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1月14日至21日左右出現。一般來說,流星的數目大約為每小時10顆至15顆,但平均每33年至34年獅子座流星雨會出現一次高峰期,流星數目可超過每小時數千顆。這個現象與坦普爾·塔特爾彗星的周期有關。由于獅子座流星雨的輻射點位于獅子座,因而得名。
每年都有。
今年,著名的獅子座流星雨極大時間發生在11月17日19時前后。需要注意的是,中國各地獅子座流星雨今年最佳觀察時間將出現在11月18日凌晨0時至天亮前,每小時可目睹到獅子座流星雨約15顆。
獅子座流星雨的輻射點位于春夜星空的代表星座——獅子座天區內。每年11月中旬它迎來極大時,輻射點會在接近午夜時分升起,因此觀測獅子座流星雨要等到后半夜才能開始。
速度很快也是獅子座流星雨群內流星的明顯特點:流星體會以每秒70千米的速度進入大氣層,我們看到的“視速度”也會很快,可謂轉瞬即逝。
觀測流星雨需要晴朗的天氣。“光污染”也會影響人們觀賞流星雨,若是在市區,大概只能看見一些很明亮的流星。去郊區,除了看見銀河,還可以看見更多暗一些的流星。
專家表示,觀測獅子座流星雨不用天文望遠鏡,僅用肉眼觀測就可以。但要選擇視野開闊,沒有燈光影響和能目睹到4等星的環境。
獅子座流星雨每年11月14日至21日,尤其是11月17日左右,都有一些流星從獅子座方向迸發出來,這就是獅子座流星雨。獅子座流星雨產生的原因是由于存在一顆叫坦普爾塔特爾的彗星。
這顆彗星繞太陽公轉,同時,它不斷拋散自身的物質,就象灑農藥那樣,在它行進的軌道上散下許多小微粒,但這些小微粒分布并不均勻。有的地方稀薄,有的地方密集,當地球遇上微粒稀薄地方,出現的流星就少,遇到密集的地方,出現的流星就多。這些小微粒很容易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而慢慢飄散,但在彗星回歸時,地球會經過它近期釋放出的顆粒稠密區。地球上的人們便會看到大規模的流星雨。今年3月坦普爾塔特爾彗星再次回歸,所以今年或明年獅子座將出現景象壯觀的獅子座流星雨。由于坦普爾特爾彗星的周期為33.18年,所以獅子座流星雨是一個典型的周期性流星雨,它的周期約為33年。
今年的獅子座流星雨出現的時間很短,只有在11月18日、19日的深夜才可以比較明顯地觀測到夜空中劃過的流星。本年度下一次流星雨將在12月14日出現,而那次的流星雨將可以很好地觀測到。天文學家預測直到2033年,以后相當長時間都不會出現非常有意思的流行雨了,而另一次主要的規模巨大的流星雨則要等到2098年才會出現.
首先 流星雨的形成和星座沒有必要聯系
只是輻射點在那個星座 所以才叫那個星座的流星雨
以獅子座流星雨為例的話 通俗的說
獅子座星座在夜空里是占有一個區域的 而一群流星在這個區域里向四方輻射開來
就是我們看到的獅子座流星雨(因為人眼有透視效應 所以會把平行運動的流星看作是一個點輻射開來的)
流星雨就是群發流星 顧名思義就是很多流星同時沖入地球大氣層并且發生摩擦 繼而發光發熱的現象
流星雨的來源大多是彗星碎裂瓦解以后的殘骸.
當彗星接近太陽時,由于太陽的高溫 輻射壓和太陽風之類的作用 彗星的冰物質就會蒸發升華 拋射氣體和塵埃顆粒 因為拋出來的時候的速度&方向不同 又碰撞 所以就會形成橢圓的流星群體區
說白了就是一個區域里都是彗星碎屑 每年地球穿行這個區域的時候 就會與碎屑產生摩擦 發光發熱 于是就有了流星雨這玩意
因為軌道的周期性 所以每年差不多那個時段都會有一樣的流星雨 但是碎屑的數量等因素的影響 所以每年那個時段可以看到流星數量是不等的
而11月獅子座流星雨的話 為他帶來碎屑的是 坦普爾塔特爾彗星
講得很不嚴謹多多包涵了
在天文學中,沿著同一軌道繞太陽運行的大群流星體稱為流星群。流星群與地球相遇時人們會看到天空某一區域在一定時間范圍內流星數目顯著增多,大大超過通常偶然出現的流星數,就像下雨一樣,這種現象稱為流星雨。在發生流星雨時,可高達每小時十幾條到幾十條,但在發生流星暴雨時,可高達每小時幾千條乃至幾萬條。 流星雨主要是由慧星引起的。當某彗星繞太陽運行經過其軌道近日點(距太陽最近點)附近時,受太陽熱輻射作用,慧星溫度升高后噴發出的大量碎塊隨著慧星的運行而在其軌道上形成碎塊密集區,當地球穿過該區域時受地球引力作用,大量碎塊高速進人大氣層并發生激烈摩擦,溫度急劇升高而使碎塊燒毀并發出明亮光線。當流星的輻射點(所有流星運動軌跡反向延長線的交匯點)處于某星座天區時就稱為某星座流星雨,如獅子座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獵戶座流星雨等。 我國古籍中對流星雨有很多記載。《竹書紀年統箋》中關于“帝癸十五年,夜中星殞如雨”的記載說的是公元前16世紀商朝出現的一次流星雨,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關于流星雨的記錄資料。《春秋》記載了魯莊公7年(公元前687年)的一次流星雨:“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見,星殞如雨。”這是關于天琴座流星雨的最早記錄。《宋書》記載有發生在南北朝劉宋元嘉二十年二月乙末(公元433年4月9日)夜晚的一次流星雨:“有流星大如桃,出天津,”入紫宮。須臾有細流星或五或三相續,又有一大流星從紫宮出,人北斗魁。須臾又有一大流星出,貫索中,經天市垣,諸流星并北行,至曉不可稱數。”這是關于寶瓶座η流星雨的觀測記錄。 很多天象的出現時間,方位可根據推算事先預測出來,但現代科學對流星雨的大小及準確時間的預測水平尚不能令人滿意。1799年、1833年和1866年地球上都出現過獅子座流星雨,根據坦普爾--塔特爾慧星相隔大約33年回歸(繞太陽運轉1周)的規律,人們曾預測1899年流星暴雨會再次光臨地球,并將超過1866年而與1833年那次相媲美甚至超過之。結果卻令人大失所望:只出現了每小時僅4O顆的零星小雨。對1998年的獅子座流星雨,人們預測其極大的中心時間在北京時間11月18日01時,此時輻射點在中國西部很低,東部稍高。適逢陰歷月底,沒有月光干擾,在后半夜,可以觀測流星雨的后半期,是難得的觀測良機。然而當人們如期仰望天空時,卻只見流星不見雨,流星雨已于17日11時左右發生過。據分析,可能是受到大行星萬有引力的影響,慧星的碎塊密集區發生偏移而使流星群的軌跡發生了變化。為了更準確地預報流星雨,需要天文學家在探索流星群力學和物理機制的工作中做出更大努力。 流星雨是天賜美景,可令世人大飽眼福。流星雨對地面上的人們不會造成直接危害,因為香星軌道上形成的碎塊密集區中的固體顆粒體積很小,當它們以每秒幾十千米的高速度闖入地球時在離地面數十千米以上的大氣層中就會摩擦燒毀。不過,流星暴雨對地球大氣層中航天飛行器的安全構成威脅。每次流星雨到來之前都令有關人員大傷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