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榮欣風水網

    五行是哪些上課啊,教育屬于什么五行

    內容導航:
  • 五行,都包括哪些?
  • 馬字的五行是什么?
  • 五行有幾種,都是什么?
  • 什么是五行 五行各代表什么
  • 五行正確指的是什么
  • 那么五行怎么解釋呢?
  • Q1:五行,都包括哪些?

    金木水火土
    火為陽,是人之的陽氣,可視為壽命
    水為陰,是人之的陰氣,可作為判定八字重輕標準。
    金為財運,多于三個,即為戾氣
    土為事業,大于三個,即為勞碌命
    木為成果,泛指事業結果。
    男子而言,水+木,同數為姻緣,女子而言則是火+木

    Q2:馬字的五行是什么?

    馬字三畫,五行屬火在八卦中我們可以看到乾一兌二離三震四等等,乾兌為金,離為火,震為木等。

    Q3:五行有幾種,都是什么?

    金木水火土

    Q4:什么是五行 五行各代表什么

    五行的含義 所謂五行,有兩層含義,一是指物質的五種基本形態;二是指流行于天地萬物之間的五種基本能量,古人叫做氣。五行學說認為,物質有五種基本形態,即金木土水火。金態表示物質為缺乏彈性和韌性的最堅固形態,其能量表現具有強冷、穩重、肅殺、禁止和收斂等特性,名為從革,又叫禁。木態表示物質為有一定彈性和韌性的次堅固形態,其能量表現具有溫和、生發、條達等特性,名為曲直,又叫觸。土態表示物質為容易變形的最次堅固形態,其能量表現具有含容、蘊藏、封閉、吐發和長養化育等特性,名為稼穡,又叫吐。水態表示物質為液態,其能量表現具有虛寒、應變、漫衍、濡養、流動和下達等特性,名為潤下,又叫演。 火態表示物質為氣態,其能量表現具有猛烈、散發、向上、向外、熱動、光亮和氣化等特性,名為炎上,又叫化。五行是陰陽的進一步分化,是陰陽的進一步表達。金為少陰之氣,木為少陽之氣,水為太陰之氣,火為太陽之氣,土為陰陽雜氣。 陰陽是對萬物最簡單的分類,五行則是進一步的分類,再分下去還有干支、十神、八卦等。五行可以代表諸多義象,記住了陰陽五行的特性,然后按各自的特性去歸類天下萬物。比如塑料、橡膠,屬于五行的那一類呢?論其堅硬度不如金屬,論其可塑性又大于木類,既不是水一類的不定型物品,也不是火一類的光熱電磁性物品,那么它必然屬于土類物品。只有充分掌握了陰陽五行的特性,才能對事物進行準確的分類。 五行分別代表什么 金代表錢幣、金礦、銀礦、銅礦、鐵礦、錫礦、石礦、玉礦、鐵路、鐵塔、鐵橋、石塔、石橋、石頭、鐵器、石器、五金、冷兵器、汽車、兵艦、飛機、大炮、槍支、銀行、儲蓄所、錢莊、金銀首飾、鐘鼓、樂器、水晶、羽毛制品,骨骼、牙齒、肺、鼻、聲音、鈣質、大腸,以及金融業、證卷業、軍警業、武術業、保安業、金屬業、屠宰業、稅收業、珠寶業、外科醫療業、兵器制造業、羽毛制品業、樂器制品業、車船飛機制造銷售業等等。 木代表木材、森林、樹木、花草、木棍、木桌、木椅、木床、木手杖、竹子、竹木制品、果園、菜園、茶園、花園、棉花、布匹、衣物、纖維品、絲織品、香料、毛筆、書、紙、肝膽、神經、眼睛、筋肌、毛發、四肢,以及、文教、園藝、紡織業、絲織業、造紙業、出版業、中藥材業、裝潢業、衣物制作銷售業、木類工藝品制作銷售業、香料制作銷售業、林業和風紀監察業等等。 水代表海洋、江河、湖泊、水渠、水塘、水井、水溝、泉水、飲用水、茶水、飲料、清潔劑、墨水、血液、尿液、腎臟、膀胱、尿道、子宮、月經、耳朵、酒、醋、乳、酒店、茶樓、廁所、供水公司、偵探、導游、推銷員、浪子、以及漁業、水利業、水庫管理業、清潔業、運輸業、旅游業、航海業、潛水業、打撈業、消防業、洗車業、洗腳洗澡業、冷藏業,飲料制作銷售業、酒醋制作銷售業、乳品加工銷售業、賣淫業等等。 火代表太陽、陽光、眼睛、心臟、血脈、小腸、舌頭、煤炭、焦炭、木炭、石油、汽油、液化氣、天然氣、沼氣、電氣、煤氣、核能源、光熱能源、電燈、電視、電話、手機、打火機、電腦、傳真機、影印機、攝像機、復印機、電爐、微波爐、電暖器、磁療器、電療器、烤箱、電影、電池、電廠、鞭炮、炸藥、旗幟、禮服、城門、照相機、眼鏡、玻璃,以及宣傳業、廣告業、電力業、電信業、電視業、電腦業、石油業、冶煉業、焊割業、烹飪業、燒烤業、心里咨詢業等等。

    Q5:五行正確指的是什么

    五行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物質觀。多用于哲學、中醫學和占卜方面。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認為大自然由五種要素所構成,隨著這五個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產生變化,不但影響到人的命運,同時也使宇宙萬物循環不已。五行學說認為宇宙萬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的運行(運動)和變化所構成。它強調整體概念,描繪了事物的結構關系和運動形式。如果說陰陽是一種古代的對立統一學說,則五行可以說是一種原始的普通系統論。首先,從五行的整體作用可以明顯看出,任何兩行之間的關系并不是單向的,而是相互的。五行之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方面的關系,所以才能保證"制化"關系的正常。

    木能克土,土能生金,金又能克木,從而使木不亢不衰,故能滋養火,而使火能正常生化。
    火能克金,金能生水,水又能克火,從而使火不亢不衰,故能滋養土,而使土能正常生化。
    土能克水,水能生木,木又能克土,從而使土不亢不衰,故能滋養金,而使金能正常生化。
    金能克木,木能生火,火又能克金,從而使金不亢不衰,故能滋養水,而使水能正常生化。
    水能克火,火能生土,土又能克水,從而使水不亢不衰,故能滋養木,而使木能正常生化。

    原則
    對事物的一種構想

    知識
    對事物的一種具體理解

    善良
    對事物的一種內心的反應

    真誠
    基于內心反應的一種行動

    分析
    在行動過程中的一種分析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Q6:那么五行怎么解釋呢?

    五行
    五行:金木水火土,一提五行,有人就不屑一顧的說是,有人還穿鑿附會說是五種物質,對應大自然的金屬,樹木,流水,烈火,土壤,其實五行乃是五氣,比喻為五種物質,乃形象描述。當然化氣為物,說是五種物質也有道理,但不能偷梁換柱,五氣乃是根本。
    陰陽
    再來與數相聯系,土自然對應5,由此數發展為五個,12345。五行再分陰陽,注意陽中有陰,陰中有陽,陽可再分陰陽,陰也可再分陰陽,故陽木,陰木,陽火,陰火,陽金,陰金,陽水,陰水,陽土,陰土,共十個,用數表示是1234567890(注:這里的0不是真的零,而是表示十),這只是其順序數,即自然數,還沒有與氣相聯系。這里五行再分陰陽,是中國人特有的思維,外國人有嗎?學習中國古代文化只能用中國人的思維才能學會,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容易學會,還是缺乏中國土壤滋潤的外國人容易學會,用西方的話說就是中國注重形象思維、抽像思維和邏輯思維的結合,以形象思維為主,而西方是抽像思維與邏輯思維的結合,以抽像思維為主,你學了西方文化,再來學習中國文化,思維能力都有所提高。12345是有氣的內涵的,故為了區別,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來表示(陽木,陰木,陽火,陰火,陽金,陰金,陽水,陰水,陽土,陰土)十氣,故十干就是十氣,中國用了那么多年的干支紀年,你不要說現在你才曉得十干就是十氣,由此五氣發展為十氣,甲陽木,乙陰木,丙陽火,丁陰火,庚陽金,辛陰金,壬陽水,癸陰水,戊陽土,己陰土,為什么戊陽土,己陰土?注意用中國人的思維,土在中間呀。12345為陽,67890為陰,12345為生數,67890為成數,有生數,才有成數,這句話應該看得懂吧,意思是說67890是由12345變來的。12345對應水火木金土,67890也對應水火木金土,12345為陽,67890為陰,故甲陽木3,乙陰木8,丙陽火2,丁陰火7,庚陽金4,辛陰金9,壬陽水1,癸陰水6,戊陽土5,己陰土0,現在應該清楚為什么會有十個數了吧,十進制是如何來的吧,你每天都在用1234567890,卻不知道他是由陰陽五行變化來的,不是可笑嗎?為什么1234567890是由陰陽五行變化來的,可以反證,中醫里辨識十氣的流動,可以用1234567890加減得來,這不是證明1234567890,我們常用的十個數代表十氣嗎?氣數,氣數,氣化為外為數,數的加減就是氣的變化,萬物乃氣化凝成(這句話可能好多人看不懂,不是氣變魔術一樣化為萬物,而是說生存在這地球上的萬物都要受陰陽五行的影響),也就是說萬物都是可以計算的,中國人的口氣真大,但你信不信呢?如果告訴你計算的方法,你認為可不可以呢? 再舉例說明數可以計算,1+1=2,很好理解,一畫再加一畫,就是兩個一陽變為太陽,一陽為1,太陽為2,故1+1=2,同樣,1+2=3,2為太陽,陽極而陰,變為陰之始,變為動,動為陽,在上,故一陽加太陽,相當于一陽加太陰,剛好為震卦3。注意,學習中國的文化要用中國的思維。
    天干地支
    十干為十氣,剛好圍成一個圓圈,(春夏秋冬就是一個圓圈了,就是地球圍繞太陽運動產生的),但這里的圓圈并不只是因為地球圍繞太陽轉時是個圓,而是認為氣之流動的形式就是平滑線,因為要周而復始,故為圓,因為氣產生于天體運行,沒有地球自轉和公轉,就沒有白天黑夜,沒有春夏秋冬,就沒有陰陽五行,故干又稱為天干。說了干的來歷了,接下來說地支的由來。 地支由來相對簡單的多,因為陰陽產生了八卦四象,六十四卦,還可以接著往下推,2的n次方個卦,相當于用2進制來計算世間的萬事萬物,陰陽分為兩類,四象分為四類,八卦分為八類,64卦分為64類,以致劃分無窮。古人分到64卦,已足夠用矣,因為計算機的出現,朝64卦下面細分不是難事,但要有古人那樣的智慧。作為中國人應該清楚什么是乾卦和坤卦吧,應該清楚先天八卦圖吧,干在上代表天,坤在下代表地,干到坤六種變化,坤到干六種變化,即十二消息卦,這12種變化剛好為一周,即一日,或一年,故有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說法,日為自轉,年為公轉。這12種變化古人用地支表示,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12種變化也是氣的12種變化,故12地支就是12氣。天干十氣,也是在一天之中,或一年中變化,故只有年、日有干支紀法,月時沒有,月時的干支由年月干支推出。年有12變化,故年有12月,日有12變化,日有12時,現在發展為24時。地支為12氣,天干為10氣,天干為主導,故12地支可轉換為10天干,10天干就是陰陽五行,故12地支也是陰陽五行,可以用數來計算。一年之中,月亮的圓缺可不是剛好12次,月亮的圓缺用初一、初二來記錄,那年12氣的變化用什么來表記呢,就是24節氣,每一個節就是氣的轉換點,每過了一個節才是一個新月的開始,這里的月不是月亮,而是12地支對應的12月。故計算地支氣的變化時,要用節來區別。12地支也可分陰陽,就變成24節氣,每一個節氣里氣前為陽,氣后為陰。可以接著變化下去,24變36,變48,變60,變72,以至變化無窮。12地支氣和10天干氣是不同的,10天干氣是陰陽兩儀變化而來的,與地球的轉動沒有關系,符合萬事萬物,放之四海而皆準,古人的描述是充盈天地之間,無處不在。而12地支氣是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引起的,故稱為地支,和地球有關,和大地的位置有關,和大地的方位有關,12地支有方位,10天干沒有方位,知道年有12變化,日有12變化,必然知道地球有自轉,但不知道公轉,認為太陽圍繞地球轉動,古人有太陽的視運動圖,但這是兩千多年前的知識,古人能有這樣的成就,不感到了不起嗎?多少人知道干支紀年,又有幾人知道干支代表氣,干支可以計算,把握我們看不見,卻離不開的氣的運動。學氣功必然懂干支,學中醫,必然懂干支。而這是最起碼的,相當于小學只認識了1234567890。 渾沌初起之狀為一,為圓球狀,分為陰陽,故天干之氣彌漫天地,無處不在,到處都有陰陽,像個實心圓球,故天圓。12消息卦也可以圍成一個圓圈,但是有圓心,從圓心出發,畫出12線,圓均分為12份,12地支代表12方位,圓為大地的平面圖,故地方。結合起來,就是天圓地方,方是方位的意思,你還會不會譏笑古人認為地是方的。古人把由眾多星體組成的茫茫宇宙稱為“天”,把立足其間賴以生存的田土稱為“地”,由于日月等天體都是在周而復始、永無休止地運動,好似一個閉合的圓周無始無終;而大地卻靜悄悄地在那里承載著我們,恰如一個方形的物體靜止穩定,于是“天圓地方”的概念便由此產生。這里的方是平穩的意思。北京,民宅以四合院居多,這種民宅體現了“天圓地方”,這里的方是四平八穩的意思。而四平八穩都是根據地支代表方位而來的。12地支代表12方位,支可以轉化為干,故干也有方位,木東,火南,金西,水北,干和卦的關系很緊密,故八卦可以納干支,熟悉易經的都知道八卦納上干支,就可以演算了。八卦不知產生于多少年前,現在熟悉易經的不知有多少,用易經來偶爾玩下的又不知有多少,易經還被稱為群經之首,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源。源畢竟是源,未免有點淺顯,就像小學的加減乘除的算術,哪能和大學的微積分相比較,易經是基礎部分,群經之首嘛,他制定一套規則,就是陰陽五行,天干地支的演算,陰陽五行,天干地支好比加減乘除的法則,八卦好比1234567890十個數。因此,依靠陰陽五行,天干地支,八卦與八卦的重疊分組,變化無窮,實際上就是氣的流動,萬變不離其宗,靠陰陽五行,天干地支理順氣的變化。
    五行與太極
    金為陰(陽、柔、剛),水、木為陽(陰、剛、柔),相生、相克能相輔,剛柔結合能協和,剛柔結合,相控相補。 水為陰(陽、柔、剛),木、火為陽(陰、剛、柔),相生、相克能相輔,剛柔結合能協和,剛柔結合,相控相補。 木為陰(陽、柔、剛),火、土為陽(陰、剛、柔),相生、相克能相輔,剛柔結合能協和,剛柔結合,相控相補。 火為陰(陽、柔、剛),土、金為陽(陰、剛、柔),相生、相克能相輔,剛柔結合能協和,剛柔結合,相控相補。 土為陰(陽、柔、剛),金、水為陽(陰、剛、柔),相生、相克能相輔,剛柔結合能協和,剛柔結合,相控相補。
    編輯本段屬性及歸類
    (1)五行屬性及歸類方法
    五行學說之所以能概括宇宙間的萬事萬物,其主要的思維方法是按照"五行"的特性,根據事物的不同性質、作用和形態,采用"比象取類"的方法,將事物或現象分為五大類,分別歸屬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中。并根據五行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規律,說明各類事物或現象的聯系和變化。在醫學方面則籍以闡明人體臟腑組織之間在生理和病理上的復雜關系,以及人體與外在環境之間的密切關系。 原始的五行物質元素說,上升為五行學說之后,基本上已經不是單純的指五種物質本身,而是作為事物屬性的抽象概念來應用。五行各有其不同的特性,即"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意思是說,木具有生發、條達之特性;火具有炎熱、向上之特性;金具有斂肅、變革之特性;水具有滋潤、向下之特性。為此,根據上述特性,采用"比象取類"方法,便把需要說明的事物或現象,樸素地分成了五大類,將相似屬性的每類事物或現象,分別歸屬于五行之中,并在五行屬性歸類的基礎上,運用五行生克規律,以闡釋或推演事物或現象的復雜聯系和變化。
    (2)五行屬性歸類
    歷代醫家為了說明人體內外的整體性和復雜性,亦把人體的臟腑組織、生理活動、病理反應,以及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自然界事物作了廣泛地聯系。 (1)以五行之特性,說明五臟之功能。如木性生發條達,肝性喜條達而主疏泄;水性滋潤下行,腎藏精而主水。因此,肝屬木、腎主水,其它臟腑亦是如此。 (2)形成了以五臟為主體,外應五方、五季、五氣等,內聯五臟、五官、形體、情志等的五個功能活動系統。 (3)此五個功能活動系統,說明了人體的內環境與外在自然環境之間也存在著對立統一的聯系,如春屬木,肝氣旺于春,春天多風等。在內則肝與膽相表里,開竅于目,主筋,主怒,在病理上易于化風等。 應當指出上述是該表橫的聯系,若從縱的方面來看,則表示此五類事物或現象之間具有相生相克和制化勝復的關系。
    (3)五行歸類的意義
    五行屬性歸類,主要用于概括人體及其與自然界多種事物或現象在屬性上的某些內在聯系。例如以五行特點來比象說明五臟之某些生理功能特點:如木性條達曲直,有生發之特點,而肝性柔和舒暢且主疏泄,又主升發之氣,故肝屬木;火為陽熱之象,有上炎之性,而心為陽臟主動,心陽有溫煦作用,故心屬火;土為萬物之母,有生化、長養萬物之特性,而脾能運化水谷精微,為氣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故脾屬土;金有清肅,收斂特性,而肺主呼吸,主肅降,故肺屬金;水有濕潤下行之特性,而腎能藏精,主人體水液代謝之調節并能使廢水下行排出體外,故腎主水。 中醫學把人與自然的這種關系稱之為"天人相應",五行學說則把人體臟腑形體和自然界相類似的有關事物,分別歸屬于五行系統,從而說明人體五臟系統和自然界同類事物之間,存在著相互通應、相互影響的關系。而且系統與系統之間存在著相互促進和相互制約的關系,從而說明臟腑間客觀存在的某些生理聯系,用以解釋某些病理現象,并指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例如,脾屬土,故與五官之"口"、情志之"思"以及季節之"長夏"、氣候之"濕",不僅存在著某些生理上的內在聯系,而且在病理上也能得到某些反映和驗證。如口甜,可反映脾濕蘊盛等。
    編輯本段五行的基本規律
    五行的相乘、相侮
    相乘與相侮,是五行關系在某種因素作用影響下所產生的反常現象。乘,即乘虛侵襲。侮,即恃強凌弱。相乘,即相克的太過,超過了正常制約的力量,從而使五行系統結構關系失去正常的協調。此種反常現象的產生,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被乘者本身不足,乘襲者乘其虛而凌其弱。二是乘襲者亢極,不受它行制約,恃其強而襲其應克之行。 應當說明,"相克"與"相乘"是有區別的,相克是正常情況下的制約關系;相乘則是正常制約關系遭到破壞以后的過度克伐,是反常現象。在人體,則前者是生理狀態,后者則為病理狀態。 相侮,即相克的反向,又叫反克。是五行系統結構關系失去正常協調的另一種表現。同樣也有兩種情況:一是被克者亢極,不受制約,反而欺侮克者。如金應克木,若木氣亢極,不受金制,反而侮金,即為木(亢)侮金。二是克者衰弱,被克者因其衰而反侮之。如金本克木,若金氣虛衰,則木因其衰而侮金,即為木侮金(衰)。 所以說:"氣有余,則制己所勝而侮所不勝;其不及,則己所不勝侮而乘之,己所勝輕而侮之。"即是說,五行若某一行之氣太過,則對其所勝(我克)之行過度制約,而發生相乘。而對其所不勝(克我)之行發生相侮,即反克。若某一行之氣不足,則克我之行必過度制約而乘之。而己所勝者,即我克之行必因我之不足而反克相侮。例如臨床所見的支氣管擴張病證,病位在肺,每因肝氣郁結,氣急上逆,化火灼肺,而見咳血,則為木火刑金(即木旺侮金);肝郁氣滯,影響脾胃消化吸收,則為木郁乘土。濕熱型高血壓,多因濕熱困脾,引發肝失疏泄,肝陽亢逆,則為土侮木。至于金乘木(虛)證候,臨床則為少見。
    五行的制化、勝復
    五行系統結構之所以能夠保持動態平衡和循環運動,主要在于其本身客觀存在著兩種自行調節機制和途徑。一種是正常情況下的"制化"調節;一種則是在反常情況下的"勝復"調節。 制,即制約。化,是生化。所謂制化調節,主要是指五行系統結構在正常狀態下,通過相生和相克的相互作用而產生的調節作用,又稱為"五行制化"。 首先,從五行的整體作用可以明顯看出,任何兩行之間的關系并不是單向的,而是相互的。五行之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方面的關系,所以才能保證"制化"關系的正常。 即是說,木能克土,土能生金,金又能克木,從而使木不亢不衰,故能滋養火,而使火能正常生化。 火能克金,金能生水,水又能克火,從而使火不亢不衰,故能滋養土,而使土能正常生化。 土能克水,水能生木,木又能克土,從而使土不亢不衰,故能滋養金,而使金能正常生化。 金能克木,木能生火,火又能克金,從而使金不亢不衰,故能滋養水,而使水能正常生化。 水能克火,火能生土,土又能克水,從而使水不亢不衰,故能滋養木,而使木能正常生化。 可以看出,正是這種相反相成的生克制化,調節并保持了事物結構的相對協調和平衡。因為相生、相克的過程,也就是事物消長的過程,在此過程中,經常出現的不平衡的消長情況,其本身就是再一次相生、相克的調節,這樣就會重復出現再一次的協調平衡。而正是這種在不平衡之中求得平衡,而平衡又立刻被新的不平衡所替代的循環運動,推動著事物在不斷地變化和發展。 所謂勝復調節,主要是指五行系統結構在反常情況下,即在局部出現較大不平衡的情況下,通過相克關系而產生的一種大循環的調節作用。勝復調節可使一時性偏盛偏衰的五行系統結構,經過調節,由不平衡而再次恢復平衡。 所謂"勝",即指勝氣,是指因為某行之氣太過所引起的對"己所勝"之行的過度克制。而勝氣的一旦出現,則勢必招致一種相反的力量將其壓抑下去,即所謂復氣。故《素問》又說:"有勝之氣,其必來復也。"而且勝氣重,復氣亦重。勝氣輕,復氣亦輕。 例如火氣太過,作為勝氣則過分克金,而使金氣偏衰,金衰不能制木,則木氣偏勝而加劇制土,土氣受制則減弱制水之力,于是水便旺盛起來,而把太過的火氣克伐下去,使其恢復正常。若火氣不足,則將受到水的過分克制,但火衰不能制金,引發金氣偏盛,金氣盛則加強制木,使木衰而無以制土,則必將引起土氣盛以制水,水衰則制火力減弱,從而使火氣相應得到逐漸恢復,以維持其正常。 如果單純有勝而無復,也就是說當五行之中的作何一行出現有余(太過)而沒有另一行的相應制約時,則五行系統結構的協調關系就被破壞,則會出現紊亂的反常狀態,從而產生嚴重疾病。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把五行關系看作是陰陽關系的邏輯展開和補充。受作用者,通過某些中間環節,反作用于作用者,產生反饋調節效應,從而使系統結構保持相對平衡。
    編輯本段現實映像
    金 原則 對事物的一種構想 水 知識 對事物的一種具體理解 木 善良 對事物的一種內心的反應 火 真誠 基于內心反應的一種行動 土 分析 在行動過程中的一種分析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構想--落實到具體如何實現構想--產生行動的想法--行動--在行動中分析--總結經驗,進行規劃,構想
    五行與儒學
    偶感而發,五行對應儒學的仁義禮智信,缺一不可,相生即相克。古人真是偉大!請各位認真思考仁義禮智信與五行之后,相信各位會有很幸福的人生。
    五行與地理
    五行學說里,南方屬于火,東方屬于木,北方屬于水,西方屬于金,土掌管中,協助金木水火的平衡
    五行與季節的關系
    五行是指氣體的五種運動方式. 春天屬木,代表氣體向四周擴散的運動方式。春天,花草樹木生長茂盛,樹木的枝條向四周伸展,養料往枝頭輸送,所以春屬木。 夏天屬火,代表氣體向上的運動方式。火的特點就是向上,夏天各種植物向上生長,長勢迅猛,所以夏屬火. 秋天屬金,代表氣體向內收縮的運動方式。金的特點是穩固,秋天收獲,人們儲蓄糧食為過冬作準備,樹葉凋落,所以秋屬金。 冬天屬水,代表氣體向下的運動方式。水往低處流,冬天萬物休眠,為春天蓄積養料,所以冬屬水. 因有四季而有四行,但夏天和秋天之間要有過渡段,因此便有了土,土代表氣的平穩運動。
    五時( 秋 春 冬 夏 長夏)、五行與時辰
    時辰是中國古代的一種計時方法,24小時共分為12個時辰,從晚上11點開始,與12屬相相對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五行來說: 寅、卯、辰屬木,主宰春季,代表東方; 巳、午、未屬火,主宰夏季,代表南方; 申、酉、戌屬金,主宰秋季,代表西方; 亥、子、丑屬水,主宰冬季,代表北方; 辰、未、戌、丑單個而言都屬土,主宰四季最后一個月,代表四方。
    編輯本段五行特性
    [第一種觀點]
    這種觀點起源于《洪范》。今人多理解為: 木的特性:日出東方,與木相似。古人稱“木曰曲直”。“曲直”,實際是指樹木的生長形態,為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為具有生長、升發、條達舒暢等作用或性質的事物,均歸屬于木。 火的特性:南方炎熱,與火相似。古人稱“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溫熱、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為具有溫熱、升騰作用的事物,均歸屬于火。 土的特性:中原肥沃,與土相似。古人稱“土爰稼穡”,是指土有種植和收獲農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為具有生化、承載、受納作用的事物,均歸屬于土。故有“土載四行”和“土為萬物之母”之說。 金的特性;日落于西,與金相似。古人稱“金曰從革”。“從革”是指“變革”的意思。引申為具有清潔、肅降、收斂等作用的事物,均歸屬于金。 水的特性:北方寒冷,與水相似。古人稱“水曰潤下”。是指水具有滋潤和向下的特性。引申為具有寒涼、滋潤、向下運行的事物,均歸屬于水。
    [第二種觀點]
    這種觀點起源于當代學者聶文濤對《素問》的訓詁。 五行的性質應從“平氣”、“不及”、“太過”三方面考慮。平氣時, 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備化,金曰審平,水曰靜順;不及: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卑監,金曰從革,水曰涸流。太過:木曰發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金曰堅成,水曰流衍。從這三面考慮之后,才能體會出中醫學思維中對生命自我維護的理解。對人體能力的不同理解,正是中西醫學的差別所在。 中國哲學史上的五行思想類別: “五行的各種意義上面已經分析,為了清楚起見,再把這幾種意義綜合列舉如下: (1)指五種行為原則,疑為荀子所持。 (2)指五種物性,如《尚書洪范》及周子《太極圖說》所持。 (3)指人類生活上的五種必須的物質條件,如《左傳》里蔡墨所持。 (4)為分類學上的五種分類原則,如《呂氏春秋》所持。 (5)指藉著陰陽二氣之流動而存在的五種“存在形式”,如《白虎通》及《黃帝內經素問》所持。 (6)指木材(植物)、火炎、泥土、金屬及流水。它們的象征意義分別為生機興發,活動或變化,孕育或培植,禁制與伏藏。此為蕭吉所持。 以上有關五行的六種意義,除(1)及(3)之外,若把其馀(2)(4)(5)及(6)這四項結合起來,才是陰陽五行思想中五行的完整意義。 五行物象歸類 五音階 宮 商 角 徵 羽
    編輯本段數理分形
    五行相生(五材說):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金生水:金銷熔生水; 水生木:水潤澤生木; 木生火:木干暖生火; 火生土:火焚木生土; 土生金:土礦藏生金。
    五行相克: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剛勝柔,故金勝木;因為刀具可砍伐樹木; 專勝散,故木勝土;因為樹木可穩住崩土; 實勝虛,故土勝水;因為堤壩可阻止水流; 眾勝寡,故水勝火;因為大水可熄滅火焰; 精勝堅,故火勝金;因為烈火可熔化金屬。
    辯證生克
    金賴土生,土多金埋;土賴火生,火多土焦;火賴木生,木多火熾;木賴水生,水多木漂;水賴金生,金多水濁。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多水縮;木能生火,火多木焚;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土能生金,金多土弱。 金能克木,木堅金缺;木能克土,土重木折;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能克火,火炎水灼;火能克金,金多火熄。 金衰遇火,必見銷熔;火弱逢水,必為熄滅;水弱逢土,必為淤塞;土衰逢木,必遭傾陷;木弱逢金,必為斫折。 強金得水,方挫其鋒;強水得木,方緩其勢;強木得火,方泄其英;強火得土,方斂其焰;強土得金,方化其頑。

    展開全文
    上一篇:上一篇:幾月份是水瓶座的幸運月
    下一篇:下一篇:男孩子取名缺金的名字
  • 男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