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榮欣風水網

    企業占星顧問,職業占星師收入

    內容導航:
  • 什么是占星術與天文學?
  • 對于企業情景規劃如何理解?
  • 中國都有哪些職業?
  • 自由職業分幾種?
  • 占星師怎么賺錢
  • 國際占星研究協會的職業占星師的市場前景
  • Q1:什么是占星術與天文學?

    在某所大學的天文學辦公室門口貼著一段有趣的話:如果你用占星家一詞來稱呼天文學家的話,那你可能就只是簡單的瞧星星的人。這是一則提示,它無疑是在告訴我們:在當今時代,天文學與占星術處于根本對立的位置,它們絕不相同。天文學存在于博物館或科學展館之內,而占星術與戲劇和表演差不多,只是算命那一套東西中的一種方式而已。更多的時候,它只是自稱可以預言未來的算命之人向你夸口的把戲而已。
    天文學是一門系統描述自然界現象的科學,它的所有預言都可以被科學所檢驗。與之相比,占星術是一門摻雜的偽科學,是眾多信念的一種聚合,它們貌似科學的解釋天體運動,實際上這不過是在天體運動基礎上偽裝出來的科學而已。所以,如果你面對一位科學家,尤其是天文學家,卻將天文學與占星術混為一談,毫無疑問,他肯定會非常惱火。
    今天,占星術在科學界根本就沒有任何影響力,而占星家們所能做的也不過就是用自己的經驗告訴人們如何找到夢中情人或是找到金飯碗,雖然這些話的真實性相當令人懷疑。所以,當有人在1988年披露美國前總統羅納德·里根的夫人南希總是向占星家尋求建議和幫助時,難怪美國民眾會對此大為嘲諷。因為在他們看來,這位第一夫人太容易上當受騙,簡直愚昧不已。
    不過歷史上兩者的關系并非一直如此。其實,人們只是幾百年前才開始在天文學與占星術之間劃出涇渭分明的界限。在此之前,占星家們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他們扮演著祭祀一類的職務,不僅有權向帝王提出意見和建議,監督土地建設,甚至還能決定開戰與否。可以想見,古人對世界的看法與現代人相比有著天壤之別。
    試想一下瑪雅時代的帝王生活。
    這位皇帝勤于政事,治國有方,他的帝國繁榮昌盛,人民安居樂業,但是一場突如其來大旱影響了這個國家。莊稼干涸枯萎,獵物四散奔逃,開始有人因缺乏食物而餓死。頃刻間,帝國的秩序開始分崩離析。這位皇帝不知道這究竟是怎么回事,作為一位賢君,他熱愛他的臣民,他的臣民也愛戴他,信任他。他英勇善戰,所有的敵人都懼怕他的威嚴。可是現在,他的帝國正在衰落。此時,他唯一所能想到的就是自己一定是做了什么錯事,激怒了上天,從而受到了神明的懲罰。一定是上天在他的靈魂深處看到了某些罪惡的東西,所以才沒有降下雨水滋潤土地。
    如果他只是一個普通人的話,他也許會仰望上蒼,尋找神的身影,祈求神給予他一些啟示。但是他不是普通人,而是一位君主。他所要做的是召集宮廷占星家,或是大祭司,或是尋求任何一位研究天象的人的幫助,以便弄明白究竟發生了什么,他如何才能恢復他從前的統治。在對天空中的星星做了一番細致的觀察并對其代表的意義進行一番解讀之后,這些人可能會對糟糕的現狀給出一些答案。而隨著時間的流逝,雨水重新撒向土地,一切都會恢復生機,他的帝國又重新繁榮起來,這也保住了他的至高權力。
    這位皇帝無疑對這番經歷產生了特殊的情感。他會為自己冒犯了上蒼而愧疚自責,又為他的占星家們能預測行星的位置,然后告訴他如何取悅天神而感到滿意。為了保證他今后不會再犯無知的錯誤,他會賜予占星家極高的地位。他開始向他們尋求幫助,請他們依據行星的位置來建議何時打仗或是何時種地。逐漸地,占星家成了他最重要的顧問,甚至對下一任繼承人而言也是如此。
    在這位皇帝看來,如果天上真的有天神,那么能研究無盡蒼穹中的種種現象的人太重要了,只有他們能讓皇帝明白天神的意志。在皇帝看來,占星家給出的建議既是工具又是武器,有利于他穩固統治,所以他不可能愚蠢地對這一類人視而不見。畢竟對于古人來講,天象與權力的聯系無比緊密,懂得天象不僅可以使皇帝保住自己的權力,甚至可以決定他究竟能不能活過今年。
    同瑪雅人相比,我們今天研究天空只是為了要了解更多有關宇宙的知識,這些研究與哪位領導人上臺或是何時開始播種等事毫無關系。今天的天文學不會為大眾帶來任何立竿見影的利益及好處,因為行星的運動與戰爭中的誰輸誰贏毫不相干,也不能決定人是否能填飽肚子,或是選誰當總統能讓我們對宇宙了解得更多。
    但是科學畢竟是科學,它在幫人類揭開宇宙的種種謎團的同時,還給人類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收益,這些收益恐怕是古人們難以想象到的。比如利用哈勃望遠鏡觀測外太陽系空間的結果就是讓我們發明了數碼相機。雖然我們知道任何一顆星星都不可能按照人的意志去運動,但至少了解那些天體的運動會讓人類免于彗星撞地球一樣的災難。在古代,研究行星運動的占星術不過是帝王維持其統治的工具,能讓他們治國有方并且不斷擴大帝國的疆域。不過那些占星家們自己也許并沒有意識到,他們在維護統治階級的同時也在告知天下季節的更替以及如何應對自然界的風云變化。
    也許我們無法確切地知道行星的運動與其他星星有所不同,但歷史學家們從古埃及人、古巴比倫人及古希臘人的記載中發現,至少當時的人們的確已經知道行星與眾不同。行星在人們的生存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管是將它們作為天神來崇拜還是當做某種吉兇禍福的征兆來猜測,所以如何能確定行星位置也就變得至關重要了。全世界的每種文化對宇宙都有自己解釋,并對其深信不疑,一般而言,古代民眾對那些能夠解釋行星運動的人都會頂禮膜拜。

    Q2:對于企業情景規劃如何理解?

    不僅未來是難以預測的,過去也是難以‘預測’的。”身為著名的未來學家的彼得.舒瓦茨先生這句聽起來有些突兀的話透露出他的“歷史情結”。他的舊金山的辦公室的墻上,掛著他收集來的各個時代的地圖。
    2002年4月16日,舒瓦茨先生在北京香格里拉飯店發表題為《情景規劃:不確定條件下的戰略管理》演講。來自全國各地的幾十名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都期待著從這位以“先知先覺”著稱的管理咨詢大師那里得知關于未來商業世界的洞察。令他們驚異的是,舒瓦茨先生首先向他們展示的是一幅十九世紀的加利福尼亞地圖,并詳細地講述了這幅地圖的故事。
    這幅地圖是由幾位傳教士繪制的。地圖上的加利福尼亞是一個大島。傳教士們曾先后乘船從加州的南部和北部上岸,于是他們相信,加州是一個獨立于北美大陸的島。在此后的幾十年時間里,人們普遍相信,加州是一個島。后來有人寫信給地圖的出版商,說這幅地圖是錯誤的。出版商大不以為然,說人們一直使用這幅地圖并覺得非常有用。直到十九世紀末期,大量的證據表明加州是與北美大陸連在一起的,這幅地圖是盲人摸象的結果,不足為信,出版商們這才停止出版這幅地圖。
    在舒瓦茨看來,企業的管理者都有自己的路徑圖,依照這個路徑圖,他們制定出自己的商業戰略。有些路徑圖本來是錯誤的,但也能幫助管理者取得局部的成功。但如果他們一直依照這個路徑圖走下去,那么他們終將付出慘重的代價。“過去的成功不是一意孤行的理由,成功常常是失敗之母。”舒瓦茨先生說完這句話,看著臺下的聽眾,帶著意味深長的微笑。
    為了免于“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的結局,管理者必須對自己已有的“路徑圖”(即商業戰略)時刻保持警醒。“我們的商業假設是可靠的嗎?”“我們對未來的預期中是否忽略了一個或幾個關鍵的變量,而這幾個變量有可能導致滿盤皆輸?”高明的棋手總是能清晰地想象下一步和下幾步棋的多種可能的“情景”。“情景”(scenario)不同于“概觀”(outlook),就在于它的細節性。有時,一個細節就可能導致風云突變,把最初的戰略設計一筆勾銷,從而導致陣腳大亂。
    而“情景規劃”能提供預防機制,讓管理者處變不驚——對突變既非陣腳大亂,也非無動于衷。它更接近于一種虛擬性身臨其境的博弈游戲,在問題沒有發生之前,想象性地進入到可能的情景中預演,當想象過的情景真正出現時,我們將能從容和周密地加以應對了。
    “高瞻遠矚的藝術”(The Art of Long View)是舒瓦茨一本新書的標題,這也是“情景規劃”的另一種稱謂。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藝術既強調“長遠”,更強調“清晰”,或者說,強調對遠處的情景更要看得真切和清晰。
    但問題在于,我們如何才能對尚未來臨的場面看得真切。“情景規劃”很容易讓我們想到《三國演義》里諸葛亮交給趙云的三個“錦囊”。諸葛亮事先設想出劉備到南徐后可能遇到三個最關鍵的情景,告訴趙云在何種情景下打開哪個錦囊,并事先擬定了解決方案。但這是文學的虛構和夸張,小說中的諸葛亮更像是一個巫師(“其智近妖”),而不是一個真實的智者。
    多年來,彼得.舒瓦茨為各種組織擔當著類似于“軍師”的角色。他一次次預見到根本想不到的商業突變,使他所服務的組織將極高的風險化為極高的回報。但他的先見之明不是來自“夜觀天象”之類的神秘的占卜,而是一套基于理性的、具有操作性的戰略分析方法。他反復強調,進行情景規劃不是充當占卜士和預言家的角色,他引用一句阿拉伯的諺語說:“預言家們即使正好說對了,他們也是在撒謊。”這是因為,他們不是通過理性的分析得出他們的結論的,所以他們自己對自己的話并沒有把握,他們總是在有意無意的自欺欺人。
    相反,“情景規劃”是一連串基于邏輯和經驗事實的推演。他常說,“情景規劃并不算難,至少沒有設計制造火箭那樣難。”在成為一個管理咨詢顧問之前,舒瓦茨是一名火箭工程師。這一經歷告訴他“細節”的無比重要性,告訴他什么叫“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在設計制造火箭的過程中,任何一個微小的細節失誤都將釀成災難性的后果。“情景規劃”雖然“沒有設計制造火箭那樣難”,但與設計制造火箭有相通之處。反過來,設計制造火箭也是一種特殊的“情景規劃”,在地面上仔細地“規劃”好火箭在天上飛的“情景”。
    最早的情景規劃師盡管舒瓦茨認為“情景規劃”不同于占卜,但他同時認為,古代的巫師卻可以稱得上最早的情景規劃師,就像古代的占星術也可以稱得上最早的天文學,因為這種非理性活動包含著科學和理性的因子。
    管理大師們都富有想象力和思想的包容性。德魯克說過,六千年前督造金字塔的那個人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項目管理專家,那個人懂的東西比今天任何一個CEO都懂得多。
    舒瓦茨同樣從古埃及文明中看到了自己的“同道”。
    很久很久以前,那時埃及還在法老的統治之下,在尼羅河的上游矗立著一座神廟。尼羅河下游干躁少雨,可耕地的多少完全要看每年尼羅河的洪水淹沒多少土地(洪水退去后,被淹過的土地就是肥美的良田)。每年春季,神廟里的祭司都會檢查河水的顏色。如果河水清澈,那么洪水就會來得比較晚,而且很溫和,因此農民只能種植少量的莊稼。如果河水為藍,尼羅河最強的洪水就會出現,此時尼羅河能夠提供足夠量的水滋潤下游的盆地,因此農民就會豐收。最后,如果河水呈現黃綠色,那么今年的洪水就會來得比較早,而且水勢過高,因此會形成水災,莊稼可能被沖毀,此時,法老可能必須儲備糧食以備災荒。
    每年,祭司都會把水的顏色告知國王。法老通過這種方法就知道他的國土上的收成,并據此來制定稅賦政策,據此他也知道國家是否能夠負擔得起征服更多的土地。
    這種故事聽起來像是巫術。但是事實上,祭司的預測具有非常嚴密的邏輯,而且他找到了影響莊稼收成,進而影響國策的關鍵驅動力,而且他發現了這些關鍵驅動力的預示信號——河水的顏色,盡管這個祭司或許并不知道為什么水的顏色會影響尼羅河洪水的大小,他或許也不知道背后的驅動力是影響每條河的雨型。
    古埃及的祭司是世界上最早的進行情景規劃的人,因為他們理解進行情景規劃的要素和關鍵是不確定性。
    情景規劃在殼牌的傳奇情景規劃(Scenario Planning)最早出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不久,當時是一種軍事規劃方法。美國空軍試圖想象出它的競爭對手可能會采取哪些措施,然后準備相應的戰略。在20世紀60年代,曾經供職于美國空軍的赫爾曼.卡恩(Herman Kahn),把這種軍事規劃方法提煉成為一種商業預測工具。卡恩后來成為美國頂尖的未來學家。
    作為管理工具,情景規劃由于荷蘭皇家/殼牌石油運用它成功地預測到發生于1973年的石油危機,才第一次為世人所重。當時傳奇式的情景規劃大師,法國人皮埃爾.瓦克領導著殼牌情景規劃小組。1972年該小組發展了一個名為“能源危機”的情景,他們想象,一旦西方的石油公司失去對世界石油供給的控制,將會發生什么,以及怎樣應對。在1973年至1974年冬季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宣布石油禁運政策時,殼牌有良好的準備,成為惟一一家能夠抵擋這次危機的大石油公司。從此,殼牌公司從“七姐妹(指世界七大石油公司)中最小最丑的一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公司。
    1982年皮埃爾.瓦克退休,接任他的就是彼得.舒瓦茨(Peter Schwartz)。在1986年石油價格崩落前夕,殼牌情景規劃小組又一次預先指出了這種可能性,因此殼牌并沒有效仿其他的各大石油公司在價格崩潰之前收購其他的石油公司和油田擴大生產,而是在價格崩落之后,花35億美金購買了大量油田,彼得.舒瓦茨說這一舉措為殼牌鎖定了20余年的價格優勢。
    正是因為情景規劃在殼牌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像戴姆勒克萊斯勒、UPS、蘇黎世金融服務公司(Zurich Financial Services)等許多其他的公司也開始運用這種管理方法,但沒有一家公司能夠像殼牌公司那樣把這個方法運用得如此之得心應手。今年2月,美國BUSINESS 2.0雜志推出了一個關于風險管理的封面專題,其別提到了殼牌傳奇式的情景規劃:“沒有一個行業比石油行業對危機的理解更深刻,而石油行業里也沒有一個公司具有比荷蘭皇家/殼牌石油傳奇式的情景規劃小組更長遠的眼光。”
    情景規劃的核心是改變組織的心智模式因為情景規劃在殼牌所取得的巨大成功,近年來,這種管理方法的應用和研究也逐漸在企業界和學術界流行起來,關于這個方法的介紹在美國的主流商業媒體上也頻頻出現。情景規劃是一套在高度不確定的環境中幫助企業進行高瞻遠矚的方法,它不僅能夠幫助決策者進行一些特定的決策,同時也使得決策者對需要變革的信號更為敏感。
    情景與通常的戰略規劃最大的不同,就是不以犧牲復雜性為代價來換取決策的速度。它不是從原則和信念出發,而是從對商業圖景的敏銳、切身的感知出發。正如我們已說過的,它更像是一個博弈游戲,在游戲開始時,誰也不知道也不假定一個結果,在游戲別開生面的展開中,一種或幾種意想不到的結果出現了。玩過“啤酒游戲”的人都能體會到這一點。
    在這個意義上,情景規劃是一種使心智保持開放狀態的學習方式,一種思維上的獨特的修煉。彼得.圣吉在《第五項修煉》中反復提到殼牌公司的“情景規劃”小組,就是為了說明:情景規劃并不僅僅是發展幾個未來的情景,其核心是要改變組織的心智模式。
    皮埃爾.瓦克說,“我們領悟到我們的工作不是為公司的未來寫規劃書,而是重塑公司決策者的心智模式。我們現在要設計一些未來情景,讓管理者會質疑自己相對于實際狀況的心智模式,并在必要的時候改變它。”情景規劃師經過十幾年的研究制定出的情景,要在幾個小時或者幾天的時間傳授給決策者,這幾乎是不現實的。更糟糕的是,我們在傳遞信息時往往采取講授的方式。而約翰.霍爾特(John Holt)指出,在傳達信息的各種方式中,講授是效率最低的,充其量只有40%的講授內容被接受;在多數情況下,只有25%的內容被接受。
    阿里.德吉斯(Arie P. DeGeus)曾經在殼牌工作了38年,他指出,在企業環境中,講授還有一個缺點:一般而言,教師肯定會被學生視為權威,因為他們認定教師比自己理解得深刻。情景規劃師將多年觀察環境的結果介紹給管理人員時,他肯定認為自己對企業環境的了解比正聽他講解的管理人員多,但是如果讓同一個情景規劃師走進董事會會議室講授公司戰略,他的權威就消失了。如果聽講者不承認你是權威,你就根本無法講授了。因此殼牌發展出一種方法,讓決策者通過游戲來學習。游戲可以顯著地促進學習,這一點絲毫不奇怪,我們生活中一些最困難最復雜的問題是通過游戲認識的。游戲的一個特點是可以成為過渡對象,對參與游戲的人來說,過渡對象正是真實世界的反映。
    對于大公司來說,還要考慮到變革所需要的時間。據阿里.德吉斯的經驗,從收到新信息到據此作出應變,可能需要12個~18個月的時間。而彼得.舒瓦茨則認為像殼牌這樣的大型公司,其變革甚至需要4年的時間。
    情景規劃不是為了幾個未來可能的情景作出的規劃,如果它不能影響決策者的心智模式,不能引導組織的變革,那么對組織來說,它也很難創造真正的價值。誠如皮埃爾.瓦克所言:“除非我們能夠影響重要決策者對于實際狀況所持的心智印象,否則我們對未來的各種看法就像是撒在石頭上的水一般,四散而無法凝聚。”
    訪談
    GE:對于中國的讀者來說,“情景規劃”是一個非常陌生的概念,您能不能首先簡單地介紹一下這個管理方法?
    Schwartz:這個概念相當簡單的,它實際上是對決策在未來會產生什么結果進行思考。這個工具就是預計在將來可能發生的情景,也就是對將來的市場、價值取向、技術發展方向以及的政策等情景進行推測,情景規劃幫助對這些不同的可能性進行思考,然后根據這些不同的可能性進行決策。事實上,現在決策都在一個不確定的環境中作出的,這個工具是用系統的、科學的方法對未來可能性進行分析,但是同時又必須發揮想象力。
    GE:您在殼牌石油工作時曾經預見到1986年的石油價格崩潰,在石油價格崩潰之后,殼牌花了35億美金用很低的價格購買了大量的油田,由此殼牌鎖定了20余年的價格優勢,您能不能回憶一下當時的情況呢?即您是如何預見到該次石油價格的崩潰的呢?
    Schwartz:一個好的情景規劃就是找出那些人們容易做出錯誤判斷假設的領域,而對這些領域的判斷一旦是錯的,往往會導致嚴重的后果。當我在做殼牌情景規劃的領導的時候,我發現殼牌把其整個公司的未來都基于石油價格會不斷上漲,而且價格增長幅度還很大。當時,殼牌建立了一個模型,即如果石油價格不斷上漲,OPEC就不想生產更多的石油,因為他們要花更多的錢去生產而相對卻賺得更少,因此如果價格越高,石油的供給就會越少,這與傳統的經濟模型是相反的。傳統的經濟模型是如果價格上漲,供給就會增加。但是殼牌的模型說,如果石油價格上漲,石油的產量會下降,石油價格因此會進一步上漲。我當時就問自己,這個模型對嗎?其他所有的商品都隨著價格上漲,供給會增加。我就此問題數次與一位商品價格研究專家討論,此人研究過其他許多商品的行為,如茶葉、銅等,我發現這些商品每一次都是想建立一個卡特爾,但是都失敗了,只有一種商品例外,即鉆石,只有鉆石的卡特爾存活下來了,但這是因為鉆石生產實際上都控制在一個公司手里。是否石油也會像其他大多數商品一樣呢?因此我們就設想了當石油價格下降的情景,然而在此之后不久,石油價格果真就崩落了。
    我現在要告訴你一個秘密,事實上在1982年,我們就估計到了1986年石油的準確價格,1986年石油的價格是每桶16美元,而1982年石油的價格是60美元。我們估計出這個價格靠的不是數學模型,而是這樣算出來的:如果我的預測價格在20美元以上,那么殼牌公司就不必改變什么,因為以前的方式就可以應付過去;但如果我的預測價格低于15美元,那么他們就會承受不了,因此也不會作什么改變;因此我必須把價格定在15~20美元之間,以促使他們變革。事實上,16美元是我能預測的最低價。另外,我也不能在1983年或1984年才告訴他們1986年的石油價格會降到16美元一桶,因為對于殼牌這樣的大公司,改變是非常困難的,我覺得4年的時間是比較充裕的。我碰巧對了,但是我用的不是數學模型而是心理模型。
    GE:我記得您在《高瞻遠矚的藝術》一書中提到您在殼牌工作的時候總是讓殼牌的經理們到《經濟學家》雜志上去讀您6個月前告訴他們的信息,您能不能給我介紹一些您其他的準確預言呢?另外,您現在能不能告訴一個6個月以后我才能在《經濟學家》雜志上看到的新聞呢?
    Schwartz:我認為《經濟學家》是一本非常好的雜志,我們的目標是至少比《經濟學家》提前6個月,比《商業周刊》則要提前好幾年。如果我不能比《經濟學家》提前6個月,那我就沒有做好工作。如果我能夠提前6個月或者一年就預見到它的頭條新聞,這也會進一步提高我們的信譽。
    在1984年左右,我在殼牌做一個關于未來世界經濟的情景規劃,我說我們即將看到一個主要由技術趨動的經濟增長,生產力和社會的進步都會主要源自技術。我們在殼牌公布這個情景之后不久,許多新技術就不斷地涌現了,個人計算機、超大型計算機、傳真、E-mail等開始出現。在大家還不知道E-mail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在殼牌使用它來舉行今天所謂的計算機會議。數年之后,《經濟學家》、《商業周刊》、《金融時報》等都開始刊登關于E-mail技術未來的文章,而我們早就在殼牌使用這項技術了。
    今天,一個很好的例子是微燃料電池(Micro Fuel Cell)。燃料電池是用氫、天燃汽、甲醇等來產生電能。你現在用的電器,包括采訪機、照相機、筆記本電腦都受到你使用的電池的限制,幾個小時之后就要換或者重新充電,但使用燃料電池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你只要像給汽車加油一樣,給你的燃料電池加燃料就可以了。微燃料電池非常小,但能量卻非常大。2平方厘米大小的燃料電池放在筆記本電腦里面,你就可以3~4天不用充電了。在幾年之內,燃料電池就會商品化,就會替代現在的電池。
    微燃料電池也會對世界經濟產生巨大的影響。它意味著電子設備的能量會更大,因此手機和PDA就能夠實現新的一些功能。以PDA為例,就可以實現彩色屏幕、可視電話,并且能夠把信號傳遞得更遠更清晰。
    我上面說的只是微燃料電池,還有用于汽車和大型建筑的燃料電池。我們現在所在的大廈也可以用燃料電池來供能,這對于能源行業來說是一個影響非常大的技術。對于中國來說更是如此,利用這項技術,中國可以不用修建長距離的基礎電網來傳輸電力。
    GE:據我所知您對中國也相當感興趣,可以說中國現在正處于劇變之中,您能不能描述幾個中國未來可能的情景呢?同時您能不能介紹一下可能影響這些情景的關鍵因素呢?比如,正如您所知,中國自1970年代開始就在積極地推行計劃生育政策,即鼓勵年輕人晚婚晚育,并且每對夫婦只準生一個孩子。這一方面確實是控制了人口的增長,但是中國現在也可能面臨著人口老化、勞動力供給減少的局面,您認為這是一個影響中國前景的關鍵變量嗎?
    Schwartz:對于人口問題,有幾個可能的情景:首先,人可能會活得更長,因此他們的工作年限可能會延長;其次,坦白地說,如果中國變得富有了,人們就可能再次生很多的孩子,也可能會支持這種行為。事實上,我認為給年輕人生更多小孩的信號也是一種風險。也許中國會面臨人口老齡化,年輕人減少的情形;但這只是一種情景,另一種情景是老人活得更長、工作得更長了,而同時卻有更多的小孩子出生,因此中國又面臨人口膨脹的局面。另外,有大量中國人住在海外,許多中國的家庭與其他亞洲國家和美國等國的華人有聯系,也許有一天這些海外的華人想回到祖國來生活呢?有許多中國年輕人在海外受到很好的教育,隨著中國的機會的增多,他們很可能回來發展。因此我認為中國不大可能面臨勞動力真正供給減少的局面。你說的只是一種可能的情景,我不想完全否定它,但是還有另外一種情景。
    中國過去20年經濟發展非常好,基本上是持續穩定地保持經濟增長。這使得中國的勞動力更為熟練,也吸引了大量的國外的投資,同時也持續地增加了民眾的收入。中國目前有65%的人口是農民,但是美國只有2%。這個區別非常重要,因為隨著中國的農業效率的提高,很多的農村人口就會進入城市,這些人就會成為工業或者服務業的從業人員,他們的收入就會提高,他們消費能力也會提高,他們會買更多的東西,創造出更多的工作機會。這樣就會形成一個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中國就可以保持經濟持續增長30~50年,因為農村人口非常地大。
    然而,中國至少有三個大的問題首先要處理好,如果處理不好這幾個關鍵問題,以上持續增長的情景就會遇到挫折。第一個挑戰或者說問題就是金融體制改革。當你進行銀行、證券以及保險等行業的改革的時候,通常會遇到金融危機,其中的原因在于的規則改變往往跟不上市場的變化。金融創新往往會導致危機,這種事情在泰國、美國和歐洲都曾經發生過。這是非常危險的一個挑戰,中國當然可以從其他國家的經驗中吸取教訓,然后避免這種危機的發生,但是這往往很難。因此另一個情景就是中國持續增長因為重大的金融危機而中止,我認為這個情景發生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第二個使中國經濟持續增長中止的因素就是能源,我們已經談過能源問題。中國需要生產更多的電力,這意味著需要大量的能源。你們需要進口更多的能源,而這些能源有三個主要的來源,一是中東地區;二是克什米爾地區;三是西伯利亞地區。從這些地區進口能源價格很昂貴,另外不能忽視的一點是這些地區的都很復雜。隨著中國像美國一樣越來越依賴于能源進口,中國需要建立像美國一樣強大的軍事力量,以確保能源供應的穩定。因此很可能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即因為能源供給不能滿足需求,能源的價格就上漲,中國就會面臨高通貨膨脹、經濟發展放緩的局面,就像美國曾經發生的情形一樣;第三個問題就是環境。隨著中國的工業化和能源消耗的大幅增長,現在正面臨著一個巨大的變化,因為如果任何國家只要人均收入超過1000美元,那么人們消耗工業品和能源的數量就會大幅度增加。而現在中國快要達到人均1000美元了,隨著收入的增加,中國對工業品和能源的需求也在大幅提升。人們消耗的塑料、鋼鐵、鋁等等越來越多。這種消費會導致大量的污染,因此中國面臨的巨大挑戰就是如何在保持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而不污染大氣、水和土地等資源,也即中國必須采用最先進的技術,最清潔的生產技術,以減少能源和工業生產的污染。
    總而言之,中國最美好的一個情景就是中國治理好了金融體制、有充分的能源供應以及在工業和能源生產的時候采取了清潔生產技術,中國經濟保持高速持續的增長。但是如果中國處理不好這三個挑戰,就可能會發生危機,可能是金融危機,可能是能源危機,也可能是環境危機。
    GE:世界經濟在網絡泡沫破裂之后一直重振乏力,而目前中東局勢非常緊張,主要石油輸出國之一委內瑞拉又發生了軍事政變,人們說美國是一個騎在輪子上的國家,事實上中國的汽車工業也在國民經濟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因此中國人對石油行業的關注程度也日益升高,那么,您對目前的石油行業有什么看法?是否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會重演呢?從長遠來看,您認為有哪些因素值得中國石油行業高層主管的注意呢?
    Schwartz:現在有兩個地方正在形成競爭:一是沙特阿拉伯,它有大量的石油儲備、剩余的生產能力;二是俄羅斯,它的石油產量增長非常快,例如伊拉克因為中東的情形,宣布降低其石油的產量,但是俄羅斯說“好,我可以生產更多”。現在世界上有好幾個石油來源,而且我們發現俄羅斯的石油儲備甚至比他們自己想象的還要多。OPEC有了一個新的競爭對手,即俄羅斯。因此OPEC很難再降低全球石油的供給了,每次只要OPEC說我們要降低石油產量,俄羅斯總是說“好,我們將會生產更多的,占領更多的市場份額”。這就在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之間形成一個新的競爭態勢,即市場份額之爭,這意味著石油的價格會保持相對的穩定。但是在沙特阿拉伯、伊朗和伊拉克之間或許會發生戰爭(這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此時這三個國家都中止了它們的石油生產,那么你就會看到石油價格大幅上漲,這我們在1990年的海灣戰爭時期已經看到。但是人們都知道,中東有大量的石油儲備,因此石油不會長期保持一個高價格,而在1973年我們不知道有那么多的石油儲備,因此當價格上去之后,就一直保持一個高價格,因為當時認為世界的石油即將耗盡。當然我們現在知道這不是實情。因此如果價格上去了,不會呆很長時間,它會很快就下來,也許是幾個月,也許是一年,但是肯定會降下來。雖然這也不是一件好事情,但是不會發生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
    對中國的高層經理來說,最重要的事情莫過于保持能源供給的多樣性了。你應當準備從沙特阿拉伯、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墨西哥等不同國家進口石油。

    Q3:中國都有哪些職業?

    答:
    中國的全部職業有行政主管、企業主管、經理人、土木營造監工、天文學家、電腦程式設計人員、系統分析師、道景師、建筑師、交通規劃師、化學工程技術師、土木工程師、造景師、測量員、銷售工程師、工業工程師、品質管制工程師。
    陶瓷技師、藥師、獸醫師、公共衛生醫師、中醫師、護理佐理員、護理師、學前教育教師、特殊教育教師、會計師、公共關系員、律師、心理諮商師等等。

    Q4:自由職業分幾種?

    自由職業
    定義“自由職業者”(freelancer)
    1、根據《韋氏大詞典》,自由職業者是:獨立工作,不隸屬于任何組織的人;不向任何雇主做長期承諾而從事某種職業的人。
    2、比較準確的定義:是腦力勞動者(作家、編輯、會計等)或服務提供者,他們在自己的指導下自己找工作做,經常但不是一律在家里工作。
    3、別名:顧問、臨時工(contingency worker)、承包人、自由代理人、單飛雁(lone eagle)、獨行俠(lone ranger)、單干戶、自由工(open-collar worker)、唱獨角戲的(soloist solo operator)、靠電話聯系進行工作的人(telecommuter)、電信通(teleworker指精通電子的人,尤流行于歐洲)、虛擬雇員(virtual employee)、虛擬企業主(virtual-business owner目前非常流行)。
    定義SOHO
    SOHO,是英文small office home office的頭一個字母的拼寫,指在家辦公的自由職業者。
    互聯網是SOHO的根本。一些優秀的網頁設計SOHO族幾乎都有自己的個人網站;每天在家中更新網頁,是這類SOHO族的主要工作內容。這些優秀的個人網站逐漸引起IT公司的關注,于是,個人網站與大網絡公司合作或被其收購的新聞在IT業界層出不窮,這些SOHO族們又開始了新的事業。也有不少人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長開始了網上信息和咨詢服務的嘗試,成為信息服務這門行業的SOHO族。最常見的SOHO職業還有音樂創作、產品銷售員、平面設計、廣告制作、服裝設計、商務代理、做、炒股票等等。SOHO族這樣自由而又浪漫的工作方式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中青年人加入這個行列,在這片天空里,他們的才華得到充分的展露。
    SOHO跟傳統上班族最大的不同是可不拘地點,時間自由,收入高低由自己來決定。同樣也正是因為它自由,所以它極有挑戰性。特別適合SOHO的是一些基于信息的制造、加工、傳播類的工作,如編輯記者、自由撰稿人、軟件設計人員、網站設計、美術、音樂等藝術工作者、財務工作者、廣告、咨詢等,因為他們的大部分工作或者主要的工作完全可以在家中獨立完成或通過在網上與他人的協同工作來完成。
    SOHO對于人的素質要求會更高。最重要的是自制力,也就是說你自己能否在時間上管理把握好你自己。其次,是由于SOHO后每個月沒有一筆固定的薪水,你的收入結構會改變,所以如何管理好你的錢袋是必須認真對待的問題。
    事實上,一方面,國際上這一群落的人數呈現出增加的趨勢,辦公自動化、互聯網的普及以及分工的細化將會導致為數眾多的SOHO人的出現;另一方面,SOHO群的存在,也是在客觀上緩解了就業壓力這一越來越重要的現實社會問題,而如何將這一群落有意識地納入社會分工體系,并從身份、立法、稅收和保障等方面予以確認、規范和保護,是擺在各機構眼前的現實問題。
    自由職業包括什么
    傳統上講:作家、演員、攝影師、藝術家、顧問,等“創造性”的工作者。現在大大拓寬了:環境美化師、占星術家、書刊索引編者、醫療抄錄員、木工、按工程項目受聘的建筑工、管風琴技術人員、真空系統安裝人員、舞臺設備管理人員、機修人員。
    還有:會計師、代理人、分析師、管理人員、審計員、藏書家、經紀人、數據錄入人員、計算機編程員、計算機維修人員、工程師、私人購物助手、研究人員、保險顧問、稅務代理、電信營銷員、文字處理員。
    主要的職業工作
    寫作、編輯和出版類工作
    技術撰稿人、自由職業編輯、編劇、自傳撰稿人、宣傳小冊子撰寫人、自由職業的新聞工作者、
    生活管理類
    色彩顧問、禮品經營、形象顧問、家庭護理員、理療師、醫療助理、寵物飼養服務、個人購物服務、私人偵探、自尊教練、旅行顧問、包辦伙食服務、迪斯科指導、化妝藝術家、攝影師、花草養護、維修服務、個人培訓員、團聚聯誼策劃、瑜伽功教練
    咨詢服務類:
    零售業咨詢內容包括:店址特色、租約談判、店貌策劃、信用建立、廣告與營銷策劃
    形象顧問類:
    形象設計、商業禮儀、語言和非語言交流藝術
    市場開發和推銷類:
    例如:T恤衫、桑拿設備、狗食、餐具刀叉
    清潔類:
    打掃房間、整理物品、采購禮品、食品采購、安排婚禮、洗衣服、遛狗、做飯、備車

    Q5:占星師怎么賺錢

    你好!
    告訴你吧
    占星師是知道什么時候自己會有錢的
    一般的占星師不會很在意這個錢的問題
    呵呵
    只是勞動需要有回報
    所以才收費
    如果對你有幫助,望采納。

    Q6:國際占星研究協會的職業占星師的市場前景

    職業占星師會在未來成為非常熱門的職業,因為只要你環顧四周,就可以看到,在現代的社會環境下,不論在事業、情感、金錢、健康、兒童教育,還是在心理和心靈層面,人們有很多煩惱和疑惑。當人們面臨問題和痛苦時,本能會去尋求答疑解惑之人,而目前在這個領域能夠提供答疑解惑,支持和幫助的優秀人才非常稀少。占星學作為提供咨詢的助人行業,面臨著潛力廣大的市場。 而從流行的角度講,星座更是已經無所不在,滲透進非常廣闊的社交領域。
    然而與如此廣大的需求市場相對應的,是有能力和責任感的職業占星師的缺乏。盡管有許多網絡微博占星紅人,但是真正能夠象歐美國家一樣優秀的占星師非常少。這樣一個潛在需求和現有供給的巨大缺口給這個行業的優秀人才提供了一個極好的機會。
    在中國,目前任何行業的職業市場上,你前面都有無數的前輩和比你優秀的人;而在占星行業,如果你在這幾年刻苦學習,你就是前輩和最優秀的人才之一。很多技能,需要很多他人的支持離開了組織完全無法運用,但在占星業,你可以自由從業,不必依靠于組織。這種技能可以伴隨終身,年紀越大經驗越多,體會越深。
    即便不是以占星為職業,從對自我投資的角度講,占星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技能:
    占星學從最高層面講,研究人與宇宙的關系,是一門修行的學問;
    從中級層面講,是幫助自己和他人進行自我覺察、自我成長、發展潛能、鑒別心理問題,減輕煩惱的學問;
    從日常應用的角度來講,占星學可以在人際關系、職業發展規劃、愛情和婚姻、兒童教育、理財和投資、健康管理等方面有很多應用,而且可以在公司人才識別,員工培訓,公司大小決策方面提供有效信息。即便你不是職業占星師,你也可以跟你的生活和職業相結合,運用占星學改變你的人生,讓它更豐富和快樂。
    因此,如果你對占星有興趣,不要猶豫了,這一定是讓你愛不釋手的學問或技能。

    展開全文
    下一篇:下一篇:射手座婚運2023
    相關文章
  • 男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