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問:分析每年屬相運程是屬于哪種呢?算命看相是屬于什么門派?周易、風水、八卦、……
這些屬于玄學的范圍。
玄學與道教有關,但是玄學并非等于道教本身。道教理法有用到玄學,但是道教教理比玄學更深入,可以這么說道教教理是「體」,玄學是「用」。
答:風水,又稱作是堪輿、相地術,就是勘察地形、山脈、水流以及坐向以辨明陰陽宅(陽宅就是活人住的地方,陰宅就是死人居住的地方——墳墓)的吉兇休咎,是道教法術中非常重要的一種。道教風水術具體操作程序包括五個步驟:第一步,尋龍辨脈,就是說對所選環境的山脈走向以及其變化形勢必須仔細辨別清楚。第二步,察砂,所謂砂,指的是主龍山脈周圍的小山,察砂就是勘察這些小山的吉兇。第三步,觀水,也就是看看環境之內水流的走向與流形。第四步,點穴,就是選定一個最佳的建筑地點。一般認為,穴位最好選在藏風得水的地方為佳。第五步,定向,就是要通過羅盤來確定所建建筑物的朝向。這五步的目的都一致,那就是選擇一個好的“風水寶地”,以求獲得福佑。這些年來,辦公室風水、家居風水正在日益受到民眾的追捧,可見,風水的效用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和遵循。不僅如此,大型企業也開始運用風水來為企業服務了。以前一個企業家,治理公司非常有能力,可是他的公司就是發展不大,不是面臨競爭不能及時想出對策,就是常常被意外的事情把本來板上釘釘的生意給攪黃了,他很是不解,后來,有位懂風水的師傅到他公司一看,發現原來的公司的大門正對著一條來路,這在風水學上叫“沖煞”,是對他公司極為不利的,見此情況,風水師傅建議他改建了大門,并想法化解了這個沖煞,后來,他的公司終于興旺起來了,現在成為了他那個行業的龍頭老大了。那么,為什么古往今來,許多名人大家紛紛尋找好的“風水寶地”,并按照風水格局來不止自己的居住生活場所呢?這是因為,選擇了一個風水寶地等于擁有了一個先天的寶藏。倘若你去北京、西安、洛陽、南京等看看,你會發現它們成為歷史上有名的都城不是毫無根據的,它們的風水是很好的,所以才能幾千年來一直非常繁榮,這都是現實中風水發揮作用的實證。由此可見,流傳了幾千年的風水術絕對不像那些一般無知的人所講的,僅僅是種,沒有任何價值。
玄學”一詞,最早見于唐朝初期所整理的一些前朝歷史典籍和一些解讀揚雄《太玄》的札記之中,當時所說的“玄學”,主要指三方面:
一,是指關于學習應用“三玄”的學問。自漢以來,中國官方和民間一直就有專攻“莊子、老子、易”這三門知識的人群,慢慢地,就產生了圍繞這“三玄”而形成的“玄學”知識學問。
這里需要提示一下的是,中國歷史上實際上一直存在著兩個莊子,一個是戰國時代的宋國人莊周,著有我們現在看到的《莊子》的內篇部分。另一個莊子是西漢末期的蜀人莊遵,即嚴君平,著有《道德真經指歸》(又稱《老子指歸》)。并且,根據宋代張行成在《皇極經世觀物外篇衍義》中的“先生詩云:若無揚子天人學,安有莊生內外篇。以此知外篇亦是先生之文門人蓋編集之爾。”的說法,可知道現在我們所看到的《莊子》的內篇,實際上是邵雍的門人根據揚雄的學說所改造過的,《莊子》外篇則是邵雍門人根據揚雄學說原理直接編造的。
二,是指道儒和三玄混合的知識學問。西漢末期,由于社會的發展變化,漢武帝采納實行的董仲舒的“獨尊儒術”的國家文化體系,就已經搖搖欲墜了。中國南北朝時代,北方民族和西域佛學大量入主中原,這使得中國自商周以來就自成體系的“國學”(以禮、樂、射、御為首的“大學”和以書、數為首的“小學”的京師官學)也受到了很大沖擊。但是,中國傳統文化畢竟是有強大生命力的,在南北朝時代的各國知識階層中,一些智者以“三玄”為主兼而綜合吸納了各種學派的知識,從而形成了一種獨具特色的“玄學”知識形式,并將這種知識形式納入了官方教育知識體系中。比如,梁代人沈約(441--513年)所著的《宋書·何尚之傳》中就記載到:宋文帝13年(公元437 年)“彭城王以康欲以司徒左長史劉斌為丹陽尹,上不許,乃以尚之為尹,立宅 南郭處,置玄學,聚生徒,東海徐秀,廬江何 曇 、黃回,穎川茍子華,太原孫宗昌、 王廷秀,魯郡孔惠宜并慕道來游。謂之南學”。梁代人蕭子顯(489--537年)所著的《齊書·百官志》中則有:“泰始六年(公元456--471年),以國學廢,初置總明觀,玄、儒、文、史四科。科置學士各十人。”這是有關“玄學”被官方正式納入官學的最早記載。
三,指蜀學者嚴君平和揚雄的知識學說。唐朝,統治者見外來佛學日盛,出于文化格局平衡的需要,一直極力推崇中國本土的道教與道家文化。開元二十一年,唐玄宗李隆基親自編校《道德真經疏·外傳》,向官民推廣《老子》和蜀人嚴君 平的《道德真經指歸》。“開元29年,始于京師置崇玄館。諸置道學生徒有差,謂之道舉。”(《通典·選舉三》) 這里所說的“道舉”,是與當時科舉中的“明經、進士、童生“一樣的仕員稱號。“天寶13年,玄宗御勤政樓,試搏通墳典,洞曉玄經,辭藻宏麗,軍謀出眾等舉人。”(《舊唐書·揚綰傳》) 這里所說的玄經,就是指的老莊易和嚴君平及揚雄的學說。由此可見,由于唐朝官方的努力推廣,當時的“玄學”地位甚高,而且,這樣的學問還被官方正式納入了國家科舉考試舉仕的程序中了。
代風水術語有“龍,穴,沙,水,向,局”之說。
“龍”指的是山脈走向;
“穴”指的是葬坑;
“沙”指的是墳山前后左右的山勢;
“水”指的是低地或水的流勢;
“向”是指墳山的坐向;
“局”是指墳前的局面。
古代風水學問講究“龍真”,“穴的”,“沙環”,“水抱”,“向確”,“局正”。風水學認為“沙旺人丁,水旺財”,即周圍山勢好,后代人丁興旺;水的流勢合乎格局,財產就旺發。至于功名則在葬山日子上求。
兩者都是遠古玄學的流傳分支,但其中還是有差別的。
最早的時候沒有道教,有的只是一些追求長生的修煉者(姑且不論真假),這些修煉者以求道練氣為核心目標,開發出了煉丹、風水、看相等術。
到了東漢的時候因為外來宗教帶來的壓力導致很多修煉者受到影響,所以才有了道教的產生。道教雖然源于仙學修煉,但為了保持自己的地位。和佛教一樣逐漸成為了統治者的愚民工具,開始分離出一些不利于其自身內部的因素。風水、煉丹等都有包括其中。當然也有些教派反而將這些因素吸收。更有一些仙學修煉者不曾加入道教。還有的之留下的可以看風水或者煉丹的術沒留下可以追求長身的道,反而成了舍本逐末的末流記憶。其中種種不能一概而論。
簡而言之,風水是小術,不可得真正的大自在。但道教也代表不了仙學修煉。兩者都是修煉學的一個分支而已
風水與宗教的關系,道教是中國本土的宗教,其思想來源于老莊的道家思想,講求虛無、寧靜、無為、不爭。在東漢之后,道教成為一種教派之后,慢慢走入歧路,希求通過修煉身體,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從而脫離世俗成為神仙。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其宗旨是通過身體的修煉和對自然的利用,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從而脫離世俗成仙。基于這樣的思想,道教也注重對自然環境的研究,風水學從中獲益頗多。
道教的經典《道藏》中,就收錄了風水經典《宅經》和與風水有關的喪葬禮儀著作《儒門崇理折中堪輿完孝錄》。理氣派風水的“九星”說即是借鑒道教,風水典籍《九天玄女青囊海角經》是借了道教神仙譜中的“玄女”之名。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原本是道教中四個方位的保護神,風水借其名形成“四靈’模式。風水的“符鎮’借鑒了道教的“符鎮”,風水的“懸鏡”借鑒了道教的“照妖鏡”。
風水對道家理論和方法的借鑒,也使道家出現了專門研究風水的道士。這些道士利用道家廣泛的民間墓礎來傳播風水,同時也利用改造鳳水的效果來傳播道教。佛教作為一種文化信仰,研究的是人與物質世界的關系,而風水講究的則是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因此,佛教不可避免會受到古代風水學的影響。
佛教能在中國得以盛行,得益于它能根據地域,時代的變化,進行一定的變通。在中國,由于神仙方術和風水堪輿十分流行,為了吸引信眾,佛教吸納了風水中的望氣、五行、星宿等知識來為俗眾占驗、預卜兇吉、治病等。
都不屬于,你去查各個教的經書,都沒有風水的。風水學是心外求法,只屬于外道。如果有人說風水屬于道教之類,他肯定是個外行。
但是,絕對不是說佛教,或道教的人不懂風水!
比如,有個奇怪現像,不管是基督教,道教,佛教,只要修為達到一定程度,他們看風水的本領,比所謂的風水師厲害多了,我見識過,非常不可思議。如著名的司馬頭陀,他找的地盤做寺院,專門出高僧的。佛教的境界非常高!
阿彌陀佛,愿佛保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