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不講五行,講的是地、火、水、風四大元素。我們這個世界的跟不起,就是由地、火、水、風這四大元素構成的。
佛門常說:四大皆空,這四大就是指地、火、水、風四大元素。意思是說,出家人不貪著持有這個世界任何東西,不執著五欲六塵,清凈自在。
佛教中有這個概念,請看
【五行】
(一)五元運行之意。即指水、火、木、金、土。以此五數于天地間運行不息,故稱為五行;其為萬物化育生成之要素,與佛教以地、水、火、風四大種為能造之說有相通之處。此為佛教東傳以前,我國之固有思想,廣行于儒、墨、道、法、兵、醫諸家之間。漢代以后此說漸盛,更將之配于人生百般之事象。五行有所謂相生、相克之兩義。南北朝以來,五行之說混入佛教,提謂經等以之配五戒,三種悉地破地獄轉業障出三界秘密陀羅尼法則以之配于五字、五佛、五智、五臟等,大日經疏卷四以之配于信、進、念、定、慧等五根。〔宿曜儀軌、摩訶止觀卷八上、大明三藏法數卷二十三〕
(二)指菩薩所修之五種行法。即:(一)圣行,圣,正之意。謂菩薩依戒、定、慧所修之行,稱為圣行。(二)梵行,梵,凈之意。謂菩薩于空、有之二邊無愛著之染,稱為凈;以此凈心運于慈悲,與眾生樂而拔其苦,故稱梵行。(三)天行,天,即指第一義天。謂菩薩由天然之理而成妙行,故稱天行。(四)嬰兒行,嬰兒,以喻人天、小乘。謂菩薩以慈悲之心,示同人天、聲聞、緣覺之小善之行,故稱嬰兒行。(五)病行,謂菩薩以平等心,運無緣之大悲,示現出同于眾生之煩惱、病苦等之行,故稱病行。
上述五行乃天臺宗之釋義,其中別圓二教于此五種之按配則有殊義;就別教之意而論,五行之次第如下:(一)圣行,為初地以前菩薩之自行。(二)梵行,為初地以前菩薩之化他。(三)天行,為初地以前菩薩之內證。(四)嬰兒行,為初地以上菩薩隨應善之現化。 (五)病行,初地以上菩薩隨應惡之現化。上記五種前后隔歷,互不融即,稱為次第五行。又此為別教之行,故稱為別五行。
另就圓教之意而論,圓教以法華經所謂之如來莊嚴為圓圣行,如來室為圓梵行,如來座為圓天行,如來衣有二種,其中之柔和為圓嬰兒行,忍辱為圓病行。然此五行在一心中,圓具無缺,修性不二,因果融即,為一實相行,一即是五,五即是一,不即不離而不可思議,故稱為不次第五行、如來行、一心五行、圓五行、一五行。此外,據法華經玄義卷四下載,一心五行即是三諦三昧,圣行即是真諦三昧,梵行、嬰兒行、病行即是俗諦三昧,天行即是中道王三昧。
佛經是研究人的精神世界的,不要變成鬼神之說了。地水火風是以外喻內的說法,形容精神世界的堅暖濕動。地代表堅,火代表暖,水代表濕,風代表動。因為精神世界是看不見摸不著沒有形象的,釋迦摩尼佛為了讓人更好的理解,所以很多時候用外界有形象的東西來比喻精神世界的種種變化。
金木水火土,中國傳統文化的五行思想~
命主指八字主人,
缺木,缺火,缺土
您好樓主。 五行金木水火土,按自己的八字五行屬性來說,可分為: 水(主自己,指總體) 木 (體智,身體) 火 (物質享受) 土 (職位,工作) 金 (智慧求知) 缺木的話,指的是身體可能并不是太強壯。 因為我也見過木旺的人,身體黑黝,軀干強健,如果缺木就是相反的,不是太強壯。 如有疑問可以提出,希望對您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