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九:潛龍,勿用。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上九:亢龍,有悔。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九五之尊是根據乾卦爻辭來的,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由于爻辭顯示了這個爻的尊貴,天子也常說九五之尊。
所以,這個來源來自于爻辭。而九四說,或躍在淵,無咎。顯然這個爻看爻辭,怎么說的也不是太監,而是君子,君子不論向上躍遷,成為九五,還是向下躍遷,成為初九,那都是沒有害處的。
如果作為占卜理解,那么九五為天子,九四緊挨著天子,說成是太監也有一定道理,但是對于一個陽爻,積極向上的爻來說,取太監多少也有些不合適的。
乾卦 第四爻 爻辭: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卦辭和爻辭
周易原文對六十四卦的解釋,由兩部份組成,一叫「卦辭」,是專門討論卦的意思。
例如「火水未濟」卦的卦辭就是「未濟。亨。小狐汔濟。濡其尾。無攸利。」汔,意思是幾乎。濡是沾濕的意思。整句意思:未濟即是未完成,如果能行之有方,最終都能成功。辭中以小狐貍做比喻,小狐貍過河,雖然勇敢,不過缺乏經驗,故而沾濕了尾巴,還未能到達彼岸。可是當小狐貍有了周詳的計劃與經驗,就會成功。
另一部份叫「爻辭」,爻辭其實是由孔子進行注解的「易傳」,是孔子對六十四卦里,每一卦中每一個爻的專門討論與解釋。當我們求得變卦后,可以參考該爻辭來輔助分析卦象。
例如「火水未濟」卦,求得第六爻為「變爻」,一方面可以參考由「火水未濟」變為「雷水解」的卦辭,同時亦可以參考「火水未濟」卦中第六爻的爻辭,這個爻辭是這樣寫的「貞吉。無悔。君子之光。有孚。吉。」意思是:占卜是吉利的,沒有使人后悔的事物,由于有誠信,一如君子的作風,結果是吉利的。
元亨利貞
在周易原文里,我們常常會見到「元亨利貞」、「悔」、「咎」和「有孚」等等的字眼,這些都是卦爻辭中用來說明吉兇的標志。簡單地講:
「元」是開始的意思;
元吉即是大吉;元亨即是大亨
「亨」是通暢;
「利」是有益;
無不利是所干事物很有利;無所利是所干事情皆無利;利某或不利某指對某人或某事或某方向有利或不利
「貞」是占卜的意思;
貞吉是所占事吉;貞兇是所占事兇;貞厲是所占事有危險;可貞是所占事可行;利貞是所占事有利
「悔」是后悔、憂慮;
有悔是有困厄;悔有悔是困憂之事接踵而至;無悔是無困憂;悔亡是過去的困憂經已消失
「咎」是災患;
為咎是將成為災患;匪咎是指不是災患;何咎是不構成甚么災患;無咎即無災患
「吝」是艱難;
小吝是遭遇小人而艱難;終吝是到最后還是艱難;貞吝是所占的事將遇艱難
「厲」是危險的意思;
有厲是有危險
「孚」是誠信;
「吉」是吉利;
「兇」是禍殃
初九:潛龍,勿用。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上九:亢龍,有悔。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或躍在淵”出自《易經·乾卦》,全句是“九四,或躍在淵,無咎”。“上六”是什么鬼,根本就對不上。(注:“九四”的意思是該卦的第四爻是“九”(代表陽爻))
“或躍在淵“是一種狀態,可直譯為”或者可以騰躍而上、又或者可以潛于深淵“,表明可以進退有余,留有余地。
算卦什么的,是很玄的東西。但是”易理“其實是古人對社會實踐知識的一種總結,它可能有落后的成分,但也有恒久的東西。因為很多東西在某個歷史條件下是對的,可隨著時代的發展就落伍了。我們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一概接受。總的來說還得去蕪存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