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沒有考證不能瞎說
六道,包括人,天,阿修羅,鬼畜生,地獄眾生。
枉死,如果當時因為痛苦,或者極度仇恨的心理,很大可能是直接墮落地獄。
如果只是自己冤枉,大概還好點,能到餓鬼道里去。
能投胎畜生、人,都是有福報的。
而能成天人,都是積德行善,善大于惡,才會升天的。
如果能在日常的生活中,觀察自己,即使是1分鐘、60秒,能夠做不損人、罵人之事,能夠不思考損害別人,或自己貪婪的東西,或怒人、畜生等物。這樣,就有可能升到天上。
如果日日能如此,必生天上。
出六道,只要能有比這些更高的心,就可以了!
最重要的是出離心,和發愿讓其他人也出離這些地方的心。
觀音道場賜刺禪林---“廣德寺”網站
李炳南居士答:這個問題,古代大德在經文后面早就有詳細的注解,查閱后就自然明白了。這里再補充幾句。第一,意念不一就不會往生極樂世界,愛欲不重就不會輪回娑婆世界。意念專一就會往生凈土永不退轉,妄想太多就會墮落塵世輪回生死。第二,生到了凈土,周圍就全部都是凈緣,無緣不促進自己道心上升,因此就永遠不會退轉了。我們這個世界是穢土,生到了這個世界,無緣不促進自己欲念增重,所以絕大多數會退去道心。第三,往生凈土的人,都是凈因成熟的人,已經覺悟,不會退心。輪回娑婆的人,都是業力所牽的人,被妄念迷惑,難以覺悟,所以就只能墮落。簡單的說是這樣,要詳細地說,即使洋洋萬言也難以說盡。
以上答案由得道高人開示,歡迎你到唐、宋、明三朝800年歷史9個皇帝11賜刺的觀音道場“廣德寺”網站了解更多內容
可以參考廣德寺網站百度知道鏈接進入: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59178311.html
首先你要知道人的靈魂是不滅的,是永恒的!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也是一個必須要搞明白的六道輪回的基礎。如果沒有靈魂,也就不存在什么六道輪回了。既然這樣,那么,不論怎么死亡的眾生,包括人類,在死亡的同時靈魂也就離開了這個眾生的身體,實際在這個時候,這個所謂的眾生也就已經變成了一具尸體了。在這個時候,這個離開身體的靈魂也就開始到其它的地方去下生去了,成為了另一個剛出生的眾生。程序是非常簡單的,就是下生---成長---死亡---再下生,永無休止的輪回。這個死亡,不論是通過什么樣的方法死亡的靈魂是沒有區別的,它都會往其它的地方去下生,這就是被人們所講的“往生”,“往”就是“往別的地方”,“生”就是“再次下生”。而所謂的“六道輪回”指的則是所有的眾生的分類,在大該上人們把它分為了六類,所以,一般的人就說是“六道輪回”了。
“我”,從無始劫以來,一直因造作種種善不善業而被業力牽引,于無數世在六道之中輪回不已,若不聞佛教導、不信受、奉行佛法,將永遠生生死死以至無窮。這是因為不知道有解脫生死的方法,甚至不知道生死輪回這件事。
教人了脫生死,停止輪回就是“度人”(渡過生死苦海,到達不生不死的彼岸);這個方法唯有佛法能夠做到。
佛教將一切有情分為十法界。十法界又分為“六凡四圣”:
六凡為: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人等六道;六凡不能出離三界,升降沉浮,輪回不已;
四圣為: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佛。四圣能出三界而常住三界以救度眾生出離輪回。(阿羅漢、辟支佛可能因畏怖生死,樂于入涅盤,因而不度眾生,名為“自度”;也可能“回小向大”,觸證真如而明心;由此成為菩薩而度眾生,名為“度他”。)
六凡可以通過修學佛法而了脫生死,出離輪回。方法有三種: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乘的意思就是“乘坐的工具”,經中用“白羊車”、“白鹿車”、“白牛車”比喻)
其中,聲聞乘和緣覺乘合成“小乘”;聲聞乘通過觀察五蘊十八界一切法空而證阿羅漢果;緣覺乘通過觀察十二因緣法緣起性空而證辟支佛果;
大乘(菩薩乘)則是:先發菩提心,通過開悟明心,觸證人人具足的如來藏;因此發起般若智慧而入門,悟后起修,實修菩薩六度萬行,層層增上直致成佛。
以上三乘佛法,聲聞、緣覺只是中途暫時停留的境界,不是究竟圓滿。其實三乘終究合為“唯一佛乘”,究竟圓滿成就無上菩提。
簡言之,佛教就是教眾生成佛;方法就是佛法。由凡夫的“無常、苦、空、污染”境界,轉變為佛的“常、樂、我、凈”境界。
佛法分為二種道路:
其一為“小乘解脫道”,是教人證得五蘊十八界一切法空,斷除“我見”,“我執”,斷除“三縛結”;三界之中已經找不到這個“我”了,成為“阿羅漢”“辟支佛”入無余涅盤,不再受生死。這樣就解脫了生死。
其二為“大乘菩提道”,是教人先發菩提心,以開悟明心而實際發起般若智慧為入門,實際觸證我們人人具足的真如如來藏而明白“人人皆可成佛”“生佛不二”等道理;再實修菩薩六度萬行,直至成佛。
而小乘解脫,雖然已了生死,不受后有,但是不是究竟,未能證知本具之真如,不實際了知成佛之道;
究竟是成佛,也叫做“唯一佛乘”。
聲聞阿羅漢,緣覺辟支佛,大乘佛菩提道。除此以外,別無任何方法可以了脫生死,更不能走上成佛的道路。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