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適合領證的日子如下:
2023年1月適合領結婚證的日子總共有10天。分別是:1月14日、16日、17日、19日、21日、22日、26日、28日、29日、31日。
2023年2月適合領結婚證的日子總共有8天。分別是:2月4日、7日、11日、13日、14日、19日、20日、23日、28日。
2023年3月適合領結婚證的日子總共有10天。分別是:3月3日、4日、6日、7日、13日、19日、22日、24日、27日、30日。
2023年4月適合領結婚證的日子總共有8天。分別是:4月1日、3日、7日、9日、14日、19日、20日、23日。
2023年5月適合領結婚證的日子總共有13天。分別是:5月1日、5日、7日、8日、9日、11日、13日、15日、17日、20日、23日、26日、27日。
2023年6月適合領結婚證的日子總共有12天。分別是:6月1日、2日、4日、8日、12日、13日、14日、19日、20日、21日、23日、26日。
2023年7月適合領結婚證的日子總共有15天。分別是:7月5日、6日、7日、8日、12日、13日、15日、17日、18日、19日、20日、24日、25日、30日、31日。
2023年8月適合領證結婚的日子總共有12天。分別是:8月5日、6日、8日、9日、10日、11日、15日、18日、19日、21日、22日、31日。
2023年9月適合領證結婚的日子總共有10天。分別是:8月2日、12日、14日、16日、21日、24日、26日、28日、30日。
2023年10月適合領證結婚的日子總共有9天。分別是:10月3日、6日、8日、10日、11日、17日、20日、24日、31日。
2023年11月適合領結婚證的日子總共有8天。分別是:11月1日、2日、3日、4日、11日、19日、22日、25日。
2023年12月適合領結婚證的日子總共有6天。分別是12月1日、3日、4日、14日、18日、26日。
2023年寓意好的領證日子
1、5月10日
5月10日是個領證諧音寓意佳的日子,因為“510”與“我要你”諧音相近,選擇在這天領證,絕對是個借助日子秀恩愛的好機會。
2、5月20日或21日
5月20日因為“520”諧音“我愛你”,因此這個日子也就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而“521”與“520”同理,“521”也有著“我愛你”的意思,很多浪漫的情侶都會選擇這一天登記結婚。
3、5月27日
“527”讀起來與“我愛妻”的音非常相近。
經查詢天氣萬年歷網5月26日、5月27日、8月12日、11月18日等宜開工。
公歷2023年5月26日,農歷四月廿六,星期四,沖雞(癸酉)煞西。宜出行、動土、出貨財、結婚、立券、納采、栽種、出行、開工、納畜、開張、嫁娶、開市、開業、動工、立碑、交易、納財等。
公歷2023年5月27日,農歷四月廿七,星期五,沖狗(甲戌)煞南。宜開工、動土、安床、結婚、納采、開市、開業、領證、入宅、破土、栽種、搬家、出行、安葬、掛匾、嫁娶。
公歷2023年8月12日,農歷七月十五,星期五,沖兔(辛卯)煞東,宜生子、求嗣、祈福、起基、動土、開工、出行、開張、旅游、開市、開業、動工。
公歷2023年11月19日,農歷十月廿六,星期六,沖馬(庚午)煞南,宜安床、造畜稠、開工、搬家、祈福、開張、開市、開業、動工、移徙、納財、交易、立券、生子、求嗣、開市、納畜、動土、入宅。
陽歷5月2日,5月3日,5月7日,5月26日,5月27日,5月29,5月30日。
通常來說定親儀式適宜在女方家里舉辦,因為可以讓大家更拉近距離,通常不需要很多的賓客,十幾個到二十幾個是比較理想的,讓場面更加溫馨。訂婚會有個奉茶儀式,無論是新郎還是新娘,都會給雙方的家長敬茶,表示今后都是一家人了,長輩也會準備好紅包發給他們,表達對新婚夫婦的祝福。
在定親宴上會交換訂婚戒指,這樣代表以后是準夫婦,會承擔更多的家庭責任,然后給來賓們敬酒,表示對他們到來的歡迎,分享即將新婚的喜悅。
1、公歷:2023年5月29日星期日
【陰】農歷:二零二二年四月(小)二十九。
【宜】求嗣安床裁衣裝修蓋屋安門冠笄開光訂婚納畜祈福訂盟作灶作梁動土起基納采修造領證嫁娶祭祀牧養訂婚上梁結婚。
【忌】旅游破土移徙打官司搬家栽種安葬詞訟行喪出行。
【沖】沖鼠(丙子)煞北。
2、公歷:2023年5月27日星期五
【陰】農歷:二零二二年四月(小)二十七。
【宜】旅游安床嫁娶訂婚出火立券裝修求嗣栽種領證安葬動土納采提車開張拆卸祈福掛匾出行進人口開光祭祀結婚認養入宅搬家謝土移徙開業破土修造開工開市入殮交易訂盟。
【忌】合壽木伐木掘井納畜。
【沖】沖狗(甲戌)煞南。
3、公歷:2023年5月26日星期四
【陰】農歷:二零二二年四月(小)二十六。
【宜】開張訂婚納財啟鉆結婚栽種納采領證旅游納畜入學訂盟安葬破土嫁娶交易開業牧養立券開光開工納財立碑出貨財動土出行出行開倉提車開市。
【忌】移徙作灶祭祀搬家入宅謝土。
【沖】沖雞(癸酉)煞西。
4、公歷:2023年5月3日星期二
【陰】農歷:二零二二年四月(小)初三。
【宜】出行移徙開張開工開市訂婚嫁娶結婚入宅搬家納采上梁提車開業動土領證安葬破土旅游。
【忌】赴任。
【沖】沖狗(庚戌)煞南。
5、公歷:2023年5月2日星期一
【陰】農歷:二零二二年四月(小)初二。
【宜】出行入宅嫁娶領證結婚上梁破土開業開市搬家開張提車移徙開工旅游訂婚動土安葬納采。
【忌】祈福祭祀。
【沖】沖雞(己酉)煞西。
在我們的生活中,從小到大會有著各種各樣的別名伴隨著我們一生。這些或許是父母長輩給予你的小名,亦或是親朋好友給你的一種昵稱,用以表達親切和你的特點。而還有可能是別人對你的調笑,表達了不善地嘲諷。這些都是我們的綽號,有著多樣的含義,并已經逐漸演變成了一種有趣的文化。
打開《水滸傳》這一部古典名著,我們將會走進一個有著豐富綽號體現的好漢世界。在梁山泊上,每個豪杰都根據自己的特點取了一個響亮的綽號。“及時雨”宋江、“玉麒麟”盧俊義、“行者”武松等等,這都是我們耳熟能詳并十分容易理解的稱呼。
但在梁山諸多好漢中,卻存在著十分難以理解的五大綽號,人們聽了一頭霧水,幾乎沒人能懂。他們有著乍一看和自己毫無關聯的稱呼,亦或是結合了十分晦澀的典故,讓人覺得深奧無比。
第一位,那就是最早登上梁山的“摸著天”杜遷了。最初的時候,他在柴進門下投靠,而后和白衣書生王倫等人一同來到梁山泊落草。他們這最早一批的好漢里,各有各的長處,但他卻武藝平平,智謀也不甚出色,十分不起眼。
在天罡排位里,杜遷是第八十三位地妖星,可他的綽號“摸著天”卻總讓人覺得他應當是一個大人物。但其實,這一綽號僅僅只是因為他身高臂長才得來的。而更深一層的寓意則是《后漢書》中記載的“皇后夢捫天”,自此“摸著天”也有了富貴的含義。
第二位,則是和杜遷一同跟隨王倫上梁山的“旱地忽律”朱貴了。這個綽號讓人第一眼看去完全不知道個所以然,根本想不明白其中含義。而他在梁山中擔負著打探消息的職責,以酒店做偽裝來作為梁山泊的耳目,十分重要。
那么“旱地忽律”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在宋代,忽律指的是一種極善于偽裝的毒蛇。同時在契丹語里,更是有著鱷魚的意思,旱地忽律就是陸地上的鱷魚,表面看起來沒有戰力,但在水下的時候,鱷魚就會大顯神威。這也是非常符合朱貴善于隱藏自己的特點了。
第四位,則是在梁山水軍里大放異彩的“立地太歲”阮小二了。阮氏兄弟給梁山的水戰帶來了極大的提升,并且他們也是非常勇猛的好戰士。而這一綽號,一方面源自“太歲頭上動土”這種剛猛的性格,另一方面源自于傳說中“太歲”是土中記仇兇狠的生物,旨在彰顯他嫉惡如仇的性格。
最后一位,則是排行104地劣星的“活閃婆”王定六了。對于一位正直勇猛的男子,如此一個綽號實在是令人費解。但在《通俗篇》一書中寫道“雷電霍閃”,在傳說中的電母一度被人們稱為“霍閃婆”,而“活閃”正是諧音而來,并且符合了他善跑跳的特質。
同時,在宋代長江中下游一代的民間,人們對生活在當地的揚子鱷有著“豬婆龍”的別稱。而王定六的稱呼也一度被視為電母傳說與揚子鱷細小敏捷特點的結合,這也與他自身的能力十分契合。綽號的背后能夠衍生出非常多的故事,這也是一種文化巧妙之處的體現了。
太歲是什么?
一次偶然發現,引出千古傳說;
一塊奇特肉團,
掀起軒然大波;
有人說它長生不老,
有人說它太歲出世,
它究竟是什么?
請收看《走近科學》――破解太歲之謎
中國有句俗話,叫做太歲頭上動土。這句話的意思呢就是用雞蛋碰石頭,比喻觸犯那些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人和事。這句話我們經常聽說,但是我們并不知道出自哪里,那么,太歲到底有沒有?如果有的話,它又長成什么樣子?恐怕就更沒有人說清楚了。但是在10多年前,在陜西周至縣發現了一個不明生物體,當地人都把它說成是太歲出世。那么這個不明生物體是傳說中的太歲嗎?
1992年8月22日,陜西周至縣農民吳鳳蓮和兒子杜戰盟到渭河邊上去打撈因山洪暴發而沖入河中的浮柴,
采訪 吳鳳蓮:我們這沒有柴火燒,只要河里一發水,河里就從山里飄下來樹枝,我們就到河里去撈柴火燒。
上午9時許,他們突然看見湍急的河水中有一大塊黑乎乎的東西,兒子杜戰盟跳入齊腰深的水中一把抱住此物,將其拖到岸邊,將它放在沙灘上仔細察看和觸摸。
采訪:吳鳳蓮 大概就是圓的,長長扁形的,黃黃的好像牛身上的皮,就那樣子,端起來就像河里的鵝卵石。當時我把它當成是牛腿上的一塊肉,在泥里水里不敢動,我拿腳踏。
由于渭河經常發大水,有時就從上游沖下死牛死豬等動物尸體,開始的這次發現并沒有引起吳鳳蓮母子的注意。所以她們沒有把發現的不明物帶回家。但是過了三四天,吳鳳蓮改變了主意。原來在村里人們經常把動物的死尸,埋到地里當肥料使用。吳鳳蓮覺得那個肉團可以拿回來埋到自己地里。于是決定再去看看。然而沒想到那里的景象讓他們大吃一驚。
采訪 吳鳳蓮:后來時間長了,水落下去了,在干河灘上擱著,已經隔著四天了,三天以內河的死魚就已經生蟲了,那個東西旁邊光溜溜的,什么東西都沒有。
看到這個東西在三伏天里既沒有爛掉也沒有招蚊蟲,吳鳳蓮母子覺得這個肉團有點奇特。于是她們把東西搬回來以后,并沒有把它埋到地里,而是把它洗干凈以后,放到一口大鐵鍋里。一個星期以后,令人沒想到的事情再次發生了。
采訪 吳鳳蓮:(一個星期以后), 發現它大了,有些人就猜想它可能長,這是個活物,大小據我來看,周圍一圈大了兩寸。
據吳鳳蓮回憶,當時剛搬回來的時候她們稱的重量是20多公斤,這次稱過以后,發現長到了35公斤。幾天時間竟然長了10多公斤。看來他是塊活肉。那么這到底是個什么東西,既然是肉的話,能不能吃呢?
采訪 吳鳳蓮:我拿了刀子割開了它 ,一割,一看里面,像是白肉,我跟我的孩子說:這怎么像肉一樣。我和我孩子一商量,割了一塊,放到爐子上熬。割了一塊肉,有二兩重,倒了一瓢子水,熬了一個多小時,就熬化了,提起來就像面糊糊,是粘稠的。孩子擱點糖,喝了然后就對我說沒有什么味道,我說沒有什么味道,就沒有什么壞處,只有好處,要是有壞處,人心里就發惡心,這個可沒有。
據吳鳳蓮介紹,后來他們在食用了“肉團”后的幾天時間里,都神清氣爽、渾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勁。而且,在蚊蠅多如牛毛的三伏天,放置這個“肉團”的屋子里一個蚊蠅也沒有。沒過幾天,吳風蓮家發現寶物的消息傳遍了當地。許多村民都來割肉。其中有個村民切下來100克重的一塊,沒想到幾天時間就長了一倍。更為奇怪的是這個“肉團”原來割下來幾塊肉的地方沒過幾天便又重新長好。有的人就說這是傳說中的太歲,誰吃了就可以延年益壽長生不老。那么這個肉團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生物體,它是否是傳說中的太歲呢?
陜西周至縣發現不明生物體的消息,在很短的時間里迅速傳開,許多新聞媒體進行了大量報道。而這些報道也引起了西安一些科研機構和院校的重視。
采訪 西北大學生物系教授楊興中:因為當地村民傳說這就是太歲,因為太歲本來就是一個帶有色彩的一個東西,然后各種各樣的說法很多很多。造成的影響是非常大,社會上打電話的,各界打電話的,問詢的人特別多,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西安)市科委指示西北大學盡快拿出科學結論來。
1992年9月的一天,西北大學生物系教授楊興中受命前往吳風蓮家進行科學調查。
采訪 西北大學生物系教授楊興中:因為系上當時給我交代說是發現了一個動物,但是我去了以后根據這個動物的特性一看,沒頭,沒身子,當時的形態它是一個近似橢圓形的,中間比較厚,邊緣比較薄的,這么一個橢圓形的一個東西,表面帶有褐色,然后腹側帶了一些純白色,當時用水一拍就跟肥豬肉差不多的那種感覺,所以當時我們非常吃驚,不知道這個東西到底是什么東西,但是根據外形,根據形態結構,當時初步判斷這有可能是一個生物,有可能是一個生物,但是究竟是不是,所以當時我提出來必須得做一個,就是說得取一點材料,帶回我們生物系得做一些實驗,
由于當時在現場無法判定這個生物體的種類特性,所以楊興中在征得吳鳳蓮的同意后,從肉團上切割了一塊當作實驗材料,馬上趕回西北大學進行科學鑒定。
采訪 西北大學生物系教授楊興中:首先是不是一個生物,那么從它的一個生命的特征再來做判斷,如果是生物的東西,就有細胞結構,那么這個細胞通過細胞的結構以后,就可以判定你是植物,還是動物,還是其他的東西。
通過對這個不明生物體細胞學的鑒定,發現它具有完整的細胞結構。這就證明它確實是一個生物體。但是它在很短的時間里迅速變大,是因為它自身生長的緣故,還是像死去的生物死尸一樣在水里泡大的呢?
采訪 西北大學生物系教授楊興中:在實驗室簡單測了一下呼吸的指標,通過儀器測了以后,這個東西有呼吸作用,就是產生的二氧化碳,通過二氧化碳直接測定,就證明了它有一個代謝過程,有二氧化碳的產生,那就證明它是活的。
采訪 西北大學生物系教授董兆麟:它繁殖的很快,它沒有鼻子,沒有眼睛,什么都沒有,它就那么一塊肉,肉呢,它是死的,放了三天以后它就發臭了,但是它不發臭,所以認為它是一種活的生物體,但是這個生物體目前的話,人們在整個生物界又不知道它是什么東西,沒有對它進行鑒定。
雖然科學實驗證明這個肉團是一個活的生物體,但是由于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社會上關于太歲的傳說愈演愈烈。
采訪 西北大學生物系教授楊興中:太歲這個詞,在農村里面一直是源遠流長的,一直有這個太歲這一說,所以一旦土里頭挖出一個肉乎乎的一團的這個東西,老百姓都認為是太歲。從我小的時候人們就說,老人經常給我講這些事情,講過去誰家蓋房子的時候,挖地的時候挖了個太歲,從此那一家就敗落了,還有死人的,怎么回事怎么回事,所以這個在關中這一帶老百姓廣為流傳的一個事情,所以一旦河里挖出這么一個怪怪的,像個肉,又不腐爛沒有任何味道東西,他們第一印象可能是太歲。
據中國一些辭書的解釋,太歲是古代民間對木星的一個別稱,木星它每12年要圍繞太陽轉一圈,它每一年有一個位置,地下相對應的就有一個太歲出現。民間傳說蓋房子興土木的時候門不能正對著它在天上的星位。不然地上的太歲就會動怒。久而久之就出現了“太歲頭上不能動土“的說法。如果按照民間的說法,人們對太歲是十分避諱的,但是為什么又把它與長生不老聯系在一起呢?
其實在中國幾千年前的古籍《山海經》中就有關于太歲的記載。在<山海經>中太歲也被稱為 “視肉”、“聚肉”、“肉芝”。你看都帶個肉字,說明可以食用。據《山海經》記載,“視肉”最早是作為古代帝王生前喜歡食用的物品出現在古帝陵前的。具有 “食之盡,尋復更生如故”,“食一片復一片” 的特點,也就是說吃一片,它自己可以再次生長,這和陜西周至發現的“不明生物體”似乎一樣,具有自生自長的能力。至于吃了以后長生不老延年益壽的說法,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確有記載。在《本草綱目》中李時珍把它叫做肉芝收入“菜”部“芝”類,與我們現在見到的靈芝,并稱為“本經上品”。《本草綱目》里還列舉了幾部以“芝”為主的藥方,說明對一些疑難病癥有著特殊療效,其共同的特點是:“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而且由于它具有自生自長的特點,顯得更加珍貴.所以歷代帝王都千方百計去尋找它,其中據說古代帝王將相尋找肉靈芝的故事,以秦始皇派遣徐福率領三千童男童女找藥最為著名。
據《史記·秦本記》記載:秦始皇統一六國后作為一國之君的皇帝,聽說東方有一種仙藥,食用以后能長生不老得道成仙,于是在秦二十八年親自率將東行尋找仙藥,他來到了山東省的瑯琊鎮,尋訪到了非常出名的方士名醫徐福,命為其尋找到長生不老的仙藥,并賜給徐福大量的人力、物力。徐福隨即率五百童男童女東行,來到了山東蓬萊尋找仙藥不成。于是徐福又修造船只率三千童男童女東渡扶桑,到達了古代瀛洲、方丈也就是現在的日本列島一帶繼續尋找仙藥。據說秦始皇讓徐福尋找的仙藥當中就有肉靈芝。然而2000多年過去了,徐福和他的尋找船隊消失在歷史長河里,而它夢寐以求的仙藥也化為了歷史傳說。但是在陜西周至縣發現的這個不明生物體,卻再次把人們與肉靈芝聯系在了一起。
采訪 陜西省中醫研究院 副院長 米家烈:古代的肉靈芝上面的描述呢,本草綱目上它描述的比較詳細一些,我去看的時候 它的形狀就是像描述的,它的這個黃的像紫金,這個切起來就像一塊肉,那個紫金你看起來就像那個紫金顏色又發黃又紫。而且,它的外圈上還有,一圈一圈好像在那個增生,一圈一圈的在那里發展,發育這個過程中留下的一個痕跡都比較很清楚,那個手摸到上頭光光的,而且摸下來還一點黏度感,就好像咱們那種椒鹽蛋白那個在上面出現的那種現象,感覺到非常的寶貴,我也沒敢用手很有勁的去摸,就輕輕地看了一下我感覺到這是一個寶貝,我可以斷定地說它就是肉靈芝。
米家烈的說法源自《本草綱目》對肉靈芝的描述。據《本草綱目》記載“肉芝狀如肉,乃生物也。白者如截肪,黃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徹如堅冰也。”這些描述似乎與陜西周至所發現的不明生物體的特征非常相似。再加上它自我生長迅速的特點,不得不令人懷疑它是否就真的是傳說中的肉靈芝?
在隨后的幾年時間里,這個不明生物體,在各地進行了公開展出。由于人們紛紛傳聞這就是古書上記載的太歲肉靈芝,觀看的游人絡繹不絕。就連在海洋生物研究方面有著很深造詣的日本天皇明仁,在得知此生物體發現的消息后,特地參觀了這個“不明生物體”,并稱它為:“稀有的寶物”。
為了判定陜西周至發現的這個不明生物體是否就是傳說的肉靈芝,楊興中對這個不明生物體又進行了深入研究。通過近一個月的緊張科學觀察,楊興中發現這個生物體具有兩根鞭毛 結構的游動細胞,并可看到游動細胞鞭毛的一端無選擇性的攝取食物顆粒。根據這個特點,楊興中確定, 這個不明生物體的身份,是一種生命演化過程中介于原始菌類向植物動物演化過程中的粘菌復合體。
其他地方雖然這個粘菌的普遍存在,但是這么大的復合體來講,這又是第一次發現,因為當時我們研究完了之后,形式一個初步結論就是說它是處于原生動物和植物之間的過度類型,這本身就是說明了它在生物界里面進化方面的一個奇特性,所以當時價值體現的比較大一些,所以就引起了很多學者的一些關注吧,科學界的一些關注,尤其是像當時在日本先皇參觀了以后,他是一個海洋生物家,他參觀完了說了一句話,說這是生物學界的一大發現,這個價值初步肯定的。
根據楊興中他們的結論,這個不明生物體是一種生命演化過程中介于原始菌類向植物動物演化過程中的粘菌復合體。這個結論說明了什么呢?你看這是一株植物,這是一個動物,這是一株真菌,它們都有著共同的祖先。它們是由幾十億年前一種原始的鞭毛單細胞生物進化而來。這種生物叫做原生質生物,是生命的原始狀態。原生質生物生活在水中能夠游動,它既可以像動物一樣通過吞噬其他的生物生活,也可以像植物一樣通過光合作用生活。前一種叫異樣功能,后一種叫自養功能。后來隨著演化按兩個方面發生分化:一部分原生質生物自養功能加強,運動功能退化,進化到單細胞綠藻由之發展成植物界。另一部分原生質生物運動功能和異養功能加強,自養功能退化進化到單細胞原生動物,由之發展到動物界。這個粘菌復合體,它的細胞結構和原始的鞭毛細胞的結構非常相似,不同的是這種細胞不含光合色素,按《生命起源及進化譜系圖》分析,它的位置應在菌、(藻)類植物和原生動物之間。也就是說處于生命演化的一個岔道口上,左拐呢就會發展到植物界,右拐呢就會向動物界發展,原地不動就變成了像蘑菇靈芝一樣的真菌類。由于非常少見,一直是生物演化研究的一個盲點,所以它對研究生命演化過程十分有意義。
但是這個大型粘菌復合體是否具有像人傳說的延年益壽的功能呢?為了進一步揭開里面的秘密,楊興中進一步觀察了它的物質結構。他發現這個大型粘菌復合體體內含有將近50%的蛋白質和核酸,這些物質對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十分有幫助。而且有時在它表面會形成一種類似塑料薄膜一樣的物質。那么這個薄膜,而且在手上捻就是光光的,黏黏的那種感覺,至少是一種多糖類的物質,可以蘊含多糖類,那么這個多糖類,這個在免疫這一方面有非常大的作用,就是至少作為一種藥物開發,或者保健品開發,它這個如果進入人體以后,可以激活人體的免疫系統,增強你的免疫功能,那么這個從一個側面來說,那就達到了一個保健的作用,所以還是有一定道理,至于里面含有其他物質,這個沒測量。
但是對于這個大型粘菌復合體,為什么可以快速的生長,它生長的具體環境是什么樣子,它的年齡有多大,是否真的具有可以開發的利用價值,楊興中介紹由于當時只是做了一個初步的研究,這些未解之謎沒有揭開。所以它認為這是一個非常遺憾的事情。至于它是不是古書上描寫的肉靈芝,他不敢肯定。然而就在事隔12年之后,他聽說又有人,在黃河邊上揀到了一個與《本草綱目》記載更加相像的肉團,于是他馬上到收藏者張安君家進行調查尋訪。
根據了解,這個不明生物體是張安君在2004年9月從黃河邊上的一個農民手中收購的。
而經過對這個不明生物體的外觀觀察,楊興中認為它比1992年周至縣發現的那個粘菌復合體,更像傳說中的肉靈芝。
楊興中:《本草綱目》里面曾經這句話說,就是肉汁狀如肉,那么在這個里面外形體現在好多的紋理上,和邊上一些肌肉束的一些結構上這個是符合的,《本草綱目》曾經對顏色記載,其中里面有這么一句話,就是“黃者如紫金”,那么這個也可以從表面的顏色上有可以體現出來,另外還有一句話“動輒如尖兵”指的是內部結構,那這里面斷層上我們可也可以看出非常白的一些結構,這個也是符合《本草綱目》里面的記載,另外《山海經》里面的記載有這么一句話“與彼馬勃,頗相仿佛”,就是說跟一個扭曲的馬脖一樣,這個從整體上來看,這個從扭曲的,而且外表上像馬皮膚差不多這種結構,那么這個根據《山海經》的記載又很相似,所以從這兩個古籍記載,以及咱們現在看到的這種情況來看,它是一個菌類可能是沒有多大問題的。而且是在純自然的狀況下自然生長出來的,但是現在究竟它是一個什么樣一個具體的菌種,就是一種什么樣的物種,必須經過嚴密的科學實驗和一些細致的工作,才能得出一個比較科學的結論來,就是說這個結論說,但是可能預言這個東西的價值,體現的學術價值,體現其他方面的價值也是非常高的,因為它比較少見。
雖然只從外觀進行了鑒定,但是楊興中認為這個菌體與1992年周至縣發現的那個粘菌復合體無論從外部形態和內部結構都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說這個肉感更強,更接近于動物。那么它是不是也是粘菌復合體,他認為必須在進行更嚴密的技術鑒定后,才能得出一個比較科學的結論。同時楊興中認為如果第一個肉團出現是偶然的,那么再次出現的這個肉團就證明這些都是大自然的產物,而不是傳說中的神明。他希望這一次能夠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從而最終通過科學的手段,揭開太歲和肉靈芝的不解之謎。
如果你問的是生物,那么你可以在上面找到答案。
如果你問的不是生物,那么相信下面的幾句話就是你要的答案了。
歲星太歲,民間傳說中的兇神。一說為木星(歲星),一說為主四時寒暑之神,一說為十二時辰之神。自西漢始,人們認為凡建筑,遷徙,嫁娶等吉兇皆與其方位有關。若犯之而動土,便會挖到一肉塊,即兇神之化身,并將招致災禍。舊俗每有建筑動土之事,必先探明其方位以避之。元明后設有專壇祭祀。后世亦以名兇惡之人。俗語「竟敢在太歲頭上動土」,即源於此。意為膽大妄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