或儲存時間太久都可能靈氣消退而失效。
制符對于體能、精力的消耗極大,一名高功道士每月至多有效制符十道左右。大批量的制符是不可能保證效果的。因此請符回家、自行佩戴紙符的效果是不可靠的。太歲符最好在施法現場立即使用。
太歲符的使用方法
1.太歲符適合所有的生肖使用,都可以起到佑身護平安的作用。尤其與值年太歲相沖、刑、害、克的生肖更是不能不佩戴的。太歲符需一年一請,因為每年的值年太歲是不一樣的,所以需要每年更換,今年的值年太歲是徐單大將軍。
2.過期的太0歲符如何處理:可在大年三十除夕中午12點燒化,或者放置于寺廟。沒趕上這一時辰的,可于新年的立春(2月4日中午12點燒化)
3.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太歲符亦如此。花花太歲,陰陽兩枝,《滴天髓征義》記載,太歲符分陰符陽符,陰陽符咒不可混用。陰陽合則生,陰陽錯則變,陰陽平則佳。要求男士使用陰符,女士使用陽符,才能祈得本命元神護身,別請錯、用錯了太歲符。
4.太歲符需一人一符。放于干燥、潔凈、安全之處妥善保管。平時最好貼身放置,不可給人觀看,讓人觸摸,不可碰觸到血污,若遇到上述事例,一定要盡早燒化另行請符。如果覺得佩戴不便,亦可安置于家中櫥柜抽屜等不易潔凈干燥,不易被外人觸碰到的地方,小朋友可以放置在枕頭下面,但平時一定要記得保管不要弄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