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
壬子二山向丙午,左水倒右記清楚,辛戌丁未皆可去,三合聯珠福永駐。
癸丑二山向丁未,右水倒左巽巳配,左水倒右必出坤,五福滿門雙富貴。
艮寅二山向坤申,右水倒左莫右傾,乙辰丁未皆可去,發福綿遠利子孫。
甲卯二山向庚酉,左水倒右出癸丑,也可倒右向辛戌,富貴人丁樣樣有。
乙辰二山向辛戌,右水倒左坤申去,左水倒右乾亥出,發富發貴慶有余。
巽巳二山向乾亥,右水丁未辛戌派,左水倒右去壬子,富貴雙全福祿在。
丙午二山向壬子,左水倒右利兩字,若非乙辰即癸丑,富貴人丁永不止。
丁未二山向癸丑,右水倒左乾亥走,左水倒右艮寅出,丁財大旺功名久。
坤申二山向艮寅,右水辛戌癸丑行,左水甲卯也可行,福壽雙全富貴臨。
庚酉二山向甲卯,左水倒右要記好,可出丁未或乙辰,大富大貴福祿巧。
辛戌二山向乙辰,右水倒左出艮寅,左水倒右巽巳行,丁財大旺顯功名。
乾亥二山向巽巳,右水倒左向東逝,癸丑乙辰皆可流,富貴高壽遇喜事。
“風水羅盤二十四山向”金木水火土五行,要去買有關的書籍仔細學習才可以。
用法不同。二十四山是由8個卦象,每個卦象細分為3份,加一起是24山。
羅盤以“卯”代表東方,以“午”代表南方,以“酉”代表西方,以“子”代表北方,以“巽”代表正東南,以“坤”代表正西南,以“乾”代表正西北,以“艮”代表正東北。 除了八宮方位之外,還會以二十四個方位去斷吉兇的,每個方位占十五度水上稱為二十四山。它們是甲、卯、乙、辰、巽、巳;丙、午、丁;未、坤、申;庚、酉、辛;戌、乾、亥;壬、子、癸;丑、艮、寅。羅盤有天地人三盤,為立向、消砂、納水之用,每盤的用法,都有一定之理與一定之法,各有其妙。然而每盤之中,皆有六十花甲,而十二支中,每向水火木金土之五行全備。盡管風水學中沒有提到“磁場”的理論,但是羅盤上各圈層之間所講究的方向、方位、間隔的配合,卻暗含了“磁場”的規律。羅盤的發明和應用是人類對宇宙、社會和人生的奧秘不斷探索的結果。羅盤上逐漸增多的圈層和日益復雜的指針系統,代表了人類不斷積累的實踐經驗。如果你有一個指南針,你可以發覺羅盤與指針相對的度數如下:方位卦位二十四山角度二十四山角度二十四山角度1正北坎 (kǎn)壬(337.5 - 352.5)子(352.5 - 7.5)癸(7.5 - 22.5)2東北艮 (gèn)丑(22.5 - 37.5)艮(37.5 - 52.5)寅(52.5 - 67.5)3正東震 (zhèn)甲(67.5 - 82.5)卯(82.5 - 97.5)乙(97.5 - 112.5)4東南巽 (xùn)辰(112.5 - 127.5)巽(127.5 - 142.5 )巳(142.5 - 157.5)5正南離 (lí)丙(157.5 - 172.5)午(172.5 - 187.5 )丁(187.5 - 202.5)6西南坤 (kūn)未(202.5 - 217.5)坤(217.5 - 232.5)申(232.5 - 247.5)7正西兌 (duì)庚(247.5 - 262.5)酉(262.5 - 277.5)辛(277.5 - 292.5)8西北乾 (qián)戌(292.5 - 307.5)乾(307.5 - 322.5)亥(322.5 - 337.5)
五行是什么?指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元素的運行、變化)。我國古代思想家企圖用這五種物質來說明世界萬物的起源。五行的初始含義: 金——金屬;木——植物;土——土地;水——液體;火——熱能;水曰潤下,有滋潤、 向下特點,引申為具有寒涼、滋潤、向下運行的事物,均歸屬于水。火曰炎上,有 發熱、 向上特點;引申為具有溫熱、升騰作用的事物,均歸屬于火。
木是什么呢?木曰曲直,有生長、伸展、彎曲、舒張的特點;引申為具有生長、升發、條達舒暢等作用或性質的事物,均歸屬于木。金曰從革,有成分致密,善分割、肅殺的特點;引申為具有清潔、肅降、收斂等作用的事物,均歸屬于金。
我們說一年分二十四節氣,“節氣”這個詞是俗稱,“氣”才是正規稱呼,也就是說“二十四氣”才是最正確的稱呼。為什么這么說呢首先我們得明白什么是“節”,什么又是“氣”。我們平常說的幾月幾號,這是太陽歷,是根據太陽運轉周期算的;說幾月初幾,這是太陰歷,是根據月亮圓缺算的;說二十四節氣,這是農歷,是根據農時氣候來說的,既按照太陽運轉規律、又按照月亮圓缺來算,屬于陰陽混合歷法。天干地支紀年月日時,就是根據農歷二十四節氣來定的。也就是說地支十二月,是根據節氣來劃分的。比如說明年2023年是農歷的己亥年。
那么從哪一天才算真正進入了己亥年呢?我們說是從“立春”那一天是乙亥年的第一天。由此我們可以知道,“立春”這一天是年與年交替的節點,所以叫做“節”。月與月的交替節點,也叫做“節”,總共十二個: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等,這個“節”,就好像竹子的那個節兒,一個道理。兩個竹節兒之間是貫通的,是通氣兒的,所以在二十四節氣里,節與節之間的那一段叫做“氣”。以兩分的中間那個點進行了命名,也有十二個:雨水、春分、谷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