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卜方法頗多,多以易自居。然真正使用《周易》(也叫做《易經》)這本書來占卜的方法,現在使用并不廣泛。
第一步:取蓍草五十根;
第二步:從五十根蓍草中取出一根,占筮過程中始終不用,以象征天地未開之前的太極。然后,將四十九根蓍草任意分成兩份,左手持的這份象征天,右手持的這份象征地。
第三步:先從右手的蓍草中抽出一根,夾在左手小指與無名指之間,象征人。然后以四根為一組,先數左手的那一份,再數右手的那一份,以象征四季。
第四步:小指中的一根與左右手數余下的根數,合起來要么是五,要么是九。以上是第一變。
第五步:將第一次余下的九或五根除開,再用四十或四十四根蓍草合在一起,同樣隨意分成兩份,同樣分握其左右手,同樣由右手取出一根夾在左手的小指與無名指之間,然后同樣先左后右四根四根地數,左右手余下的加上小指的一根,合起來必定是八或四。這是第二變。
第六步:三變是將二變余下的四十或三十六或三十二再合在一起,如法炮制,同樣的方法同樣的操作,最后的合數,必定是八或四。去掉三變的余數,剩下的蓍草(竹簽)或者為三十六根,或者為三十二根,或者為二十八根,或者為二十四根,再以四除之,一爻遂定。
36÷4=9(為老陽,畫作X)
32÷4=8(為少陰,畫作、、)
28÷4=7(為少陽,畫作、)
24÷4=6(為老陰,畫作O)
老陰、老陽可能變化,稱之為“動爻”,少陰、少陽不變化,稱之為“靜爻”。
第七步:三變得到第一爻,同樣的方法同樣操作五次,即可得出另外五爻,經過十八變,就得一卦。 第八步然后到周易書中找相關爻辭卦辭分析
50根蓍草先取出一根,象天。再隨意分成兩份,放在左右手中。十有八變,最后余下的是卦數。
先用兩手將參與演卦的四十九根蓍草莖任意一分為二,其中左手一份象“天”,右手一份象“地”。接著,從右手任取一根蓍草莖,置于左手小指間,用以象“人”。這樣就形成天、地、人“三才”的格局。然后,以四根為一組,先用右手分數左手中的蓍草莖,再以左手分數右手中的蓍草莖。一組一組地分數完后,兩手中的蓍草莖余數必有一定規律:左余一,則右余三;左余兩,則右亦余兩;左余三,則右余一;左余四,則右亦余四。這時,將左手所余蓍草莖置于左手中指與無名指間,右手所余蓍草莖置于左手食指與中指間。這樣,左手指縫間的蓍草莖余數(包括一開始置于無名指與小指間象征“人”的那一根)非五即九,故去除余數后的蓍草莖數必為四十四或四十。到此為止,完成了蓍草演算的第一步,古稱“第一變”。
“一變”之后,去除左手指縫間的余數,又將兩手所持的四十四或四十根蓍草莖按“一變”的同樣方法和順序進行演算,即先將四十四或四十根蓍草莖合在一起,然后任意一分為二,并從右手中取出一根蓍草莖置于左手無名指與小指間,再用右手四四一組分數左手中的蓍草莖,然后用左手分數右手中的蓍草莖……。“二變”的結果,左余一右必余兩,左余兩右必余一,左余三右必余四,左余四右必余三,故兩手余數之和非四即八,而兩手所持蓍草總數或四十或三十六或三十二。
如法炮制,“三變”的結果,兩手所持的蓍草莖總數或三十六,或三十二,或二十八,或二十四。然后以四相除,一爻的商數便顯現出來:
36÷4=9
32÷4=8
28÷4=7
24÷4=6
根據奇數為陽,偶數為陰的原則,如果商數是“9”則是老陽之數即得陽爻“”;如果商數是“8”則是少陰之數即得陰爻“”;如果商數是“7”則是少陽之數即得陽爻“”;如果商數是“6”則是老陰之數即得陰爻“”。這樣,經過三次演變,終于得到一個爻。一個卦共有六個爻,所以總共需要經過十八次的演算變化,將每爻按照從下到上的順序排列,才能得到一個卦。但是,“三變”之后得到一個爻,有時還要發生變化,即“變爻”。這就是:當商數為“9”或為“6”而成老陽或老陰,根據物極必反的規律,老陽變為陰爻,老陰變為陽爻,這樣就會得到另一卦,稱之為“之卦”。未變爻的原卦稱為“本卦”。如果沒有“變爻”出現,即六個爻的商數中沒有“9”和“6”,那么就沒有“之卦”。
這樣,推演過程就全部結束,得到一個六爻“本卦”或加上一個“之卦”。以上介紹的這種占筮取卦方法即為后人所稱“文王卦”或“六爻大課”。
然后,根據相應的推論規則對推演所成的卦進行推論(推理解釋)。
現在易學在不斷發揚光大,變易是易經發展的自然規律,沒必要死板的采用當時因為物質條件不豐富的原因而采用這種目前看起來起卦不太方便的法門,其實你自己起心動念隨便起2個數字就可以!變爻看時辰就ok了!
蓍草法:
1:先找50跟短木棍(應該是蓍草<古人認為蓍草具有靈性>現在蓍草不大好找所以我說木棍)50是“大衍之數”,算之前,先拿給被算的人,讓他默念要求得事物。
2:然后拿出一根,放在一邊(A),只用七七49根來算。一卦共分六爻,從下到上是 初二三四五上,每一爻須算三次,所以算一卦要算三六一十八次。
3:從49跟木棍中拿出一根,放在一邊(B,不要和A那一根混在一起,這表示這是第一算)。把手上余下的木棍隨機分堆。拿出其中一堆,四根為一組,排成一排,最后剩下的一二三或四根就放到一邊(C),注意不要和A,B混起來。然后那剩下一堆同樣四根一組,排成一排,最后剩下的一二三或四根就放到一邊(C),這就完成了一算。第二算開始,把所有排成四根一組的木棍合到一起,不要碰A B C的。拿出一根放入B(B有兩根了,表示第二算)剩下的如法炮制。
4:三算之后,兩排木棍的組數有四種可能:六,七,八,九。具體意義之后討論。把結果記錄在紙上,單數用“--”(陽)來表示,雙數用“- -”(陰)來表示。然后在旁邊寫漢字,如果最后是9堆,就寫“初九”,一定要寫漢字!!
5:算完一爻(三算),把49跟木棍合成一堆,開始算第二爻。注意,最開始算的爻是最下面的,從下到上。 到六爻算畢,就成了一卦。
以上介紹的是蓍草法.但太過于煩瑣.現在用這種方法起卦的人已經很少了.從漢朝開始.人們開始用銅錢(當時是五株錢,現在五珠錢不好找.就算有要買也很貴的.所以一般用乾隆錢代替)
具體方法:取3個大小一樣的乾隆錢放在手中.雙手臥實銅錢,心里靜靜的想著自己要預測的事情.(這時候自己的心情一定要靜.腦子里專心想自己要預測的事情!!)時間大約1分鐘或自己有感覺的時候.再把銅錢拋出.看其正反.記錄下來.一共拋6次.第一次為初爻.最后一次為上六爻起卦.具體記錄方法是:一個背為陽爻,記作" — ",二、兩個背為陰爻,記作“- -”, 三、三個背為老陽(即陽動),記作“ O” 四、沒有背(即三個面)為老陰(即陰動)記作“X”。
記住:是3個銅錢拋6次,不是六個銅錢.
此外還有用時間起卦.占字起卦.方位起卦,聲音起卦,顏色起卦.......總而言之.什么方法都可以起卦.由于本人秀氣的小手比較辛苦,就不一一介紹了.你也可以參考<梅花易術>里的起卦方法.但梅花主要注重的是內卦與外卦生克,比合關系的關系,我們現在分析一個卦象主要還要看它的世,應,用作主要分析.參考卦詞爻次,內外卦多方面去考慮才能得到更為準確的預測結果. 其具體分析體系是極為復雜的.沒有周易基礎知識是辦不到的.樓主既然對<周易>有興趣我建議你還是先多學習一些周易基礎再起卦.斷卦.
本來是不想在網上說什么的,可我看樓主已經問這個問題N次了,證明你真是對周易想了解一些.而且也沒有人回答你.所以~~~~~(畢竟現在認真學易的人不是很多)
我知道樓主是初學.我羅嗦那么多話也不知道你能不能看懂.哎~~~~
選用五十根,取一不用,其用四十有九根。將此隨意兩分,這從右手取一根,掛於左手小指間;從左邊蓍草開始數,每四根一數,所余之數(剛滿四數亦為余數)則并于左手小指間;再數右邊蓍草,每四根一數,也將所余之數歸并于左手小指間,此為“一扐”;然后將所并在小指間的余數放于一邊,再將左右兩邊數過的蓍草合之,再隨意兩分,從右取出一根,掛於左手小指間;如上之法重做,將兩邊所余之數合之再并之前從右邊取出的一根,和“一扐”所余之數放于一邊,此為“二扐”;再將左右數過的蓍草想以上的演法再演一遍;此為“三扐”。將“三扐”之后所剩下的蓍草數,必是24、28、32、36四個數的其中一個,將其以四除之,得6、7、8、9四個數,其中6、8為陰爻,8為靜,6為動;7、9為陽爻,7為靜,9為動。三變則初爻成。 按其法再將49根蓍草重演,三變則二爻成。 三變成爻,一卦六爻,故十有八變而成卦。 自己慢慢琢磨吧!好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