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角度有這樣幾種:
一、是根據漢字的筆畫數的尾數來定五行屬性(定法還不止一種)。比如0為陰水,1為陽木,2為陰木,3為陽火,4為陰火,5為陽土,6為陰土,7為陽金,8為陰金,9為陽水。
二、是根據漢字的偏旁部首來定。這種方法簡單直觀,實用合理。比如,林、森、樹、梅、柯等字屬木;江、河、湖、海、溪等字屬水;鐵、鋼、錢、銀、鏡屬金……
三、是根據漢字的造字法來判斷。相傳有“六書”之說,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比如“日”,五行屬火,因為它表達的是太陽的形象。比如“冬”這個字,是個會意字,表示四季時序的終結。古文中冬從日,有太陽的形象,所以有人把冬的五行定為“火”。
四、是根據漢字的讀音來判斷。即五音配五行。宮屬土,商屬金,角屬木,徵屬火,羽屬水。
五、是根據字的內涵來判斷。因為文字的基本功能,就是用于表達人的思想感情的。一個漢字無論有什么樣的字形、結構、讀音、筆畫數,它都有特定的內涵,字義才是根本。
那么,怎樣從漢字的內涵來劃分五行屬性呢?這就需要從五行的基本屬性說起了。五行的基本屬性——金曰“從革”,具有:剛硬、堅強、收斂、富有、守序等性質。木曰“曲直”,具有:生發、條達、舒展、活力、仁慈等性質。水曰“潤下”,具有:趨下、寒冷、變化、流通、智慧等性質。火曰“炎上”,具有:燥烈、明亮、發光、升騰、熱情等性質。土曰“稼穡”,具有:容納、承載、安靜、穩重、誠信等性質。我們根據五行的基本屬性,再對照漢字的內涵,就可以劃分漢字的五行了。
目前來講,對于一個漢字的判斷,往往是從字義、字形、音律、數理上來判斷五行。那么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是否要一一從這幾個角度來判斷一個字的屬性呢?當然不可能這么麻煩。區分出一個字的五行,一般 都是從字義和字形上出發,便很符合了。而一般拿到一個字,我們都首先是從字義上來看它是什么屬性,只有當不能完全判斷的時候,再來看字形是怎樣的,再最后做出判斷。
以字義判斷漢字五行
萬物都有所寓意,正因為這些象征意義,才具有代表性。而五行屬性往往也是暗含其中。例如“河,江”這兩個字,從字意上講,人們都知曉與水有關。顯而易見這兩個字五行屬水了。
再來看“山,巖”這兩個字,與山有關,會是怎樣的五行屬性呢?從字意而斷,山也即為土。所以這兩個字五行屬土。
但有的字卻不似這么簡單,往往不能一眼看出來,而且有的字從字義上看五行屬性似乎有兩種,例如“霖“這個字,有人傾向與屬水,有人說屬木。這就要看具體用于名字中的關聯信息了。
從字形上看字的屬性
當從字義上不能完全判斷的時候,字形就是另外一個角度了。也就是看這個字的形體結構,偏旁部首是由什么構成的。有的字在字形上就包含了金,或木,或水,或土這樣的信息。便如鑒別的“鑒”字。從字義上, 我們很難把這個字與什么聯想在一起,看不出其五行屬性。但是從結構上卻可以看出,字形上看上下結構,下方為“金”字。因五行屬金。
【注:僅供娛樂參考】
如何來界定一個漢字的五行
根據易學原理,漢字也存在(金、木、水、火、土)五行屬性,漢字五行的作用主要是用來起改名字(人名或企業名稱),通常人們大都是在分析了命主的生辰八字喜用神以及經營項目之后,根據其八字喜用神,再在起名字的時候用漢字來糾偏補缺,盡可能地達到滿意。所以,起名字時正確確定一個字的五行是最基本的前提。那么,如何來界定一個漢字的五行呢?,
一、數字五行界定法
目前比較流行“五格數理”起名法(五格計數姓名學),這一方法是日本的熊崎健翁先生在上世紀初創立的,也就是說姓名學中的數理用五行屬于東洋傳來的。其數理五行是:
1、2為木,3、4為火,5、6為土,7、8為金,9、10為水。
有一些人認為只要是上述筆畫數字的漢字就誤認為是某一字的五行,一味的查數,忽略了漢字本身的真正含義,例如:土為3畫、木為4畫,依這樣的邏輯簡單地推算,“木”和“土”的五行就變成為“火”了……,很顯然熊崎健翁先生是不會犯如此低級錯誤的。中國如此多的漢字就用這樣極其簡單的邏輯來推算套用五行,顯然是有些牽強附會,不合道理,有孛于易學之博大精深的自然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刻涵義,更不會是熊崎健翁先生的本意。其實,創立“五格計數姓名學”這一方法的日本熊崎健翁先生,也是根據中國易學易理推理而來的,他運用在這里的數字本意在于其運用“五格數理”計算出來以后的名字的總體“五格計數”即:天格、地格、人格、外格、總格的數字五行,也就是說“五格計數”的“五行”與漢字本身的“五行”是各為其用的、并不是矛盾的,并不是在用數字來直接確定漢字本身的五行的。總之,一句話就是“五格計數”的“五行”與漢字本身的“五行”必須正確合理地結合運用才能夠起出合格的名字來。
[注:我國傳統風水學數理用五行為:1為水、2為火、3為木、4為金、5為土、6為水、7為火、8為木、9為金、10為土;即:1、6為水,2、7為火,3、8為木,4、9為金,5、0為土]
二、部首偏旁五行界定法
漢字中帶木旁草頭的字屬木,帶金旁、玉旁的字屬金,帶火帶日的字屬火,帶土帶山的字屬土,此方法主要是以漢字的部首偏旁來界定漢字的五行,符合易學五行意義,但還是單薄了一些,因為易學之所以博大精深,她是幾千年來,人們通過自然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的經驗總結,這一規律,不是用一個簡單的單一的方法能夠解釋的通的,易學的深刻涵義就在于此。
缺點:按此法,不帶這些偏旁的字就很難確定其五行,比如:大、多、少、天、母、見、長、直、方、玄、天、耳等,看來此法局限性也很強,只適合那些偏旁部首性強的字。
三、音韻五行界定法
就是根據漢字讀音劃分的音韻五行。
缺點:極少有人使用。
四、字意結合部首偏旁五行界定法
比如“李”字,有的電腦軟件測得五行是金,有的軟件測得卻是木,有的軟件測得卻是水。電腦軟件所測漢字五行有一個通病,就是不論什么字只有一個五行,那么我們用漢字的字意來分析“李”字的五行:“李”字其上為“木”其本身意義也為“李子樹”還是木,由此確定“李”子的主五行為“木”,“李”字的下半部為子,子為子水,由此界定“李”子的次五行為“水”,因此,最后界定“李”字五行為木水;又如“淡”字,“淡”字是偏旁部道五行很強的一個字,一個三點水,兩個火,如果用偏旁部首五行漢來界定這個漢字其“淡”字是水字旁,五行為水,這個字用這種方法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用字意法來界定“淡”字的五行,“淡”字雖說是水火之字,而且是一個水,兩個火,字本身火大于水,然而字意卻是以水為主,因為我們知道淡字通常大家都理解為淡水,沒有說是淡火的,主要作用還是來描述水,“淡化”即由強變“弱”,即為淡,由此可見“淡”字的主五行為水,次五行即為火,因為是水減弱了火產生的淡,淡字的五行是有火的,因此,最后界定“淡”字的五行是水火。類似五行不容的字有很多,可見,起改名字用漢字的五行來補救八字的五行不是很容易的事情。由此可見,根據漢字的字意結合部首偏旁來界定漢字的五行,相對合理。
五、字意五行有強弱之分
字意五行有強弱之分,如:江,河、湖、海、洋這幾個字的主五行都為水,但是有強弱之分、大小之分。這點大家要弄清楚了,不要聽說八字缺水就一味的補水,還要看水的大小,你的命局適不適合等等。
通過以上分析,似乎漢字五行太難確定了,那么我們應該怎樣來更為合理的來界定一個漢字的五行呢?首先我們要明白一個做事尋根的道理,從事物的最根本點上來分析,多數漢字,尤其是姓名常用字都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偏旁部首組成,這就表明一個多部首的漢字不可能是由一種五行來決定的,最終如何來確定一個字的五行,關鍵是要根據字意,因為漢字的音形意在前,五行是在后的,用字的音形來分定五行目前基本上沒有人來用,因為準則性很難把握,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據漢字的字意結合部首偏旁來界定一個漢字的主五行或次五行。
漢字五行的確定因其方式不一,對起名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下面列出常用的三種確定方式和當屬性不一時的解決辦法:一、從字形上判斷 所謂形,就是字形,指字的形體構成。許多漢字在字形上包含了木、火、土、金、水,這可以直接看出來。如: 木:本、樸、術、機、橋、榕、林、桶等。 火:燦、爛、炎、炬、烽、煌等。 土:地、堅、坤、坦、培、增等。 金:鑒、鋼、鈕、銅、錫等。 水:泉、冰、匯、江、澤、派、濤等。二、從字義上確定 所謂字義,就是字的義蘊,許多漢字從字義上可以確定五行。 如:藝、芳、含等可歸入木類。 光、輝、耀等歸入火類。 山、巖、峰等歸入土類。 劉、列、利等歸入金類。 鮮、雷、雯、霏等歸入水類。三、五音十二律(音韻)上判斷 g k h ……屬木 z c s d t n l j q ……屬火 a o e ie ai ei ao ou an en ang eng er in ……屬土 x zh ch sh r i ……屬金 b p m f v u y w ……屬水 如:趕(gan) 開(kai)……木 寧(ning) 強(qiang)……火 阿(a) 奧(ao)……土 雄(xiong) 眾(zhong)……金 博(bo) 普(pu) 淵(yuan)……水 在實際應該用上,漢字的五行一般以五音十二律和形上判斷。這就是起名用字五行各家各派有較大出入的原因,特別如:李五行的確定,五格法是火,這是以五音十二律(音韻)上判斷出來的。當然,以李字五行為木也是有其道理的。 本人建議:遇到這樣五行屬性難以確定的情況一定要靈活運用,在實際應用時,一定要注意二種屬性都適宜的組合形式,這對一個易學行家來說,應該還是有辦法完美處理好的。
一般情況是:帶金字旁和玉字旁的屬金,帶木字旁和草字頭的屬木,帶三點水的屬水,火字旁的屬火,山字旁和土字旁的屬土。不過也有例外的,比如峻就屬金,幸屬水,塔屬火。還有一些不是以上偏旁的,就要具體對待了。
甲乙東方陰陽木,背過。共五組。此乃天干。子丑寅卯十二屬是地支。以此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