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應該過分去相信,
關鍵還是在于兩個人的感情,
只要感情深任何都可以改變的。
相克,五行學說術語。中國古人認為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之間有互相制約和妨克的關系,來說明臟腑之間相互制約的生理現象。其次序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近人習慣將它與反常的相乘混同,如病理的木乘土,也稱木克土。五行是中國古人樸素的辨證唯物的哲學思想。多用于哲學、中醫學和占卜方面。五行學說是中國文化重要組成部分。
五行學說認為,五行之間存在著生、克、乘、侮的關系。五行的相生相克關系可以解釋
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則可以用來表示事物之間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響。
五行的相克次序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沒有生,事物就無法發生和生長;而沒有克,事物無所約束,
就無法維持正常的協調關系。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動態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發生與發展。
如果五行相生相克太過或不及,就會破壞正常的生克關系,而出現相乘或相侮的情況。
相乘,即五行中的某一行對被克的一行克制太過。比如,木過于亢盛,而金又不能正常地克
制木時,木就會過度地克土,使土更虛,這就是木乘土。相侮,即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太過,
使克它的一行無法制約它,反而被它所克制,所以又被稱為反克或反侮。比如,在正常情況
下水克火,但當水太少或火過盛時,水不但不能克火,反而會被火燒干,即火反克或反侮水。
木克土:反復不定,好奇心強,追求新物,才智情操,無親和力。
火克金:意志堅固,忍耐努力,剛直性急,反動力強,易受煽動。
土克水:唯物思想,反對宗教,觀察淺藝,言行缺佳,內外不合。
金克木:為人固執,不善應酬,多意富義,反動力強,有活動力。
水克火:粗魯激烈,斗爭心強,反對宗教,神經過敏,好勝不屈。
木生火:感情性強,異常熱情,不持久性,愛憎極端,交友不廣。
火生土:溫良親切,富社交性,禮貌周到,慷慨好施,散多集少。
土生金:消極低志,溫厚正直,乏活動力,不善投機,亦無奢望。
金生水:明朗快活,富有機智,不愛社交,俠情義氣,絕不利己。
水生木:感受性強,理解力深,富有熱情,傾于幻想,不顧現實。
公歷:2010年11月20日(星期六)01點
農歷:庚寅年十月十五日丑時
春節:2月14日
節前:己丑年
節后:庚寅年
八字:庚寅 丁亥 甲戌 乙丑
五行:金木 火水 木土 木土
方位:西東 南北 東中 東中
虧缺:什么都不缺
生肖:虎
木、火、土、金、水之間存在著遞相克制、制約的關系,其規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命相學就利用了陰陽五行學說來說明一個人的命運。主要的一種方法就是用生辰八字來推算命運。所謂生辰八字,就是用天干、地支表示的出生的年、月、日、時。先秦時期,人們只用天干地支來記日,但是后來,年月日時都可以用天干地支來記了。天支有十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個: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二者順序配合可以產生六十個單位,叫六十甲子。那生出生的年、月、日、時分別用天干、地支配合來表示,正好有八個字,因此叫生辰八字,相者又叫它是人的四柱。生辰八字里也有五行。在十天干中,甲、乙屬木,丙、丁屬火,戊、己屬土,庚、辛屬金,壬、癸屬水。十二地支中,寅、卯屬木,巳、午屬火,申、酉屬金,亥、子屬水,辰、戍、丑、未屬土。這樣一來,根據生辰八字,就可以推算出你命里缺什么。古人認為必須五行俱全,命運才會興旺。
對于現代人來說,判斷自己的生辰八字,已經不是很容易的事了,因為大多數人都以陽歷,就是公歷來記自己的生日。所以在這里介紹一下怎樣從陽歷生日來推算生辰八字。
生年的天干地支表示最好找到。它的一年就是陰歷的一年,從初一到除夕。只要查一下年歷就可以了。如果沒有當年的年歷,可以根據今年的年歷逆推。在知道了今年的天干地支后,可以參看本書第二章第二節中的六十甲子表,依次逆推就可以了。比如1998年除夕以后至1999年的除夕是戊寅年,那么逆推可知1997年是丁丑年,1996年是丙子年,1995年是乙亥年,1994年是甲戍年等等。
生月的天干地支也不難推算。陰歷以十一月為子月,十二月為丑月,一月為寅月,以下依次為二月卯月、三月辰月、四月巳月、五月午月、六月未月、七月申月、八月酉月、九月戍月、十月亥月。但相者所說的十二月有所不同,是以二十四節氣為標志的。每年的立春之日至驚蜇之日為一月即寅月,驚蜇至清明為二月卯月,清明至立夏為三月辰月,立夏至芒種為四月巳月,芒種至小暑為五月午月,小暑至立秋為六月未月,立秋至白露為七月申月,白露至寒露為八月酉月,寒露至立冬為九月戍月,立冬至大雪為十月亥月,大雪至小寒為十一月子月,小寒至立春為十二月丑月。這樣,只要知道了生日是陰歷幾月,就知道了生月的地支。生月的天干怎么辦呢?這里有一個表,第一行是各年的天干.日主天干為木(甲、乙)時:
生于春季:必須有火助,有水更好,但忌水太多,也忌土太多。
生于夏季:必須有水相助,忌土太多,也忌木太多。
生于秋季:必須有金相助,但忌金太多,須有土、火才好,但忌水多。
生于冬季:必須有火相助,最好有土、水。
2.日主天干為火(丙、丁)時:
生于春季:此時必為丙火或丁火,大都不錯,但忌木多、土多。
生于夏季:必須有水相助,最喜有金。
生于秋季:喜有木,忌水、土多。
生于冬季:必須有木相助,忌有水與金多,喜有土、水、木。
3.日主天干為土(戊、)戊時:
生于春季:喜有火、木,喜有金而少,忌金多、木多。
生于夏季:喜有水、金,忌有木。
生于秋季:喜有火,有木,忌金、水多。
生于冬季:喜有火,更喜有火又有金,喜有土、木。
4.日主天干為金(庚、辛)時:
生于春季:喜有土、火,最忌沒有土、金。
生于夏季:必須有水相助,忌木多。
生于秋季:喜有木、火,忌土多。
生于冬季:必須有火、土相助,忌無火、土反而有金、水,忌木多而無火。
5.日主天干為水(壬、癸)時:
生于春季:必須有土相助,若有火,金,但忌金多。
生于夏季:必須有金相助,忌木多。
生于秋季:必須有金相助,忌土、金、水多,喜木、火。
生于冬季:必須有火相助,喜水多,但忌金多。
舉例來說,比如某人生于丁丑年、癸丑月、丙午日、丁酉時,則此人的生辰八字是:丁丑、癸丑、丙午、丁酉。根據前面說過的天干地支與五行的對應關系,丁屬火,丑屬土,癸屬水,丑屬土,丙屬火,午屬火,丁屬火,酉屬金,八字為四火二土一水一金,日主天干為丙火,生于丑月即冬季十二月,則根據上表,最缺的就是木,但此八字是四火,日主天干很旺,缺木不多。如年、月、日一樣,而生于戊子時,則八字為三火三土二水,缺木缺金。
那么生辰八字是不能更改的,可以有什么辦法可以彌補它的缺陷呢?古人認為名字就可以做到這一點。就是八字五行中缺什么,名字中就補什么,比如上述缺木,名字就可以叫木,或叫木偏旁的字,如桐柏、如松之類,也可以叫木制的事物,如梁棟之類。如果缺的多,名字中的木就多,如叫樹林,甚至叫森林。
以八字中五行的情況命名是古老的習俗了。魯訊在其小說《故鄉》里有這么一燮記述:
我早聽到閏土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紀,閏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親叫他閏土。
這就是一則典型的例子。其實在古代,孩子出生了,父母就去找算先生算出孩子的生辰八字和五行情況,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將來相親的時候,這個生辰八字還要與配偶的不相沖突才行呢。所以也有很多人依此取名。取什么樣的名字要看八字中五行缺的程度如何了。比如叫劉松的,可能五行缺木,但缺的不多,如叫劉松林,則缺的多些,叫劉森林,那就缺的太多了。在古代常見到一些以森、焱、鑫、淼、堯為名字的人,一般就是命中五行缺了一種。如果缺兩種,就都要補,像缺金、木的可以叫金桂,缺水、土的可以叫雨田,缺金、火的可以叫金炎等等。因為生辰八字有八字,所以五行而缺其三的情況就很罕見了。
以上是用五行學說來命名的一種方法。還有一種方法也很普遍,就是利用五行相生的原理給家族世系命名。其實在生辰八字當中,不管缺與不缺,總有一行是主要的,這一行就主宰命運。像上面舉的1937年12月13日生人的例子,他就是火命。然后還有水命、土命、金命、木命。按照算命先生的說法,這就是這個人的德性,也就是他賴以生存的基礎。這種說法可說源于古人對朝代更替的分析。戰國時有個齊國人鄒衍,他創立了五德終始學說,認為每一個朝代都有與五行相配的德性,為立國之本。后來代代相傳,成為定型的理論。比如商朝是水德,而漢朝是火德,宋朝是火德,所以有炎劉、炎宋之說。關于朝代更替的規律,有人持相生說。比如說祖父是水命,水生木,父乃是木命,木生火,子乃是火命。取保就要與之相配,取五行為偏旁的字,父子相繼,構成五行相生之序。比如宋朝理學家朱熹,字下有四點,是火。他的父親叫朱松,他的兒子叫朱塾,木生火,火生土,絲毫不亂。這種五行命名的方法,即可以表示出父系血緣關系,又可以看出行輩,所以跟宗譜的行輩字派有些相似,很有倫理意義,有很多古人都在使用。,豎列是各月的地支,表中列出了各月的天干:
http://baike.baidu.com/view/4292.htm
八字里的相沖一般是指地支六沖,就是十二地支中起互沖作用的六對地支,即子午沖、卯酉沖、寅申沖、巳亥沖、辰戌沖、丑未沖。
例如:某男于公歷1974年5月21日08時15分在福建省漳州市長泰縣出生,其生辰八字是:甲寅 己巳 壬戌 甲辰.這個八字中的日支(戌)與時支(辰)是相沖的.
八字又叫四柱,就是 把出生的年月日時用天干地支排列出來類。根據天干地支看他的五行變化,即五行生克,也就是八字生克!想學好的話,還需好好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