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還確實要想一個穩妥的辦法,因為即便是你帶了雨傘,也不可能把雨傘留在燒香的地方,而且一炷香要找很長時間,也不可能在那里一直等候著它燒完,那么最理想的辦法呢就是把隨身帶的一個塑料袋找4根樹枝,把塑料袋支起來遮住燃燒的香火。
上香禮佛,睛天雨天都可以去。
另外,我們信佛,學佛,欲求好運,福氣,還有一個需要講究的地方, 就是要能在生活中,實踐佛菩薩對我們的教導: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你能改正過失,并行善積德,做佛菩薩的好學生,佛菩薩知道了,會非常高興,你因此也會有很好的福報的!
朋友如果你對佛法有興趣的話,我再為你詳細解說一下。
在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上,有一大惡,一大善,很能決定我們將來的福氣,運氣
此一大惡,是我們容易忽視的,即是殺生,上天有好生之德,而生靈最為愛惜的,就是自己的性命,我們殺生奪命,生靈的痛苦很深,怨恨也很深,佛法告訴我們,殺生是大惡行,是有惡報的,我們求福求運,此一條不可不戒之。
另外,有一種極大之善行,也是我們容易忽視的,就是孝順父母,百善孝為先,孔子說過,孝順父母最難的是“色難”,就是難以對父母和顏悅色,(朋友你回想一下,是不是這樣?),所以我們欲行孝道,首先就要做到對父母講話輕聲細語,語氣不要兇。
最后,朋友你可以請一些佛學書籍來看下,我們信佛,學佛,不僅僅是去名山古寺燒個香,磕個頭就了事了,我們的福氣,運氣,一方面可以靠菩薩保佑,更重要的,是靠自己去學習佛法,實踐佛法(比如誦經,吃素,放生),去行善積德修來的。
佛學書籍寺廟里有請,新華書店也有售。學佛好處多多,像命運的形成,禍福的根源,人生的歸宿,離苦痛得幸福如意之道,這些問題,在佛法中,都為我們作了明確的開示。
(佛法中談到的人生的歸宿,我們現在是人,那有沒有來世呢,來世會變成什么?有沒有永恒的生命?另外,來世能幸福嗎?還是痛苦?有沒有既讓自己幸福,又讓所有的眾生能感到幸福的辦法呢?這一點,佛法有詳細的談論)
最后,回答一下這樣三個問題:
一、生活中有這樣的情況,好人沒好報,壞人卻順風順水,這是什么原因呢?
這是因為,佛法中的因果規律,是通三世的,(前世,今生,來世),好人前世積了惡,惡果在此生此時成熟,故要先受報,惡人前世積了善,善果在此時成熟,故也要先受報。
二、為什么佛菩薩大慈大悲,世間仍有這么多災禍苦痛,為什么燒香拜佛后,佛菩薩不免掉我的不順呢?
這是因為,佛菩薩的神通之力,在因果面前,在世間的惡業面前,不一定能起決定作用,舉個例子,一個人的前世,有偷盜行為,害得人家家破人亡,這樣的人,此生就不能在財運方面如意,時機一到,就要破財,就要受打擊,他去一個有名的寺廟,燒個高香,就洗去過去的罪惡了?不可能的。
所以,佛菩薩濟世渡人,以神通力護佑只是一方面,更主要的一面,還是在于教化萬民,教導我們,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己救自己哪!
三、有的時候,行善積德卻遇到一些災難,這里有兩個原因,一是大災化小,二是災難的來源是往昔(包括前世)的惡業。往昔(包括前世)的惡業在此時成熟,故要先受報。
和下不下雨沒有關系。誠心就可。
另外,除了燒香,平日里的修行也很重要,不知樓主做到了否,就是生活中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進而,能夠,念念佛,念念經,吃素放生,持守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善德是護身之符,天佑有德之人。
真誠恭敬就好,與天氣無關!
海濤法師答: 在佛教沒有一定要這樣,佛教我們拜佛像是因為他的德,就算沒有佛像,我們念著佛陀的德我們都可以禮拜,這個形象是為了提醒我們,但是佛像開光當然更好,正式的佛像能夠開光最好。 當然開光不是說一定要找出家人,你禮請觀世音菩薩也可以,在我們中國開光就是禮請觀世音菩薩,念大悲咒,然后這個佛像就得到開光了,甚至有時候我們沒時間,念個請觀世音菩薩唵嘛呢唄美吽也得到開光,乃至念開光咒,各位早上有念,也得到開光,最主要是禮請諸佛菩薩,當然你相信一個法師愿意請這位法師,以他的功德力 ,作證明三寶的力量那更好,所以一般佛像都是如此,只要有高僧大德來就請他再開光一次這樣,就像各位的念珠,每天都在加持一樣,然后有碰到你相信的法師,再請法師再加持一下這個意思。
新請的佛像,找一間你認為最好的房間安放就可以了,每天禮拜供養。
怎么請佛像
請佛像,比如說,我在地上撿了一個樹葉,看這個樹葉就是佛。這樣你回去供,因為心里有佛,它就如法了,沒有任何儀式,也不要開光。我們信佛,就信個虔誠,哪怕是個土塊,我們也當成佛來供養。佛本來就是空王,空而不空。見到一張紙,它就是真實的,我們就虔誠地拜,就可以了。心真誠了一切都成。就是一個木頭疙瘩,你把它雕成佛像,你供養,誠心虔拜,那木頭疙瘩它都會給你講法的,是不是?
這個佛像,供一天了,它有一天的功德;供十年了,雖然佛像舊了,但它含有十年的功德。如果這個佛像送給別人,別人就有了十年的功德。有時候請個新佛像,這個新佛像非常新,但它可能就只有一天的功德。
佛法是這樣的,是通過對佛有了信心,從而對所有眾生都有信心,對萬事萬物都有信心,都當成佛看,這就是佛的教育。佛并不是說要你皈依我,你就是對的,而是皈依萬事萬物它(本具)的佛性,這是佛的本意。
佛堂如何布置
佛堂的布置實際上沒有具體的規定,但是也根據位置的大小來決定。比如說佛要放在最高的位置上,菩薩次之,護法——像韋馱菩薩、伽藍菩薩是再次之。這樣有個層次,因為要有大小,這個不能亂來。就像人似的,你有父母,父母有父母的位置,你有你的位置,你下面還有你的孩子的位置,所以要分出等級,這叫順孝道,有恭敬心、有大小。
這樣的話,實際上我們對法就有了深入的認識,法也是一步一步深入的,所以佛堂也得需要有一步一步地布置。
佛像放的位置,高矮最好是以我們的眼睛往上,怎么也得超過你,是不是?不能把佛像放在低處,你在高處。佛得在高處。
方向沒有什么說法,最好是你覺著哪個方向好,比如自己的父母,應該請在哪個位置最好,最莊嚴,最恭敬,那你就把佛像供在哪兒。
佛像換位置要做儀式嗎
父母在那坐得挺好,將父母請到另外一個位置上,是不是得跟父母說一聲?而且得把那里打掃干凈,鋪上軟座叫父母高興,換個位置比原先還要好,是不是?叫父母歡喜。
就像供養父母一樣,那樣真誠。要換一下位置,但換的位置一定比原先要好,不能越換越壞。說你從大屋換到小屋,小屋換到外地,外地換到那個平臺,平臺不知道下一回要換到哪去了,那就不合適了。
我們住下,佛要住上,這是原則,不能把佛給換沒了。信佛,目的是我們把佛看成無處不是佛,通過敬佛我們敬一切眾生。我們通過供養佛,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通過供佛,我們知道我們有真正的父母和家。(摘自溯源佛教網妙祥法師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