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你最好的朋友。。。
既然都選擇西方式的婚禮了,還在乎這么多傳統式婚禮的規矩干嘛。。。
城隍廟,起源于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為《周宮》八神之一。“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墻,“隍”原指沒有水的護城壕。古人造城是為了保護城內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墻、城樓、城門以及壕城、護城河。他們認為與人們的生活、生產安全密切相關的事物,都有神在,于是城和隍被神化為城市的保護神。道教把它納入自己的神系,稱它是剪除兇惡、保國護邦之神,并管領陰間的亡魂。
從原始信仰說起
城隍廟(2張) 遠古時期,農業經濟在強大的自然力面前,常常顯得軟弱無力,一種潛在的恐懼心理使得民眾往往把希望寄托于對圖騰、祖先和自然神的崇拜之中,通過一定的祭祀求得自然力和祖宗的護佑,在“萬物有靈”與“天人合一”觀念的支配下,出現了有關神靈的崇拜和祭祀儀式,逐步形成原始信仰。
城隍是我國原始信仰祭祀的自然神之一。從資料記載看,城隍神最早見于周代《禮記》天子八蠟中的水墉神。《禮記·郊特牲第十一》有:“天子大蠟八。伊耆氏始為蠟。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大蠟八”是指什么?鄭玄注云:所祭有八神也。許慎《說文》云蠟“從蟲昔聲……曰年終祭名者矣”。所以大蠟八即年終祭祀的八位神,他們分別是:司嗇、百種神、農神、郵表、禽獸神、坊、水墉、昆蟲。其中水墉居其七。水墉是農田中的溝渠,水墉神也就是溝渠神。后來古代的城市亦要修筑城墻,城墻之外還要有一圈護城壕。有水的城塹稱為“池”,無水的城塹則稱為“隍”。“城隍”二字,始見于《易經》泰卦的上六爻辭:“城復于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其中“城”指城墻,“隍”指城壕(護城河)。城隍一詞連用泛指城池,首見于班固《兩都賦·序》:“京師修宮室,浚城隍。”原始崇拜認為,凡與人們日常生活有關的事物皆有神在,而且“功施于民則祀之,能御災捍患則祀之”(《五禮通考》)。城墻、城壕在防衛敵人、猛獸攻擊,保護一城百姓安全上,功莫大焉。于是水墉神便升格為城隍神,被視為城市的守護神。
兼容并包是我們傳統文化與民間信仰最顯著的特點之一,城隍信仰亦是如此。隨著城隍在民間百姓中的影響日益顯著,道教也將城隍神納入自己的神靈體系。杜光庭編纂的《道門科范大全集》中,就有在齋蘸請神儀式中開列城隍的法位的記載。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城隍神就逐漸成為了道教尊奉的主要冥界神靈之一。道教許多法事活動中,都要請城隍神到場。道教源于民間而又影響民間,甚至滲透到千家萬戶。城隍原本是民間的神祀,佛教在中國廣泛傳播以后,接受了佛教的冥界體系,城隍神開始成為陰間的行政長官,掌管陰間事務。 如宋代佛教的“水陸法會”就開始將城隍神列為重要的恭請神明之一。
中國民間信仰主要是指俗神信仰,它的一個典型特征就是,把傳統信仰的神靈和各種宗教的神靈進行反復篩選、淘汰、組合,從而構成一個雜亂的神靈信仰體系。這鮮明地反映了中國世俗信仰的多元性。所以說,中國民間信仰具有多教合一,多神崇拜的特點。民間信仰的神靈群體可以說并無體系可言,但這些信仰并沒有本質上的沖突,這一方面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包容性,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民間信仰“尚和”的文化精神特質。
城隍,從我國先民的原始信仰、民間信仰發展到后世的宗教信仰,它們原發于農耕文明。古長安作為農耕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之一,又以其長期作為我國、經濟、文化中心的特殊地位,決定了它成為精神文化的傳播地。由此,古長安也自然成為城隍信仰的原發地和傳播地。
漢代紀信,最早的城隍人格神
城隍神是由自然神逐漸過渡到人格神的,在傳統社會中,人們希望英雄人物死后英靈還在,作為地方神來保護自己。在城隍由自然神演變為人神的過程中,漢代的紀信最早,長安不僅是城隍信仰的原發地和傳播地,也產生了最早的城隍人神——紀信。
據《長安縣志·王曲城隍廟會》記載:“相傳楚漢滎陽之戰中,漢將紀信假扮成漢王,解救劉邦出圍,致被項羽燒死。劉邦得天下后,封紀信為十三省總城隍,在長安王曲建廟立祠,每年農歷二月初八祭祀,后遂成廟會。”漢代紀信救劉邦的故事在《史記·項羽本紀》和《漢書·高帝紀第一上》及地方相關資料上均有敘述。劉邦稱帝后,厚賞、追封紀信,并賜黃袍加身,擇上林苑(今王曲鎮)修建大型廟堂并祭祀,每年農歷二月初八祭祀,后遂成廟會。據傳文景二帝時期,為了順應民心、強化統治,遂將供奉的紀信封為城隍神,成為長安城的保護神。由史料記載來看,王曲城隍祭祀紀信據今已有兩千余年的歷史,比三國東吳蕪湖城隍爺周瑜和城隍廟要早四百年。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城隍信仰不斷增強,王曲城隍祭祀活動亦不斷興盛。進入唐代,城隍祭祀在各地已經蔚然成風,地方官每年定期或在地方遭遇旱澇天災時,代表一方民眾祭祀城隍。王曲城隍緊鄰唐長安城,更成為官府及民眾祭祀的對象,我們可以想象當時祭祀活動的盛況。宋代城隍神被正式列入祀典,并明確規定,新官到任三日內,必須拜謁城隍廟,這是借用神明的威力來管制官吏。王曲城隍紀信也被封為“忠佑安漢公”,元代時追封為“輔德顯忠康濟王”。明太祖朱元璋大封天下城隍,并完善了祭祀城隍的制度。城隍神與現世行政機構相對應,但其職能高于現世行政長官,由此來達到對地方官吏和百姓的精神統治。王曲城隍被明王朝封為“忠烈侯”,享正三品,祭祀活動更顯重要和隆重。清代繼續沿用明代制度。
據宋代趙與時的《賓退錄》記載,至宋為止,各地共有供奉紀信的城隍廟數十處,城隍“神之姓名具者,鎮江、慶元、寧國、太平、襄陽、興元、復州、南安諸郡,華亭、蕪湖兩邑,皆謂紀信”。
現如今,粗略統計,全國仍有奉紀信為城隍的城隍廟三十多處。最著名的有:古都西安,陜西陽曲、興元、戶縣,安徽蕪湖、寧國,甘肅蘭州、天水、西固,河南鄭州、方城、固始、滎陽、密縣,江蘇鎮江,浙江臨安、慶元,湖北襄陽,福建南安,上海,河北瓦房店復州,四川南充,廣西太平,等等。其中,甘肅天水、四川南充、陜西戶縣都把紀信視為本地人,以桑梓故土的身份,建城隍廟以供奉。河南因是紀信行軍戰斗的主要戰場所在地和最終詐降現身的地方,紛紛立廟拜紀信為城隍。
民間普遍信仰
宋代以后,城隍信仰已是民間非常普遍的信仰了,隨著城隍信仰在我國民間的發展,各地人民信奉的城隍神愈加人格化、本土化、多樣化,大多以當地人民普遍認同的、已去世的英雄或名臣奉為城隍神,如古都西安以及全國眾多城市均仍祭祀漢高祖大將軍紀信,蘇州祀戰國時春申君黃歇,北京祀文天祥、楊椒山,杭州祀周新,會稽祀龐王,南寧、桂林祀蘇緘等。
朝廷冊封城隍
后唐末帝清泰元年(934)始封城隍為王爵。
元代文宗天歷年間,朝廷讓城隍爺配享夫人,從此城隍廟里就有了寢殿,專門供奉城隍爺及城隍夫人。
明代,朱元璋更是推崇有加。相傳朱元璋稱帝之前,曾經宿身城隍廟而幸免大難。朱元璋稱帝之后,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下旨封都城隍為監察司顯佑王,職位正一品;與朝廷的太師、太傅、太保“三公”和左右丞相平級。同時封各府城隍為監察司民城隍威靈公、職位正二品;封州城隍為監察司民城隍顯佑侯,職位正三品;封縣城隍為監察司民城隍顯佑伯,職位正四品。正是在這一時期,各州府縣,紛紛修建城隍廟。都城隍廟由皇帝親自敕建,皇宮撥付銀兩,廟內住持由朝廷直接任命,各府、州、縣則按照等級,依次效仿,規模等級完全參照地方官署衙門,按級別配制冕毓官服。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朝廷頒布了專門祭祀城隍的典章制度。并下詔去除了城隍封號,封京都城隍為“都城隍”。其它只稱某府某州或某縣城隍。 清代,基本完全繼承了明代的城隍典章制度。
1.西安都城城隍廟
西安都城隍廟,級別最高、影響最大、已有620年歷史 西安都城隍廟正是在這一歷史背景下,由朱元璋親自敕建,由朱元璋次子秦王朱樉親自負責監修,在唐遼王府的基礎上擴建而成的。修建之初,被朱元璋敕封為都城隍廟,統轄西北諸省大小城隍。在城隍信仰的序列中,級別最高、影響最大。自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創建至今,已有620年歷史。 六百多年來,風雨經桑,朝代更迭,都城隍廟歷經興衰。自元朝定都北京以后,西安就失去了作為國都的優勢和輝煌,明清之際,經濟中心也以江南為主,陜西漸漸成為西北偏遠落后的地區,但當年朱元璋敕建的都城隍廟,威嚴依舊,雄偉依舊。 清雍正元年重修 規模宏大,殿宇輝煌,甲于關中 清雍正元年,一場火災燒毀了都城隍廟大部分建筑,時任川陜總督的年羹堯將軍,下令拆除了明秦王府,用秦王府的木料重修了都城隍廟,重修之后“規模宏大,殿宇輝煌,碧瓦丹檀,雕刻精美,地基之廣,甲于關中。 清光緒十三年不慎失火 損失慘重 清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廟前商民不慎失火,燒毀了山門,及東西兩廡商鋪,損失慘重,時任陜西巡撫葉伯英親自倡導,募資重修。 1942年日本侵略軍轟炸 尤為可惜的是,1942年日本侵略軍轟炸西安城,在城隍廟里投擲了兩枚炸彈,炸毀了藏經閣,許多明代珍貴文物字畫、《道藏》、經典、,鼓樂古譜等大量文物毀于一旦,大殿東北角及后檐部分慘造炸毀。殘檐斷柱,彈孔痕跡至今依稀可見。 解放后形成城隍廟小百貨市場 鼓樂名揚四海 解放后,城隍廟的道眾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熱潮之中,城隍廟由于良好的群眾信仰基礎,每逢初一,十五信眾如潮,摩肩接踵,周邊百姓過境必經,因而形成了遠近聞名的城隍廟小百貨市場,有力地促進了整個西大街的經濟繁榮。 這一時期,城隍廟的鼓樂更是名揚四海,中國音樂家協會、中國音樂研究所的許多專家教授,紛紛來此采風調研。1961年,城隍廟住持安來緒道長應邀率領鼓樂社赴京演出,受到周總理的親切接見,成為這一時期的歷史佳話。安來緒道長被載入《世界音樂大辭典》,成為近代史上被載入《大辭典》中的兩名中國民間音樂家之一。(另一位為阿炳) 文革期間宗教活動被迫中止 文革期間破四舊,城隍廟首當其中,廟門前的大牌坊,被當時的西安古建隊拆除,辟為柴火。大殿內的紫銅鑄造的城隍神像被推倒熔煉,經書樂譜紛紛被燒,廟內道眾樂師流落民間,宗教活動被迫中止,香火中斷。 八十年代以后修復西大街牌坊及兩廡商鋪 八十年代以后,改革開放,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逐步得以貫徹落實。西安市高度重視,投入巨資修復了西大街牌坊及兩廡商鋪。廟內道眾備受鼓舞,省吃儉用,多方化緣,已修復了文昌閣、二道門、東西配殿及兩廡廂房等建筑。
2.浙江省寧波市城隍廟
城隍廟又稱寧波郡廟,位于市中心繁華地帶。寧波府城隍廟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城隍廟之一。該廟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建成后屢遭火災,現存的廟殿是清光緒十年(1884年)重建的。郡廟有照壁、頭門、二門、戲臺、大殿、后殿,建筑完整,氣勢宏偉。戲臺建得尤其精美。戲臺是單檐歇山頂,藻井呈雞籠形,雕龍畫鳳,朱金裝飾,遠遠看去,熠熠生輝。郡廟內保存著30余塊碑刻及宋井等古跡。如今,城隍廟已經成為寧波最大的購物中心,這里商店林立,小吃遍布,實為了解寧波民間風情的一大好去處。
3.湖南省安仁縣城隍廟
城隍廟位于縣城城關鎮鳳凰山,為安仁境內重要的道教活動場所,安仁縣道教協會就設于廟中。廟中主持為李松林道長。 城隍廟處在鳳凰山腰,座東朝西,青山環抱。廟宇氣勢宏偉,雕梁畫棟,十分精美。鳳凰山靈氣也賦予了該廟以無限生機。因為有此廟的存在,鳳凰山也成為儒、道、佛三教合一的人間仙境。 民間傳說鳳凰山的菩薩靈,有求必應,由此招來邊縣區眾多信男善女焚香朝拜,多年來香火興旺。
4.甘肅省蘭州市城隍廟
城隍廟在蘭州市張掖路。建于宋代,有殿3楹,祀奉漢將軍紀信,又名紀信廟。明代重修后改易現名。清乾隆年間(1736-1795)毀于大火,后重修。坐北向南,占地12000平方米,建筑面積4000平方米。大門3間,為忠烈侯坊,二門為硬山頂式環廊戲樓,北有卷棚歇山頂式享殿,后為重檐歇山頂式正殿,左右有廂房、鐘鼓樓等。回廊下原有壁畫,現已不存。1956年辟作蘭州市第一工人俱樂部。
5.廣東省普寧市洪陽鎮城隍廟
城隍廟,位于普寧故城洪陽(古代洪陽鎮是普寧的縣城,2008年進入中國第四批歷史文化古鎮)東北側,洪陽城內下草埔,縣衙東北約三百米處,與文昌閣毗鄰,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普寧置縣之時,距今已有四百余年歷史,為古建筑物。 各地城隍廟剪影(12張) 康熙三十四年,知縣趙勉周重修中堂及門樓廊廡。四十八年知縣安定枚(鑲紅旗人)重修后堂兩廊六司房舍,前后為三廳二天井宮殿式結構,共三進十一間,東西寬約二十七米,南北六十米,總建筑面積約1620 平方米。前廳為三山門,門樓左右供奉馬官,門風左右為千里眼、萬里望,中廳正殿供奉城隍爺塑像。后廳分三殿,分別供奉城隍夫人、十八羅漢和千手觀音,體現了中國佛儒合一思想。正殿與后廳三間,有放生池,池中放養龜鱉,池兩旁植木棉樹,池中間有拱橋,正殿前天井有參天古榕,正殿兩旁廊廡供奉神像。整座城隍廟有大小佛神像共108樽。 每年正月十七或正月十八,洪陽就會有“營城隍公”,也就是“洪陽城隍公皆同夫人出游盛況”,場面極其熱鬧。洪陽鎮著名的古建筑還有德安里等。洪陽城隍廟與林則徐逝世的地方“林則徐紀念館”(也就是“文昌閣”)毗鄰,共同組成一個景點。
6.廣東省揭陽市城隍廟
城隍廟位于今市區城隍路,始建于南宋,后遭毀,于明洪武二年(1369)重建。內有三山門、拜亭、大殿、養生池、石拱橋、夫人廳等。城隍廟頂為懸山頂,七架梁與金柱之間用三升斗拱架,大殿四壁只起防護作用,不承受屋頂壓力,結構獨特,歷經地震,雖墻壁崩塌而梁架安然。其棟梁雕刻刀路明快,雄渾遒勁,兼有明代建筑風格和地方傳統藝術特色,是揭陽市古建筑物歷史遺存的精華。 揭陽城隍廟是廣東省內現存最大規模的同類古建筑。位于揭陽東門城隍街,建于宋紹興十年(1140年),明洪武二年(1369年)縣丞許德重建。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揭陽城隍廟建筑融合了明清建筑風格和潮汕地方傳統工藝特色。主體建筑為木、石承載結構,力學結構科學嚴謹。大殿四壁僅僅起著防護作用。建筑結構防震性能很高,歷經明代以來幾十次地震,巍然不動,成了今人研究古代建筑的標本。據《揭陽縣志·壇祠》載,城隍廟在城東解元坊,深二十六丈,廣八丈。城隍廟廟宇以大殿為中心,南北軸線,左右兩廊、兩廂為對稱建筑,三進院落。主要建筑有牌樓、大門、大殿、鐘、鼓樓、后殿(夫人廳),總面積有2000多平方米。
7.河南省鄭州市城隍廟
在鄭州市商城路北,(全稱城隍靈佑侯廟)。建于明代初年,弘治十四年(1501年)重修,其后屢有修葺。廟宇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有山門、前殿、樂樓、大殿、寢宮等。建筑均為琉璃瓦覆蓋,卷棚出廈,飛檐四出,造型精致,結構緊湊。樂樓高達15米,歇山式雙層建筑,正脊浮雕游龍數條,有鳳凰在上下飛舞,有荷花、獅子在左右陪襯,異常生動;大殿正脊兩端雕有吞脊吻獸,兩側刻滾龍數條,并飾鳳凰、牡丹;殿上刻有“八仙過海”及蒼松翠柏、人物、鳥獸,構圖和諧精致,栩栩如生。
8.山西省長治市城隍廟
潞安府城隍廟位于山西省長治市大北街廟道巷。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創建,明弘治五年(1492年)、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重修。現存的城隍廟中大殿和角殿為元代建筑,寢宮、戲樓、玄鑒樓等為明代建筑,廊廡、耳殿為清代建筑。城隍廟是為祭祀城隍神而營建的,城隍是古代神話傳說中守護城池之神。城隍廟占地面積12229平方米,建筑面積5175.03平方米。縱軸線長達408米,由南往北依次有六龍壁、宏門、木牌樓、石牌樓、山門、重樓(玄鑒樓)、戲樓、獻亭、中大殿、寢宮及各院東西配殿、廊房等建筑。
9.河南省安陽市城隍廟
道教廟宇。在河南省安陽市古城內鼓樓東街。始建年代不詳;明代洪武二年(1369)重修。廟宇坐北朝南,現僅存牌坊、大門和五座大殿及東西廂房等建筑,多為1982的重建,昔為祀奉城隍神之所,今是安陽市著名的古跡之一。
10.廣東省惠州市城隍廟
城隍廟位于平海古城西側,該廟建筑面積達430平方米,始建于明永樂三年(1405年),曾多次重修。“文革”期間被全部拆毀。上世紀80年代末期,由當地群眾和同胞捐資重修。城隍廟建筑精美,每層的檐周都雕塑著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故事。從廟門到檐棟、神像、案臺、楹聯、碑刻、雕塑等,都保留古建筑藝術特色,其文字和繪畫,貫穿著規勸人們驅惡從善的意識。廟前有城隍炮樓,右側有城隍亭,高6米,三層結構。右前角有戲臺和可容納2000人的露天廣場。
11.省臺南市城隍廟
城隍廟位于省臺南市中區清水里青年路子 133 號,原為福建省隸屬之府,故名 (府城隍廟) ,是最早興建的城隍廟,始建于明永歷二十三,清朝幾經修復。廟內供奉城隍老爺,配祀二十四司,廟雖小而香火旺。每逢農歷五月十一城隍圣誕祈福還愿更是絡繹不絕。清朝乾隆年間為主要的七寺八廟之一,現被列為二級古跡。
12.省澎湖縣城隍廟
道教廟宇。在省澎湖具馬公鎮重慶里光明路二十號。據《寺廟大觀》記載:創建于清初,乾隆二十四年(1759),曾重修與擴建;同治四年(1865)當地文人:于廟內殿中成立宣講社,繼設誘善堂,次分設德善堂,互為對化;光緒十二年(1886)整修,并增建廟前照壁等,爾后又歷兩度改建及修葺。該廟格局采四進式,占地面積四百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拜殿、正殿及兩側護室等。三川殿燕尾飛翹,直指云霄,頂覆紅瓦,不施雕飾,古樸大方;正殿內神龕正中主祀城隍神,紅面烏須,溫文爾雅,文、武判官侍立左右;殿梁間懸一大算盤,上刻寫“世事何須空計較,神天自有大乘除”;沿過水廊而行,可見兩旁護室,室內分別供奉城隍神的部屬神將。七爺謝必安、八爺范無救、四大將軍、注祿司、陰陽司、褒善司、注壽司、速報司及罰惡司等,諸神面目各異,尊尊手持刑具,威武勇敢,令人不寒而栗。
13.陜西省三原縣城隍廟
城隍廟位于三原縣城東渠岸街中部。始建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600多年來曾翻修和增修9次,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總建筑面積1.3萬平方米。現為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隍是古代神話中守護城池的神,后為道教所信奉,自三國起至清代末歷代建廟祭祀。三原城隍廟供奉的唐代名將三原人李靖。三原城隍廟規模之龐大,建筑之堂皇,在全國城隍廟中首屈一指。城隍廟為宮殿式建筑,用均衡對稱方式把樓、殿、廊、廡、坊、亭等40多座單座建筑按主次布局在縱橫軸線上。五個廊院相套向縱深和兩側伸展。中軸線上布著三道門、四重排坊、五座重檐殿樓。應門、戲樓、鐘鼓樓、獻殿、拜殿、陪殿、寢殿等主體建筑各具特色。全部建筑琉璃蓋項,雕梁畫棟,富麗堂皇,美若宮殿,體現了我國古建筑平面輪廓規正,整體布局合理,結構嚴謹,疏密得當,刻鏤精致,紋飾典雅的特點。 三原縣博物館設在城隍廟內,收藏了近三千件珍貴文物和一百多通碑刻,其中岳飛書《出師表》和于佑任(三原人)書法真跡為世稱頌。
14.省新竹市城隍廟
新竹都城隍廟的簡介
新竹都城隍廟位于新竹市北區中山路上,列屬二級古跡,其廟宇規模在當時是全之最,專門掌管陰間與陽間賞罰善惡的神明為城隍,所以城隍廟的布置猶如古代的衙門;新竹都城隍廟廟埕的市集小吃攤,成為新竹特色之一。
新竹都城隍廟的歷史發展
新竹都城隍廟創建于清乾隆13(西元1748)年,由淡水同知曾日锳倡議興建,在西元1875年設臺北府,但府治仍在新竹,因此將城隍爺晉升為府城隍(綏靖侯),香火鼎盛有‘新竹城隍爺,北港媽祖婆’的稱譽;至西元1891年,全臺官民在此舉辦護國佑民怯除災厄祈禱醮法會,故于次年改封為‘晉封威靈公,新竹都城隍’,為全臺唯一的都城隍廟,也是唯一的省級城隍廟,又因顯靈御匪有功,光緒皇帝頒賜‘金門保障’匾額,更是新竹都城隍廟重要文物之一,其后陸續獲歷代皇帝封贈成為全臺官位最高的城隍爺。
新竹都城隍廟的建筑風格
新竹都城隍廟歷經多次翻修,如今所見的外貌為民國13年的修建,以三川殿及三疊式屋頂最具特色,廟內文武判官范、謝將軍及四捕快之雕琢更是精致傳神;懸掛在屋梁上的大鐵算盤,據傳是城隍用來計算人世罪惡的,所以兩旁的對聯寫著‘世事何須多計較,神天自有大乘除’;新竹都城隍廟門前的石獅及其他雕飾均有藝術價值,龍柱是臺北名師辛阿救的作品,雕工細膩生動,進入大門上方的八卦藻井,為泉州惠安大木匠師王益順之作,十分具有歷史意義的作品。
15.上海市城隍廟
在上海地區眾多的道教官觀中,上海城隍廟以其歷史悠久、建筑宏偉相著稱,在國內外享有盛名。
黃浦區老城隍廟
上海老城隍廟坐落于上海市最為繁華的城隍廟旅游區,是上海地區重要的道教宮觀,始建于明代永樂年間(1403-1424),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歷史。從明代永樂(1403-1424)到清代道光(1821-1850)上海城隍廟的廟基不斷擴大,宮觀建筑不斷增加,最為繁盛時期,總面積達到49.9畝土地,約三萬三千多平方米。作為上海地區重要的道教宮觀,上海城隍廟在“文革”時期,自然也遭受了重大的打擊,神像被毀,廟宇被挪為它用。1994年,隨著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逐步落實,上海城隍廟得到恢復,重新成為由正一派道士管理的道教宮觀。2005年,上海城隍廟大殿前廂房的使用權得以歸還,隨即開始了二期修復工程。今天的上海城隍廟,包括霍光殿、甲子殿、財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父母殿、關圣殿、文昌殿九個殿堂,總面積約二千余平方米。
16.山西省芮城縣城隍廟
城隍廟位于芮城南街,也是芮城博物館所在地。宋大中祥符年間( 1008~1016 年)創建,明景泰六年( 1455 年)重修,清順治三年( 1646 年)冬,寢殿被火毀重建,此后又經康熙 十年( 1671 年)、道光九年( 1829 年)的重修和咸豐元年( 1851 年)的增修。 歷經千年的兵火戰亂和風雨剝蝕,集中了宋、元、清三代建筑風貌的城隍廟能保存至今,可謂一個奇跡。享亭為元代遺物,俗稱“看臺”,柱子粗矮,斗拱碩大,建筑形制粗獷而渾 厚,古樸的外貌具有濃厚的早期建筑特色,使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動蕩不安的金元時期,匆忙粗 糙但不失精美的建筑工藝。 獻殿與享亭之間是東西廂房,左右對稱,面闊九間,進深一間。獻殿面闊五間,進深二間, 外露四根明柱,前檐還有插廊,中部辟門通往大殿,卷棚頂,為清代所建 。 最精彩的當屬大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柱頭有卷剎,柱體有側角,柱頭斗拱為五鋪作 雙下昂形制。屋頂舉折平緩,斗拱碩大,拱瓣清晰,為典型的宋代規制。歇山部分的“二龍戲珠”琉璃懸版為明代制作,富麗堂皇,端莊肅穆, 琉璃鴟吻及琉璃脊飾色彩絢麗、精美絕倫,系古建筑中的罕見之作。大殿形制古樸典雅,雄偉壯觀,雖經歷代維修更換過少量構件,但大木構件 及斗拱仍為宋代遺物。它屹立在這組建筑群中間,仿佛一位貴夫人,那種雍容華貴自不待言。 碑郎里收集陳列有北魏、北周、隋、唐、宋、元至明、清的歷代名碑、造像碑、墓志銘等 98 通,對研究我國古代文化具有極為珍貴的參考 價值。館藏文物還有大型通景堆絹《郭子儀誕辰祝壽圖》屏,吳鎮、米芾、董其昌等名家墨筆畫卷,以及愛國將領楊虎城將軍所贈佩劍等珍貴文物。徜徉在這里,從一磚一石中,從那些梁架與斗拱間,古文化的濃郁氣息撲面而來。
17.廣東省鶴山市城隍廟
在鶴城鎮昆源路西端(古勞村),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是建縣初期縣城內“十祠八廟”中唯一保存下來的廟宇。原占地約700多平方米,廟分前、中、后3座,有兩天井相隔,前座毀于文化大革命期間,現只剩下后座。天井兩側建有瓦面遮擋,右邊承放有“地保神”、“一見發神”(濟公)、“趙大元帥神”、“加福加壽神”;左邊承放有“靈神”、“二王爺神”、“五王爺神”、“包公神”、“壽星公神”、“太歲神”。后座正面有二條石柱直立,上刻一副對聯,乃是清人手筆,蒼勁有力。上聯:“久仰神靈幾同水族燃犀潛分異路”,下聯:“重新廟貌從此山城控鶴永鎮名區”。門口兩側有兩個馬步(士兵)牽著馬守候,隨時待命。后座廟內有直徑40公分的圓柚木柱4根,支撐上蓋,柱腳為花籃式石墊座。廳中央承放著玉皇大帝,城隍爺在右,文昌君在左。每天香火鼎盛。游人絡繹不絕。
等等 有很多的~~~~~~
龍與鼠、雞最合,你可以選這兩個屬相的。實際完全不需要講究的,誰當伴郎伴娘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以后的婚姻生活,你們倆要如何經營好平淡的生活,過好自己的幸福生活。重要的是你們要相互謙讓、體諒、容忍對方的缺點,不為小事而計較,處理好婆媳關系,處理好工作與生活的關系。
如若不能找屬龍的當伴娘的話,就不能找屬蛇的當伴娘,龍和蛇是同類,也就是龍是蛇的進化形
1、生肖龍與生肖鼠是三合生肖,兩人乃是更注重彼此真心喜歡生肖龍更注重踏實。兩人乃是真心喜歡,則感情綿長,生活順遂,生肖鼠感情中更懂得如何圓滑應對兩人之間尷尬,生肖龍則注重腳踏實地的感情。
2、生肖猴與生肖鼠是三合生肖,生肖猴感情問題更為主動,生肖鼠則聰明伶俐,對兩人感情的處理更具有人情世故之聰明,生肖猴更有個人主見,則你二人感情乃是相輔相成,互相喜歡感情和長久。
3、生肖鼠與生肖牛乃是生肖,生肖本是夫妻生肖,則你二人相配感情狀況良好,為對方多有真誠付出,則兩人情投意合,感情溫暖,生活幸福,多為吉兆。
擴展資料:
鼠相克的生肖
鼠遇羊:有些仇恨,無同情心,沒有共同的東西,相互不能很好相處。
鼠遇馬:不愉快,買賣關系和愛情關系存在著強烈的沖突,性格沖突,兩者競爭很激烈。
鼠遇兔:關系不太友好,友誼難以達到一定程度,會有強烈的意識沖突。
鼠遇雞:兩者沒特殊持久的關系,雙方溝通困難,沒有相互間的聯合。
屬鼠的和什么生肖最配?
屬鼠的最配生肖第一名:牛
子鼠與丑牛,因此最宜找個屬牛的對象,此乃上上等婚配。
屬鼠的最配生肖第二名:龍、猴
心心相印,富貴幸福,萬事易成功,享福終身。其他屬相次之。
屬鼠與申猴辰龍三合,故也宜找個屬猴或屬龍的,此乃上等婚配。
屬鼠的忌配生肖:馬、兔、羊
不能富家,災害并至,兇煞重重,甚至骨肉分離,不得安寧。?
子鼠與午馬相沖,因此最忌找個屬馬的,此乃下下等婚配。子鼠又與卯兔相刑,故也忌找屬兔的,此乃下等婚配。子鼠與未羊也有相害的成分,故也不宜找屬羊的,此乃中下等婚配。有時也講子子自刑,此乃中下等婚配,故也應避免同屬相的。?
屬鼠的和什么屬相最配?
1、情投意合的生肖:生肖牛
如果與你情投意合的生肖人士成為你的情侶,那么你們二人往往屬于在感情上有相見恨晚的彼此愛慕的感情,因此在交往的時候無話不談,感情也會隨之升溫很多,此外,雙方在感情上容易相互諒解相互包容,因此是別人眼中的“神雕俠侶”,感情上獲得到豐厚浪漫的回報。
2、穩中有升的生肖:生肖龍、生肖猴
如果與你感情上穩中有升的生肖人士成為你的情侶,那么你們二人的感情狀態會在剛剛相識的時候就奠定了穩中有升的基礎,因為這兩個生肖的情侶對你來說不但會在感情上給予你溫馨和浪漫,而且還會在你的工作、事業上支持你、協助你,因此不但是你感情上的好伴侶,而且還是你事業上的“合伙人”,因此,對于你們來說,感情是一鍋香濃的雞湯,只有用小火烹制,才會越來越濃。
3、感情浪漫的生肖:生肖雞
如果與你感情浪漫的生肖人士成為你的情侶,那么你的感情上會十分的羅曼蒂克,因為你們之間存在有一種浪漫的潛意識,因此在感情發展的過程中這種浪漫的潛意識會不斷的擴大,反映在你們的感情生活中便成為了浪漫生活,你們的感情會時時刻刻充滿著浪漫的因素,盡情享受這種感情給你們帶來的浪漫和快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