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是戰國鄒衍提出
中國古代金丹家還早在漢代就將五行學說移植到金丹術的理論中。《周易參同契》說:“五行錯王,相據以生,火性銷金,金伐木榮”,“五行相克,更為父母”,“推演五行數,較約而不煩。舉水以激火,奄然滅光榮。”這表明魏伯陽在其理論中已容納了五行學說。
五行學說的產生,在學術界中仍然是一個尚未搞清的問題,三種意見對立極為明顯,易學界認為五行學說的產生,很可能與陰陽學說是同步的.但史學界有人認為五行學說創始人是孟子。如范文瀾在《中國通史簡編》中講:“孟子是五行學說的創始者,孟子有五百年必有王者興,由堯舜至于湯五百有余歲……由文王至孔子五百有余歲……等近乎五行推運說法。比孟子稍后的鄒衍,擴大五行學主,成為陰陽五行家。”說五行學說是孟子發明并沒有確切的證據,這一點,范文瀾自己又否認了自已的說法。他在同一書同一篇中又講:“墨子不信五行,駁交占卜術用五色青龍定吉兇,足風東周時五行說早已通行了,至鄒衍特別發揮。”孟子是戰國時代的魯國人,而東周時就有五行學了,顯然不是孟子發明了五行。有的史書上講,陽陽五行學說是漢朝的董仲舒創立的,那就更不對了。 哲學界,如巫白慧、王鐮則認為:“五行的明文見于《尚書·洪范》(相傳為西周初年文字,據近人考證可以是戰國時代所作)。五行,一日水,二日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日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值,金日從劃,土愛稼稿。”見《陰陽五行學說對中國傳統科學的影響》)。可見五行的學說起源問題,仍是一疑案。
五行學說興盛與戰國時期,五行對應五德最先是鄒衍
鄒衍是道家代表人物、陰陽家創始人,漢族,戰國末期齊國人。他提倡的主要學說是五行說、“五德終始說”和“大九州說”,又是稷下學宮著名學者,因他“盡言天事”,當時人們稱他“談天衍”,又稱鄒子。他活動的時代后于孟子,與公孫龍、魯仲連是同時代人。
《易經》中只講了陰陽與八卦的理論,那么五行是怎么來的呢?為什么后來也被中醫加以利用用來治病養生呢?其實五行產生也是比較早的,人們注意到自然界五種事物的屬性,并領悟到他們之間的關系,并由此聯系到人自身身體的狀況,并發現這種聯系是存在的,于是五行理論也對養生影響深遠。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我們的老祖宗在考慮世界是由哪幾種基本的物質組成的時候,經過歸納他們得出了一個結論,就是有五種最基本的物質構成的,那就是金木水火土。中醫用五行來解釋生理病理上的種種現象,預測未來的人用五行相生相克來推算人的命運。
中國西周末年,已經有了一種樸素唯物主義觀點的“五材說”。《尚書·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的記載,開始把五行屬性抽象出來,推演到其他事物,如跟五味結合起來,構成一個固定的組合形式。在戰國晚期提出了五行相勝(克)相生的思想,且已把勝(克)、生的次序固定下來,形成了事物之間矛盾、統一的模式,體現了事物內部的結構關系以及整體把握的思想。就在這個時期,《內經》把五行學說應用于醫學,這對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積累的大量臨床經驗,形成中醫特有的理論體系,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五行學說最早出現在道家學說中。它強調整體概念,旨在描述事物的運動形式以及轉化關系。如果說陰陽是古代的對立統一學說,則五行可以說是原始的普通系統論。五行學說是我國古代的物質組成學說,與西方的地、水、火、風四元素學說類似,但在偏重純科學的近代,這種集哲學、科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社會學等諸多科學于一身的理論,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研究,更談不上汲取精華和發揚光大了。
五行中的每一行都代表不同的性能。“木曰曲直”,意思是木具有生長、升發的特性;“火曰炎上”,是火具有發熱、向上的特性;“土爰稼墻”,是指土具有種植莊稼,生化萬物的特性;“金曰從革”,是金具有肅殺、變革的特性;“水曰潤下”,是水具有滋潤、向下的特性。古人基于這種認識,把宇宙間各種事物分別歸屬于五行,因此在概念上,已經不是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一大類在特性上可相比擬的各種事物、現象所共有的抽象性能。
五行是木、火、土、金、水。首先是宇宙的本質是由五種元素相生相克的。隨著這五種元素的興衰,宇宙和自然都會發生變化,不僅影響到人類的命運,也使得宇宙萬物循環不息。五行說認為,宇宙萬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特性的運動變化組成的。它強調整體的概念,描繪事物的結構關系和運動形式。
其次五行論所確立的五色概念與之息息相關。中國的五行論雖然在戰國時期編纂和普及,但早在夏商周之前,五色就已成為崇尚色彩。從色彩學的角度來看,五種顏色早在三代前就已經出現了。從西周到春秋戰國,五色已成為廣泛流傳的審美標準。陰陽五行哲學思想是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時期的一種官方哲學和觀念體系,它被歷代君王專門用來維護封建王朝的統治。而中國古代的色彩學,深奧繁復,大有學問。
再者五行相生相抑都是規律,就像太極的陰陽,五行相生的特點。五行是金、木、水、火、土。其中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黃金是金屬。木為林木,地為地,水養萬物,火焚萬物。金生水,金是水的意思,所以五行之間是相互變化的。
另外陰陽五行的哲學概念博大精深,包羅萬象,涉及社會文化等諸多領域,包括藝術。陰陽五行論中象征色彩的表達,顯示了我們先民控制色彩、協調外界的特殊思維能力,也為我國有色色彩概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中華民族及其審美模式的建立。2000多年來,雖然各個流派對它有不同的解讀,但還是沿用了作為古人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