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串戴的材質可以依據下面標準進行選擇:
小葉紫檀,帝王之木,宮廷御用,寸金寸檀,質地堅硬,紋理細密。具有調節氣血、安神助眠、預防皺紋、調節心腎肝腸胃的功效。
菩提子,菩提子和菩提根為佛家圣物,可以驅邪消災、避禍增慧,并帶給人平安、吉祥、富貴和健康。
沉香,香中之王,眾香之首,一兩沉一兩金, 是世界五大宗教公認的珍寶。具有清人神、補五臟、益精陽、暖腰膝、治喘急的功效。
黃花梨,色澤黃潤,材質細密,紋理柔美。具有緩解風濕腰痛、高血壓、胃痛的功效。
金絲楠木,質地溫潤柔和,紋理細膩通達,陣陣幽香。具有醒脾化濕、祛疾除患、調養生息、驅兇辟邪、招財納福的功效。
檀香,油質高,手感好,質地堅硬,光滑細膩,香氣醇厚。具有安撫神經、治療喉嚨痛、粉刺、抗感染、抗氣喘、調理老化肌膚、去邪、殺菌提神的功效。
紅豆杉,色澤天然,不朽不蛀,紋理細膩流暢,光潔圓潤。具有防癌、消炎、提高免疫力的功效。
手串的數量按照以下標準:
108顆,暗指消除108種煩惱,求得身心安定,化做無欲無求的姿態,是很多修佛者佩戴文玩菩提子所選擇的數目。另外,108也是道家文化中天罡地煞的數目總和,佩戴亦有護身之意。
54顆,此串珠數源于菩薩修行中所需感悟的54處階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地”、“十回向”和“四善根”。
42顆,此數目和54顆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樣也說的是菩薩修行中所要感悟的階位數目,只不過用“等覺”、“妙絕”兩顆串珠代替了“十信”、“四善根”,同“十住”、“十行”、“十地”、“十回向”共成42顆串珠。
36顆,36顆是108顆的精簡版本,主要是為了便于人們隨身攜帶,另外也傳達了以小見大、化繁為簡的奧妙哲理。
27顆,每一顆串珠代表一位佛學圣者,合計為佛家27圣賢,源于小乘派系中“四向四果”之論。甄嬛傳的雍正手里經常盤的就是27顆。
21顆,覆蓋了菩薩修行自大涅槃到成佛所經歷的21處階位,即“十地”、“十菠蘿蜜”和“佛果”。
18顆,這一數目現在比較常見,很多串珠都以此為準,民間也有“十八子”的說法,數目吉祥而且便于攜帶,故而頗為常見。從佛學的角度上說,其指的是佛家的十八羅漢亦或是佛祖的18種變化。
14顆,很多青年人極其青睞這一種串珠,借用了其“十四忍”的寓意。不過,也有研究者認為其代表的是佛家所說的“十四無畏”,體現的是勸誡修行的理念。
12顆,在佛學中,常有“十二因緣”或是“二六之緣”一說,世間之事多為因緣而生又為因緣而去,而這12顆串珠就表明了這“十二緣起”。
6顆,分別代表了耳、鼻、舌、眼、身、意這“六根六情”,指代的是人的六種感官六種感知。
佩戴左手還是右手的講究,可以依照下面情況,進行選擇:
1,佩戴在“左手”手腕上,能夠穩定人的情緒,使人遇事穩重,特別是煩躁的時候把玩珠子片刻,能讓人恢復理性舒緩壓力,長期佩戴并加以開光加持可辟邪、助運的功能。
2,佩戴“右手”手腕上可以化險為夷、逢兇化吉、消除邪氣。紫檀木有益人體心臟、肝臟及腎臟等機能,能有效穩定人體腦波,使人情緒穩定、安詳、沉靜,有穩神定氣之神效。
佩戴手串很有講究,不能隨意佩戴,最主要的注意事項基本上就只有一條,就是清凈。
如果細說起來可以有以下幾點注意事項:
第一:不要手腕上帶著念珠去衛生間方便,如果需要去的話可以將手串摘下放在上衣口袋里,夏天可以貼身掛在脖子上。
第二:不要在夫妻同睡的情況下戴手串或者放在床邊。
第三:吸煙或者用手觸摸過從蔥、蒜、韭菜或者飲酒時不能佩戴念珠,更不要將煙吐到手串上。
第四:手串不使用和佩戴的時候應當放在佛堂里或者佛像跟前,有熏香的行人可以在每天早上起來使用之前用熏香熏一下。
第五:不要隨意觸摸其他人的念珠。
第六:念珠不要放在褲子兜里更不要放在屁兜里。
第七:念珠在掛在脖子上或者掛在墻上時應該將佛塔向上。
第八:請不要用摸過肉或者魚等不潔凈東西的手觸摸手串,在摸念珠之前應當洗手。
第九:在計數的時候,每念完一串的時候,不要將念珠翻轉以后再計數要不間斷的循環計數。
第十:不要在持念的時候隨意掄動或擺動念珠,要在腰部以上的位置嚴肅的鄭重的計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