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口訣一:
夜半者子也,雞鳴者丑也。
平旦者寅也,日出者卯也。
食時者辰也,隅中者巳也。
日中者午也,日佚者未也。
哺時者申也,日入者酉也。
黃昏者戌也,人定者亥也。
2、口訣二:
一二丑未,三四寅申,五六卯酉,七八辰戌,九十巳亥,十一十二子午。
子、丑、寅、卯、辰、巳、是夜里11點至上午11點前的時間,例如子是指夜里11點至凌晨1點前的時間;午、未、申、酉、戌、亥是上午11點至夜里11點前的時間,例如午是上午11點至下午1點前的時間。每隔兩小時為一個時辰。
擴展資料:
十二時辰來歷:
1、子時:夜晚十一時到凌晨一時,此時老鼠最為活躍。
2、丑時:凌晨一時到三時,牛正在反芻。據說也是牛開始耕田的時刻。
3、寅時:三時到五時,此時老虎到處游蕩覓食,最為兇猛。
4、卯時:五時到七時,這時太陽尚未升起,月亮還掛在天上,此時玉兔搗藥正忙。人間的兔子也開始出來覓食。
5、辰時:上午七時到九時,這正是神龍行雨的好時光。
6、巳時:九時到十一時,蛇開始活躍起來。
7、午時:上午十一時到下午一時,陽氣正盛,正是天馬行空的時候。
8、未時:下午一時到下午三時,羊在這時吃草,會長得更壯。
9、申時:下午三時到下午五時,這時猴子活躍起來。
10、酉時:下午五時到晚七時,夜幕降臨,雞開始歸窩。
11、戌時:晚上七時到晚九時,狗開始守夜。
12、亥時:晚上九時到晚十一時,此時萬籟俱寂,豬正在鼾睡。
每天不同,擇日擇時不同
十二原神論斷
青龍:消息吉。
明堂:吉。
天刑:驛馬強動。
朱雀:口舌。
金匱:財星吉。
天德:官貴吉。
白虎:口舌官非。
玉堂:吉。
天牢:兇星宜忌。
玄武;內小人盜賊暗害。
司命:官長吉。
勾陳:口舌牽連
除了標準的黃歷計算
其實時辰吉兇對每個人是不同的,因為每個人五行的宜忌不同,簡單的原理就是,比如,忌火的人,不要選擇中午附近的火時辰處理重要的事更有利
古時候,每一個時辰都有人報時,這個人叫做“更夫”,報時的行為就是“打更”。而他除了報時的任務外還有巡邏、報警(火災一類)等。
很早以前,每天時間就從半夜開始計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對應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更為兩小時,一天十二個時辰。一更為午夜12點至凌晨2點,以此類推……
因白天不需要更夫巡邏報警(白天衙門公差要巡邏的),所以一般更夫都是入夜后才開始上崗執勤。
因為是從半夜12點才開始算新的一天,到天亮6點左右就只有6個小時、三個時辰,更夫報更三次,所以有“半夜三更”一說。
右眼跳時辰,這倒是人的身體神經在作怪,跟時辰也沒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