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噬嗑:亨。利用獄。釋義
象征咬合:亨通無阻,有利于使用刑法。
原文
《象》曰:雷電,噬磕;先王以明罰赤法。
釋義
《象辭》說:《噬磕卦》的卦象是震(雷)下離(火)上,為雷電交擊之表象。雷電交擊,就像咬合一樣;雷有威懾力,電能放光明,古代帝王效法這一現象,明其刑法,正其法令。
彖曰:頤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剛柔分,動而明,雷電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雖不當位,利用獄也。詳解:
噬嗑:亨。利用獄。離上震下,卦名稱作“火雷噬嗑”。《序卦傳》說:“可觀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能夠使人人仰慕,才能鞏固領導中心,產生向心力,促成團結。
“噬”是咬,“嗑”是上顎與下顎合攏,“噬嗑”是上下顎咬合,將吃的東西咬碎的意思。噬嗑卦,是在上下顎中間,加了一個陽爻,成為咬合咀嚼的形象,所以才這樣命名。這一卦的占斷,是亨通。凡事不能亨通,必然中間有障礙;如果將中間的障礙咬碎,當然就亨通了。這一含意,象征刑罰;刑罰,就是要鏟除構成障礙的不良份子。
下卦“震”是雷,上卦“離”是明,以雷霆萬鈞的威勢,足以明察秋毫的光明,象征刑罰必須具備的條件。因而,刑罰必須公正。這一卦的主體“六五”,柔爻剛位,在外卦的中位,象征剛柔兼備,具備威嚇﹑明察﹑適中的條件;所以,有利于執行刑罰。噬嗑,亨。利用獄。噬嗑卦,亨通。有利于聽訟治獄。
彖曰:頤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剛柔分,動而明。雷電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雖不當位,利用獄也。口中有物就是噬嗑卦。噬嗑卦亨通,剛柔分開交錯,行動光明。雷聲閃電合在一起威力顯明。柔順占據中位向上運行,雖然位置不當,但有利于聽訟治獄。象曰:雷電噬嗑。先王以明罰敕法。雷電合在一起就是噬嗑卦。先王從中受到啟示,彰明刑罰,端正法律。
+--+-+
噬嗑卦是《易經》六十四卦第21卦,代號是4:5。主卦是4卦震卦,陽數是4;客卦是5卦離卦,陽數是5,客方稍強于主方,主方處境不易,就像是被客方噬嗑。火雷噬嗑(噬嗑卦)剛柔相濟。象曰:運拙如同身受饑,幸得送飯又送食,適口充腹心歡喜,憂愁從此漸消移。 這個卦是異卦(下震上離)相疊。離為陰卦;震為陽卦。噬嗑(shihe)為上下顎咬合,咀嚼。此卦是闡釋刑罰的原則:法治是的根本,為排除障礙,保障善良,建立及保持秩序,往往不得不采取不得已的刑罰手段。罪惡必須及早加以阻止,以防止蔓延。
變爻 六五
“六五”
六五:噬干肉,得黃金,貞厲,無咎。
象曰:貞厲無咎,得當也。
“干肉”又比較柔軟,容易咬。“六五”陰爻柔順,位于外卦至尊的中位,是以君權刑罰,又能適中,自然容易使人信服,所以用“噬干肉”比擬。又,“黃”是土的顏色,土在五行的中央,黃色代表中央,以象征中庸。“金”象征剛強,指“九四”;亦即裁決能夠適中,又有剛毅的“九四”輔佐。不過,刑罰畢竟是不得已的手段;所以,必須堅守正道,而且謹慎用刑,才不會發生過錯。《象傳》說:這是由于運用得當,所以才會“無咎”。
這一爻,說明刑罰為不得已的手段,必須剛柔并濟,中而且正。
不是六種解釋,而是卦象的六種發展階段。
4:5卦,噬嗑(在周易中,第21卦)
噬嗑是4:5卦的卦名。4:5是噬嗑卦的代號 ,表示主卦是4卦震卦,客卦是5卦離卦。“噬”(shì)咬,吞:吞噬。“嗑”(hé)古同“喝(hē )” 。震卦的卦象是雷,特性是運動而乏力;離卦的卦象是火,特性是光明而依附。主客雙方都積極主動,難免相互沖突,客方態度強硬,主方態度隨和,主方受到客方制約。主卦的陽數是4,客卦的陽數是3,客方稍強于主方。所以,主方處境不易,就像是被客方噬嗑,卦名為噬嗑。
起卦前必須客觀地、全面地、準確地分析主方和客方的情況,必須至少符合下列條件之一,此卦才有參考價值:
1. 主方與雷很相似,客方與火很相似。
2. 主方的陽數是4,客方的陽數是5。
3. 主方的行動是陽,素質是陰,態度也是陰;客方的行動、素質和態度是陽、陰和陽。 噬嗑卦下部是主卦 ,代表主方;上部是客卦,代表客方。比較主卦與客卦,下爻和中爻都相同,只有上爻不一樣。下爻都是陽,表明雙方都積極主動謀求發展,相互競爭激烈。中爻都是陰,表明雙方的素質都不佳,處于發展初期。上爻不同,主卦的上爻是陰,客卦的上爻是陽,處于陰陽和諧狀態,然而,態度隨和的主方受客方制約,對客方有利,對主方不利。
客卦的三條爻全部是灰色,表示都不當位,表明困難主要在于客方。然而,客卦的狀態決定于客方,主方不能改變,主方只能期望其改變。
主卦的上爻也是灰色,是不當位的爻,有一個箭頭從主卦的上爻指向客卦的上爻,表明態度隨和的主方受到客方制約。主方應當變化上爻,從陰變到陽,從態度隨和變到態度強硬,以擺脫客方制約。但是,上爻是對中爻的補充,主方態度隨和是實力薄弱的反映,只有隨著素質的改善,態度才能有所改變。在受制于客方的情況下,主方很難改善素質,因此,也很難擺脫客方制約。
如果在這困難環境中主方堅持下去,主卦會發生常規變化 ,從震卦變到離卦,不過,由于受到客方制約,這個變化過程可能很慢。主方還需要注意客方情況變化,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及時采取靈活措施,改善自己的處境。
總之,主方處于非常困難的狀態,而且很難擺脫。
圖下是卦名和卦辭。卦辭從總體上分析當前形勢,給主方建議。
圖右是爻辭,按從下到上的順序,形象地具體地說明抽象的爻的含義。刪去判斷詞,可以看出六條爻是一首完整的圍繞主題“噬嗑”的散文詩。下面是其譯文:
腳鐐削去了囚犯的腳趾,
刑具咬嚼囚犯的皮膚,削去了囚犯的鼻子。
刑具咬嚼囚犯的熏烤的肉,囚犯遇到了毒。
刑具咬嚼囚犯的帶骨的肉,囚犯得到了金箭。
刑具咬嚼囚犯的干癟的肉,囚犯得到了黃金。
枷鎖削掉了囚犯的耳朵。
下面逐條說明卦爻辭。
事物的初始,過程,結束
卦象概說: 艮為山:兩座山阻塞前路,象徵停止不動,或是保守穩重,宜止不宜進。
象曰:財帛常打心頭走,可惜眼前難到手,不如意時且忍耐,逢著閑事休開口。
這個卦是同卦(下艮上艮)相疊。艮為山,二山相重,喻靜止。它和震卦相反。高潮過后,必然出現低潮,進入事物的相對靜止階段。靜止如山,宜止則止,宜行則行。行止即動和靜,都不可失機,應恰到好處,動靜得宜,適可而止。
六十四卦是《周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由八純卦兩兩相疊而成的。八卦由三爻組成,六十四卦是由六爻組成。我國古代認為,由無極生太級,太極分兩儀,兩儀分四象,四象分八卦,八卦分六十四卦。漢武帝以后按六爻卦定型六十四卦的卦序,即從乾卦到未濟卦次序進行整體編排。
由六爻構成的六十四卦,以上下各三爻為一組,上方三爻,稱作“上卦”或“外卦”;下方的三爻,稱作“下卦”或“內卦”。
六爻 從下而上,最下方的位置,稱作“初”,順序而上為二、三、四、五,最上方的位置稱作“上”。陽爻代表奇數以九代表陽,陰爻代表偶數以六代表陰。如果一卦全為陽爻,即乾卦,由下而上的六爻稱作“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如果全是陰爻,即坤卦 ,由下而上的六爻稱作“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
從漢代以來,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順序有多種,有始于乾卦終于未濟的周易排列法;有京房的八宮排列法;有圓圖排列;有方陣排列;有圓中布方的排列;有以太極為始的起源次序排列等等。而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是《周易》排列法和京房八宮排列法。
一、《周易》排列法:即按《序卦傳》 排列的方法,這是最權威的方法,分上經和下經兩部分排列。
上經30卦:京房八宮的排列法在預測中占有重要地位,因為六十四卦是由八卦衍化而來,而八卦是六十四卦之本,是物象的標志和陰陽的標志。其方法是把六十四卦分成八組,由八卦各領一組成為八宮。八純卦又成為八宮的首卦。每一組均由首卦變化而形成另外七卦。首卦的變化在于陰陽互變。首卦的初爻變,即成為第二卦,首卦的二爻變而成為第三卦,首卦的三爻變而成第四卦,首卦的四爻變而成第五卦,首卦的五爻變而成第六卦,六爻不變,再返回首卦的四爻變(亦即第六卦的四爻),成為第七卦,第七卦也叫游魂卦。依據第七卦,上卦不變,下卦三爻都回本宮的卦爻,形成第八卦,亦稱歸魂卦。
20世紀20年代在洛陽出土漢熹平石經殘石,亦稱“漢熹平石經《周易》”。殘石上有《家人》至《歸妹》十八卦以及《文言》和《說卦》,其內容與現通行本基本相同。
1973年長沙馬王堆3號墓出土的《周易》,稱為“帛書易”,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周易》文本。它的六十四卦排列順序與上兩種不盡相同。其卦序排列法是:
鍵(乾)、婦(否)、掾(遁)、禮(履)、訟、同人、無孟(無妄)、狗(姤)、根(艮)、泰蓄(大畜)、剝、損、蒙、蘩(賁)、頤、箇(蠱)、習贛(坎)、襦(需)、比、(蹇)、節、既濟、屯、井、辰(震)、泰壯(大壯)、余(豫)、少過(小過)、歸妹、解、豐、恒川(坤)、奈(泰)、嗛(謙)、林(臨)、師、明夷、復、登(升)、奪(兌)、(夬)、卒(萃)、欽(咸)、困、勒(革)、隋(隨)、泰過(大過)、羅(離)、大有、溍(晉)、旅、乖(睽)、未濟、噬嗑、鼎、筭(巽 )、少(小畜)、觀、漸、中復(中孚)、渙、家人、益。
由于卦名較多,不好記憶,古人按卦名排列順序編寫了一首歌訣:
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兮噬嗑賁。剝復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三十備。咸恒遁兮及大壯,晉與明夷家人睽。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繼。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兮中孚至。小過既濟兼未濟,是為下經三十四。
古人的這個歌訣現讀起來比較拗口,且歌訣中無意義字較多。為便于記憶,今人也編了一首歌訣:
上經: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噬嗑賁、剝復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
下經:咸恒遁,大壯晉明夷,家人睽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中孚,小過既濟未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