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榮欣風水網

    周易卦辭爻辭白話詳解,六十四卦爻辭吉兇全解

    內容導航:
  • 爻辭是什么意思?
  • 易經。卦名 卦辭 爻辭 的意思?
  • 易經白話文全解
  • 易經卜卦斷爻的方法,卦辭爻解
  • 周易是什么?
  • 易經六十四卦,每卦的爻辭都代表的什么意思
  • Q1:爻辭是什么意思?

    爻【yao】,《 易經 》 八卦 的兩個符號,一個是“—”,另一個是“--”。在《易經》中并沒有“陰陽”二字,數百年后的《易傳》才把“—”叫陽爻,把“--”叫陰爻。
    爻辭
    拼音:yáo cí
    基本解釋
    說明爻義的文辭,《周易》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加上乾、坤兩卦各有一用爻,總為三百八十六義,故有三百八十六爻辭。每爻先列爻 題,后為爻辭。爻題皆為兩字,一個表爻的性質,陽爻記為“九”,陰爻記為“六”;另一個表爻的次序、位置,自下而上,分別記為初、二、三、四、五、上。爻 辭是組成各卦內容的主要部分。其體例內容、取材范圍與卦辭相類。有很多哲理性格官,如:“無平不肢,無往不復”(泰·九三》,“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 得其友”〔損·六三)等。[
    “爻序號后面的話就是“爻辭”。《易經》六十四卦每卦有六個爻,每個爻都有一段爻辭,共六段爻辭。爻辭是對各爻下的斷語。”[

    Q2:易經。卦名 卦辭 爻辭 的意思?

    卦名:六十四卦的名字
    乾宮八卦:(俱屬金)
    乾為天、天風姤、天山遁、天地否、風地觀、山地剝、火地晉、火天大有。
    坎宮八卦:(俱屬水)
    坎為水、水澤節、水雷屯、水火既濟、澤火革、雷火豐、地火明夷、地水師。
    艮宮八卦:(屬土)
    艮為山、山火賁、山天大畜、山澤損、火澤睽、天澤履、風澤中孚,風山漸。
    震宮八卦:(屬木)
    震為雷、雷地豫、雷水解、雷風恒、地風升、水風井、澤風大過,澤雷隨。
    巽宮八卦:(屬木)
    巽為風、風天小畜、風火家人、風雷益、天雷無妄,火雷噬嗑,山雷頤,山風蠱。
    離宮八卦:(屬火)
    離為火,火山旅,火風鼎,火水未濟,山水蒙,風水渙,天水訟、天火同人。
    坤官八卦:(屬土)
    坤為地,地雷復,地澤臨,地天泰,雷天大壯、澤天夬,水天需,水地比。
    兌宮八卦:(屬金)
    兌為澤,澤水困,澤地萃,澤地咸,水山蹇,地山謙,雷山小過,雷澤歸妹
    卦辭和爻辭
    周易原文里,對六十四卦都有解釋,它的內容由兩部份組成,一叫「卦辭」,是專門討論卦的意思。
    例如「火水未濟」卦的卦辭就是「未濟。亨。小狐汔濟。濡其尾。無攸利。」汔,意思是幾乎。濡是沾濕的意思。整句意思:未濟即是未完成,如果能行之有方,最終都能成功。辭中以小狐貍做比喻,小狐貍過河,雖然勇敢,不過缺乏經驗,故而沾濕了尾巴,還未能到達彼岸。可是當小狐貍有了周詳的計劃與經驗,就會成功。各位可以到《周易原文與注解》查閱你所占得卦象的卦辭。
    另一部份叫「爻辭」,爻辭其實是由孔子進行注解的「易傳」,是孔子對六十四卦里,每一卦中每一個爻的專門討論與解釋。當我們求得變卦后,可以參考該爻辭來輔助分析卦象。
    例如「火水未濟」卦,求得第六爻為「變爻」,一方面可以參考由「火水未濟」變為「雷水解」的卦辭,同時亦可以參考「火水未濟」卦中第六爻的爻辭,這個爻辭是這樣寫的「貞吉。無悔。君子之光。有孚。吉。」意思是:占卜是吉利的,沒有使人后悔的事物,由于有誠信,一如君子的作風,結果是吉利的。各位可以到《周易原文與解釋》查閱你所占得卦象的爻辭。

    Q3:易經白話文全解

    第一卦:《乾卦》
    乾:元,亨,利,貞。
    【白話】《乾卦》象征天:元始,亨通,和諧,貞正。
    【卦辭提示】通順、有利。人生總的指導。
    初九,潛龍勿用。
    【白話】初九,龍尚潛伏在水中,養精蓄銳,暫時還不要發揮作用。
    【爻辭提示】韜光養晦。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白話】九二,龍已出現在地上,見到德高勢隆的大人物有利。

    【爻辭提示】嶄露頭角。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白話】九三,君子整天自強不息,晚上也不敢有絲毫的懈怠,這樣即使遇到危險也會逢兇化吉。

    【爻辭提示】居安思危。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白話】九四,龍或騰躍而起,或退居于淵,均不會有災難。

    【爻辭提示】動靜皆宜。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白話】九五,龍飛上了高空,適于見到德高勢隆的大人物。
    【爻辭提示】把握時機,積極進取。
    上九,亢龍有悔。
    【白話】上九,龍飛到了過高的地方,必將會后悔。
    【爻辭提示】物極必反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白話】“用九”這一爻,出現群龍自覺自律,誰也不愿意為首的現象,是很吉利的。

    【爻辭提示】大吉。

    Q4:易經卜卦斷爻的方法,卦辭爻解

    這種說法在古籍中有所流傳,但個人認為不對,因為這是一種僵化的看法,掩蓋了周易卦爻辭用法的本源。采用卦爻辭斷卦,雖然是上古之法,但僅在那個時代流行,漢代以后,并不流行——這是因為卦爻辭只是文王、周公等人對易理的一種運用而已,而那時的易理學術遠沒有漢代以后發達。所以那時的易理、卦理的發揮都有限;那時還是易學的早期、相對比較落后的發展階段。近現代卦爻辭斷法的實踐,好像比較有名、有大量真實斷例的,也就只有日本的《高島易斷》了。
    再說的那種朱熹的斷法,為什么是僵化的認知?個人認為,那不符合《周易》卦爻辭的功能。周易的六十四卦,僅僅是64個原始“靜卦”,而不是全部“卦”。爻動,指的是在某一個靜卦基礎上派生出的一個“動卦”,但這個動卦不等于就是變卦的那個靜卦——動卦也就是靜卦之間的中間形態。比如,乾卦初爻動,變卦為天風姤,那么乾卦初爻動=天風姤嗎? 絕對不等于,這是不同的卦。所以朱熹那個說法里面,當變爻超過3個,就看變卦卦爻辭的說法、以及五爻變以靜爻爻辭斷的說法,均屬狗屁不通。
    比如說,乾卦初、二、五爻動,變卦是火山旅。這是一個“動卦”,既不是乾卦也不是旅卦,不應該看乾卦和旅卦的卦辭;而應該綜合乾卦初、二、五爻的爻辭做出一個綜合判斷。朱熹不明白這個道理,但發明這套用法的文王、周公人家是明白的,所以乾卦六爻都動的判斷,人家給了一個“用九”的斷詞——“見群龍無首,吉!”。什么是“用九”?就是乾卦六爻都動時的綜合斷詞,這個絕對不等于坤卦靜卦(乾六爻動的變卦為坤卦),也和坤卦的爻辭沒有關系!

    Q5:周易是什么?

    “周易”簡稱“易”,是我國商周時代認識自然和社會的理論工具。“周易”通過八卦形式(象征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象),推測自然社會變化,認為乾坤兩種的相互作用是產生天下萬物的根源,所謂“剛柔相濟,變在其中”。易有變易(窮究事物變化)、簡易(指簡馭繁)、不易(永恒不變)三義,相傳為周代人所作,故名。

    “周易”包括《經》和《傳》兩部分。《經》主要記載的是八卦、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關于這些符號的來源和意義,我國學者猜想可能是早期人類社會結繩時代結繩符號的變相。當真正文字產生后,最初的這些結繩符號就變成了宗教文字,于是這些奇特的符號就成了用來占卜吉兇的神秘象征。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被確定后,巫師們又造出解釋符號的文字,就是“卦辭”和“爻辭”。當時的人們相信六十四卦包括天事、人事的全部,所以由卦中可以找到萬事的吉兇禍福。“卦辭”和“爻辭”是解釋這些吉兇禍福的詞句。

    “卦辭”和“爻辭”文字古奧難懂,恐怕在西周后期很多詞句已經難以解釋。于是當時巫師中的哲人就又作出《傳》來解釋“卦辭”和“爻辭”。《傳》一方面把“卦辭”和“爻辭”解釋得使當時的人易于理解,另一方面又借題發揮以闡發他們自己的新思想。西周末期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大過渡時代,一個新的時代即將到來。在這種時期思想方面也不會毫無變化,《傳》正是這種新思潮下的產物。

    《傳》的中心思想是“乾坤哲學”。在當初的六十四卦中,乾坤就是具體的天地,只是六十四卦中的兩卦,除居首位和代表對象的體積較大外,并不比其他六十四卦特別重要。但是到了《傳》中,則情形大變。乾坤已不再是指具體的天地,而是成為產生天地萬物的兩種基本原理。這是中國思想史上最早的二元論。

    乾元是天的原理,是動的原理,是宇宙萬物的根源,“萬物資始”。坤元是地的原理,是靜的原理,是萬物所自生,“萬物資生”。

    乾坤二元是宇宙的基礎。“天地交而萬物通”,“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天地養萬物,“天地感而萬物化生”,“天地革而四時成”。總之,乾坤二元包括宇宙間一切現象與事物。二元相對而不相抗,相感化而產生宇宙萬象。乾坤二元若不合作,則宇宙萬物萬有皆將停滯。

    乾坤二元之理不只包括自然現象。社會現象也是乾坤所生。同樣逃不出乾坤的范圍。所以宇宙的理就是人世的理;人君明天理而小心遵循,則萬事亨通;不然則必遭災禍。人君治理國家,必須明白此理。“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圣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民服”,“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以上強調了人君順天理以治人世的道理。

    《傳》表達了純粹的思想,向人君講述治國之道,應以乾坤為根據。“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就是說人君以乾坤之理治國,第一必須自強不息,第二必須修德積德。那么人君應如何修德,“多識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德”是一種神秘的力量,人君有德,天下必然大治。

    《周書》是《尚書》的主成部分,是周代的大事記錄,是半歷史半哲學的著作。《周書》中大部分篇章都富有哲學思想,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萌芽。《周書》的基本原理是天人合一思想。上帝為天下主宰,有德者受天命為天子,替天行道,治理天下。為人君者如果不積德行善,就會斷天命而失天下。夏、商的興亡與商、周的交替無不是出于這個道理。

    《周書》中的《洪范》是一篇系統的、極富哲理的著作,是集遠古思想之大成的杰作。它告誡統治者:人君欲治理天下,永保天命,就必須采用天賜神啟的寶典《洪范》。

    《洪范》記載了九種大事,也就是根據天人關系治理天下所必需的“洪范九疇”:

    一、五行。即水、火、木、金、土。這是天給人類創造出來的五種原料,代表天道和物質世界。人類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物質資料,都是由這五種原料產生出來的。人君必須明白五行的道理,善于運用五行以治天下。五行為人世所必需的五材,“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廢一不可。”所以人君必須知道如何支配五行。

    二、五事。即貌、言、視、聽、思。這是人君的五種行為,代表人道和倫理世界。根據“天人相感”原理,“在天為五行,在地為五事”,這樣就把天道和物質世界,與人道和倫理世界結合起來,從而為人君統治天下找到了合理的依據。人君行“五事”,治理天下,就是替天行道。同時也要求人君行“五事”時,要表現為恭、從、明、聰、睿,這是人君所以為人君的素質和道德準則。

    三、八政。即食、貨、祀、司空、司徒、司寇、賓、師。這是人君行人事(五事)、理天道(五行)時,所應做的八種國家大事,代表天人(物質與倫理)合一的王道。這八政又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三政。“食”指農業,“貨”指工商業,“祀”指宗教活動。“祀”是一種向上天祈求“食”和“貨”。或向上天表示感謝時所必需的禮節。這三政可以說是國家的根本大事,是人君下對民上對天所必須履行的責任。食與貨是國家所必須的物質條件或經濟條件,祀是國家所必須的精神條件或宗教條件。

    第二類是三官。這是三政之外,掌管國家內務的行政官屬。司空專管一切公共事業,如工程建筑、開河治水之類。司徒總管民政教育之類。司寇專司刑事。人君必須監督這三官的職務履行。

    第三類是國家不可避免的兩種對外事務。“賓”指接待使節、派人出使的事務,是國家和平時的外交關系。“師”指行軍征伐,是國家戰爭時的對外關系。

    四、五紀。即歲、月、日、星辰、歷數。這是五種普通的天象,可以用來觀測八政是否完全實行。八政若行,則五紀皆不出常軌;不然,則天象必亂。

    五、皇極。即指“天”是統制一切的,“天”為保護下民,便派遣其兒子作代表來進行統治,皇極就是上天授予天子之王權。所以說:“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王行八政正是依靠上天所賜的皇極。

    六、三德。即正直、剛克、柔克。這是人君依據天人合一原理,在進行統治時所使用的三種政術。天下太平,人君則采用平和的“正直”手段。天下變亂,人君則采用果斷的“剛克”手段。天下亂而復治,人君則采用懷柔的“柔克”手段。

    七、稽疑。即卜、筮。天子治國,常常遇見疑難而不能解決的問題,在這種情形下,天子就用卜、筮二法,去敬問和體會上天的意志以助其解決疑難。

    八、庶征。即雨、晴、熱、寒、風、時。這是自然界反映王道是否得行的最后征兆。五紀只代表一般的天象,只能指示王道行否的大體。而王道各部完全暢通與否,還需詳細觀察四時之變化,觀測氣候之邪正,然后方能決定。若一切自然界的變化都能按常軌進行,那就是王道亨通的征兆。反之,那就證明王道未行,天子就必須努力修德積德。

    九、五福六極。這是人世間反映王道行否的最后征兆。王道若行,天必降“五福”,即壽、富、康寧、攸好德、考終命以表酬報。王道若不行,天必降“六極”,即兇短折、疾、憂、貧、惡、弱以示懲罰。假如天降六極,天子仍不知悔改,上天就會奪回皇極而另命他人為天子。

    總而言之,《洪范》以及《周書》各篇的思想可以說是天人合一的理想。它告誡統治者,若要治理好人事,必須先明天事,先明一切自然之理。人事若治,則天事必行,自然規律不可失常軌。國家若風調雨順、清明,說明天子之人事行,則可得到上天保佑而長保天命。反之,則受災禍,甚至失天命而喪天下。

    Q6:易經六十四卦,每卦的爻辭都代表的什么意思

    萌七七0504 :你好。
    【爻辭】:.指說明《易》六十四卦各【爻象的文辭】。如"初九:潛龍勿用。""初九"是爻題;"潛龍勿用"就是《乾》卦初爻的爻辭。 【坤】卦,初爻爻辭,履霜,堅冰至。

    展開全文
    下一篇:下一篇:2023年犯太歲的名人
  • 男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