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榮欣風水網

    60個太歲星君的名字,屬豬的太歲星君是哪位

    內容導航:
  • 辛丑年太歲星君是哪一位
  • 什么是太歲?
  • 2023年太歲星君牌位怎么寫?
  • 太歲長什么樣子?
  • 五行風水
  • 什么是“太歲”啊?
  • Q1:辛丑年太歲星君是哪一位

    辛丑年太歲星君是哪一位?關于太歲將軍,對生肖命理熟悉的朋友應該不會太陌生,所謂太歲將軍就是太歲星君。太歲星君又稱歲和太歲,歲是天皇氏時代創制的紀元歲星,后也發展成為民間信仰的神靈。太歲以六十甲子的干支紀年法為運轉周期,共六十位,每年都有一位太歲星君當值,當年值太歲的星君,權利巨大,掌管著人間的吉兇禍福。所以每年犯太歲的朋友,都會及時的拜太歲,以祈禱這一年風調雨順,災難遠離。進入2023年,當值的太歲星君是哪一位呢?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
    ?
    一、何為太歲將軍?
    太歲是天上當值的神祇,人間有災難禍劫,上蒼秉其慈悲圣意,都會特派天神來護衛保佑,一年輪值一位天神,而安太歲乃流傳于中國民間信仰的禮儀。嚴格來說,歲是指歲星,屬于年神之一。中國古老的術數家,以木星“歲星”十二年為一周天,因此將周天分為十二等分,以歲星所在的位置為歲名,每個歲星都有歲神也就是太歲,依地支之別共有十二個,每年言相同地支的太歲當值,也就是子年由子太歲當值,丑年由丑太歲當值,以此類推,十二年輪回一次。
    而太歲也被視為兇神,不同年科太歲所在的位置即為兇方,忌動土、建筑、遷移等。更有術數家認為太歲是年神中的武將,逢寅、卯、辰年,守在正東方;逢巳、午、未年在正南方;申、酉、戌年在正西方;亥、子、丑年在正北方。一般人想要興土木、遷房舍,當避免在太歲當值的位置,以免在“太歲頭上動土”,無妄招惹來許多災禍。至于太歲相對的方位,則居歲破神,主耗財及盜匪之禍,因此人們自然也不愿意觸犯了這個方位。
    二、2023年太歲將軍叫什么,辛丑年太歲星君是誰
    進入2023年,當值的太歲是辛丑太歲楊信大將軍,太歲方位在東北方,八卦屬于艮宮,歲破方在西南方,八卦屬于坤宮。根據每60年一周期的算法,在1901年、1961年、2081年、2141年里,當值的太歲星君都是辛丑太歲楊信大將軍。所以,對于在2023年里值太歲的屬牛人來說,要想化解本命年負面運勢,千萬不可拜錯太歲,是辛丑太歲楊信大將軍。千萬不可搞錯,如果拜錯了其他的太歲星君,化解太歲的作用不大,要注意。屬牛人進入本命年,想要掃除全年晦氣,庇佑安康順遂,可佩戴一個【月石緣牛轉乾坤吊墜】作為開運吉祥物,寓意全年否極泰來,鴻運當頭!
    辛丑太歲楊信大將軍是屬牛人的本命太歲星君之一,根據不同年份出生的屬牛人,其當值的太歲星君也不一樣:1925、1985年乙丑太歲陳材大將軍;1937、1997年丁丑太歲汪文大將軍;1949、2011年已丑太歲傅佑大將軍;1961、2023年辛丑太歲楊信大將軍;1973、2033年癸丑太歲朱得大將軍。
    三、2023年什么生肖需要化太歲
    (1)生肖牛——本命年
    自古犯太歲者,運勢多少都會受到牽連,為了讓運勢變得更加順利,犯太歲的朋友要做好化解太歲的工作。每年都會有幾個生肖犯太歲,進入2023年,由于自身地支與太歲一致,屬牛人迎來本命年值太歲的年份。流年值太歲者,無喜必有災,所以屬牛人在2023年本命年必須要進行化解太歲,方可安度本命年。此外,屬羊、屬龍、屬馬和屬狗人也非常倒霉,因地支都與流年太歲形成相克或相沖的形式,同屬于犯太歲的生肖。
    (2)生肖羊——沖太歲
    對于屬羊人來說,進入2023年,因為地支與太歲地支相沖,犯了“沖太歲”。沖太歲在所有犯太歲中,影響算是非常嚴重的,流年沖太歲者諸事不順,倒霉之事纏身。所有,屬羊人在2023年里,由于沖太歲運勢非常糟糕,要想萬事順利,最好能及時做好化太歲的工作。在2023年牛年,犯太歲的屬羊人可以奉請一件【月石緣靈解錦囊】作為新年化太歲吉祥物,流年隨身攜帶或者放在臥室床頭,寓意逢兇化吉、平安吉祥、安康順遂。
    (3)生肖狗——刑太歲
    進入2023年,對于生肖屬狗人來說,非常倒霉,由于自身地支與太歲地支相刑,犯了刑太歲。刑太歲在犯太歲中,影響程度也非常嚴峻,可以說與本命年值太歲、沖太歲一起,稱為最嚴重的犯太歲形式。刑太歲又稱偏沖,流年刑太歲者有互斗之災,刑代表殘殺,對個人身心、財運、感情等傷害極大。對于在2023年刑太歲的屬狗人來說,破財、病痛、婚姻危機等,這些不幸之災都有可能降臨,所以,以防萬一,最好提前做好化解太歲的工作。屬狗人在2023年可以隨身佩戴一條【月石緣解歲手繩】作為2023年吉祥飾物,寓意運勢暢達、歲歲平安,祈福全年吉利順遂,福星高照,福運連連。
    (4)生肖龍、生肖馬——破太歲和害太歲
    對于屬龍和屬馬的人來說,在2023年里,都屬于比較輕微的犯太歲,受到太歲影響不是很大,但也要做好化太歲的工作。這一年里,屬龍和屬馬的人,受到吉星之力加持不多,相反兇星極多,且兇性之力還不小,稍不注意,可能就會給自身惹來諸多擾人心的倒霉事。所以,屬龍和屬馬的朋友不要大意,輕微犯太歲也要引起重視才是,這樣才能規避風險,順心度過2023年。
    四、2023年犯太歲如何化解好
    (1)拜太歲
    太歲星君在人們的心中地位崇高,而拜太歲逐漸成為人們祈福化太歲的常見方式之一,人們始終相信,只要誠心拜太歲,定能獲得太歲星君的庇佑,生活變得更加順心,避免厄運纏身。拜太歲的時間一般是選擇在每年的正月初八或十五,地點可以選擇在家,也可以前往寺廟。所以在2023年里犯太歲的生肖,要想這一年厄運遠離,免遭兇星干擾,就要在年初之時,去廟宇或者在家舉行拜太歲儀式。對于在家拜太歲的朋友,要提前請教專業人士,嚴格遵守相關事宜進行,否則會影響到化太歲的效果。
    (2)戴紅繩
    關于紅色,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寓意都是非常吉祥的,深受大家的喜歡。一些喜慶的場合,都會以紅色作為主要布置基調,圖吉利的同時也能規避風險,可以說紅色在國人心中地位是非常崇高的了。用紅色繩子編制成的紅繩,則成為化太歲中非常受歡迎的飾物,每當進入犯太歲之年,人們都會提前購置一根紅繩隨身攜帶。紅繩有祛除不良氣運,提升運氣,保平安的作用,所以平時霉運重,運勢不順的時候可以佩戴一根紅繩,萬事得償所愿。在2023年辛丑牛年,犯太歲的朋友可佩戴一根精心配制的【月石緣保慶紅繩腰鏈】,寓意新年好運加身,紅紅火火,好運常伴。
    (3)佩戴吉祥飾物
    在2023年里犯太歲的朋友,受太歲和各大兇星的壓制,整體運勢是比較糟糕的。這時候,如果能隨身佩戴一些寓意吉祥的飾物,定能為自身招來好運,化解厄運與不幸,從而起到化解太歲提升運勢的目的。在風水學里,寓意吉祥的飾物很多,比如轉運珠、貔貅、水晶、桃木飾品等等。這些飾物不僅好看,且具有化解災難、招財聚財、旺健康愛情運的功效,非常適合在2023年犯太歲的朋友佩戴。犯太歲的朋友在2023年,可以隨身佩戴一件【月石緣濟財迎祿手繩】來作為招財旺運的吉祥物,濟財手繩有鞏固流年財運,生旺財氣,化解破財損財的美好寓意,祈福今年增財添祿、財運順遂。
    (4)破財消災
    在2023年犯太歲的朋友,也可以通過“破財消災”的方式化解太歲,提升整體運勢。這里的破財消災屬于主動花錢,比如,捐贈、購置貴物等等,就是那種好的破財,才能達到化太歲的目的。像那種被動破財,比如被偷、被搶、被騙錢、掉錢等等,這種不好的破財,是無法化解太歲的。在2023年里,犯太歲的朋友如果有閑錢,可以多去做好事,比如,捐贈、扶貧等,幫助別人的同時也能為自身積累福德。也可以往家中添置貴物,比如買房、買車、買地、買貴重首飾等等,主動通過破財來免災。

    Q2:什么是太歲?

    太歲,本為道教神明的尊稱,是對應天上地下的神煞領導。后被引用為“神煞論”來推斷人的運程。

    Q3:2023年太歲星君牌位怎么寫?

    “太歲” 是太歲神的簡稱,太歲神在所有神中,影響力最大,掌管人間一年的吉兇禍福,統攝眾神,有“年中天子”之稱。太歲共計60位,一年一換,每一位太歲都有他的姓名,順序值年,周而復始,循環不息,從甲子年的金赤大將軍至癸亥年虞程大將軍,依六十甲子輪流掌管人間一年的吉兇禍福,故又稱“值年使者”,或“值年太歲”,太歲既是星辰,也是中國民間奉祀的神祇。太歲就是天上的木星,因為木星每十二個月運行一次,所以古人稱木星為歲星或太歲。
    正常寫法、太歲如圖。




    Q4:太歲長什么樣子?

    太歲是一種生命演化過程中介于原始菌類向植物動物演化過程中的粘菌復合體。這個結論說明了什么呢?你看這是一株植物,這是一個動物,這是一株真菌,它們都有著共同的祖先。它們是由幾十億年前一種原始的鞭毛單細胞生物進化而來。這種生物叫做原生質生物,是生命的原始狀態。原生質生物生活在水中能夠游動,它既可以像動物一樣通過吞噬其他的生物生活,也可以像植物一樣通過光合作用生活。前一種叫異樣功能,后一種叫自養功能。后來隨著演化按兩個方面發生分化:一部分原生質生物自養功能加強,運動功能退化,進化到單細胞綠藻由之發展成植物界。另一部分原生質生物運動功能和異養功能加強,自養功能退化進化到單細胞原生動物,由之發展到動物界。這個粘菌復合體,它的細胞結構和原始的鞭毛細胞的結構非常相似,不同的是這種細胞不含光合色素,按《生命起源及進化譜系圖》分析,它的位置應在菌、(藻)類植物和原生動物之間。也就是說處于生命演化的一個岔道口上,左拐呢就會發展到植物界,右拐呢就會向動物界發展,原地不動就變成了像蘑菇靈芝一樣的真菌類。由于非常少見,一直是生物演化研究的一個盲點,所以它對研究生命演化過程十分有意義。

    Q5:五行風水

    不得在太歲頭上動土是我國民間遺留的一種忌諱。民間傳說,如在太歲方位動土,就會挖到一種會動的肉塊,即是太歲的化身。如果人的命運正旺還不至于怎樣,運氣不佳,命象衰微,就會遭到喪亡的災難。因而人們最怕遇到太歲,常常畏之如虎,那些兇惡、難惹的人,就被稱之為"太歲"。比喻觸犯兇暴的人,將會招致禍殃。
    說到動土,必然與建房有關。傳說這個太歲是子日出游,巳日回歸。所以,人們可趁他出游之日偷偷地奠基蓋房,俗信能逢兇化吉,遇難呈祥。但偷修必須在限定日期內完工,即要趕在太歲出游回來之前把活干完。這種“偷修”,也是對民俗禁忌中的一種變通方式,因此,舊時民間建房,為防太歲,往往在農歷正月初五(破五)日出前破土動工;或在太歲出游日進行“偷修”。
    PS:“太歲”:
    在中國民間,“太歲”向來被人們看作是一種神秘莫測的力量,一種能在冥冥之中支配和影響人們命運的力量。它無影無蹤,而又無處不在。其實,“太歲”實際上是古代人假設的一種天體。作為一種具體的生物,“太歲”是真實存在的。在《山海經》、《本草綱目》等古籍中均有詳盡記載,稱其為“肉芫”,“視肉”、“土肉”、“聚肉”、“封”等。

    Q6:什么是“太歲”啊?

    【“太歲”的幾種含意】
    tàisuì
    (1) ∶木星的別稱,古代用它圍繞太陽公轉的周期紀年,一周是十二年
    (2) ∶傳說中神名。古代,認為太歲之神在地,與天上歲星(木星)相應而行,因此興建工程等要躲開太歲的方位,否則就要不吉利
    (3) ∶一種特殊的生物
    【一·木星與“太歲頭上動土”】
    古人把木星稱為“太歲”(或歲星一周天(實際是11.86年),并劃分周天為十二次,木星每年行經一次,都有特定的名稱,說太歲某一年在某一方,這一方就不能動土搞建筑,否則觸犯了太歲,就會招來災禍。后來,人們把別人侵犯自己怒斥為“太歲頭上動土”,以顯示自己的威風。
    這一說法早在宋朝就已有之。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就曾提到過:朱武和陳達、楊春在少華山落草之后,為了打劫錢糧供山寨使用,預備與官軍對敵。朱、楊要打蒲城縣,陳達不聽朱、楊的勸告,堅持要從史進所住的史家村借條路去打華陰縣。路經史家村時,史進召集眾莊客截住道路,對陳達喝道:“你也須有耳朵,好大膽,直來太歲頭上動土。”敢這樣說的當然就是有來頭的人,書中所講的陳達的確不是史進的對手,結果被史進擒獲。
    【二·太歲之神】
    太歲,為道教神明的尊稱,又稱太歲星君,或者歲君。太歲就是天上的木星,因為木星每十二個月運行一次,所以古人稱木星為歲星或太歲;太歲又稱太歲星君,它既是星辰,也是民間奉祀的神靈。
    中國傳統的紀年方法叫干支紀年法,它是由十個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依次輪流搭配而成。始于甲子,終于癸亥。一個輪回需要60年,稱為六十甲子。
    傳說在這60年里面,每一年天上都會派一位神仙出來值年,他負責掌管這一年人間的福與禍,也掌管這一年出生的人一生的旦夕禍福,老百姓尊稱這些神仙為值年太歲,60年就有60位太歲,所以統稱為60甲子神。
    太歲神從南北朝開始就有六十位,到了清代初期六十位太歲的名字全部更換,成了現在各地有安奉太歲的廟宇里面的六十太歲。
    【犯太歲、沖太歲、刑太歲】
    一般人的年庚,若與值年太歲相同,民間稱為犯太歲,年庚對沖者,則叫沖太歲;詩曰:太歲當頭坐,無喜恐有禍。按照十二主星宿中記載:“太歲當頭有災禍,刑沖破害鬼推磨,流年若還逢忌神,頭破血流難躲過。”因此,無論是那一種,在那一年里必定百事不順,事業多困厄,身體多病變,因此務必要拜奉太歲星君以保平安。
    六十甲子各有歲神輪值,而當年輪值之歲神稱為值年太歲,如想知道自己的值年太歲,只需找出自己在六十甲子所屬的名稱,便可找出自己的值年太歲。
    什么叫做犯太歲?犯其實即是沖,「沖」亦分為「年沖」及「對沖」。
    “年沖”即是指生肖之年,例如今年是蛇年,屬蛇者即為年沖;
    “對沖”即是指生肖之年再加上六年,“對沖”又叫“六沖”,即子午沖、丑未沖、寅申沖、卯酉沖、辰戌沖、巳亥沖;以辛巳蛇年為例,巳與亥為相沖,因此肖豬的人仕在辛巳蛇年,便是“對沖”,犯了太歲;凡是遇到“年沖”或“對沖”的生肖,都要到廟里拜太歲,才會諸事順吉。
    刑太歲,又稱“偏沖”,自己的出生年如與流年所屬生肖相差三年,便是刑克,即與流年太歲“偏沖”。古語有云:太歲當頭坐,無喜恐有禍。例如蛇年,肖蛇為太歲,肖豬為沖太歲,而肖猴和虎為“偏沖”太歲。
    【三·不明生物—“太歲”】
    “太歲”是一種存在于地球上的不明生物體,它的存在、作用和影響在生物學界始終有爭議。
    它不是動物,也不是植物,是生命進化過程中的原生質生物。或者說,太歲是可能一種黏菌,是介于生物和真菌之間的一種原質體生物,既有原生物特點,也有真菌特點。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之為“肉芝”,并稱其為“本經上品”。古籍《山海經》稱“太歲”為“視肉、聚肉、肉芝”,描述它“食之盡,尋復更生”。
    【歷史記載】
    其實在中國幾千年前的古籍《山海經》中就有關于太歲的記載。在《山海經》中太歲也被稱為 “視肉”、“聚肉”、“肉芝”。你看都帶個肉字,說明可以食用。據《山海經》記載,“視肉”最早是作為古代帝王生前喜歡食用的物品出現在古帝陵前的。具有 “食之盡,尋復更生如故”,“食一片復一片” 的特點,也就是說吃一片,它自己可以再次生長。至于吃了以后長生不老延年益壽的說法,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確有記載。據《本草綱目》記載“肉芝狀如肉,乃生物也。白者如截肪,黃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徹如堅冰也。”在《本草綱目》中李時珍把它叫做肉芝收入“菜”部“芝”類,與我們現在見到的靈芝,并稱為“本經上品”。《本草綱目》里還列舉了幾部以“芝”為主的藥方,說明對一些疑難病癥有著特殊療效,其共同的特點是:“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而且由于它具有自生自長的特點,顯得更加珍貴.所以歷代帝王都千方百計去尋找它,其中據說古代帝王將相尋找肉靈芝的故事,以秦始皇派遣徐福率領三千童男童女找藥最為著名。
    據《史記·秦始皇本記》記載:秦始皇統一六國后作為一國之君的皇帝,聽說東方有一種仙藥,食用以后能長生不老得道成仙,于是在秦二十八年親自率將東行尋找仙藥,他來到了山東省的瑯琊鎮,尋訪到了非常出名的方士名醫徐福,命為其尋找到長生不老的仙藥,并賜給徐福大量的人力、物力。徐福隨即率五百童男童女東行,來到了山東蓬萊尋找仙藥不成。于是徐福又修造船只率三千童男童女東渡扶桑,到達了古代瀛洲、方丈也就是現在的日本列島一帶繼續尋找仙藥。據說秦始皇讓徐福尋找的仙藥當中就有肉靈芝。
    晉代著名學者郭璞在注釋《山海經》時,對“視肉”做的解釋是:“聚肉形,如牛肝,有兩目。食之無盡,尋復更生如故。”
    唐代著名學者虞世南的《北堂書抄》中也有一條關于“土肉”的記載,他的史料轉錄于《臨海異物志》,文中說:“土肉,正黑,大如小兒,臂長五寸,中有腹,無口目,有三十足,大如釵股,浚克食。”
    《廣異記》中記載:晁某性情剛烈,有關于鬼神的傳說或是禁忌,他從來不相信,也不覺得害怕。他經常故意在沖犯太歲的方位大掘其土,某天,竟在太歲方位上掘出了一塊蠕蠕而動的白色肉團。他將這塊蠕動的肉,鞭打了數百下后,丟到馬路邊,之后派人偷偷的在旁邊觀察周圍的動靜。
    就在半夜三更時分,街上不知從何處出現了大隊車馬,圍繞聚集在那塊肉團的四周。車上有個人問太歲:「你為什么甘愿受到這種屈辱,卻不報仇呢?」太歲回答說:「他的氣勢正旺,血氣正剛,我也拿他沒辦法呀!」
    【研究與發現】
    從古到今有關發現“太歲”的消息就不斷傳出。特別是上世紀80年代以來,陜西、內蒙古、吉林、山東等地就先后有報道。雖然如今發現“太歲”已算不上什么重大新聞,但無論是民間還是科學界,都一直對“太歲”大感興趣,上世紀90年代初,北京、吉林、陜西等地的科學家已紛紛展開對“太歲”的研究。
    太歲的形狀,顏色,大小均沒有固定值,似乎會隨時間的增加而逐漸長大。
    【生物性與物種猜測】
    根據西北大學對外發布的信息顯示,它具有完整的細胞結構,同時有呼吸作用,就是產生的二氧化碳,通過二氧化碳直接測定,就證明了它有一個代謝過程,有二氧化碳的產生,那就證明它是活的。
    ●說法一:黏菌群復合體
    專家通過高倍顯微鏡觀察發現,組成“太歲”的是非常多的菌體,而且品種各異。結合 “太歲”的個體帶有一定彈性,還不時分泌出有絲性的黏物等現象,當時專家的結論是,所謂的“太歲”應該就是一種“特大型罕見黏菌復合體”。既有原生質生物的特點,也有真菌的特點,是活的生物體。專家估計該黏菌是以細菌、酵母菌、霉菌孢子等其它微生物為食,以纖維素、兒丁質、甲殼質等為營養,含有蛋白質約 50%,以及核酸、酵母菌和霉菌等。但當時受科研儀器的限制,沒有對這些菌體作更深入的分子分析。
    ●說法二:粘細菌
    吉林大學微生物專家解釋,“太歲”是介于原生物與真菌之間的粘細菌,生活于土壤中,生命力極強。
    ●說法三:高等真菌
    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白玉華教授將“太歲”切片后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發現其體內具有菌絲,初步確定為高等真菌。
    ●說法四:并非黏菌群復合體
    中科院微生物所形態學專家茆曉嵐多年前曾研究發現,該物體含大量的水;做蛋白質實驗,沒有蛋白質反應,也沒有核酸反應。而放于火上燒,能聞到嗆鼻的味道,他估計有醛基、醇基或羥基成分。因為黏菌必須具備蛋白質和核酸成分,因此他判斷“怪肉”不是黏菌群復合體。
    ●其他說法
    有專家還認為,“太歲”是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古生物活體標本,是“人類和一切動物的祖先”。但李泰輝研究員和施蘇華教授都表示,雖然“太歲”為黏菌群復合體的說法基本可以認定,但關于“黏菌群復合體”這一概念是非常模糊的,還不能清楚解釋“太歲”為何種物種,惟有通過分子系統分析等研究,才能將“太歲”身上的秘密一一揭開。
    【熱捧多年只因至今仍是謎】
    其實科學界對“太歲”的研究早已陸續開展,但為什么這么多年來,無論是民間,還是科學界對“太歲”的熱捧依然有增無減呢?專家認為當中有兩大原因。
    首先是因為民間對“太歲”的傳說從古至今一直流傳,而且一些相關的記載很懸乎,比如說,秦始皇曾認定“太歲”為長生不老的靈藥,命令徐福率部下千方百計找尋。而據古代文獻記載,在中國北方民間,“太歲”是一種傳說中的兇神。俗語中就有“竟敢在太歲頭上動土”、“犯太歲”等說法。因此,每當各地發現有疑似“太歲”的生物后,人們就會異常關注,媒體爭相報道炒作。
    其次,科學界目前的研究結果還未能清楚解釋組成“太歲”的菌群復合體究竟為何物。李泰輝說,全球的科學家對于菌類的研究還非常有限,目前存在于自然界的包括黏菌在內的真菌大約在150萬-200萬種,科學界大約只對其中5%的菌類品種有研究,仍有過百萬以上的菌類尚未能驗明正身。因此,專家毫不諱言說,即使這次中山大學對該物質的分子系統有新的研究進展,科學界依然還難以給這個復雜的生物正式冠名。
    【附表:六十太歲星君的姓名】
    甲子金辨,乙丑陳才,丙寅沈興,丁卯耿章,戊辰趙達,己巳郭燦,庚午王清,辛未李訽,壬申劉旺,癸酉康志,
    甲戌訾廣,乙亥吳保,丙子郭嘉,丁丑汪文,戊寅曾光,己卯龔仲,庚辰章德,辛己鄭祖,壬午陸明,癸未魏仁,
    甲申方杰,乙酉蔣嵩,丙戌白敏,丁亥封濟,戊子鄭堂,己丑潘佑,庚寅鄔桓,辛卯范寧,壬辰彭泰,癸巳徐斝,
    甲午章誠,乙未楊賢,丙申管仲,丁酉康杰,戊戌姜武,己亥謝燾,庚子盧超,辛丑湯信,壬寅賀諤,癸卯皮時,
    甲辰李誠,乙巳吳遂,丙午文哲,丁未繆丙,戊申喻志,己酉程實,庚戌猊秘,辛亥葉堅,壬子丘德,癸丑林樸,
    甲寅張朝,乙卯萬清,丙辰辛亞,丁巳易彥,戊午黎卿,己未傅儻,庚申毛梓,辛酉石政,壬戌洪克,癸亥盧程
    【天文歷法中的“太歲”】
    古人有所謂十二辰的概念,就是把黃道附近一周天的十二等份由東向西配以子丑寅卯等十二支,其安排的方向和順序正好和十二次相反。歲星由西向東運行,和人們所熟悉的十二辰的方向和順序正好相反,所以歲星紀年法在實際生活中應用起來并不方便。為此,古代天文占星家便設想出一個假歲星叫做太歲,讓它和真歲星“背道而馳”,這樣就和十二辰的方向順序相一致,并用它來紀年。根據《漢書·天文志》所載戰國時代的天象記錄,某年歲星在星紀,太歲便在析木(寅),這一年就是“太歲在寅”;第二年歲星運行到玄枵(xiao),太歲便運行到大火(卯),這一年就是“太歲在卯”,其余由此類推。
    此外古人還取了攝提格、單閼等十二個太歲年名作為“太歲在寅”“太歲在卯”等十二個年份的名稱。屈原《離騷》:“攝提貞與孟陬(zou)兮,惟庚寅吾以降”,一般認為這里的攝提就是作為太歲年名的攝提格,是說屈原出生于“太歲在寅”之年;孟陬(zou)指夏歷正月建寅之月;庚寅是生日的干支。這樣說來,屈原的生辰恰巧是寅年寅月寅日。
    粘菌復合體之說不可靠
    王朝江統計發現,從1992年至今,全國各地共發現“太歲”18次。“現在拆遷工程增多,但15年才發現了18次,可見在古代,‘太歲’是多么的稀罕!”王朝江感嘆說。
    物以稀為貴,“太歲”也因此被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又稱其為肉靈芝,稱其有很高的醫療保健價值。而唐代文人筆記中則記載了一人因冒犯“太歲”,而遭到報復家破人亡的故事。
    王朝江表示,近年來發現的“太歲”都被解釋為粘菌復合體,是一種介于菌、藻類植物和原生動物之間的種類。但從全國各地發現的“太歲”來看,他們形態、顏色、發現地點各異,粘菌復合體之說可靠嗎?
    第一次見到“太歲”后,王朝江將撕下的一小塊表皮悄悄帶了回來,在顯微鏡下觀察卻沒有發現細胞結構。“難道這個根本就不是生命體?”
    第二次發現“太歲”后,他又將其中的一塊帶了回來。記者在王朝江的實驗室內見到了養在特殊水中的“太歲”,兩年多的時間,它已經從小棗大小長到了核桃大小。這塊“太歲”呈深褐色,王朝江表示這可能與生長環境中的色素有關。
    一般菌種在顯微鏡下放大400倍左右就可以清楚看到菌絲了,但“太歲”切片在放大1000倍后還是看不到任何組織。如果將其組織放在營養液中培養會有什么結果呢?抱著試試看的想法,王朝江邁出了“太歲”研究難能可貴的一步。
    ■突破
    “太歲”接種塊長出菌絲
    一次偶然的機會,王朝江再次獲得一塊“太歲”樣本。他經過認真消毒,將其切割成兩三毫米的接種塊,分別放到30個試管的培養液中。
    24小時后,奇怪的事情發生了!這個在顯微鏡下看不到細胞結構的“怪物”,竟然長出了5毫米長的菌絲。這一結果與“粘菌復合體”之說相去甚遠。
    王朝江將這些接種塊拿到顯微鏡下觀察后發現,菜豆形的孢子和一條條菌絲清晰可見。
    王朝江表示,他的研究結果表明這個“太歲”是真菌構成的組織體,而非粘菌復合體。“雖然各地發現的類似的東西都叫‘太歲’,只是質感一樣,但形態上差距很大。我的研究至少表明這些不明生物體被統稱為‘太歲’或是‘粘菌復合體’的說法是不正確的,‘太歲’至少包括粘菌復合體和真菌兩種。”
    王朝江說,他雖然成功培養出了“太歲”菌絲,但距重獲“太歲”實體還有很長一段路。

    展開全文
    下一篇:下一篇:周易同人卦解釋
  • 男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