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十二生肖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隨著歷史的發展逐漸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間信仰觀念,表現在婚姻、人生、年運等,每一種生肖都有豐富的傳說,并以此形成一種觀念闡釋系統,成為民間文化中的形象哲學,如婚配上的屬相、廟會祈禱、本命年等。現代,更多人把生肖作為春節的吉祥物,成為娛樂文化活動的象征。
擴展資料:
十二生肖的起源與動物崇拜有關。據湖北云夢睡虎地和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秦簡可知,先秦時期即有比較完整的生肖系統存在。
最早記載與現代相同的十二生肖的傳世文獻是東漢王充的《論衡》。生肖作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號,歷代留下了大量描繪生肖形象和象征意義的工藝作品。除中國外,世界多國在春節期間發行生肖郵票,以此來表達對中國新年的祝福。
是按照古代的時候時辰來安排的,一天十二個時辰排名順序就這么定下來了
十二生肖的由來
話說有一天,玉皇大帝招集眾天兵天將及文武大臣,召開一個會議。
玉帝說道:"朕想要把時間分成十二年一循環,不知各位意下如何啊?"
眾臣答道:"圣上英明。"
接著玉帝又說:"但朕有一個問題。朕打算用動物來區別這十二個年份,分成十二個生肖,但不知應用什么動物才好,因此朕想聽聽眾卿家的意見,不知有哪位卿家有好的提議。"
在一片沉默之后,太白星君講話了:"圣上不彷舉辦一個動物賽跑比賽,規定最先到達昆侖山的前十二名就可以列名十二生肖,擁有無上殊榮,相信一定會有許多動物會參加。"
玉帝一聽,覺得這一個提議非常不錯,于是決定采納。接著玉帝馬上要傳令兵對人間的眾動物傳遞這項比賽訊息。
當貓及老鼠得到這項訊息時,便相約一起出發參加比賽(此時的貓與老鼠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但是就在比賽當天早上,老鼠起了壞心,他把安眠藥加到牛奶里給貓喝,貓喝了就睡著了,于是老鼠就一個人出發了。老鼠心想:"我這么早出發,貓又睡著了,那冠軍一定是我的了。"
老鼠邊想邊跑,突然發現牛就在前面,原來牛也是很勤奮的動物,因此一早就出發了。老鼠便想說:"反正牛那么大,我躲在他的身上一定不會被他發現,那我就可以很輕松的到達終點了。"
于是老鼠就躲在牛的身上。過了一會兒之后終于到達昆侖山,在到達終點線之前,老鼠看機不可失,于是縱身向前一躍,便率先抵達終點,拿到第一名,牛因此拿到第二名。
但是這件事發生之后,貓與老鼠就成為死對頭,每次貓看到老鼠就會去追,要找老鼠報仇,而老鼠就常常躲在陰暗的地方,深怕貓會找到他。
接下來就是要說為什么老虎會得第三名。由于貓與老虎是親戚,貓中計之后,非常生氣,于是去找老虎,希望老虎能替他報仇,老虎是一個重義氣的人,一聽到貓的要求馬上一口答應,就飛也似的,一股作氣沖到昆侖山上去,要為貓報仇。
由于老虎跑的速度很快,在剩下的動物未到之前就到了昆侖山,于是玉帝就判給他第三名,但是老虎不是為了著個目的而來,他在山上到處尋找老鼠的下落,但是就是找不到,于是老虎就對著大家說:"以后不管誰遇到老鼠,就要替我打他。"
由于老虎太兇惡,沒有人敢違背他的話,因此從此之后,只要有人看到老鼠,就會去追打他,這就是"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由來。
再來就是兔子,兔子在參加這場比賽之前,先去比賽了一場"龜兔賽跑",因此延誤了一點時間,而且還輸了。等到他以很快的速度到達終點時,他問玉帝說:"我是第一名吧?",但玉帝說:"不,老鼠第一名。"兔子于是大哭,很傷心的說:"沒想到我這么努力跑,只得第二名。"玉帝又說了:"不,牛是第二名。"兔子于是又大哭,說到:"為什么我只得第三名,真不甘心。"玉帝說:"不,你得第四名,老虎才是第三。"兔子聽了忍不住又放聲大哭,這就是為什么兔子總是眼睛紅紅的原因,?以及成語"狡兔三哭(窟)"的由來。
接下來就是龍與蛇,龍與蛇由于都是長的長長的很像,于是兩個就結成結拜兄弟,也一起參加比賽,而兩個也幾乎同時到達終點,但是由于龍的體積很大,擋住了小小的蛇,因此玉帝先看到龍,才看到蛇,于是判龍為第五名,蛇為第六名。
就在他們通過終點之后,龍不小心滑了一跤,跌撞到了蛇,兩人于是糾纏在一起滾到了山下,由于兩人糾纏在一起的樣子看起來很雜亂,人們看了就說:"真是龍蛇雜處啊。"這就是成語"龍蛇雜處"的由來。
再來就是拿到第七名的馬,這一只馬生性膽小,但要去昆侖山的路上必須經過一個"墳地",這只馬很害怕,但又非過不可,于是他決定蒙著眼睛過,這樣什么都看不到就不會害怕了,于是就蒙上眼睛很快經過"墳地",這就是為什么以后的馬都要蒙著眼睛。
后來馬又覺得跑的速度不夠快,因此伸出了"第五只腳(就是馬鞭)"出來跑,由于速度加快不少,于是很快就到達終點,拿下第七名,這就是成語"快馬加鞭"的由來。
再來就是羊,羊與鹿本來是一同結伴出發,但是半路上要越過洞庭湖,由于湖上沒船可搭,于是他們決定憋氣從湖底走過,但是走不到一會兒,鹿就受不了,鹿于是放棄比賽,只剩羊一個人奮戰,好不容易通過了湖,并到達了終點,拿到第八名。旁人看到羊的行為,忍不住贊嘆:"真是羊沒吐氣(揚眉吐氣)啊!"這就是成語"揚眉吐氣"的由來。
至于猴、雞、狗嘛,由于他們在比賽之前,先一起去東瀛(也就是現在的日本)幫桃太郎打鬼,才回來比賽,因此才會那么晚到。他們是結伴一起到終點,本來玉帝不知道要怎么給他們名次,后來才決定以他們遇見桃太郎的次序給名次,因此猴第九,雞第十,狗第十一。
最后第十二名就是豬了,豬住的地方,不知什麼原因竟讓大野狼吹垮了,一直忙著改建房子。好不容易蓋好磚造的屋子,已經過了參加比賽最後時限,就向玉帝商量讓他能夠參加比賽。後來用了八克拉戒指才獲得通融,但因為參加時間真的太晚,所以只得到最後一名。而這也是"豬八戒"的由來。
樓主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十二生肖源于何時,今已難于細考。長期以來,不少人將《論衡》視為最早記載十二生肖的文獻。《論衡》是東漢唯物主義思想家王充的名著。《論衡·物勢》載:“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馬也。子,鼠刀。酉,雞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以上引文,只有十一種生肖,所缺者為龍。該書《言毒篇》又說:“辰為龍,巳為蛇,辰、巳之位在東南。這樣,十二生肖便齊全了,十二地支與十二生肖的配屬如此完整,且與現今相同。
希望樓主能夠滿意和采納,謝謝
十二生肖是民間源遠流長又趣味橫生的民俗現象,排列順序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又稱十二屬相,每一個中國人都有自己的屬相。在古代,很多的人甚至把屬相與人的命運聯系起來,以此作為選擇婚姻對象的標準。
關于十二生肖的來歷,有很多美麗的傳說。據說天地形成之初,玉皇大帝決定選出十二種動物與十二地支相配排成十二屬相。在應選的頭一天,貓和老鼠約好一起去,但是第二天貓睡過了頭,老鼠沒有喊它獨自偷偷上了天庭,所以貓沒有及時參選并且與老鼠結下了仇怨。評選時,大家都推勤懇寬厚的牛居首位,老鼠不服,提出與牛到人間比試。當老鼠和牛一同上街時,人人都驚呼“好大的老鼠”,于是,老鼠被列為老大,牛位居第二。龍虎不服,于是為了安撫它們,公雞把自己美麗的角送給龍,虎則被封為獸中之王。龍虎得到了榮耀就甘居其后了。兔子覺得自己比老鼠個子更大,也不服氣,于是選擇了一條小道要求與龍賽跑,龍龐大的身軀在小道中行動不便,龍角常常被樹枝和荊棘掛住,最后輸給了兔子,位于其后。狗眼紅兔子的地位,上前一口咬住兔子的脖子,結果受到懲罰,被排在最后面。蛇和馬結隊與羊、猴比試,結果愛顯擺的猴子輸掉了比賽,羊和猴被排在蛇、馬的后面。十一個動物的順序排定之后,其他動物爭相搶奪最后一個席位,最后憨憨的豬由于被認為最沒有競爭力,反而漁翁得利被選上了。
傳說固然美麗,但是畢竟不是事實,究竟十二生肖是怎么來的呢?
關于十二生肖的起源,歷來眾說紛紜。一部分學者認為,最早可以追溯到夏以前,《史記》中所載黃帝“建造甲子以命歲”。這里所說的甲子就是指的十二生肖,也就是把天干與地支配合起來計算時日。也有一部分學者認為起源于原始的動物崇拜。清代學者趙翼則認為生肖最早源于我國北方的游牧民族,他的《陔余叢考》中記載:“蓋北俗初無所謂子丑寅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類分紀歲時,浸尋流傳于中國,遂相沿不廢耳。”很有可能是因為北方游牧民族長期與各種動物打交道,產生了一種用動物來紀年的方法,隨后與中原地區的天干地支紀年方法相融合,形成了十二生肖。還有的學者則認為十二生肖是由古巴比倫傳入中國的,如郭沫若,在他的《甲骨文字研究》中寫道“十像于巴比倫、埃及、印度均有之,然均不甚古,無出于西紀后百年以上者。意者此始漢時西域諸國,仿巴比倫之十二宮而制定之,再向四周傳播者也。”認為十二生肖是西域各國模仿古巴比倫的十二宮,然后在漢武帝通西域的時候又傳入中國的。以上觀點見仁見智。各有道理,到底哪種說法最可信,還需要進一步的考察。
而十二生肖為什么是這樣的順序呢?也有不同的說法。
有一種說法比較可信,認為是按照動物的足趾的單雙即奇偶數來排列的。每種動物不管是二足或是四足,它每只腳上腳趾的數目都是一樣的,但惟獨老鼠是例外,它的前足四趾而后足五趾,所以在排列十二生肖時,老鼠的腳趾因為是奇偶同體,無法安排,所以因異得福排在第一位,其他動物按足趾的奇偶參差排列。牛是四趾,屬偶數;虎是五趾,屬奇數;兔是四趾,偶數;龍足有五趾,奇數,依此類推,一直排到豬是四趾,偶數。這也算是一種比較科學的解釋。
還有一種說法則是把人的活動與動物的習性相聯系來排列的。子夜時分(二十三點至一點)夜深人靜、繁星滿天,是觀天象的最佳時機。古代天文學家常在此時觀察天象,而正好這也是老鼠頻繁出沒的時刻,久而久之,人們發現了老鼠的這個習性,于是就把子時與鼠聯系在一起,稱為子鼠,并且按照子時是一天的開始而把老鼠排在了首位。古代農耕社會,牛是重要的財產,每一戶農家都很重視。丑時(一點至三點),正是應該喂牛的時辰,這樣牛才能長得強壯,能夠干更多的活。牛與丑時聯系在一起,就成了丑牛。寅時(三點至五點),有晝伏夜行習性的虎在此時最兇猛,人們常常會聽到陣陣虎嘯聲。于是,虎與寅時相聯系,有了寅虎。卯時(五點至七點),天已經開始亮了,帶有露水的青草是兔子最喜歡的食物。人們常常看到兔子在這時吃草。于是,兔子與卯時相聯系,就是卯兔。辰時(七點至九點),比較容易產生大霧。據說龍是能騰云駕霧的動物,朦朦朧朧的仙霧中人們仿佛看見龍這種想象中的動物在飛翔。龍和辰時相聯系,便有了辰龍。巳時(九點至十一點),大霧逐漸散去,太陽開始照耀大地。蛇在此時從洞穴中爬出來曬太陽。人們看到蛇總是感到害怕,蛇最活躍的時刻,便是巳時。午時(十一點至十三點),烈日當頭。馬的性子也很烈,就像中午當頭的太陽一樣,而馬又是人類的得力助手,就像陽光也是莊稼生長的必備條件一樣。馬與午時相聯系,午馬應運而生。未時(十三點至十五點),陽光已經不那么灼人,這時正適合放羊。羊與未時相聯系就是未羊。申時(十五點至十七點),太陽已經偏西,氣溫已不那么熱,這時候,猴子最喜歡在樹林里玩耍啼叫,人們了解了猴子的習性,便把這一時刻與猴子聯系在一起,于是有了申猴。酉時(十七點至十九點),太陽就快落山,是家養的雞該回窩的時候了。家家農婦都在此時四處轟雞入窩,于是就有了酉雞。戌時(十九點至二十一點),臨睡之前,人們往往要四處巡視一番,而狗正是人們最喜歡也是最得力的巡邏幫手。巡視的時刻與狗聯系起來成為戌狗。亥時(二十一點至二十三點),成天吃了睡睡了吃的豬,在晚上還要喂食,深夜給豬添食可以讓豬長得更肥。亥時,自然與豬相連,于是有了亥豬。
在中國的古籍中,有不少關于十二生肖的記載。最早的大概是《詩經·小雅》里有:“吉日庚午,即差我馬”八個字,大意是說,庚午吉日是好時辰,適合騎馬出門打獵,已經將午與馬聯系在一起了。而《論衡》中則有了比較明確的記載。《論衡》是東漢思想家王充的著作。書中記載:“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馬也。子,鼠也。酉,雞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這段話中出現了十一種生肖,獨獨缺少了龍。該書《言毒篇》又說:“辰為龍,巳為蛇,辰、巳之位在東南。”這樣,十二生肖就完整了,并且十二地支與十二生肖相配的順序與今天是一樣的。此后,十二生肖已經十分流行和普遍。
十二生肖至今仍然與人們的生活有著普遍的聯系。不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屬相,并且仍然有紀年的功能。禮尚往來的過程中,人們也喜歡送與生肖屬相有聯系的禮物以圖吉利和喜慶。