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 雙子座流星雨
根據國際流星組織目前給出的預報,今年雙子座流星雨的極大可能出現在北京時間 12月14日 19時,其理論極大值約為120顆/小時, 屆時我國東部地區輻射點已經升起,理論上看到群內流星應該沒有問題,但初九的上弦月也正當空,對觀測的影響不可忽略。不過到15日凌晨1時,月球就會落到地平線以下,之后的觀測條件應該不錯。
12月22日 小熊座流星雨
小熊座流星雨往往都是全年精彩天象的收官之作,該流星雨的活動期為12月17日至12月26日 。從時間上看會和雙子座流星雨很好地“銜接”,而實際上小熊座流星雨的流量要比前者低很多。
歷史上,小熊座流星雨較大的爆發,分別發生在1945年和1986年,而今年預報的極大將出現在 12月22日 ,峰值每小時理論天頂流星數(ZHR)大約只有10顆。當天的月相是滿月,寥寥幾顆流星也會在月光的干擾下顯得暗淡許多。小熊座流星雨最大的好處就是輻射點赤緯可達76°,位于恒顯圈內,整夜我們都能觀測到其群內流星。
雙子座流星雨光臨地球
每年固定的流星雨
1月
流星雨名稱:象限儀座流星群(Quadrantids )
彗星母體:2003 EH1
輻射點: 牧夫座 (Bootes)
預計出現日期:3日-4日
概況描述:每小時流量大約為40顆,顏色為藍色,速度較快(大約每秒40公里左右),亮度較高的可能會劃過半邊天空,有一小部分甚至會在天空中留下劃過的軌道塵跡。有明顯的峰值,一般僅持續一小時左右。
4月
流星雨名稱: 天琴座 流星群(Lyrids)
彗星母體:C/Thatcher
輻射點:天琴座(Lyra)
預計出現日期:21日-22日
概況描述:明亮而迅速(大約每秒48公里左右),會在天空留下劃過的軌道痕跡,幾秒鐘后才會消退。
5月
流星雨名稱:寶瓶座Eta流星群(Eta Aquarids)
彗星母體:1C/Halley
輻射點: 寶瓶座 Eta(Aquarius Eta)
預計出現日期:5日-6日
概況描述:流星密度較高,但流量不是很穩定(最低僅數十顆,最高可能達每小時上百顆)。赤道和南半球可在天亮前幾個小時內觀測到,北方不利于觀測。很多群內流星會在天空留下很長的軌道痕跡。
6月
流星雨名稱: 天琴座 流星群(Lyrids)
彗星母體:C/Thatcher
輻射點:天琴座(Lyra)
預計出現日期:14日-16日
概況描述:流量較低,即使在峰值時,每小時流量也僅有10顆左右。觀測時需要耐心。
7月
流星雨名稱:寶瓶座Delta流星群(Delta Aquarids)
慧星母體:1C/Halley
輻射點: 寶瓶座 Delta(Aquarius Delta)
預計出現日期:28日-29日
概況描述:峰值時20顆左右,呈現出明亮的黃色,速度中等,約40公里左右。
流星雨名稱:摩羯座流星群(Capricornids )
慧星母體:尚未確定
輻射點: 摩羯座 (Capricornids )
預計出現日期:29日-30日
概況描述:峰值時15顆左右,火流星比例較大,呈現出明亮的黃色,速度較慢,僅25公里左右。觀測高度較低。
8月
流星雨名稱:英仙座流星群(Perseids )
慧星母體:109P/Swift-Tuttle
輻射點: 英仙座 (Perseus)
預計出現日期:12日-13日
概況描述:流量較高,峰值每小時流量約60顆左右。亮度較低,觀測時需要耐心。
10月
流星雨名稱:天龍座流星群(Draconids )
慧星母體:21P/Giacobini-Zinner
輻射點: 英仙座 (Perseus)
預計出現日期:12日-13日
概況描述:流量較低,每小時流量僅10顆左右。
流星雨名稱:獵戶座流星群(Orionids )
慧星母體:1P/Halley
輻射點: 獵戶座 (Oruon)
預計出現日期:21日-22日
概況描述: 獵戶座流星雨 每小時流量20顆左右,顏色呈黃色或綠色,速度較快,約每秒66公里。有火流星出現。
11月
流星雨名稱:獅子座流星群(Leonids )
慧星母體: 55P/Tempel-Tuttle
輻射點: 獅子座 (Leo)
預計出現日期:17日-18日
概況描述: 獅子座流星雨 33年出現一次流量高峰,峰期每小時流量可上百顆。下一次峰期約在三十年以后,雖然不是峰期,但仍然可以看一些零星的流星劃過天空。
12月
流星雨名稱:雙子座流星群(Geminids )
母體: 3200 Phaon(行星)
輻射點: 雙子座 (Gemini)
預計出現日期:13日-14日
概況描述:一年中最為穩定、最為炫麗多彩的流星雨,其中白色大約為65%、黃色26,其它的為呈藍色、紅色和綠色。 雙子座流星雨 是唯一一個非慧星母體的流星雨,其母體是小行星 3200 Phaon。峰值時每小時流量可上百顆。
小熊座流星雨
正式名稱:小熊座流星雨 Ursids (URS)
活動時間:12月17-26日
極大時間:12月22/23日
極大流量(ZHR):10
r值:3.0
平均速度(無引力影響):33km/s
極大中心:赤經348度 赤緯+75度
流星雨不象日食,它來了半個地球(夜半球)都能看到。我國幾乎所有地區都可以看到。山東也一樣。不需要望遠鏡等裝備,看流星雨用肉眼就可以了,這樣視角更大。所以到時天氣好的話,我建議你選所在城市郊區野外空曠無光污染的地方,天黑以后,與親密戀人一起,耐心等一些時間,相信會有收獲的,祝你好運 !
2009年的最后一個月,精彩天象將接踵而至,北京天文館天文專家介紹,兩場流星雨和水星東大距的精彩演出不容錯過。12月14日 雙子座流星雨極大雙子座、象限儀座、英仙座流星雨并稱北半球三大流星雨,其中發生在年末的雙子座流星雨不僅流量大,而且十分穩定,同時還有亮流星多、觀測效果好、極大時間長等特點。北京天文館的天文專家寇文介紹,對于處于北半球中緯度地區的我們來說,該流星雨的輻射點在極大期間幾乎整夜可見,可以稱得上是全年觀測條件最好的流星雨之一。寇文介紹,雙子座流星雨12月13日和14日晚都是較為有利的觀測時間,屆時適逢農歷十月末,黎明才會升起的殘月對觀測不會有影響。觀測地點要找海拔較高、遠離城市光污染的郊外。12月19日 水星東大距今年水星最后一次東大距將在12月上演。19日當天,水星與太陽的角距離約為20度,而赤緯比太陽稍低,因此以北緯40度的地區為例,當天日落時水星地平高度為12度左右,觀測時盡量找天氣晴好、視野開闊的地區,在黃昏時看到水星應該不成問題。 12月22日 小熊座流星雨極大與雙子座流星雨相比,小熊座流星雨的名氣較小。該流星雨今年的活躍期從12月17日至26日,其中在22日21時30分至24時可能出現較大流量。因該流星雨的輻射點在北天極附近,因此可整夜觀測,且當天月相為上弦月,前半夜就會落下,對觀測影響不大。
2023雙子座流星雨時間
被稱為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的“雙子座流星雨”不但明亮且有多種顏色;那么大家知道2023雙子座流星雨時間是什么時候嗎?接下來由星座知識來告訴大家,一起來看看!
雙子座流星雨
雙子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2月13至14日左右出現,最高時流量可以達到每小時120顆,且流量極大的持續時間比較長。雙子座流星雨源自小行星1983TB,該小行星由IRAS衛星在1983年發現,科學家判斷其可能是“燃盡”的彗星遺骸。雙子座流星雨輻射點位于雙子座,是著名的流星雨。
觀測時間
雙子座流星雨是一個很守信用的流星雨,每年都要定期出現。雙子座從傍晚升起來,直到天亮前還高掛天空,整夜都可看到。觀看雙子座流星雨的最佳時間取決于觀測位置。從夜幕剛剛降臨直到月亮升起的這段時間內,雙子座α星出現在東部或東北地平線,這是較好的觀測時間。
一般認為雙子座流星雨的活動期從12月7日開始,2007年的極大在12月15日0時15分(北京時間),東亞應是全球最佳的觀測位置。 不象獅子座流星雨的極大持續很短,雙子座流星雨的極大期將有一天,因此世界上任何位置的觀測者都有機會看到極大。極大時每分鐘有兩顆群內流星。 很多熟悉的流星群非常古老,如英仙和獅子。但雙子流星群卻很年輕,19世紀中葉才出現,而且一開始時流量較低,每小時有10-20顆。從那以后,每年它的流量都在增加,目前已成為每年主要的流星群了。1998年人們觀測的雙子流星群達到每小時ZHR=140顆。在極大時,觀測條件不錯的觀測者可以看到比較多的流星。 自從1862年人們注意到雙子座流星群后,就一直在尋找它的母彗星。直到1983年,衛星才發現了與它有相同軌道的不是一顆彗星,而是一個石質的小行星。編號 3200 Phaon。這個小行星的周期為1.4年,軌道很扁,最近離太陽0.15天文單位。1997年12月它經過地球附近時距離我們只有0.31天文單位。 人們一直在爭論Phaon到底是一個小行星還是一個彗星。它的光譜看上去象石質小行星,但軌道卻很象彗星。它經過太陽旁時沒有出現彗尾,但卻有碎塊產生,形成了流星雨。通過分析雙子火流星的照片,科學家們估計出雙子流星物質的密度為1-2m/cc,比標準的小行星的3 gm/cc的密度要低,但卻比彗星0.3 gm/cc的密度大幾倍。有人認為Phaon是一個耗盡的或休眠的彗星,外表面積聚了厚的行星際塵埃。因此它會有小行星的外表,卻有彗星的內核。 也許Phaon的謎要等以后空間探索來揭開,還是讓我們盡情欣賞它的流星雨吧一般認為雙子座流星雨的活動期從12月7日開始,2007年的極大在12月15日0時15分(北京時間),東亞應是全球最佳的觀測位置。 不象獅子座流星雨的極大持續很短,雙子座流星雨的極大期將有一天,因此世界上任何位置的觀測者都有機會看到極大。極大時每分鐘有兩顆群內流星。 很多熟悉的流星群非常古老,如英仙和獅子。但雙子流星群卻很年輕,19世紀中葉才出現,而且一開始時流量較低,每小時有10-20顆。從那以后,每年它的流量都在增加,目前已成為每年主要的流星群了。1998年人們觀測的雙子流星群達到每小時ZHR=140顆。在極大時,觀測條件不錯的觀測者可以看到比較多的流星。 自從1862年人們注意到雙子座流星群后,就一直在尋找它的母彗星。直到1983年,衛星才發現了與它有相同軌道的不是一顆彗星,而是一個石質的小行星。編號 3200 Phaon。這個小行星的周期為1.4年,軌道很扁,最近離太陽0.15天文單位。1997年12月它經過地球附近時距離我們只有0.31天文單位。 人們一直在爭論Phaon到底是一個小行星還是一個彗星。它的光譜看上去象石質小行星,但軌道卻很象彗星。它經過太陽旁時沒有出現彗尾,但卻有碎塊產生,形成了流星雨。通過分析雙子火流星的照片,科學家們估計出雙子流星物質的密度為1-2m/cc,比標準的小行星的3 gm/cc的密度要低,但卻比彗星0.3 gm/cc的密度大幾倍。有人認為Phaon是一個耗盡的或休眠的彗星,外表面積聚了厚的行星際塵埃。因此它會有小行星的外表,卻有彗星的內核。 也許Phaon的謎要等以后空間探索來揭開,還是讓我們盡情欣賞它的流星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