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榮欣風水網

    陰歷和陽歷怎么區分開,生日農歷公歷怎么區分

    內容導航:
  • 陽歷和陰歷到底怎么區分
  • 農歷、陰歷、陽歷、公歷是啥意思怎么區分的?
  • 如何分辨陰歷和陽歷???
  • 陰歷和陽歷的區別?
  • 農歷新歷怎么計算?
  • 公歷和農歷是如何換算的?
  • Q1:陽歷和陰歷到底怎么區分

    陰歷是用月亮的周期來定月份的。月亮從沒有開始慢慢的長大,變成滿月,也就是圓圓的月亮,再慢慢的變小,最后再到沒有,這時就叫一個月了。所以也叫月歷。我國古代又把月亮叫太陰,所以便把月歷稱為陰歷。月亮繞地球轉一圈,大約二十九天半。所以陰歷的一個月就是29或30天。把12個月叫一年,一年就是354或355天。可是,地球繞太陽轉一圈大約要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經過陰歷一年的時間,地球在公轉軌道上并沒有回到起點,還差十天左右。這樣,三年就差一個月,18年就差了半年。也就是說,18年后,正月初一過年,就是在夏天而不是冬天了。這怎么辦呢 ?我國古代天文學家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每三年加一個月。平常年份是十二個月,加了一個月的年份叫閏年,是十三個月。這樣雖然能夠保證正月初一過年時是在冬天,但是,陰歷正月初一這一天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并不固定,從而其它日子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也不固定,在每三年里,大概會差十幾天。這就是為什么從陽歷來看,春節有時在一月有時在二月的原因。
    陰歷還有一個名字叫農歷。但農民并不能靠農歷來種地,因為舊歷的日子不固定。如果把種地的日子弄錯幾十天,收成就大受影響。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國古代天文學家又想出個好辦法,把地球公轉的軌道分成24份。也就是我國的24節氣。農民種田用的是這個二十四節氣,而不是陰歷。
    陽歷也就是太陽歷,它是用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周期,把365天定為一年,再把它分成12個月。與陰歷類似地,陽歷的日子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也是變動的,每4年差一天,加在二月里。這樣,陽歷日子的擺動幅度很小,只有一兩天。對于人們來說,這一兩天就算不了什么,完全可以忽略了。所以,陽歷不需要節氣。
    陰歷的計算有下列四條規則:
    1.所有新月和節氣出現的時刻的計算以東經120度即東八區標準時為準。但計算1929年以前的陰歷時應以北京即東經116度25分的當地時為準。
    2.新月出現的一天為一個月的第一天。如某個節氣的出現時刻也在這一天,則不論該節氣的出現時刻是否比新月晚,一律算落入新的一個月中。
    3.每年的冬至總是落在這年的十一月中。從一年的冬至的第二天起到下一年冬至這一天止的這段時間稱為一歲。如一歲中有十三個新月出現,則這一歲為閏歲,要加入一個閏月。
    4.閏歲中第一個沒有中氣的月為閏月。因為一歲中只有十二個中氣,所以閏歲中至少有一個月沒有中氣,也存在有兩個月沒有中氣的可能性。但這種情況下只有第一個沒有中氣的月為閏月。閏月的前一個月為幾月則該閏月稱為閏幾月。

    Q2:農歷、陰歷、陽歷、公歷是啥意思怎么區分的?

    ①農歷就是陰歷,陽歷即使指公歷;②以太陽視運動為依據設置的歷法,叫“太陽歷”,簡稱“陽歷”,現在國際上通用的就是這種,由于它來源于西方,是辛亥革命時期才傳到我國的,所以也稱為新歷;今天公歷是4月15日③以月亮的視運動規律為依據設置的歷法,稱為“太陰歷”,簡稱“陰歷”,這是東亞國家沿傳的,今天陰歷是三月十三。

    Q3:如何分辨陰歷和陽歷???

    陽歷是太陽歷,也稱公歷,是根據太陽和地球的關系算的
    一般我們日常說的幾月幾號是公歷, 現在國際通用的.
    陰歷是月亮歷,也稱農歷,是根據月球和地球的關系算的
    我們過端午,中秋,冬至,春節等都是用陰歷的,還有二十四節氣也是用陰歷來計算的,陰歷是我們古代延用下來的歷法.陰歷一般說是幾月初幾,或幾月幾,一般不說幾號的號的.
    書寫方式 農歷(陰歷)二零一二年閏四月廿八 陽歷(公歷]2012年6月17號

    Q4:陰歷和陽歷的區別?

    你好。
    陽歷也叫公歷,來源于西方。比如算星座時、就是按照陽歷(公歷)計算的。
    陰歷也叫農歷,來源于我們中國。
    比如我們俗稱的八月十五中秋節、清明節、七夕、春節、就是按照農歷來計算的。而元旦、和西方的情人節(2.14)和圣誕節、國慶節、建軍節、黨的生日、都是按照公歷來計算的。
    他們的主要區別就在于陽歷是國際通用的,而農歷是我們中國特有的。
    陽歷以地球繞太陽轉一圈的時間定為一年。共365天5小時48分46妙。平年只計365天這個整數,不計尾數。陽歷每年分12個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2月只有28天。又規定7月以前,單月為大月,雙月為小月;8月以后,雙月為大月,而單月為小月。每年所余的5小時48分46秒,只至四年約滿一天,這一天就加在第四年的2月里,這一年叫閏年,所以閏年的2月有29天。
    陰歷以月亮圓缺一次的時間為一個月,共29天半。為了算起來方便,大月定做30天,小月29天,一年12月中,大小月大體上交替排列。陰歷一年有365天左右,也沒有平年閏年的差別。陰歷不考慮地球繞太陽的運行,因而使得四季的變化在陰歷上就沒有固定的時間,它不能反映季節,這是一個很大的缺點。為了克服這個缺點,后來人們定了一個新歷法,就是所謂陰陽臺歷。現在我國還在使用的夏歷(也叫農歷或陰歷)就是這種陰陽合歷。它跟陰歷一樣,以月亮圓缺一次的時間定做一個月,也就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可是它又用加閏月的辦法,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數跟陽歷全年的天數相接近,來調整四季。陰歷約每過二三年多有一個閏月。
    可能比較繁多,如果想真的了解。希望你耐心的閱讀。謝謝。
    謝謝采納呢。

    Q5:農歷新歷怎么計算?

    你說的新歷即公歷,也稱陽歷。是以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定為一年,共365天零5小時多近6小時,平年只算365天。那多出的5小時多近6小時,平均約每隔4年加一天到2月份,所以有時公歷的2月就有29天。
    而你說的農歷即陰歷,也稱夏歷。以月亮圓缺一次的時間為一個月,每月29天半。一年約為355天,大月30天,小月29天。由于農歷一年的天數與地球年(公歷)相差約11日左右,所以約每3年要置一閏月,每19年要置7個閏月,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數跟地球年(公歷)全年的天數相接近,來調整四季。具體閏哪個月,則要視節氣情況靈活而定,如今年便是閏5月。
    正由于公歷和農歷的計算方法不同使每年的天數不同,而每年的第一天的起始時間也不同,所以使公歷和農歷的月份和日期不同步,大致相差一個月左右。
    因為農歷是我國歷史上一直采用的歷法,所以我國絕大多數的地方都是以出身時的農歷來確定人的生日,這也是一種民族習慣。
    但由于公歷計時準確且方便,因此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采用公歷,我國也早在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正式采用公歷。所以在正式的場合出身年月都是用公歷,如身份證、檔案記錄、履歷表等等。
    你會查萬年歷,了解了以上的情況后就容易懂了。再告訴你一個很簡單的方法看萬年歷,一般在上面用阿拉伯數字標示的是公歷的日期,在阿拉伯數字下面用中文數字標示的就是農歷的日期。
    如你說的1991年4月7日出生的:
    1、如果這是公歷的日期,那萬年歷上對應的阿拉伯數字4月7日下面的中文數字二月二十三就是你農歷的生日。
    2、如果這是農歷的日期,那萬年歷上對應的中文數字四月初七上面的阿拉伯數字5月20日就是你公歷的生日。

    Q6:公歷和農歷是如何換算的?

    公歷和農歷之間是不能換算的,二者采用的計算方法不同,沒有特殊關系可以查詢,只能分別計算。

    公歷是陽歷的一種,陽歷就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周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歷法。

    公歷別稱公元、西歷、西元等,是一種源自于西方社會的紀年方法,由意大利醫生兼哲學家Aloysius Lilius對儒略歷加以改革而制成的一種歷法。1582年,時任羅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準頒行,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紀年的開始。

    公歷是一種平均太陽歷,只有回歸年,不管朔望月。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為365.2422天,因此,平均每4年便會少大約1天的時間。

    因此,公歷規定每4年里有1個閏年,將這一天加在天數最少的2月,故閏年的2月有29天。實際操作中為了方便,規定凡是能被4除盡的年份(末尾有兩個0的要被400除盡),皆為閏年。如1996,2000等皆為閏年。

    農歷也是“陰陽歷”,又稱為夏歷、陰歷、舊歷,是東亞傳統歷法之一。農歷屬于一種陰陽歷,平均歷月等于一個朔望月,但設置閏月以使平均歷年為一個回歸年,設置二十四節氣以反映季節(太陽直射點的周年運動)的變化特征,所以又有陽歷的成分。

    平年十二個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由于每年的天數比太陽年約差十一天,所以采用設置閏月的方法使這幾年的平均日數盡。

    和陰歷一樣,在19年里中設置了7個閏月。不過和陰歷不同的是,又根據太陽的位置,把一個太陽年分成二十四個節氣,以利于農業種植等活動。紀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復始。這種歷法相傳創始于夏代,所以又稱為夏歷。也叫舊歷。

    這就導致了農歷和陰歷的起始月份不一樣,陰歷是以正月初一為一年的起點,而農歷是按24節氣來劃分的,也就是說立春是農歷的起點。

    擴展資料

    陽歷

    陽歷就是太陽歷,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周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歷法。一年12個月,這個“月”實際上與朔望月無關,月份、日期都與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較好地符合,在一年中可以明顯看出四季寒暖變化的情況。

    陰歷

    陰歷,又稱太陰歷,是以月球繞行地球一周為一個月,即以朔望月作為確定歷月的基礎的一種歷法。

    因朔望月較之回歸年易于觀測,遠古的歷法幾乎都是陰歷。但是朔望月的長度(29.5306日)為一個月的平均值,全年12個月,同回歸年(365.2422日)相差約10日21時,所以,需要設置閏月,三年閏一個月,五年閏二個月,十九年閏七個月。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公歷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農歷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陽歷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陰歷

    展開全文
    上一篇:上一篇:犯罪大師占卜師
    下一篇:下一篇:屬相變更以什么為準
  • 男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