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23年11月中旬,已經全面清退
曾經野蠻生長,從民營企業參與,到上市公司,國有企業,甚至部分銀行參股,最高峰的時候約5000家。曾經在A股上,只要那個上市公司涉及P2P的,都是炒作的概念。
法律總是滯后的,缺乏相關的法律監管,沒有進入門檻,也沒有相關的資質審核。
導致P2P誕生的初期,好多平臺圈錢跑路,自融揮霍。
P2P超高的收益率,給投資者的收益普遍8%--23%之間的年化收益,而出借出去更高,即使出借出去,借錢的人也難以償還,畢竟做實體行業的回報率也不會很高。P2P從誕生開始,注定就是個定時炸彈,隨時都有可能會暴雷,不是不爆,而是時間問題。
中后期才開始第三方存管,但道高一丈,魔高一尺,總有應對的辦法。還是不斷暴雷,最后監管層也失去了信心,一刀切,限定時間內全面清退。
很多P2P良性退出市場,兌付投資者本金,而暴雷的平臺,投資者叫苦連天,很多地方不予立案,也有成功立案的,但收回本金遙遙無期,掏空了一部分人的錢財,給社會造成巨大的影響。
截止2023年11月中旬,已經全面清退
曾經野蠻生長,從民營企業參與,到上市公司,國有企業,甚至部分銀行參股,最高峰的時候約5000家。曾經在A股上,只要那個上市公司涉及P2P的,都是炒作的概念。
法律總是滯后的,缺乏相關的法律監管,沒有進入門檻,也沒有相關的資質審核。
導致P2P誕生的初期,好多平臺圈錢跑路,自融揮霍。
P2P超高的收益率,給投資者的收益普遍8%--23%之間的年化收益,而出借出去更高,即使出借出去,借錢的人也難以償還,畢竟做實體行業的回報率也不會很高。P2P從誕生開始,注定就是個定時炸彈,隨時都有可能會暴雷,不是不爆,而是時間問題。
中后期才開始第三方存管,但道高一丈,魔高一尺,總有應對的辦法。還是不斷暴雷,最后監管層也失去了信心,一刀切,限定時間內全面清退。
很多P2P良性退出市場,兌付投資者本金,而暴雷的平臺,投資者叫苦連天,很多地方不予立案,也有成功立案的,但收回本金遙遙無期,掏空了一部分人的錢財,給社會造成巨大的影響。
都在維權有群自己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