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為什么要進行八字合婚
在舊社會,特別是上個世紀50年代之前的婚姻,男女雙方在成婚之前是互不認識,互不理解的。那時候的婚姻都是沒有經過談戀愛就直接拜堂成婚的。為了更好的了解以后婚姻的好與壞,所以他們都去找人算命合八字,算命合八字的目的就是為了了解以后的婚姻是否幸福,生活是否美好。如果合適的話就成婚。不合適的話就去找與自己相合的八字成婚,反正雙方沒有感情基礎,分了也無所謂。
第二,現在是先談戀愛后成婚,合八字意義不大。
現在男女雙方都是先談戀愛后談婚嫁了。對于對方的條件如何,家庭狀況,脾氣性格,以后能否成大事。這些都可以通過談戀愛去了解了,合八字意義不大。現在都是有了感情基礎才去合婚的,所以一定要慎重,不然的話容易傷感情。
第三,常見的錯誤的八字合婚。
真正的八字合婚,即不是看兩人的屬相是否相合,比如說龍兔斷頭婚。也不是看年命納音是否相克,比如說大海水克爐中火命。也不是看雙方的八字能合幾個字,比如說合四個或合五個字。還有犯月之類的。這些合婚方式都是錯誤的,屬于八字的最淺顯知識,不可信。
第四,八字合婚的具體內容都有哪些?
八字,其實也是一個五行組合體。八字合婚,首先看雙方的五行是否互補,如果不相互補的話提供調理破解之法。第二就是看正緣時間,如果雙方的正緣時間相差不大的話,才可以成婚。第三就是看以后有無離婚的危險,如果有的話也要提供具體的破解之法。第四,就是婚后的注意事項,比如說穿衣顏色,床頭朝向,生活風水的注意事項等信息。第五就是看最近成婚有無離婚之憂,如果沒有的話才可以成婚。第六就是看雙方的夫妻星宮,這也是最重要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八字中與婚姻中關系最密切的信息就是夫妻星,妻妻宮,這也是合婚必看的事項。
第五,八字合婚的過程?
合八字,首先要根據男女雙方的出生時間(主要是年月日和時辰這四項信息)排出各自的八字命盤,主要包括八字,大運,小運,流年,納音,神煞等信息。這個過程也叫做排八字。一般排八字最快也需要半個小時的時間。排完八字以后,就是分析男女雙方各自的八字命盤,通過八字命盤中的信息來分析以后的婚姻狀況,最后提供調理之法,并加以趨……
合婚首先看雙方的喜用神,忌神。然后看雙方的夫妻星,夫妻宮。然后看大運,流年,正緣時間之類的信息。這樣合婚相對比較全面,也更準確
一般屬兔的和屬羊、狗、豬,相配比較合宜。家庭幸福美滿。也有祝于兔的事業成功。和屬牛的相配則比較次些,但總可以相配的。 兔不宜與雞、鼠相配。 其實這些都是唯心主義的看法。愛情是兩個人的事跟屬相沒關系。 只要真心相愛,時間、空間、年齡、體重、身高等等都不是問題,跟何況屬相呢? 祝幸福!
:子與丑(鼠與牛)、亥與寅(豬與虎)、戌與卯(狗與兔)、酉與辰(雞與龍)、申與巳(猴與蛇)、午與未(馬與羊)。
六沖:子與午(鼠與馬)、丑與未(牛與羊)、寅與申(虎與猴)、卯與酉(兔與雞)、辰與戌(龍與狗)、巳與亥(蛇與豬)。
六害:子與未(鼠與羊)、丑與午(牛與馬)、寅與巳(虎與蛇)、卯與辰(兔與龍)、亥與申(豬與猴)、戌與酉(狗與雞)。
生肖相克的來源與道理
一般人短期相處,都會有種種不可調合的矛盾、沖突,父母與子女,兄弟姐妹之間也會如此。婚姻是終生的大事,如有不可調合的矛盾,更為父母及親人關切。舊時的婚姻又是據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各種不合更為多見,人們對婚姻的合順與否,便謀求一種預知的辦法。在古人"天命"的認識下,陰陽、術士等職業者便大鉆空子,謊說是夫婦雙方結婚或出生的日期不合,注定了婚姻的不合。這種方法操作簡單,雖毫無道理,卻盛行幾千年,至今還有不少的人相信。
大約從漢代時就有這種,即""的說法。傳為漢代的古詩《焦仲卿妻》中,母親為被趕回娘家的女兒另找好丈夫,夫家"視歷復開書,便利此月內,正相應。"這""即選定吉日成婚。所謂吉,是日期的干支用字陰陽相合,共有六種:子與丑、亥與寅、戌與卯、酉與辰、申與巳、午與未。
但是,十個天干用字本身就屬陽,十二個地支用字本身就屬陰。因此,任何日子的干支用字本身就具備了陰與陽(即地支與天干)的相合,本無所謂不合,無所謂選擇相合。把地支字分成陰陽的話,子、寅、辰、午、申、戌都屬陽,丑、卯、巳、未、酉、亥都屬陰。便應該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各相合。但這是許多人知道的,偏不這么說。為求騙人而神秘,創造者把正常的子、丑、寅、卯等順序,改變成把子、丑放在中間,說子與丑相鄰為合,亥與寅等五種左右位置對稱也是相合,就是所謂的。情況如下圖:
未 申 酉 戌 亥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很顯然,這純是一種人為的組合搭配。地支用字內部并無陰或陽的區別,一個日子也僅有一個地支字,并沒有"陽"的一層。可見所謂是陰陽相合,是沒有道理的,也是與陰陽學說矛盾的。
""說法,漢代已有,指好日子,直到《南齊書·禮志上》才給出一個解釋:"五行說十二辰為 。寅與亥合,建寅月東耕,取月建與日辰合也。"所謂"月建",簡單說就是某月與十二支的某個字相配,而"日辰"也就是某日用十二支的某個字相配。也是沒有"陽"的一層。實際上,所謂"月建"與"日辰"相配,只是指"月"與"日"合成"明"字,由此而附會成這個日子光明不暗。光明與吉祥相承應,從而說這是良辰吉日。
原來,這就是所謂""吉日的道理與秘密,怪不得從來也沒有人敢于打開窗子說亮話,把理由講出來,也沒有人來研究揭露。于是,千多年來,術士、陰陽之類用此騙人,而者反而出錢來請他們欺騙自己。
騙人的手段又是以兇多吉少來嚇人,吉日只有六種,而兇日卻有"六沖"、"六害"、"三刑"類型的許多種,解說與圖解如下文。
十二地支、十二屬相,都是首尾相接,周而復始的循環。設計者便把它們排成一個圓形,取任何一個地支字,通過圓心與對面的地支字相連,這六組關系就是所謂的 "六沖"兇日。換一個辦法,不經圓心,從子與對面的對應的未(羊)相連,如此類推,把其他十個字組成對應關系,便就是所謂的"六害"兇日。
"三刑"指另外三個互相刑殺克妨的日子組合:子與卯、戌與丑、寅與巳。它們是怎么來的,不容易看出,因為設計者使用了更隱蔽的手段。先說子與卯這一組,是再換一種方法:在圓周圖上從子始,隔丑、寅,而與卯聯線;再同樣把卯與午、午與酉、酉與子聯線。實際是四組關系,有意舍棄另外三組。隱蔽整體,只露一個邊角,自然難知真相。同樣,從戌到丑、從丑到辰、從辰到未、從未到酉、從酉到丑,又是四組,而只說戌與丑。同樣,從寅、巳、申、戌,又是四組,而只說寅與戌。
說法也會標新立異,所以六沖、六害、三刑等也有其他的大同小異說法,用不著一一來說。
那些祥合與不合,就是如此從紙上"冥思苦想"而來的。
唐代時出現了"八字"的說法,是用人的出生年、月、日、時的四種干支共八個字來作各種算命。但真正的推算起來又太麻煩,而且必然出現此項合而彼項不相合的情況,難于取舍。便實際上僅是從"年"這一項來決定,又只是從其中的地支用字來推斷。由于地支字本只是表示順序關系,也就可以指代一定的年份和屬相,于是把擇吉選日的""、"六沖"、"六害"、"三刑"的地支又套換成對應的十二屬相,并且專用于判斷婚姻的合與克。由于"五行相克"說法被人相信,又說""等是從"五行相克"來推算的。這又是騙人。我們且看地支、屬相、五行,三者之間的對應關系如下表。
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屬相 鼠 牛 虎 兔 龍 蛇 馬 羊 猴 雞 狗 豬
五行 水 土 木 木 土 火 火 土 金 金 土 水
如此對應的話,就成為:
:子與丑(鼠與牛)、亥與寅(豬與虎)、戌與卯(狗與兔)、酉與辰(雞與龍)、申與巳(猴與蛇)、午與未(馬與羊)。
六沖:子與午(鼠與馬)、丑與未(牛與羊)、寅與申(虎與猴)、卯與酉(兔與雞)、辰與戌(龍與狗)、巳與亥(蛇與豬)。
六害:子與未(鼠與羊)、丑與午(牛與馬)、寅與巳(虎與蛇)、卯與辰(兔與龍)、亥與申(豬與猴)、戌與酉(狗與雞)。
這些說法實際是強詞奪理,是詭辯,是騙人。因為:
水可以沖掉土,土也可以擋住土,這就是所謂水與土相沖。金屬刀具切削木頭,火融化金屬,,土可以壓滅火,都是相沖的。但卻說子與丑(鼠與牛)、酉與辰(雞與龍)、申與巳(猴與蛇)、午與未(馬與羊)相合。有三種就與五行理論矛盾。
辰與戌、丑與未都是土,是相同的,因此所謂龍與狗、牛與羊相沖,完全沒有一點道理。
這些說法又掩蓋五行相生的一方面。如木頭可以生火,卻說寅與巳(虎與蛇)相害;土中生長樹木,卻說卯與辰(兔與龍)相害;金屬礦都存在土石山中,卻說戌與酉(狗與雞)相害。
金屬刀具切削木頭,但鐵锨、橛頭等也需要木柄。火可以燒掉木頭,是沖;從而說虎與猴相沖。但是太陽、高溫也是火,草木的生長卻離不開陽光,也可以是相合的。兔(木)與龍(土)相害,解釋成:木(植物)破土而長出是克,但土養木豈不又是相適合。
事物間有各種各樣關系,的相克說法或者只計其一,不計其余,或者連一點附會的道理都沒有。更何況那些動物本身并沒有什么矛盾妨礙。貓是老鼠的天敵,狼吃羊,但屬相卻沒有貓、狼,就鉆不了空子。虎吃羊,卻不說屬相相克。
婚姻的不合是實際存在的,原因是雙方階級出身、社會地位、思想性格、性關系等。包辦婚姻增加了這種矛盾,甚至形成悲劇。古代人們一般不從這些本質方面考慮,簡單地歸于天命。于是職業者巧鉆空子,用屬相不合來嚇人騙人,廣開謀財之道。
如果我們也要騙人,也會仿那些說法另外提出更多的不合。
比如,我們按照六害的形成法,各從虎兔、牛龍、鼠蛇、豬馬、狗羊、雞猴處畫不通過圓心的直線,說這又是一種六害,何嘗不可?這樣類推,從牛虎、鼠牛、鼠豬、豬狗(即相鄰的兩個屬相)作聯線,又各有四組平行的弦。共得六組平行的弦,便共有三十六害了。而其中鼠牛(子丑)、豬虎(寅亥)、狗兔(戌卯)、雞龍(酉辰)、猴蛇(申巳)、羊馬(午未),恰巧又正是所謂""。同樣,按"三刑"的說法(即每隔兩個屬相而作聯線),又可以得出豬虎、虎蛇、蛇猴、豬猴四條(如圖中所示),如此類推,便有四組共十六種相刑。
這種種矛盾充分證明了:無論"合"、"沖"、"刑"、"害",都是人為的編造。
六沖、六害、三刑的,在民間形成了許多順口溜說法,如同諺語而常被引用。六害的羊與鼠一種,就有"羊鼠相配一旦休"或"鼠羊不到頭"。對牛馬害,或說"白馬害青牛",或說"白馬怕青牛"。又如"蛇見猛虎如刀絞"、"青龍見兔淚交流"、"烏豬怕猿猴"、"雞狗不一家"或"雞狗相配斷頭婚",都是六害的口訣說法。又如"黑狗不進羊圈"便是三刑中的所謂狗羊相刑。
古往今來,不知多少本可成為美滿婚姻的男女,被諸如此類的拆散了。現在相信這些說法的人也還不少,特別是老年人。議婚的青年男女遇到這種情況,應當向老人講解相關的道理,破除他們的,也堅定自己的愛情。如果再從自己周圍的已婚男女作些實際調查,必能用事實證明:婚姻的是否合順,與男女雙方的屬相并沒有什么關系。
雙方生肖:牛:兔
男牛+女兔:雖然不是佳偶良緣,但可以共同生活,因為她善于忍耐,且能遷就丈夫。
女牛+男兔:可以很融洽,做丈夫的樂于服從妻子的命令,家庭生活相當穩定。
男兔+女牛:是樁美滿的婚姻,因為丈夫樂于聽從妻子的安排。家庭生活較歡樂和有默契。
女兔+男牛:只要你能夠忍耐并遷就丈夫,生活在一起還是可以的。
1999年屬兔23歲以后一生命運?1999年是己卯年,己的五行屬土,卯為兔,所以1999年是土兔之命,六十甲子60年一循環,所以1939年也是土兔命。
土兔(己卯年——1939、1999年出生)
土兔命人乃是性情中人,說話坦率、爽直,言行間有時稍有粗魯、缺乏情趣之感。但整體而言,土兔命人雄心勃勃,志在千里,而且頗具度量。土兔命人因為志氣大,有創業精神,早年多背井離鄉,到外地發展,而其命中成功運亦多在外,通常都能夠衣錦還鄉。
但土兔命人在志存高遠之余,也有心高氣傲的傾向,而且其人欲望很強,往往在獲利后變得貪得無厭,不知見好就收,反而可能因此吃虧,如能聽從別人的勸告,懂得在適當的時間引退,則早年所得的財產都能保存下來。另外,土兔雖能賺錢,卻缺乏理財的本領,所以要量入為出,不要隨便借他人的錢,也不要隨便借錢給他人,更不要投入,以免虧輸,造成經濟困難。
土兔命人對事業的雄心勃勃,也造成其人對工作的要求一貫很高,從事行業本身的變化和風險不小,雖然能得較好收入,但也比較辛苦。另外,土兔很注意細節,愿意從事比較瑣碎的工作,但其人同時也會很快厭倦,所以需要工作中有一定比例的輕松環節,以免影響其人的工作情緒。
屬兔人生性溫順,但具有韌性,能夠適應不同的環境,屬兔的人,缺點是原則性不強,耳根子太軟,容易受人影響。
兔年出生的人,前半生可以說是比較辛苦,他們早年比較艱苦勞累,諸事不順,運勢不如人,從事多種行業都不容易成功,不過,由于屬兔人心地溫柔善良,多積福報,他們經常會遇到一些小驚喜,如收獲獎金福利、彩票中獎等,也算是小補。
而當屬兔人進入后半生,就將開啟好運,屬兔人是命有后福的人,晚年福氣十分旺盛,財運很好,雖然早年艱辛,但是他們很有才干,能夠自力更生,且命中運氣不差,無論從事什么行業,都能得到貴人扶持,進入后半生,事業可咸魚翻身,開花結果,終究可以錦衣玉食,名利雙收。
清明上河圖》畫卷,北宋風俗畫作品,作者張擇端。以精致的工筆記錄了北宋末葉、徽宗時代首都汴京郊區和城內汴河兩岸的建筑和民生,描繪了清明時節北宋汴梁以及汴河兩岸的繁華景象和自然風光。這幅長卷采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方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于變化的畫面中。畫中人物500多,衣著不同,神情各異,其間穿插各種活動,注重戲劇性。構圖疏迷密有致,注重節奏感和韻律的變化,筆墨章法都很巧妙。
全圖分為三個段落。
首段,汴京郊野春光。疏林薄霧,掩映著幾家茅舍、草橋、流水、老樹、扁舟。兩個腳夫趕著五匹馱炭的毛驢,向城市走來。一片柳林,枝頭剛剛泛出嫩綠,令人感到雖是春寒料峭,卻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頂轎子,內坐一位婦人。轎頂裝飾著楊柳雜花,轎后跟著騎馬的、挑擔的,從京郊踏青掃墓歸來。環境和人物的描寫,點出了清明時節的特定時間和風俗,為全畫展開了序幕。
中段,繁忙的汴河碼頭。人煙稠密,糧船云集。人們有在茶館休息的,有看相算命的,有在飯鋪進餐的。有間"王家紙馬店”,是賣掃墓祭品的。河里船只來往,首尾相接,或纖夫牽拉,或船夫搖櫓,有的滿載貨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緊張卸貨。橫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規模宏大的木質拱橋,結構精巧,形式優美,因狀若飛虹,故名虹橋。有一只大船正待過橋,船夫們或用竹篙撐,或用長竹鉤住橋梁,或用麻繩挽船,或忙著放下桅桿以順利通過橋拱。鄰船的人也指指點點像在大聲吆喝著什么。橋上的人也伸頭探腦緊張議論,期盼大船順利通過。
后段,熱鬧的市區街道。以高大的城樓為中心,兩邊屋宇鱗次櫛比。茶坊、酒肆、腳店、肉鋪、廟宇、公廨……商店中有綾羅綢緞、珠寶香料、香火紙馬的專門經營,還有醫藥門診、大車修理、看相算命、整面修容……各行各業,應有盡有;大的商店門首還扎"彩樓歡門”,懸掛市招旗幟,招攬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做生意的商賈、看街景的士紳、騎馬的官吏、叫賣的小販、乘轎的大家眷屬、身負背簍的行腳僧人、問路的外鄉游客、聽說書的街巷小兒、酒樓中狂飲的豪門子弟、城邊行乞的殘疾老人……男女老幼,士農工商,三教九流,無所不有。轎子、駱駝、牛馬車、人力車、太平車、平頭車……形形色色,樣樣俱全。五米多長的畫卷里,共計描繪了五百五十多人物;牛、馬、騾、驢等牲畜五、六十匹,車、轎二十多輛;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橋梁、城樓等也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筑的特征。
《清明上河圖》景物繁多,巨細無遺,卻并不顯得瑣碎繁縟,表現出畫家對大場面宏觀把握的能力,以及于真放中見精微的繪畫境界,令人無法不欽佩其細致入微的觀察力和生動傳神的表現力。
這幅是清明上河圖的仿本,(清院本)清明上河圖,由清宮畫院的五位畫家陳枚、孫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在乾隆元年(1736年)合作畫成,可以說是按照各朝的仿本,集各家所長之作品,再加上明清時代特殊風俗,如踏青、表演等等娛樂活動,因此增加了許多豐富的情節,如戲劇、猴戲、特技、擂臺等等,畫的事物繁多,雖然失去了宋代古制,卻是研究明清之際社會風俗不可缺的材料。同時,由于西洋畫風的影響,街道房舍,均以透視原理作畫,并有西式建筑列置其中。此卷用色鮮麗明亮,用筆圓熟細致,界畫橋梁、屋宇、人物皆細膩嚴謹,是院畫中極精之作。
歷盡劫難的《清明上河圖》
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繪制的不朽杰作《清明上河圖》,是我國繪畫史上的無價之寶。它是一幅用現實主義手法創作的長卷風俗畫,通過對市俗生活的細致描繪,生動地再現了北宋汴京承平時期的繁榮景象。此畫的第一位收藏人是宋徽宗,是他用瘦金體親筆在畫上題寫了“清明上河圖”五個字。這件享譽古今中外的傳世杰作,在問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無數收藏家和鑒賞家把玩欣賞,是后世帝王權貴巧取豪奪的目標。它曾輾轉飄零,幾經戰火,歷盡劫難……《塵埃歷盡———中國珍貴文物蒙難紀實》一書(山東畫報出版社),記述了《清明上河圖》歷盡劫難的遭遇。以下是摘自該書的部分內容。
奸臣嚴嵩奪畫釀冤案
嚴嵩是明代大奸臣之一。他與其子嚴世蕃依仗權勢,巧取豪奪了大批書畫古玩。
明代李日華《味水軒日記》載:陸完死后,他的夫人將《清明上河圖》縫入枕中,不離身半步,視如身家性命,連親生兒子也不得一見。陸夫人有一娘家外甥王某,言辭乖巧,非常會討夫人歡心。王某擅長繪畫,更喜歡名人書畫。便挖空心思向夫人央求借看《清明上河圖》。反復懇請后,夫人勉強同意,但不許他帶筆硯,只許他在夫人閣樓上欣賞,而且不許傳給別人知道。王某欣然從命,往來二三個月,看了十余次以后,竟臨摹出一幅有幾分像的畫來。當時專橫跋扈的嚴嵩正四處搜尋《清明上河圖》,都御史王忄予得知后,便花800兩紋銀從王某手中購得贗品,獻給嚴嵩。嚴嵩府上有一裝裱匠湯臣,認出畫是假貨,便以此要挾王忄予,令其出40兩銀子賄賂自己,但王忄予對其不予理會。湯臣惱羞成怒,在嚴嵩設宴歡慶時,將圖上舊色用水沖掉,嚴嵩在眾人面前大為窘迫,以后便尋機將王忄予害死,臨摩此畫的王某也因此受到牽連,被抓去餓死獄中。
明代另一人沈德符所著《野獲編補遺》中卻是另一種說法:嚴嵩黨羽鄢懋卿總理淮、浙鹽政,胡宗憲總督吳、越兵事,他們都為嚴嵩搜羅名字畫。他們得知《清明上河圖》在已故內閣首輔王鏊家時,便去索購,但王家富甲一方,不為錢財所動。無奈之中,二人找嚴嵩府上裝裱匠湯臣商議,湯與當時鎮防薊州的王忄予素有來往,對王忄予之子世貞、世懋有仇,因此鼓動王忄予買畫,但王忄予亦購不來。湯臣便設計讓王忄予把蘇州人黃彪臨摹本買來獻嵩,又在嚴嵩高興時將真情告知,嚴嵩窘怒,遂殺王忄予。
清代人《清夏閑記》上又載:太倉王忄予收藏有《清明上河圖》,嚴嵩子嚴世蕃知道后強行索要,王忄予便送去摹本,當時湯臣恰好在旁。從前王忄予巡撫兩浙時,見湯貧困潦倒,便將他推薦給嚴世蕃。湯臣不思報恩,反想構陷王忄予以求發達,便對嚴云:此畫他曾在王忄予家中見過,王忄予送來的是贗品,如若不信,只看屋角雀是否一腳踏二瓦便可證實。嚴世蕃細看,果如其言,心中深恨王忄予。恰好此時俺答部進犯中原,王忄予為薊、遼總督,嚴嵩父子乘機將他害死。后人曾據此寫過《一捧雪傳奇》一戲,只是將《清明上河圖》改成了“一捧雪”白玉杯,王忄予改成了莫懷古。
以上幾種說法雖然各執一詞,但都與事實有些出入。實際上,陸完死后,其兒子急等錢用,便將《清明上河圖》賣至昆山顧鼎臣家,后被嚴嵩父子強行索去。這之前嚴嵩確曾托王忄予買過“名畫”,王忄予也確曾買蘇州人王彪之摹本獻給嚴嵩,后被識破。只是南方人“王”、“黃”不分,黃彪應是王彪而已。
隆慶時,嚴嵩父子被御史鄒應龍彈劾,終于官場失勢,嚴世蕃被斬,嚴府被抄,《清明上河圖》再度收入皇宮。
度盡劫波終得歸宿
《清明上河圖》到清朝后先由陸費墀(安徽相鄉人)收藏。陸費墀是乾隆時進士,他得圖后也在上面矜印題跋。后被畢沅購得。畢沅(1730—1797),鎮洋(今江蘇太倉)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中進士。畢沅生平喜愛金石書畫,家中收藏頗為豐富。他得《清明上河圖》以后,與其弟畢瀧(清代收藏鑒賞家)同賞,現今畫上有二人印記。
畢沅在關中任職時,對地方上的文物盡心修繕保護,不料這些卻成了他的“罪行”。畢沅死后不久,湖廣人民反清,清廷認為畢沅任湖廣總督期間,“教匪初起失察貽誤,濫用軍費”,不但將畢家世職奪去,而且將其全家百口全部殺掉,家產也被抄沒入宮。
清廷將《清明上河圖》收入宮以后,便將它收在了紫禁城的迎春閣內。嘉慶帝對其珍愛有加,命人將它收錄在《石渠寶笈三編》一書內。此后,《清明上河圖》一直在清宮珍藏,雖然經歷1860年英法聯軍以及1900年八國聯軍兩度入侵北京,洗劫宮室,但居然逃過了劫難,均未受損。
1911年以后,《清明上河圖》連同其他珍貴書畫一起,被清末代皇帝溥儀以賞溥杰為名盜出宮外,先存在天津租界內的張園內。1932年,溥儀在日本人扶植下,建立偽滿洲國,于是這幅名畫又被帶到長春,存在偽皇宮東院圖書樓中。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日本侵略者的末日也到了。溥儀和他的日本主子一見大事不好,便乘飛機逃往大栗子溝,偽滿皇宮因失火而一片狼藉。混亂之中,有不少人便趁機進宮“搶洋撈”,偽皇宮的大批珍貴之物便在這場動亂中流散到了民間,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圖》。
1946年,中國人民解放了長春。干部張克威同志,通過當地干部收集到偽滿皇宮流散出去的珍貴字畫十余卷,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圖》。1947年,張克威同志調到東北行政委員會工作,臨行前他將這十余幅卷軸交給了當時開辟東北革命根據地的主要負責人之一林楓同志。
《清明上河圖》經林楓之手進了東北博物館,后來又調到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存。從那以后,這兒便成了它的最后歸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