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法:
先認識一下“天干序數”和“地支序數”:
天 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天干序數: 1 2 3 4 5 6 7 8 9 10
地 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地支序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一、由甲子年推算公歷年
公式:(天干序數 - 地支序數)÷2×10 + 3 + 天干序數
上述得數再加任意一個60的倍數即可
例1:求丁丑年為公歷何年。
解:天干“丁”的序數是4,地支“丑”的序數是2,代入上述公式:
(4-2)÷2×10 + 3 + 4 = 17
答:公元后第一個丁丑年為公元17年,17加60的倍數的年份均為丁丑年(……公元77年、 137年、……1817年、1877年、1937年、1997年、2057年……)。
注:如果天干序數比地支序數小,則公式中的兩個天干序數要先加10。
例2:求甲午年的公歷年份。
解:天干“甲”序數為1,地支“午”序數為7。天干“甲”的序數小于地支“午”的序 數,故天干序數1要先加10:
(1+10-7)÷2×10 + 3 +(1+10)= 34
答:公元后第一個甲午年為公元34年,34加60的倍數的年份均為甲午年(……公元94年、 154年、……1834年、1894年、1954年、年、2074年)。
二、由公歷年推算干支年
公式:
取(公歷年數-3)的個位數作天干的序數(個位數是0時看作10)
取(公歷年數-3)÷12 的余數作地支的序數(余數是0時看作12)
用兩個序數所對應的天干和地支相配
例1:求2005年的甲子
2005-3 = 2002 ,取個位數2作天干序數,即“乙”
(2005-3)÷ 12 = 166 余10,取余數10作地支序數,即“酉”
天干與地支配合為“乙酉”
答:2005年是乙酉年。
例2:求1983年的甲子
1983-3 = 1980 ,個位數是 0 ,看作10 ,10是天干“癸”的序數。
(1983-3)÷ 12 = 165 余數是 0 ,看作12 ,12是地支“亥”的序數。
天干與地支配合為“癸亥”
答:1983年為癸亥年。
陽歷和陰歷之間是不能換算的,二者采用的計算方法不同,沒有特殊關系可以查詢,只能分別計算。
公歷是陽歷的一種,陽歷就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周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歷法。
中國農歷中每月的天數是根據月亮運動周期確立的,平均每月29.5306日。一年12個月只有354.3672天。而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時間確定的公(陽)歷,一年有365.2422天。這樣,按農歷計算,一年的天數比公歷就少了10.875天,差不多是11天;19年就少了209天。按農歷每月30天計,209天除以30是6.9666。也就是說,在19年中,農歷時間比公歷差不多少了7個月。為了補上7個月,農歷采取了設置閏月的方法——19年七閏。即在農歷的19年中,有12個每年12個月的平年,和7個每年13個月的閏年。閏年分別為第3、5、8、11、14、17、19年。這樣一來,19個公歷年的日數和19個農歷年的日數就差不多相等了
這樣一算,公歷所對應的農歷日子,每19年輪回一次。因此,人們每逢19的倍數生辰的時候,生日當天有可能既是農歷生日又是公歷生日。但因為農歷與公歷的準確天數都不是整數,農歷和公歷在19年中的天數也有細微的差別。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積累,當小數變成了整數時,兩種歷法生日才會完全重合;更多的時候是相差一天。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月29日出生的人,在76歲那年,兩種歷法生日才有可能重合.我就是沒有重合的那一個。
萬年歷換算——陰歷陽歷轉換、公歷農歷對照表
提供萬年歷換算查詢——智能轉換陰歷陽歷、公歷農歷對照表!可以同時顯示公歷、農歷、節氣、國際……
萬年歷- 公歷農歷陰歷轉換-皇歷對照查詢- 節氣- 干支- 生肖
萬年歷,農歷轉換,陰歷查詢,皇歷對照查詢,節氣,干支,生肖,公歷 萬年歷—陰歷(農歷)、節氣、干支查詢 ←【加入收藏夾】 萬年歷—陰歷(農歷)、節氣、干支查詢 0000
陽歷與陰歷對照陰歷陽歷對照表照表
本地時間: 中國, 國際換日線, 薩摩亞, 夏威夷, 阿拉斯加, 太平洋, 美國山區, 美加山區, 加拿大中部, 墨西哥, 美加中部, 南美洲太平洋, 美加東部, 美東, 南美洲西部
萬年歷查詢
陽歷中紅色/綠色表示節假日,農歷中綠色表示為24節氣日,紅色表示為傳統節日,藍色則表示為公眾節假日 你的瀏覽器無法執行此程序。 此程序在IE4 以后的版本才能執行!
陰歷陽歷對照表
http://google.com/bookmarks/url?url=//odrx.ruhex%0duangou.c%0dom/m/kw/510/1658670.html
1986年1月1日,正好是白的新年。公歷年以杜耶穌的誕生為歷年之始。在朱利安和格里道高利貸日歷中,耶穌出生后的日子被稱為AnnoDomini(拉丁語)。
在基督誕生之前,它被稱為公元前。但現代學者大多更改了“Commonera”(Commonera,C.E.)和“BeforeCommonera”(B.C.E.)這兩個名稱,以淡化其宗教色彩,避免引起非基督徒的反感。
1986年1月1日,是元旦。公歷從耶穌誕生的那一年開始。在儒略歷和格里高利歷中,基督出生后的日子被稱為安諾多米尼(拉丁文)。在基督誕生之前,它被稱為公元前。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0是一個自然數,但沒有公元前0年或公元0年這樣的東西。公元前1年之后的一年是公元1年,這是第一年。雖然BC的年數是落后的,但后一個數字比前一個要小。
擴展資料:
農歷的優點:
1、農歷屬于陰陽合歷,是兼顧了太陽、月亮與地球關系的一種歷法。農歷是定歷,它具有天文年歷的特性,能很好地和各種天象對應,如它的節氣嚴格對應太陽高度;
歷日較嚴格地對應月相,閏月的不發生頻率和發生頻率對應地球近日點和遠日點,其它天象如日出日沒,晨昏蒙影,五星方位,日月食,潮汐等,就連歷月也大致對應太陽高度;
2、農歷歷月的天數只有29日和30日兩種,且由定朔日規定,人為因素較小,不易隨意改動;
3、歲首有較強的天文學意義,具有陰月陽年的天文學意義;
4、陰陽合歷,最體現漢民族天人合一、陰陽和諧的傳統文化;
5、干支紀年和十二生肖紀年循環使用;由于它包含節氣十分利于四季劃分,由于它包含月相,所以也十分反映潮汐,日月食等天象和月亮對氣候的影響。
公歷6月11日。
1,怎樣換算那是專家們的事,我們只要會查萬年歷就可以了,在萬年歷上專家們已經為我們排列好了年月日的對照,你查查就得了。一般地說,陽歷月分總是超前1,有時短期間會是超前2,或不朝前,并不固定.
2,陰歷是月亮繞地球一周為一個月的歷法,而二十四節氣的排列是地球繞太陽一周為一年的歷法,也是陽歷的一種.我國現行的歷法是把24節氣歷法和陰歷編在一起的歷法,是陰陽混合歷法.
3,關于24 節氣歷法是這樣的:以太陽為中心,將中心角24等分,地球軌道(橢圓形)上對應的24段便是24節氣期間.在位置確定上,白天最短的那一天為冬至,白天最長的那天為夏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