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遠處的從前,人們不論是建房筑屋、修墳建墓,凡是要破土動工的,都必須要請風水先生先看一下地點、方位,選定開工日期和時辰,如果擇日不吉,或者弄錯了方位,就會招來災禍,輕者家宅不安,重者家破人亡,甚至于滅絕戶口,這實在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情。
有這樣一個傳說:大明開國功臣有一次回到蘇州,半夜時分,聽見附近有撞木的聲音,問隨從所謂何事。隨從回答道,是民間有人正在上梁。又問房屋大小,回報說,只是一間幾桁瓦的小房子。
嘆息道,風水先生擇日真有本事,此家日后必然會大發,只可惜是個貧家,發了以后,主人一定會拆了重建,旺氣一去,又會衰落。后來這戶人家果真年年興旺,短短數年之間即成為巨富。主人嫌屋小拆了重建,不久后,此家很快就又衰落了,一如所言。
這個故事反映出舊時擇日的,同時還有擇地和擇方位的。若擇地錯誤,或犯了方位,便是觸動了太歲,極不吉利。所以舊時動土必須要避開太歲。于是即有了“太歲頭上動土”的俗話,《水滸傳》第二回中,史進對少華山頭頂陳達喝道“好大膽,直來太歲頭上動土!”由這句可知,太土頭上的土是動不得的。
說也奇怪,太歲本不是什么有形有象的神靈,而是古代星歷學的一個名詞。
我國古代天文學家觀天測地之時,了解到五大行星(金、木、水、火、土)中的木星,每十二年運行一周,即由天上的某一點起,十二年后又會回到原來的一點(現代天文學家觀測出木星的公轉周期為11.86年,但古人只取大概,即十二年),換句話說,木星在天上移動一周天的十二分之一的時候,地上冬去春來,又是一年重新開始。
因此古人將木星稱為歲星。木星運行一周即十二年,地支經歷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用這個紀年,即叫“歲星紀年法”。
中國有許多俗語,這些俗語往往有著幾百甚至幾千年的歷史,有關于古人的,有關于古代神祗的,也有關于農業商業的。一些俗語因為傳播久遠,可能會出現訛傳甚至意思大變的情況,比如“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等。
太歲頭上動土,也是一個流傳幾百年的俗語。意思是說惹到了有權勢或者兇狠殘暴的人,惹來殺身之禍,早在元雜劇中就已經出現。我們今天看一些書或者影視劇中,一些人也常常說這話。
不過,為什么說“太歲頭上動土”會惹來災禍呢?古人所說的太歲究竟指的是什么?
太歲,其實也叫太陰、歲陰,是古代天文和占星術中,虛擬的一顆星星,這顆星與歲星,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木星相對,運行方向也與木星相反。天文和占卜本來就與生死福禍相關,所以后來人們神化了太歲,并把它演化成一位神祇。
這個神祗主管什么?自然是生死禍福。如果你尊敬它,就會得到保佑,平安健康;如果你沖撞了它,那么就會自取滅亡。
太歲者,主宰一歲之尊神。凡吉事勿沖之,兇事勿犯之,凡修造方向等事尤宜慎避。——明代馮應京《月令廣義》
這本明朝的書說得很清楚,修建房子等工程,不能與太歲的方向一樣,否則就是沖撞太歲,導致災禍。實際上,早在戰國時,人們就已經開始知道不能沖撞太歲了。中國曾出土一件戈,上面刻有“兵辟(避)(太)歲”四字銘文,上有一位人物形象,便是太歲。
不過,這里的解釋不夠清楚。既然是方向上不能沖撞太歲,那應該是“太歲方位動土”,何以說“太歲頭上動土”呢?
因為太歲不一定是人形象的神,更不一定就是高高在上。
在今天看來,太歲是一種肉靈芝,能再生但不是能無限生長。實際上,早在一千多年前,人們就意識到了太歲是一種植物,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就說過,“肉芝狀如肉。附于大石,頭尾具有,乃生物也”。晉代人甚至認為,吃了太歲能夠長生不老。
傳說中神名. 。舊時,認為太歲之神在地,與天上歲星(木星)相應而行,掘土(興建工程)要躲避太歲的方位,否則就要遭受禍災。
玉皇大帝
“在太歲頭上動土”是中國的一句老話,它表明一種文化忌諱。過去人們認為,不信這種忌諱,真的會招致災禍。
唐代《酉陽雜俎》一書記載:有個叫王豐的人,“于太歲頭上掘坑,見一肉塊,大如牛,蠕蠕而動,遂填,其肉隨填而長。豐懼,棄之,經宿,長塞于庭。豐兄弟奴婢數日內悉暴卒,唯一女存焉。”《廣異記》中也說:晃良貞不怕鬼怪,每年者要在“太歲”頭上挖土,有一次挖出肉塊,用鞭子打了幾百下,扔到大路上了。當夜有人看見有些神人騎馬坐車來慰問那肉塊,并問:“太歲兄,你為什么受他辱打而不報仇呢?”回答是:那人血氣方剛,我也沒辦法。天明后“太歲”就不見了。
在中國民間,“太歲”向來被人們看作是一種神秘莫測的力量,一種能在冥冥之中支配和影響人們命運的力量。它無影無蹤,而又無處不在。其實,“太歲”實際上是古代人假設的一種天體,作為一種具體的生物,“太歲”是真實存在的。
太歲,又稱肉靈芝。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有肉靈芝,并把它收入“菜”部“芝”類,可食用、入藥,奉為“本經上品”,功效為“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
據《神農本草經》記載:“肉靈芝,無毒、補中、益精氣、增智慧,治胸中結,久服輕身不老”。《山海經》稱之謂“視肉”、“聚肉”、“太歲”、“封”,乃古代帝王養生佳肴。太歲十分稀有,是百藥中的上品。有典籍記載,太歲性平,苦,無毒,具有補脾潤肺,補腎益肝等價值。
現代科學家認為太歲是一種大型粘菌復合體,但其細胞結構為何形成和為何聚成如此規則形態,以及它的醫藥價值仍然是個謎。《本草綱目》中記載:“肉芝狀如肉。附于大石,頭尾具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脂肪,黑者如澤漆,青者如翠羽,黃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徹如堅冰也”。東晉道家葛洪在《抱樸子》中記載,“諸芝搗末,或化水服,令人輕身長生不老。”是古人認為的長生不老仙藥。
皇上官職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