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犯太歲的屬相
1、屬虎人本命年坐太歲(值太歲),命理上屬于伏吟太歲,也就是一般人俗稱的“本命年犯太歲”。2、屬猴人沖太歲(太歲相沖),命理上屬于反吟太歲。3、屬蛇人刑太歲(亦稱偏沖太歲)。4、2023年屬豬人破太歲。——綜上,2023年犯太歲的生肖共有四個,分別是虎、猴、蛇、豬。
提及本命年,很多人總會對其不由得生出一絲不祥之感,那么到底什么是本命年?
本命年最初為五行數命回歸之年,即60年一本命年,目前主要是十二年一遇的農歷屬相所在的年份,俗稱屬相年。
在漢族傳統習俗中,本命年常常被認為是一個不吉利的年份,很多地方都有這樣的說法,趕上本命年,即12歲、24歲、36歲、48歲、60歲、72歲等年歲是道坎,容易不順、運勢受阻,而且還會影響到家人。
2023年庚子年犯太歲的生肖是:鼠、馬、羊、雞、兔。
“本命年犯太歲,太歲當頭坐,無喜恐有禍”的民謠,是關于本命年不甚吉利的最好寫照。
本命年也因為犯太歲所以也有諸多不順,這是根據統計而的得來的,那么本命年真的不順嗎?本命年不順要怎么辦?
其實本命年不一定代表這一年運勢就很差,或有官非或血光之災,只是本命年的生肖受磁場影響較大,運勢容易大起大落。好則好矣,萬一運勢較差,則會兇上加兇,所以做好化解工作,才能有備無患,化兇為吉。
漢族民間通常把“本命年”也叫做“檻兒年”,即度過本命年如同邁進一道檻兒一樣。
每到本命年時,漢族北方各地,不論大人小孩均需系上紅腰帶,俗稱“扎紅”,小孩還要穿紅背心、紅褲衩,認為這樣才能趨吉避兇、消災免禍。
按陰陽論紅色為陽,如太陽一般,所到之處黑暗邪惡盡滅。從命理學家的觀點論,“本命年”之數皆為陰數,因此用紅色調整本命年霉運是其簡單易行的方法之一。
人的運勢跟風水一樣,都是在無形中影響著人的生活。本命年順的話一順百順,鴻運當頭,勢不可擋;不順的話,事事皆門坎,這種說法只有經歷過的人才可言語。相信很多人會在本命年遇到很多不隨心的事,整個家運都不是很好。所以,每個人都有“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屬相是八字的年支,占八字的八分之一,有一定影響但不大。
那為什么有的人本命年很順,有的人本命年一塌糊涂?多數有兩個原因:
其一是:本命年年支為喜用神的人,有的家世二代三代祖蔭厚,所以,本命年就是喜用神到位,有貴人相助。個別是忌神有轉化的也是一樣,但對大多數沒有靠山,白手起家的人來說,屬相地支是忌神,本命年就是忌神到位,災星來了自然就不順。畢竟沒有靠山的人還是多數的,所以,本命年不順的人就顯得很多。
其二是:人的一生沒有誰是順順利利的,多少都是會遇到些倒霉的事。其他年份遇到事情可能會覺得自己運氣不好;但要是本命年遇到不順之事的話,那肯定就是本命年背黑鍋。但,本命年只要有一件不順的話,接下來的月份也是要多加小心,正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2023年犯太歲的5個生肖,需要注意什么。2023年為鼠年,生肖鼠,生肖馬,生肖雞,生肖羊,生肖兔皆犯太歲。
生肖鼠太歲當頭必有災禍,諸事不利,必有大破財之事,從商者則需開源節流,投資方面亦要格外審慎,避免失利離場。
生肖馬沖太歲,必有動向。處事一波三折,諸多是非紛爭,將接踵而來,則需沉著應變,切勿妄動肝火,針鋒相對,以免因硬碰硬而兩敗俱傷。
生肖羊害太歲,財運跌宕起伏,須積極防備,居安思危。伴侶為人苛刻,常有爭吵,則忍讓為先。
生肖雞進入庚子年破太歲,人際關系處理失當,多犯小人,事業失利,處事需多花心力。
生肖兔刑太歲,財運多有阻礙,必有破財。為人任性,事成少敗多,亦須防桃花入侵,陷入三角關系而鑄成大錯。
有虎豬蛇猴四個生肖犯太歲,可以請聚仙堂太歲錦囊安放化太歲
首先要知所謂太歲就是道教中的值年星君,共有60位,與干支紀年相同。值年星君的職責就是賞善懲惡,而值年星君畢竟不是道祖一眼看透三界。所以與他們關系比較密切的會更為容易感知。
比如明年就是辛丑年,值年星君就是盧秘大將軍。而與他關系密切的人,則是根據地支間關系而定,共有值,沖,刑,破,害五種。
明年是牛年,肖牛者就是值太歲;因丑未相沖,肖羊者為沖太歲;因丑戌相刑,肖犬者為刑太歲;因丑午相害,肖馬者為害太歲。因丑辰為破,肖龍者為破太歲。
所謂的化解太歲就是去道觀做相應法事,請化太歲符等。
但《太上感應篇》有云: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就算是龍虎正一的張天師也不能讓一個人自星君眼中消失。只是將他的存在無限降低。所以,一個人如果為禍一方,那還是很容易被發現的。同理做了相應法事行善也不會很快被發現,算是各有利弊。
不過,眾善奉行,福未至,禍已消。諸惡莫行,禍未至,福遠離。
勸君:莫因善小而不為,莫因惡小而不為。諸善奉行,諸惡莫作。
《太上感應篇》有云:
是道則進,非道則退;不履邪徑,不欺暗室;積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懷幼;昆蟲草木,猶不可傷。宜憫人之兇,樂人之善,濟人之急,救人之危。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長,遏惡揚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寵若驚,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