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的周公是周武王姬發的弟弟。
周公,姬姓,名旦。西周開國元勛,杰出的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元圣”、儒學先驅,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采邑在周,故稱周公。
封于曲阜,留朝執政,長子伯禽就封。武王卒,成王幼,周公攝政。管叔、蔡叔、霍叔等不服,聯合殷貴族武庚和東夷反叛。
他率師東征,平定叛亂,滅奄后大舉分封諸侯,營建成周洛邑。又制禮作樂,為西周典章制度的主要創制者,主張 “明德慎罰”,以“禮”治國,奠定了“成康之治”的基礎。
擴展資料:
周公制禮,是周公一生最主要的功績之一。禮發源極早。“禮”字在殷商時期甲骨文中已經出現,據《說文解字》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判斷,最初的禮只是人們祈求鬼神的特定儀式。
周公“制禮”則是為了滿足安排祭祀秩序的需要,根據血緣關系和等級身份,分別制定尊卑之間,長幼之間,親疏之間各自的不同行為規范。
周公之“禮”,把禮原初的“事神致福”之意淡化,從規定不同身份的人等應該遵行的禮儀出發,最終成為宗法等級制度的依據和標準。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周公解夢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周公
周公,即周公旦,他是周成王的叔父,對于建立和完善周代的封建制度他有很大貢獻。周公在儒家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孔子以“吾不復夢見周公矣”之言,隱喻周代禮儀文化的失落。
周公是一個在孔子夢中頻頻出現的人物,在儒教長期主導文化的中國,周公也就不可避免的直接與夢聯系起來。夢,經常被成為“周公之夢”,或“夢見周公”。因此,周公解夢中的周公,即是周公旦。
的確有周公這個人,比如說,周公“敬德保民”的思想,是儒家思想的直接來源。儒家思想學說中的一個重要概念“禮”,也源于周公。《周公解夢》一般相傳為周公所作,人們也就不可避免將周公與夢直接聯系起來。這也就是夢經常被成為“周公之夢”或“夢見周公”的原因。
《周公解夢》這本書,在民間流傳的很廣,是用來解析夢境占卜吉兇,而且各種版本也很多。那么說《周公解夢》里的周公是何許人也,可能大家就不太了解了,其實周公是周朝時期的一位歷史人物,而且這位周公和解夢并沒有什么關系。
在周文王姬昌推演出后天八卦完成著作《周易》后,有一種說法是周文王也寫了一本關于解夢的占卜書籍,就是后世流傳的《周公解夢》,所以周公說的就是周文王。其實這種說法并不準確,也沒有任何依據,更合理的解釋為,周公是周文王的第四子周公旦。
周公是周文王姬昌的四兒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而周公的名字也非常好記,叫姬旦,所以也稱周公旦。周公是個很了不起的人物,雖然沒做過周朝的國君,但是為了周朝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不少貢獻。最著名的就是周公重視賢能的人,有“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美譽,意思是說,在有賢才上門拜訪時,即使周公正在用餐,也要吐出口中的食物出門迎接,愛才心切。
在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放言五首》其三中,有“周公恐懼流言日”的記載。當時周公輔佐兄長周武王伐紂滅商成功,剛剛建立周朝大業不久,但周武王姬發就去世了。姬發的兒子周成王姬誦還尚且年幼,于是周公繼續輔佐周成王,幫助幼主管理國家大事。但后來就有傳言出來了,管叔和蔡叔這兩個人不懷好意,想奪取王位,但是很懼怕周公的能力,就散布周公想謀權篡位的謠言,被大臣們議論紛紛。
周公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斷然辭官,但是不久就想明白了,自己這么做是正中小人的下懷,于是重回相位。后來管叔和蔡叔不甘心,勾結力量發動叛亂,周公被周成王派去平叛,并處死管叔和蔡叔二人,既保住了名聲,也穩固了周朝的江山。在周成王長大成人后,周公也沒有貪戀權力,把王權交還給了周成王,周成王也很受周公的感染,成為周朝歷史上的又一位明君。
那么周公如此厲害,他到底會不會解夢呢?其實周公和解夢沒什么關系,之所以后來會把夢和周公聯系在一起,主要是因為孔子。首先孔子很崇敬周公,甚至把周公奉為儒家的宗,稱為儒家學派的奠基人。后來孔子經常會夢到周公,因此經常提起周公來,在《論語》中也說過:“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所以后世人就經常把夢和周公放在一起說,至于《周公解夢》,則完全是后世人所編著,和周公一點關系都沒有,而且在古代也沒有流傳下來具體的關于解夢的著作。到了現在,夢境也有了科學的解釋,對于《周公解夢》的所寫的,大多還是解析夢境的類型,看一看無妨,但是要占卜吉兇預測未來就算了,并不靠譜。
“夢周公”這個典故出自于《論語.述而》。
周公是西周初期一位家,他輔助成王攝政,為周朝立下了重大功勛,后世尊他為先賢。
春秋時期的孔子非常崇尚周公的為政,他從小就學習西周流傳下來的六藝知識,掌握了西周的黃章制度,他對西周的制度非常尊崇,認為西周社會是盡善盡美的社會,而周公也成為他心目中最向往的人物,以致于常常夢到周公。
后來孔子從政于魯國,他決心恢復西周的制度,旅行仁政,建立西周式的國家。可是他的主張遭到了當政權貴的竭力反對,最后,他被迫離開魯國,周游列國,宣傳、推行自己的主張,結果處處碰壁,只好又回到魯國,此時他已年邁體衰,嘆息道:”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意思是說,我衰老得多么厲害啊!我好久沒有夢見周公了!
后來,人們用這個典故來表示緬懷先賢,宋代蘇軾的《周公廟》就用了這個典故:“吾今那復夢周公,尚春秋來過故宮。”
參考~
夢周公
睡 眠 、 做 夢 , 俗 語 叫 做 「 夢 周 公 」 , 或 「 去 見 周 公 」 。
究 竟 , 「 周 公 」 與 「 夢 」 有 何 關 系 ? 周 公 者 , 姓 姬 名 旦 也 , 周 文 王 子 , 輔 助 武 王 滅 紂 , 建 周 王 朝 , 封 于 魯 。 周 代 的 禮 樂 制 度 , 便 相 傳 周 公 所 制 訂 。 為 孔 子 推 崇 。 《 論 語 ? 述 而 》 : 「 子 曰 : 『 甚 矣 吾 衰 也 ? 久 矣 吾 不 復 夢 見 周 公 。 』 」
由 此 可 見 孔 子 對 周 公 之 仰 慕 , 至 形 于 夢 寐 。
后 世 便 以 「 夢 周 」 來 緬 懷 先 賢 , 再 引 申 為 睡 覺 之 代 詞 。
晉 ? 劉 琨 《 重 贈 盧 諶 》 詩 : 「 中 夜 撫 枕 嘆 , 想 與 數 子 游 。
吾 哀 久 矣 夫 , 何 其 不 夢 周 ? 」 南 朝 ? 梁 ? 簡 文 帝 《 請 尚 書 左 丞 賀 琛 奉 述 旨 毛 詩 義 表 》 : 「 故 東 魯 夢 周 , 窮 茲 刪 采 。 」 唐 ? 元 稹 《 聞 韶 賦 》 : 「 夢 周 公 而 不 見 , 想 圣 德 而 思 齊 。 」
有 人 更 省 略 「 夢 」 , 以 「 周 公 」 稱 之 , 如 唐 ? 盧 仝 《 走 筆 謝 孟 諫 議 寄 新 茶 》 詩 : 「 日 高 丈 五 睡 正 濃 , 軍 將 打 門 驚 周 公 。 」 爽 脆 簡 略 之 至 。
周公解夢這個說法源于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也叫做《周公解夢》,是后人借周公姬旦的名聲所寫的一本用來解夢的書。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周公這個人。周公是周文王的第四個兒子,因為他的封地在周,而爵位又分在最大的一個公位上,所以人們就稱他為周公。周公這個人,在當時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的。所以人們對周公都特別的敬畏,不僅曹操在《短歌行》這首詩之中歌頌了周公。就連后來很多的名著也都有歌頌周公的句子,因此,后人就借周公的名聲來創作了一本解夢的書,也可以看作是古代的名人效應。
然后我們再來介紹一下周公解夢這本書。周公解夢是一本流傳在民間的用來解夢的書籍。這本書里面列舉了各種夢境,并且對夢境簡單的進行了分析。然后根據夢境預測吉兇,基本上的理論就是晚上做了什么夢,就預示著白天就會有什么樣的事情發生,這種推測是非常不科學的,但是卻有很多人相信這種說法。
因為夢境是一個很神秘的東西,人究竟為什么會做夢?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個非常能說服人的科學解釋。所以人們對未知的東西總是會抱有美好或者恐懼的幻想。在這種美好或者恐懼的幻想之下會產生一些衍生物。而周公解夢這本書就是人們對夢境這種東西的衍生物。在古代的封建社會,任何東西都沒有辦法用科學去解釋,所以,人們普遍比較。因此這本書在當時是非常受歡迎的,很多人都通過這本書來判斷昨天晚上自己做的夢會給自己在現實生活中造成什么樣的困擾,或者帶來什么樣幸運的事情,甚至直到現在依然還有很多人相信周公解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